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氧青春诊所
icon
搜索文档
「既当裁判又踢球」!新氧揽财、机构逃亡,金星执意「砸锅吃饭」?
新浪科技· 2025-09-16 09:54
新氧线下业务扩张与业绩表现 - 新氧青春诊所门店总营收达1.44亿元 同比增长426.1% [2] - 连锁业务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首次成为集团最大收入来源 [2] - 预计年底门店数量达50家 当前已有33家门店 [4] 行业矛盾与机构关系变化 - 医美机构指责新氧"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引发信任危机 [2][5] - 头部机构因线下扩张退出平台 年广告投放损失达数千万元 [5] - 机构出现"去新氧化"趋势 转向美团等竞争平台投放广告 [7] 业务模式与流量导流策略 - 自营业务未入驻新氧主App 通过独立App和小程序运营 [10] - 主App仍保留机构入口和医生信息 为自营业务间接导流 [12][14] - 公司称自营限于轻医美常规项目 与平台业务错位互补 [10] 价格竞争与上游厂商冲突 - 新氧推出5999元童颜针项目 较厂商指导价1.88万元低68% [17] - 圣博玛公司声明质疑产品授权和医生资质 新氧回应称产品可验真 [17] - 公司称凭借上市地位获得厂商低价合作 主打性价比策略 [15] 公司转型背景与财务状况 - 总营收3.787亿元同比下滑7% 净亏损3600万元 [19] - 营收下滑因订阅信息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减少 [20] - 早期收购奇致激光、上线韩国馆等举措为线下布局铺垫 [19]
“既当裁判又踢球”! 新氧揽财、机构逃亡,金星执意“砸锅吃饭”?|BUG
新浪财经· 2025-09-16 08:24
文|《BUG》栏目 闫妍 新氧宣布入局线下轻医美诊所,并将"触手"伸向产业链上游后,医美行业上下游矛盾公开撕裂,利益对 撞积怨已久。 据《BUG》栏目了解,在新氧着手进攻线下市场后,这种"反目成仇"的案例并不少见。 新氧近期发布的二季报显示,新氧青春诊所的门店总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426.1%。这已经是新氧连 锁业务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增长,并首次成为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 而这背后,却是众多医美机构对新氧"背信弃义""吃饭砸锅"的指责,其中不乏其广告客户。有医美从业 者公开指责新氧,"不懂商业规则,本来是裁判,结果裁判下场了,这在商业里是特别难看的吃相。" 对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质疑,新氧方面向《BUG》栏目承认,短期内此举引发了一些合作机构 的抵触,曾有头部机构因此退出新氧平台。"但(公司)管理层认为,敢于自我革命是优点而非缺点, 我们积极与机构沟通解释,共同寻求长期合作共赢的模式。" 反目成仇,机构开始"去新氧化" 新氧的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 2024年11月,新氧宣布正式推出自营的轻医美连锁——SOYOUNG CLINIC 新氧青春诊所。有报道称, 截至2025年8月,新氧青 ...
连锁业务成第一大收入来源 新氧CEO金星:预计整体扭亏周期不会过长
环球网资讯· 2025-08-21 18:1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3.79亿元 其中连锁业务收入1.44亿元 [1] - 归属于公司的净亏损3603.9万元 Non-GAAP口径下净亏损3054.4万元 [1] - 平台业务与上游业务整体保持盈利 为连锁业务投入提供支撑 [2] 业务发展 - 连锁业务于2024年Q2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标志线上向线下整合转型关键阶段 [1] - 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门店数量增至31家 其中2家为试运营 [1] - 线下连锁探索始于2023年5月 2024年底达19家 2025年重点在北上广深加密布局 [1] 运营策略 - 聚焦轻医美赛道 将服务拆解为诊断+治疗两大标准化环节 [2] - 医生年均操作量超3000例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2] - 大部分门店已实现正向现金流 未采取激进烧钱策略 [2] 行业影响 - 推动医美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中国医美价格远高于韩国 [2] - 降低行业获客成本 提升服务质价比 缓解全行业信任危机 [2] - 推动医美渗透率从当前5%左右向韩国超20%的水平靠近 [2] 盈利前景 - 上游产品价格竞争加剧带来价格下降 连锁业务毛利率将逐步提升 [2] - 公司整体扭亏为盈周期不会过长 [2]
美股异动丨新氧收涨9.43%,Q2医美诊疗服务营收暴增426.1%
格隆汇· 2025-08-21 09:03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新氧股价收涨9.43%至4.06美元 总市值达4.03亿美元 [1] 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总收入3.79亿元 [1] - 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 同比增速达426.1% [1] - 线下轻医美业务首次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1] 业务扩张进展 - 新氧青春诊所医美门店数量增至33家 [1] - 计划提升北京及广深地区门店密度 预计2025年门店总数达50家 [1]
营收下滑,由盈转亏,昔日医美巨头怎么了?公司:未来线下将达千店规模,现金储备充裕,足以支撑扩张节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00:09
核心观点 - 公司正经历从线上服务向线下连锁的战略转型 线下轻医美业务成为最大收入来源并实现爆发式增长 但整体营收下滑且传统线上业务持续承压 [1][3][6]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3.79亿元 同比下降7.0% [1][3] - 净亏损3600万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1890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1][4]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损3050万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2220万元 [4] - 医美诊疗服务收入1.44亿元 同比飙升426.1% 首次成为最大收入来源 [1][6] - 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1.35亿元 较去年同期2.1亿元下降35.6% [3] - 医疗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收入7600万元 较去年同期1.06亿元下降28.1% [3] - 医美服务成本1.09亿元 较去年同期2160万元增长405.5% [5] 业务转型进展 - 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收入占比跃居首位 [1][6] - 截至6月30日在全国9个主要城市拥有29家正式运营门店 [6] - 6月份有25家门店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6] - 二季度线下医美中心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0万人 [7] - 通过集中采购和自建产品管线降低药械流通成本 单店坪效达同业3-5倍 [6] - 顾客固定成本降至过去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6] 战略规划与扩张 - 2025年底前计划将医美中心数量扩充至50家 下半年预计新开十几家门店 [7] - 北京为重点城市 预计年底前门店数量达10家 [7] - 2026年新开门店数量预计不低于2025年 [7] - 长期目标为8-10年内实现千店规模 [7] - 当前以自营模式为主 现金储备9.99亿元支撑扩张 [8] - 计划四季度试点2-3家加盟门店 后续根据试点决定扩张节奏 [9] 行业竞争环境 - 医美行业线上流量红利减缓 监管持续深化 [1] - 线上信息服务市场竞争加剧 面临阿里健康 美团等综合平台产业链布局分流 [3] - 抖音 小红书通过直播和短视频重构流量入口 [3] - 医疗服务提供商倾向于多平台分发内容 降低对单一渠道依赖 [4] - 行业监管趋严导致部分不合规机构离场 [3]
二季度营收下滑7%,医美诊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26% 转型跨过拐点,新氧何时扭亏为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16:5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二季度整体营收同比下降7%至3.79亿元,净亏损3600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890万元 [1][3] - 传统核心业务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1.3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6%,医疗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收入7600万元,同比下降28.1% [3] - 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飙升426.1%至1.44亿元,首次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1][4] 业务转型进展 - 公司战略重心从线上信息服务转向线下轻医美连锁,转型效果显著,已跨过拐点进入新阶段 [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9个主要城市拥有29家正式运营的轻医美连锁品牌门店,其中25家已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5] - 公司计划2025年底前将医美中心数量扩充至50家,长期目标是在8到10年内实现千店规模 [6] 线下业务运营策略 - 通过集中化采购、自建产品管线降低药械流通成本,单店坪效达到同类型机构的3~5倍,顾客固定成本降至过去的1/5至1/3 [5] - 二季度线下医美中心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0万人,北京作为重点城市预计年底前门店数量将达到10家 [6] - 目前以自营模式为主,资本支出可控且回本周期短,现金储备9.99亿元足以支撑扩张,计划四季度试点2至3家加盟门店 [6][7] 行业竞争环境 - 医美行业线上流量红利减缓,监管持续深化,部分不合规或竞争力较弱的医美机构离场 [1][3] - 阿里健康、美团等综合平台通过医美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分流B端客户,抖音、小红书以直播、短视频种草重构流量入口 [3] - 轻医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该领域 [7]
新氧: 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28
新氧战略转型与轻医美业务布局 - 公司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至自营轻医美连锁品牌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 定位"高质低价"模式 目标为大众消费市场[1][2][3] - 轻医美项目涵盖非手术类服务 包括注射美容(玻尿酸、童颜针)、激光美容(黄金微针、超声炮)等 单价区间为几百至几千元[2][11] - 转型动机包括打破行业困局(医美机构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及寻求新增长曲线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营收占比达33.3%[3][4] 行业现状与市场数据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较2017年增长117% 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4157亿元[7][11] - 医美机构面临盈利压力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连续四年亏损) 华韩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2024年亏损3.49亿元[3] - 行业结构以中小型机构为主 全国约21000家医美机构中 约75%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存在监管盲区[8] 定价权争议与产业链整合 - 公司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冲突 新氧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品牌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引发"正品风险"质疑[5][6] - 公司通过收购与代理布局上游产业链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7] - 成本控制策略包括将营销成本压降至10%以下 通过不推销不办卡模式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8] 运营模式与安全合规 - 新氧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医生通过高频操作保障安全性(平均每月330项目/医生 年超4000项目)[8][10][13] - 公司强调产品验真(国家UDI系统)与医生资质合规 并推动行业向两类机构分化:医生开设的精品诊所与大型连锁机构[6][10][13] - 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10] 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轻医美因安全性高(对比手术类)、见效快(对比家用美容)需求激增[7][11] - 行业定价体系需变革 未来趋向产品价格与医生操作费分离 强调价格透明化与技术价值匹配[12] - 上游市场竞争加剧 参与者从爱美客、华熙生物扩展至四环医药、华东医药、乐普医疗等企业[7]
创新消费力| 新氧: 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23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轻医美连锁品牌运营商 推出自营品牌"新氧青春诊所" 定位"高质低价"模式[1][4] - 转型动机包括打破行业困局 为大众消费群体提供可负担服务 并寻求新增长曲线[1][5]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成本控制 营销成本控制在10%以下 取消推销办卡模式[9] 业务表现与规划 -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总营收33.3%[5] - 预计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5] - 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计划继续扩张[9]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17年增长117%[8]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4157亿元 为手术类医美近两倍[8]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9] 定价权争议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冲突 将指导价1.88万元/支的艾维岚童颜针定价为5999元/支[7]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7] - 通过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7.91亿元)和独家代理爱拉丝提玻尿酸进入上游领域[9] 行业规范化发展 - 中国医美机构90%为中小型机构 约21000家中仅5000余家可在主流平台查询[10] - 医生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平均每月操作330个项目 年操作量超4000个[11][15] - 监管持续加强 2021年八部委联合发布专项整治方案和市场监督总局执法指南[11] 轻医美特性与趋势 - 定义为非手术类项目 包括注射美容 激光美容 微针美容等[4][13] - 具备安全性高 见效快 恢复期短等特点 客单价区间为几百至几千元[4][13] - 未来行业将形成专业医生诊所和大型连锁机构两类主流模式[12][15]
新氧青春诊所登顶中国轻医美连锁门店数榜首 创始人金星发内部信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青春诊所门店数量达31家,成为中国轻医美连锁品牌门店数量榜首 [1] - 连锁业务收入首次成为新氧集团最大收入来源,标志着战略转型进入新氧2.0阶段 [1][4] - 公司从交易撮合信息平台转型为产业垂直整合平台,兼顾平台业务和自营业务 [1][4] 业务增长数据 - 首店2023年5月到店54人次,2025年6月突破2万人次,24个月内实现370倍增长 [2][5][6][7] - 增长完全基于线下自然流量,未依赖新氧App导流 [2][8] - 单医生年均操作量达3048例,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供应链与医生体系 - 通过收购奇致激光、签约韩国爱拉丝提玻尿酸中国总代理等举措构建全链条产业布局 [2] - 组建超120人全职医生团队,面试录取率约10% [2] - 建立四级医生服务体系和严格脱产培训体系,实现核心项目标准化落地 [2] 用户信任与运营策略 - 将获客成本压至10%以下(传统机构为30%-50%),推动高满意度-高复购率正向循环 [3] - 顾客满意度长期保持4.98分(满分5分),复购率超60% [3] - 借鉴胖东来模式,通过智能终端提供真实案例库和医生资质公示,实现效果可视化 [3][16]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作为"Z世代"新消费代表,连锁化率逐年提升,产业整合成为竞争焦点 [3] - 新氧青春诊所的扩张速度与运营效率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发展范式 [3] - 公司通过"交付>营销"理念破解医美行业信任困局,重塑竞争格局 [3][12][13]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6.6%,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却增超5倍 新氧线下转型能否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10:34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营收2.97亿元,同比下降6.6%,净亏损从2120万元扩大至3310万元 [1] - 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9880万元,同比增长551.4%,创单季历史新高 [1] - 线上业务收入占比从94%降至67%,其中信息及预订服务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34.1%),医疗产品销售及维护服务收入5560万元(同比下降35.7%) [4] - 线下业务付费访问人次超4.55万(同比增长9倍),付费治疗次数9.29万次(同比增长10倍),活跃用户7.57万人 [8] 业务转型 - 公司加速从线上向线下转型,重点发展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通过集中采购、自建产品管线降低药械成本,目标使单店坪效达同行3-5倍 [7] - 截至3月31日在全国九大城市运营23家医美中心,其中18家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8] - 预计二季度医美治疗服务收入1.2亿-1.4亿元,同比增长337%-410% [8] 行业竞争 - 医美行业面临竞争加剧与消费者要求提高的双重挑战,阿里健康、美团布局产业链,抖音、小红书通过直播/短视频重构流量入口 [1][4] - 传统"线上信息中介"模式受冲击,医疗服务提供商倾向多平台分发内容 [5] - 公司通过收购奇致激光84.49%股份布局医美器械,参股北京联合丽格医院1%股权触达实体机构 [7] 战略方向 - 公司聚焦产业链纵向整合与业务多元化,通过轻医美连锁+设备+医院布局巩固竞争地位 [1] - 线下业务显著提升用户黏性,未来将扩张医美中心并进行运营改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