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常州两只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8-01 18:12
江苏常州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 - 基金规模50亿元 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常州市共同出资设立 [1] - 投资方式包括设立产业子基金(出资比例≤30%)或直投项目(金额≤母基金实投额的30% 单个项目≤母基金实缴总额的20%) [2] - 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 新型电力系统 新一代光伏技术 氢能 新型储能 深海深空智能装备领域 [3] - 存续期15年(投资期7年+退出期8年) 要求子基金注册在常州市 [4] 江苏常州高端功能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 - 基金规模30亿元 同样由省级母基金与常州市联合设立 [3] - 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石墨烯材料 智能仿生材料 超导材料 液态金属等细分领域 [3] - 存续结构与新能源母基金一致(15年=7+8) 子基金需落地常州 [4] 基金运作特征 - 两只母基金均采用"省级+市级"双出资模式 体现政府引导基金联动机制 [1][3] - 明确分层投资比例限制 子基金与直投形成组合策略 [2] - 细分领域定位清晰 新能源侧重能源技术迭代 材料基金专注前沿新材料 [3]
德勤: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是“十五五”前中期重要主题 灵活性改造、智能化升级等将成投资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23:20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是"十五五"前中期的重要主题,重点包括灵活性改造、智能化升级等提升系统韧性的项目 [1] - 预计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将形成数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等企业在灵活性改造、智能化升级方面投入会越来越多 [2] - 智能化改造还涉及通信服务等其他基础设施供应领域,这些领域也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2] 全球能源结构调整 - "十五五"期间全球能源结构将深度调整,能源消费总量保持温和增长,清洁能源投资与新兴市场需求持续上涨 [2] - 未来五年全球能源技术与数字融合市场年平均增速将超过12% [2] -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演化建立新的供应体系,传统能源短期内难以被替代,仍将在电力保供、工业支撑等关键领域发挥"压舱石"作用 [3] 中国能源行业机遇与挑战 - 中国面临国际规则重构的外部挑战,同时承载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内在需求 [3] - 风光电、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形态加速成长,推动全球脱碳并孕育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 [3] - 亚洲、非洲、中东成为能源消费与技术应用的主要增量市场,能源行业的核心趋势是结构重塑、主体多元、技术驱动 [3]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昌平区举办
新京报· 2025-06-28 20:18
论坛概况 - 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于6月28日在昌平区举办 主题为"面向'十五五' 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1] - 论坛包含主论坛暨全体大会 三场分论坛 参观未来科学城活动等环节 [1] - 知名企业负责人 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围绕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能源体系进行探讨 [1] 论坛成果 - 《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加油站景气指数》等成果发布 展现能源终端服务范式革命 [1] - 专题论坛主题涵盖"双碳"目标践行 人工智能生态协同 加能站绿色发展 能源企业数智与绿色供应链生态共建等前沿话题 [1] 昌平区能源产业现状 - 昌平区集聚"两张网""三桶油""五大发电集团"分支机构 吸引三一重能 明阳智慧能源等民营高科技企业落户 [2] - 区域内入驻石油大学 华北电力 矿业大学等10余所能源领域高校 建成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60个 [2] - 形成三大产业赛道:能源互联网高成长赛道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风电光伏成熟赛道 氢能 储能 碳固存前沿赛道 [2] - 重点布局AI+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 钙钛矿光伏等方向 2024年全区能源产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 [2]
国家能源局发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
证券时报· 2025-06-04 20:30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 围绕构网型技术 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智能微电网 算力与电力协同 虚拟电厂 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新一代煤电等七个方向进行探索 [1] - 在算力与电力协同层面 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 新疆 黑龙江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非枢纽节点地区 统筹规划算力与电力项目 探索"绿电聚合供应"模式 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 [1] - 通过算力负荷与新能源功率联合预测 算力负荷柔性控制 智能化调度等技术 提升源荷协同水平 降低负荷高峰时段电网保障容量需求 加强数据中心余热资源回收利用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 - 探索光热发电与风电 光伏发电联合运行 提升稳定供应水平 [1] 新一代煤电发展方向 - 对照《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指标要求 推动现役机组和新建机组针对清洁降碳 高效调节两类指标分别开展试点 [2] - 鼓励开展同时满足清洁降碳和高效调节两类指标的新一代煤电试点 试点项目所需煤电规模由国家能源局优先安排 [2] - 支持现役煤电改造升级机组 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机组与新能源实施联营 鼓励联营的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 [2] 电力市场建设进展 - 2025年电力市场建设能力培训班要求深刻认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新形势 健全完善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和"1+6"基本规则体系 [3] - 持续推进南方区域 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 加快推动各省电力现货市场转入连续运行 稳妥推进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 [3] - 深化穿透式监管 数字化监管创新实践 筑牢电力市场运行"三道防线" 目标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3]
国家能源局发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
券商中国· 2025-06-04 19:0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围绕七个方向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包括构网型技术 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智能微电网 算力与电力协同 虚拟电厂 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新一代煤电 [1] - 算力与电力协同试点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 新疆 黑龙江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非枢纽节点地区 协同规划布局算力与电力项目 [1] - 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 聚合交易 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 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 [1] - 通过算力负荷与新能源功率联合预测 算力负荷柔性控制 智能化调度等技术 提升源荷协同水平 降低负荷高峰时段电网保障容量需求 [1] - 加强数据中心余热资源回收利用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探索光热发电与风电 光伏发电联合运行 提升稳定供应水平 [1] 新一代煤电试点 - 对照《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新一代煤电试点指标要求 推动现役机组和新建机组针对清洁降碳 高效调节两类指标分别开展试点 [2] - 鼓励开展同时满足清洁降碳和高效调节两类指标的新一代煤电试点 [2] - 新一代煤电试点项目所需煤电规模由国家能源局在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煤电规划建设规模内优先安排 [2] - 支持现役煤电改造升级机组 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机组与新能源实施联营 鼓励联营的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 [2] 电力市场建设 - 国家能源局会议要求深刻认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新任务 准确把握派出机构市场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新挑战 新要求 [3] - 健全完善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和"1+6"基本规则体系 持续推进南方区域 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 [3] - 加快推动各省(区 市)电力现货市场转入连续运行 稳妥推进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 [3] - 深化穿透式监管 数字化监管创新实践 有效筑牢电力市场运行"三道防线" 全力完成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任务 [3]
储能迎利好!国家能源局重磅,7大试点来了
行家说储能· 2025-06-04 18:55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方向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聚焦7个前沿方向开展试点工作[1][3][6] - 试点方向包括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一代煤电[3][7] - 试点坚持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创新引领、全程管理原则,依托典型项目和城市开展[7] 构网型技术试点 - 重点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弱电网地区、"沙戈荒"基地大规模新能源外送地区应用[4][8] - 采用新能源/新型储能构网型控制技术,解决短路容量下降、惯量降低、宽频振荡等问题[4][8] - 在电网结构薄弱地区、孤岛运行系统提高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4][8] 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试点 - 重点在保供偏紧或消纳压力较大地区新建或改造新能源电站[4][8] - 通过长尺度高精度功率预测、风光储智慧联合调控等技术,高峰时段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4][8] - 优先建设或改造新能源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4][8] 智能微电网试点 - 选择典型场景建设智能微电网,提高自调峰、自平衡能力[4][9] - 依托负荷侧资源灵活调控、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技术,提升新能源自发自用比例[4][9] - 明确并网协议中与大电网的资产、管理、调度控制等权责界面[4][9] 算力与电力协同试点 - 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新疆、黑龙江等地区布局[5][9] - 探索"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5][9] - 通过算力负荷与新能源功率联合预测、柔性控制等技术提升源荷协同水平[5][9] 虚拟电厂试点 - 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分散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5][10] - 丰富商业模式,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提供综合能源服务[5][10] - 促进新能源消纳,减小供电缺口[5][10] 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试点 - 聚焦西北"沙戈荒"基地、西南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外送需求[5][10] - 采用柔性直流、构网型等先进技术,提升输电通道绿电占比[5][10] - 探索纯新能源外送方式,促进更高比例新能源消纳[5][10] 新一代煤电试点 - 对照2025-2027年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清洁降碳和高效调节两类指标试点[5][11] - 采用零碳燃料掺烧、CCUS等技术降低碳排放[5][11] - 提升煤电机组快速变负荷、深度调峰能力,满足电网调节需求[5][11] 试点组织实施 -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30日,项目开工时间须在2024年8月之后[12] - 国家能源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优选项目发文公布[13] - 统筹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渠道支持试点项目[14] - 试点成果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体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