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剂
搜索文档
新型催化剂贵金属利用率近100%
科技日报· 2025-10-20 07:28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在完成相同的任务时,使用传统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量需要1吨,而用经过该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只需200 斤,实现了近乎极致的原子经济性。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等高温苛刻反应中,该催化剂在铂用量减少90% 的前提下,仍表现出优于现行商业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 巩金龙介绍:"该研究跳出传统'分散单原子'的思维框架,通过原子级合金设计与界面调控,使贵金属 在催化过程中的原子利用率逼近理论极限,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开拓了新路径。" 催化剂被誉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心脏",在众多化学反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加速作用。贵金属是催化剂 的关键组分,其用量关乎化工过程的节能增效。记者10月17日获悉,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创新提出 原子抽提策略,将在催化中起关键作用的贵金属铂原子全部抽提到表面参与催化反应,利用率逼近 100%。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 在传统催化反应中,贵金属原子易聚集成较大颗粒,导致大量原子埋藏在颗粒内部,无法参与表面反 应,催化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一问题在丙烯生产的关键工艺——丙烷脱氢中尤为突出。丙烯是全 球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是塑料、橡胶、纤维、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原料。值 ...
国恩股份(002768):业绩高增 有望切入“具身智能”等高质量发展赛道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4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6亿元 同比增长26%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55% 环比增长111% [1] - 第二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800万元 但业绩仍超预期 [1] 盈利能力提升 - 有机高分子改性材料毛利率同比提升2.63个百分点 [1] - 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毛利率同比提升2.19个百分点 [1] - 绿色石化材料及新材料毛利率同比提升0.79个百分点 [1] 产业链优势 - 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优势凸显 涵盖"单体-合成树脂-有机高分子改性/复合材料-制品" [1] - 苯乙烯价差修复助力石化板块毛利提升 [1] - 原料价格下行带来改性及复合材料成本优化 [1] 业务拓展与技术创新 - 收购淮安信盛新材料科技 布局新型催化剂和端烯类化合物项目 [2] - 新型材料已实现小规模生产并进入市场试售阶段 [2] - 完成PEEK材料生产技术与核心工艺开发 [2]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组建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并建成自主算力中心 [2] - 专注于机器人场景化AI大模型训练与研发 [2] - 研发非接触式生理监测及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 [2] - 基于医用级抗菌复合材料技术开发符合二类医疗器械标准的康养机器人 [2] 增长前景 - 在建项目有望在年内逐渐释放产能 [2] - 切入PEEK材料和"具身智能"等高质量发展赛道 [2] - 新型材料作为生产高端聚烯烃材料、高端有机硅材料、医药及特种材料的关键原料 有望实现可观市场表现 [2]
石科院新型催化剂在高桥石化成功应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08:10
催化剂技术性能 - 催化剂采用国内首创领先技术,在降凝活性、异构选择性、抗中毒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1] - 相比前代催化剂,其收率可提升12个百分点以上,产品倾点更低、黏度指数更高 [1] - 催化剂投用的初始温度、转化率等指标优于进口催化剂 [1] 工业应用效果 - 高桥石化润滑油加氢装置应用该催化剂已平稳运行超2个月 [1] - 运行结果显示重质润滑油收率提升显著,经济效益显著 [1]
新型催化剂让工业粗氢“一步变宝”
中国化工报· 2025-07-29 09:46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团队研发出全新催化技术,首次实现工业粗氢的直接分离与存储一体化 [1] - 新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催化剂,能精准抓取粗氢中的氢气分子进行反应,却对杂质COx视而不见 [1] - 催化剂可将粗氢中的氢气直接储存到特定液体分子中,需要时通过简单催化反应释放高纯氢气 [1] 行业现状 - 全球每年生产氢气超9500万吨,中国贡献超过3300万吨 [1] - 超过98%的氢气来自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重整过程 [1] - 钢铁、化工等行业每年排放约990万吨含氢废气 [1] - 工业粗氢含有大量COx杂质,现有分离提纯技术复杂且成本高昂 [1] 技术优势 - 催化剂抗毒能力强,在COx浓度超过50%、温度达170℃的恶劣环境下仍能高效工作 [2] - 流程极大简化,一步到位完成"分离+储存",显著降低能耗和设备投资 [2] - 最终产出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高纯氢气,COx富集尾气也具有经济价值 [2]
每周股票复盘:中自科技(688737)募投项目进展与政府补助
搜狐财经· 2025-05-31 11:4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中自科技报收于20.16元,较上周的20.8元下跌3.08% [1] - 5月29日盘中最高价报21.03元,5月30日盘中最低价报20.0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24.1亿元,在汽车零部件板块市值排名209/228,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4595/5146 [1] 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审议通过《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涉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14.07亿元 [1] - 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的原因包括人员薪酬支付、税金社保缴纳及零碎费用等,可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1] - 两个募投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和"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已结项,分别节余募集资金7183.67万元和3365.46万元 [2] 政府补助 - 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合计263.60万元,预计将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2] 募投项目进展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国六b项目和氢能源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结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