Workflow
市政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路桥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山东路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能力与资质**:公司具备全领域、全产业链工程建设服务能力,拥有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施工设计三特三甲资质和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格,业务竞标和工程承揽能力强,有完善业务和管理体系[2][3] - **项目经验**:参与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等省内项目、南京长江大桥等省外项目,修建济青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拓展业务,自2017年以来分红总额增长,2024年推出多次分红机制并股份回购[4] - **2024年订单情况**:中标额914.8亿元,涵盖15个业务领域,路桥综合、房建、市政、养护、产业园区为中标业务板块前五,国内省外中标占比31%,省内占比59%,海外占比约10%[6] - **2025年上半年订单情况**:中标额同比增长超20%,增长来自除山东高速外省内业主、省外及国外订单,海外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截至7月初基本完成年度目标,订单集中在路桥综合类项目,养护、市政、产业园区等项目占比大,省内订单略多于省外,海外订单占比约10%,预计下半年提升[7][13] - **山东省2025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计划完成约2500亿元综合交通投资,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300公里,铁路总里程达9700公里,高铁覆盖16地市[8][9] - **2025年营收和利润预期**:预计营业收入达740亿元,同比增长3.74%;净利润预计为31.3亿元,同比增长3.6%,跟进约2000多个项目,筛选优质订单保持稳定增长[10] - **分红情况**:自2017年以来分红总额良性增长,2024年度多次分红,2024年度披露年度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股利1.7元,2025年计划半年度分红,大概率三季度分红,保持总分红额增长[11][20] - **可转债安排**:计划促转股,结合市场趋势,通过稳定经营、业绩增长和多次分红提升市值,6月20日完成回购注销促进转股[15] - **应对行业“内卷”策略**:采取“进城”和“出海”策略,“进城”与铁投集团合作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海”海外订单增长快,在全球20多个国家有在建项目,收购山东外经增强品牌影响力[16][17] - **践行反内卷倡议措施**: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提高经营和风控能力,实施“1%工程”提升利润率,加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管控,实施终身责任制清收账款,市场开拓采取进城出海策略,回报投资者进行分红和股份回购[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上半年基建与房建订单具体比例未详细披露,但均为重要业务板块且有发展[12] - 利润率根据具体项目评估,山东境内布局使利润率相对可控,公司提出提升利润1%目标[14]
远程在该地又落一子 究竟瞄准哪些产业机遇?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06 21:15
广州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公司成立 - 2025年7月4日广州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并举行首批车辆下线交付活动[1] - 广州市政府及行业代表出席活动包括白云区政府广州公交集团等合作伙伴[1] - 公司与广州弘图物流广州长运集团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签约共同推动绿色物流转型[3] 广州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布局 - 广州市以建设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城市为目标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商用车发展[5] - 重点推动公交出租环卫邮政等公共领域用车全面新能源化[3] - 氢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广州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规划[5] 醇氢电动技术优势 - 甲醇被认定为绿色清洁能源储氢能力强1立方甲醇含氢1483kg远超液氢的70kg[7] - 甲醇可利用绿电合成被称为液体氢和液态电[7] - 公司将重点推进醇氢电动冷藏车市政工程车等产业化运营及醇氢生态链落地[7] 大湾区市场拓展计划 - 以广州为支点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7] - 通过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全价值链生态体系[7] - 目标打造广州模式醇氢新能源商用车应用样板[7]
深圳将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 推广房屋市政工程保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2:02
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深圳市发布《关于推动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和2025年重点实施的保险创新项目清单 [1] - 发展目标:到2029年每年实施推广不少于30项保险创新项目,2035年打造具有深圳辨识度的保险创新标志性成果 [1] - 围绕四大核心方向: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2][3] 服务民生保障措施 - 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深圳2014年率先实施巨灾保险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救助29.15万人次,救助金额2745.06万元 [2] -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养老产业投资和服务整合 [1] - 优化健康保险服务:推动理赔直赔和产品创新 [1] - 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为特定群体和新市民提供专属保障 [1] 服务实体经济措施 - 科技保险: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知识产权保费累计近8000万元,为17000余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 [2] - 低空经济保险:今年5月全国首单"低空天气保"落地深圳 [2] - 绿色保险: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2] - 航运保险:支持跨境电商,今年4月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保"保证保险落地深圳 [2] - 信用保险: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 [2] - 保险资金对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深化改革开放措施 - 服务"一带一路":深圳人保财险海外业务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险保障1.9万亿元 [3] - 建立保险创新机制:推动产品服务创新 [2] - 深化车险改革: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 [2] - 加强深港保险业互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机构合作 [2]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措施 - 提高数智化水平:推动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 [3] - 加强保险宣教: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3] - 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推动保险机构与产业合作 [3]
陕建股份中标28.27亿元施工项目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9.45%
长江商报· 2025-06-13 06:53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中标两个重大项目合计28.27亿元,包括印尼三聚氰胺项目(21.37亿元)和咸阳博物院项目(6.90亿元),巩固化工与市政工程领域地位[1] - 公司形成"省内+省外+海外"三大市场布局,2024年新签合同额3469.46亿元,呈现均衡发展格局[1] 市场布局 省内市场 - 2024年省内新签合同额1867.91亿元,占总合同额53.84%,持续巩固基建市政领域优势[1] 省外市场 - 2024年省外新签合同额1453.05亿元,同比增长25.47%,华东/西南/华南区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 - 通过成立西北/西南/华南区域总部完善全国网络布局[2] 海外市场 - 2024年海外新签合同额148.50亿元,同比增长19.45%,在32个国家设立经营机构[2] - 印尼21.37亿元三聚氰胺项目是海外化工工程重要突破[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2.42亿元(同比-16.30%),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24.5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5.92亿元(同比改善21.23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6.55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2]
专题研究 | 2024年至今实现债券首次发行的地方产业类主体案例分析
新浪财经· 2025-05-27 16:44
地方产业类国有企业债券首发特征 -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超过150个地方产业类国有企业实现债券新增发行 [4] - 首发企业集中于经济发达且负面舆情少的地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占比较高 [5] - 地级市及区县级主体发行分化明显,地市级主体集中于河南、湖北,区县级主体集中于山东、浙江、广东 [5] - 40%以上企业收入低于5亿元,利润不足0.5亿元,30%以上企业净资产低于40亿元 [5] - 交易所私募产品占绝大多数,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债务 [4][5] - 带担保发行主体占比41.07%,弱主体普遍依赖外部增信 [5] 城投产业化转型方向及核心资源 - 转型方式包括城投集团内整合产业资源成立子公司或地方政府整合区域产业资源设立新公司 [6] - 国有资产运营方向核心资源包括土地、物业、特许经营权、上市公司股权、矿产等 [7] - 文化旅游方向核心资源为著名景区运营权及酒店资产 [7] - 城市综合运营方向核心资源为供水供热等公用事业资产及停车场 [7] - 金融控股方向核心资源为各类金融资产和企业股权 [7] - 园区运营方向核心资源为工业厂房、园区办公楼及配套管网 [7] 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 工程施工类 - 某企业市政项目收入占比超55%,应收账款占资产55.95%体现行业特性 [9][11] - 业务结构从单一市政工程向安置房、产业园等房建领域审慎拓展 [10] 国有资产运营类 - 某市属企业整合粮食储备、产业基建等业务,市场化资产占比超70% [12][14] - 资产结构包含34%采矿权、19%金融股权,工业材料销售业务持续增长 [13][14] 股权投资类 - 某集团整合医疗教育资源,塑膜和石油管类产品业务毛利率改善明显 [15][17] - 资产中26%为商品销售应收款,城投类资产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7] 园区运营类 - 某功能区运营商存货占总资产75.88%,主要来自地块开发和旧城改造 [19][21] - 写字楼物业租赁合同期限不超过5年,租金定价随行就市 [20] 文化旅游类 - 某旅游集团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门票收入过亿占文旅收入44% [22][23] - 资产中27%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21%为政府工程垫付款 [24] 公用事业类 - 某区域专营企业燃气销售占比最高,固定资产占资产29.37% [25][27] - 业务涵盖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形成稳定现金流 [26][27]
潮商大佬跑路英国自曝六次爆雷史,称“这行业离监狱最近”
商业洞察· 2025-05-16 17:24
核心观点 - 广东省金钥匙控股集团董事长林春浩在败光20亿后跑路至英国,声称"经营失败非诈骗",但被质疑为"贾跃亭翻版" [1] - 公司通过高息理财产品和虚假国企背景吸引大量中老年投资者,涉及金额达13.4亿元,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数千投资者血本无归 [3][10][14] - 林春浩自称十余年经营总费用高达20.54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员工工资、客户利息和填补业务坏账,但实际流向P2P、虚拟货币等高风险领域 [16][17] 公司背景 - 林春浩为潮汕商人,拥有政协委员、金融博士等多重身份,家族从华强北电子元器件起家,曾垄断多个IC芯片的亚洲独家授权 [5][7] - 2014年接手家族企业后转型为"金融+互联网+实体"的跨界集团,号称管理20亿政府基金,参建8000公里路桥 [8] - 2022年宣称交易额37.29亿,利润12.32亿,利润率高达33.03%,但实际业绩存疑 [12] 业务模式 - 通过年化6%-9%的市政工程项目为诱饵,针对中老年投资者设计"熟人推荐+高收益陷阱"模式 [10] - 产品收益表显示投资金额从2万到1000万不等,最高年化收益率达9.5%,按月分配利息 [11] - 虚构"市政工程债权九号产品",谎称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旗下,实际与非法"定向融资计划"无异 [12] 资金流向 - 募集的13.4亿元资金未投入宣称的市政项目,而是流向P2P、虚拟货币、股市等高风险领域 [12][16] - 旗下深圳市兴欣怡贸易有限公司股权被冻结,前海金钥匙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进入清算 [14] - 林春浩自称亏损7.15亿元,但被质疑早有资产转移至英国的准备 [16]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潮商群体"敢为天下先"与过度冒险的双重特性,以及利用宗族纽带构建商业网络的特点 [17] - 反映当前理财市场存在的"高息诱惑"和"假国企"问题,对投资者教育提出警示 [10][12] - 律师指出该案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金额远超"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14]
败光20亿!潮汕大佬公开承认跑路,声称「人在英国,一定还钱」
创业家· 2025-05-11 18:06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 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真没带走一分钱? 来源:凤凰网财经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凤凰网财经 2025年4月,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爆雷,老板公开承认「人在英国」,由此,一场冒 充国有企业非法集资的骗局终于暴露在人们眼中。 这个跑路的老板来历不凡,曾有诸多光彩夺目的标签:政协委员、海归精英、金融 博士、80后创二代、深圳市潮汕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双硕 士…… 当他跑路后,这些标签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两个由受害者血汗钱写成的大字:骗 子。从家族企业继承人,到跑路英国,他到底干了些什么? 「投资理财这个行业是离监狱最近的一个行业,这是一个失败就成骗子的行业。我承认是我的 经营失败伤害到大家,但我不承认我在诈骗,因为我才是整个投资失败最大的受害者,亏损最 多最大的那个人。」 2025年4月中旬,在败光20亿后,广东省金钥匙控股集团董事长林春浩(以下简称「金钥匙集 团」)突然在公司群发布了一封公开信,高调承认已跑路至英国,并声称「没带走一分钱」。 信中,他 ...
隧道股份(600820):一季报业绩承压 大股东增持+业绩指引彰显信心
新浪财经· 2025-05-09 20: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5.49亿元,同比减少25.33% [1] - 归属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减少25.38%,扣非后归属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减少33.74% [1] - 毛利率14.95%,同比提升2.41pct,期间费用率11.39%,同比提升1.04pct [2] - 净利率3.13%,同比下降0.01pct,扣非后净利率2.68%,同比下降0.34pct [2] - 投资业务利润0.12亿元,同比下滑约3.5亿元,主要因持有的华大九天等公司股价承压 [2] 订单情况 - 2025年Q1累计新签230.84亿元,同比增长1.87% [3] - 上海市内新签71.4亿元(同比-27.79%),市外98.1亿元(同比+23.42%),境外22.7亿元(同比+549.02%) [3] - 市政类/道路工程类/轨交类/房产工程类新签69.1/64.1/22.4/20.1亿元,同比变化-20.67%/209.87%/97.78%/-31.19% [3] 现金流与负债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8.84亿元,同比多流出9.75亿元 [4] - 收现比158.53%(同比+29.35pct),付现比213%(同比+50.8pct) [4] - 资产负债率75.75%,同比下降1.78pct,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90.60天,同比增加61.73天 [4] 股东与业绩指引 - 控股股东上海城建拟安排不高于5亿元资金增持公司股票 [4] - 2025年收入及业绩增长目标为5-10%,按35%分红率测算股息率约5.6% [4]
潮商大佬跑路英国自曝六次爆雷史,称“这行业离监狱最近”
凤凰网财经· 2025-05-08 10:32
公司背景与事件概述 - 金钥匙集团董事长林春浩公开承认跑路至英国,声称经营失败导致20亿亏损,否认诈骗行为,并承诺未来偿还债务 [1] - 公司多地办公场所关闭,深圳警方立案调查,数千投资者损失惨重,单个投资者最高亏损达650万 [1][2] - 投资者主要通过《市政项目投资合同》参与,合同年化收益率6%-9%,宣传中谎称公司为"国有企业" [7][9] 林春浩个人背景与商业轨迹 - 林春浩为潮汕商人,拥有政协委员、金融博士等头衔,家族从华强北电子元器件代理起家,曾垄断多个IC芯片亚洲授权 [3][5] - 2014年接手家族企业后转型金融+互联网+实体,宣称管理20亿政府基金,参建8000公里路桥,实际资金流向P2P、虚拟货币等高风险领域 [5][10] - 2023年宣称公司年利润12.32亿(利润率33.03%),跑路前仍向员工承诺发放高额奖金 [9][10] 业务模式与资金运作 - 通过财富管理课程、亲友推荐等方式吸收资金,重点针对中老年群体,业务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欧美地区 [6][7] - 虚构市政工程项目(如青岛地铁15号线)募集13.4亿资金,实际采用"定向融资计划"模式,涉嫌非法集资 [9][11] - 资金用途包括支付客户利息(6.165亿)、员工工资(14.6亿)、填补P2P坏账(1.604亿)及虚拟货币亏损(6898万人民币) [14] 财务亏损细节 - 林春浩自述累计亏损20.54亿,其中个人亏损7.15亿,主要来自恒大票据(6970万)、股票投资(3620万)、电影投资(1.9亿)等失败 [14] - 2023年集团运营成本1726万,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骤增至4.73亿,资金链断裂前加速消耗 [14] - 下属企业深圳市兴欣怡贸易有限公司股权冻结,前海金钥匙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进入清算 [11] 行业影响与警示 - 事件暴露"假国企"背书、熟人推荐模式的风险,律师建议警惕收益率超6%的产品并核查金融牌照 [11] - 潮商群体中资产转移路径显现,林春浩提前布局英国房地产协会职位,为其跑路铺路 [13] - 投资者教育缺失问题突出,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易受高息诱惑,部分受害者投入毕生积蓄 [1][7]
金融头条|高息揽投资人入局 金钥匙集团爆雷调查
经济观察报· 2025-05-01 11:12
公司概况 - 金钥匙集团成立于2014年2月25日,法定代表人为林春浩,总部位于深圳,业务布局包括市政工程建设、新能源、大健康管理、互联网科技等多元化产业 [10][11] - 公司官网宣称其产业覆盖市政工程、生物科技、云电脑科技、影视娱乐等领域,并战略投资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和成立深圳市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11] - 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分公司,包括深圳、中山、佛山、杭州、重庆等地,并拓展至海外市场 [10] 业务模式与产品 - 公司通过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投资人,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至9%,投资期限从3个月到36个月不等,按月分配固定利息 [6] - 产品宣传涉及市政工程债权项目,如"金钥匙市政工程债权9号产品",但实际资金流向与宣传不符 [4][7] - 业务员通过理财课程和熟人推荐方式推销产品,投资金额从10万元至70万元不等 [2][6] 资金流向与亏损情况 - 公司从客户募集总资金约13.39亿元,但经营费用(包括客户利息、员工工资等)超过20亿元,资金已全部消耗 [9] - 董事长林春浩自述六次重大投资失败,包括借贷坏账7495万元、P2P坏账1604万元、炒股亏损3620万元、票据业务亏损6970万元、虚拟货币亏损6898万元、电影投资亏损1900万元 [8] - 公司声称投资市政工程项目累计超50亿元(如高速公路、地铁等),但实际资金流向与市政项目无关 [7][8] 公司现状与调查进展 - 2025年4月董事长林春浩公开承认投资失败并潜逃英国,公司办公地点已关闭 [1][2] -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已立案侦办,中山市公安局小榄分局协助收集投资人证据材料 [3][5] - 关联公司深圳市海泊鑫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被曝与金钥匙集团地址接近,但实际无业务往来 [4] 行业背景与投资人行为 - 公司利用"熟人社会"模式推广产品,部分投资人明知风险仍参与短期投机 [6][12][13] - 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混杂,非法集资行为常伪装成合法项目,利用高回报承诺吸引投资者 [13] - 部分投资人通过拆迁分红群体招募业务员,公司曾虚假宣传国资背景和高管头衔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