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太阳能电池

搜索文档
光伏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42.9%,设备厂商订单回暖显积极信号
金融界· 2025-08-05 10:48
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技术创新成为破解同质化竞争的关键路径 [1] - 上半年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达559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2.9% 平均利用率保持在94% [1]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调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至570GW-630GW 国内预测上调至270GW-300GW [1]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光伏产业发展主旋律从降本增效转向提质增效 高效组件效率达23.5% 预计未来十年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 [2] - 晶硅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上限29.4% 钙钛矿叠层技术有望突破至43%-45% [2] - 国产光伏设备企业崛起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关键技术转折点催生新设备厂家 [2] 市场结构优化与需求变化 - 7月以来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市场价格回暖 一线设备厂商新接订单势头良好 [3] - 新接订单主要适配TOPCon工艺 BC工艺订单占比提升 含现有设备升级改造需求 [3] - TOPCon技术更新换代催生新订单 HJT、xBC等技术发展将带来新一轮变革 [3] - 光伏设备企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自动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液态阳光”,释放西部能源红利
科技日报· 2025-07-03 02:39
太阳能光热发电与氢能利用 - 甘肃敦煌建成260米高塔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配备12000多面定日镜,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1] - 西部地区利用丰富太阳能资源,电解水制氢效率达80%以上,2018年研发的碱水电解槽每小时可生产1000立方米氢气[1] - 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阳光"甲醇,可作为工业原料,实现太阳能储存和运输[1] 液态阳光技术产业化进展 - 甘肃省成功实施全球首套千吨级甲醇规模化合成示范工程[2] - 2024年全球首个10万吨级"液态阳光"燃料合成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建设,标志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2] - "液态阳光"技术解决氢气储存运输难题,同时契合工业减碳目标[2] 兰州大学氢能研发优势 - 成立氢能与低碳中心,整合化学物理、大气环境、能源动力等多学科力量[2] - 开发出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光伏组件及有机光伏器件[2] - 完成大型碱性电解槽制氢方案研制,形成完整产学研用创新机制[2]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攻关多能互补灵活发电、高效安全氢电融合、柔性低碳终端用能方向[3] - 计划建设太阳能全链条研发平台和测试环境[3] - 构建真实服役条件下的材料、电堆、装备研发平台[3]
爱旭股份: 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提示及填补措施(第二次修订稿)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49
公司财务表现与发行影响 - 2024年公司出现阶段性亏损,主要由于ABC组件经济价值未完全释放、PERC和TOPCon电池价格及毛利率下降、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导致[1] - 2025年3月起经营业绩恢复盈利,预计随着BC生态建设推进,ABC组件出货量及市占率将稳步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2] - 本次发行前普通股股数为1,827,617,666股,发行后增至2,374,203,786股,稀释每股收益在三种假设情形下分别为-0.19元、0元、0.19元[5]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行业供需矛盾逐步缓解,恶性竞争和非理性报价得到遏制,产业链价格开启修复[2] - 行业正经历技术迭代,从PERC电池为主转向以ABC组件为主、PERC及TOPCon电池为辅的多元化产品结构[1] - 市场对N型电池需求增长,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加速ABC电池产业化以把握市场先机[6] 募投项目规划与实施基础 - 募投项目旨在扩大ABC电池产能,满足N型电池市场需求,增强公司在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6] - 公司已建立专业化人才团队,技术骨干具有国内外知名机构从业背景,核心管理团队深耕光伏产业多年[8] - 在ABC电池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推出N型ABC电池产品,2023年实现批量生产与销售[9] 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 - 公司拥有管式PERC电池技术、N型ABC电池技术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并实现量产[9] - 产品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和知名终端发电企业[10] -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优化ABC电池技术特性,为募投项目奠定技术基础[10] 经营改善措施 -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周期以尽早实现预期效益[10] - 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减少财务费用,改善资本结构[11] -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升经营效率[1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大宁波科创中心 钟宇飞教授:钙钛矿光伏的体相钝化与大面积制备
DT新材料· 2025-05-07 00:02
论坛概况 - 第三届钙钛矿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5月23-24日在苏州召开,聚焦柔性钙钛矿光伏、钙钛矿叠层技术及室内弱光应用场景(如智能物联、可穿戴设备)[1] - 主办方包括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协办方含苏州大学、武汉九曜光电等,并吸引协鑫、通威、正泰等产业链企业及德国莱茵TÜV参与[1][8]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大面积制备是钙钛矿产业化核心挑战,涉及成膜质量、缺陷抑制及工艺稳定性,钟宇飞团队通过体相钝化技术实现5×5cm²模组22.4%认证效率,30×30cm²组件达19%以上效率,并建成30cm×40cm兆瓦级中试线[2][4] - 气相喷射沉积(VID)技术、叠层电池界面工程优化、柔性透明电极研发是当前技术攻关重点[11][24] 行业发展趋势 - 钙钛矿短期难以在成本/效率上超越晶硅,但凭借理论效率上限高(>30%)、柔性轻薄特性,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方向[10] - 未来3-5年重点应用领域:叠层光伏(钙钛矿/晶硅等)、柔性光伏(BIPV、车载光伏)、消费电子(弱光场景)[11] 论坛议程亮点 - 主题报告覆盖大面积制备(钟宇飞)、叠层电池产业化(叶继春)、AI赋能研发(协鑫光电)、柔性钙钛矿商业化路径(大正微纳、尚柔新能源)[24][25] - 企业参观环节包括昆山协鑫光电中试线,展示产业化实践成果[25] 参与机构与专家 - 学术机构:北京大学周欢萍、西湖大学王睿、暨南大学麦耀华等;企业代表包括通威太阳能、正泰新能、脉络能源等[8][24][25] - 国际参与方德国莱茵TÜV将分享认证标准与技术趋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