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畜牧贷
icon
搜索文档
激活农牧业“沉睡资产” 通辽构建“农畜贷”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纾困肉牛产业
金融时报· 2025-07-17 11:2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通辽市作为农业大市,肉牛和玉米是核心产业标签,但近年肉牛价格走低导致养殖收益下降,养殖规模缩减,活体牲畜质押贷款业务量同步萎缩[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达246.54亿元(占全市贷款13.24%),年内新增发放91.25亿元,但金融服务覆盖面仍受制约[1][2] 政策创新与抵押品扩展 - 出台《活体牲畜抵押贷款指导意见》等政策,将大型农具纳入抵押品范围,盘活生产资料[3] - 推动"肉牛+玉米"双轨策略,支持粮食存货质押,通过科技手段确保存货真实性、可溯源性[4] - 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撬动22亿元贷款,财政注资1.28亿元带动企业缴存2.14亿元风险共担资金[9]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管理 - 开发"智慧畜牧贷"场景,运用智能耳标、AI畜脸识别等技术建立9.58万头肉牛数字化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4][5][6] - 构建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集成六大信息系统(如押品管家APP、智能锁控系统)实现质押品全程监管[5] - 电子围栏项圈等技术已监管7755头抵押牛只,撬动1.2亿元活体抵押贷款[6] 差异化金融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缩短贷款审批周期50%(15天→7天),累计发放7029万元贷款[8] - 农业银行推出"粮食收储贷",实时追踪质押粮食状态,存货抵押贷款覆盖7户(余额0.45亿元)[9] - 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首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向通四方农业科技发放1000万元"智产"融资[10] 产业链金融与未来方向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惠担贷"贯通玉米产业链,覆盖97户上下游客户(贷款余额8.44亿元)[10] - 计划拓展经济作物、养殖设施等抵押范围,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风控精度[11]
打造数字金融新高地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8
政策引领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推动市政府制定《邵阳市"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出十条措施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 - 当地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配套政策,编制《邵阳数字经济产业链"一图四库一清单"》,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2]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与邵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金融资源流向打火机、小五金、箱包等特色轻工产业,支持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 [2] 贷款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邵阳市科技贷款余额达448.8亿元,较年初新增36.4亿元 [1] - 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24.7亿元,同比增长12.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8.1% [1] - 邵东市打火机和小五金产业贷款余额为39.2亿元,同比增长22.6% [2] - 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全市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54.8亿元,其中线上办理再贷款5.8亿元,撬动银行机构发放科创贷款116.8亿元 [3] 产品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制定并发布"流水贷"团体标准,通过收支流水数据为企业信用"定制画像",实现无抵押纯信用、全流程线上操作 [4] - 全市银行机构开发"流水贷""科信贷""科技价值贷"等数字金融产品,累计为3263户企业授信30.2亿元,为1823户企业发放贷款23.5亿元 [5] - 累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7亿元,缓解科创企业融资担保难题 [6] 企业支持 - 邵阳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全省第1,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1家、制造业冠军企业11家,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 [3] - 全市共有425家企业入选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382家晋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截至2025年3月末,40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7] 供应链融资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运用数字化平台拓展"应收账款+"应用场景,推出"动产抵押+"融资模式 [7] - 累计落地应收账款融资业务215笔,融资金额23.3亿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业务696笔,业务规模居全省前列 [8] 服务创新 - 推动银行机构完善"五专"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9] - 全市企业累计"上云"4.2万家、"上平台"3500余家,新增智能制造企业50家、生产线121条 [9] - 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贷"5200万元,现有贷款余额3300万元,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10]
农行山西分行活体抵押破解养殖贷款难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4 14:16
本报记者 王磊 近年来,农行山西分行积极探索解决畜牧业贷款抵押难问题的新路子,针对活体抵押面临监管难、估值 难、处置难等问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利用智慧畜牧管理系统,实现对牲畜活体动态监管,通过发 放"智慧畜牧贷",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为养殖户提供精准信贷支持,有效破解养殖户融资难、融资 贵问题。 农行山西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农行山西分行结合本省黄金畜牧生产带的区域优势和畜牧业市场 需求,从担保创新、监管创新、养殖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运用、依托"智慧畜牧贷"产品, 采用"政府+保险+银行+农户"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形式,借助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牲畜植入电子耳标、佩戴智能项圈,实时采集生长数据、健康状态、 活动轨迹等信息,构建覆盖养殖全周期的数字化档案,解决活体牲畜身份识别和活体抵押物牲畜实时监 控两大核心问题,将活物转化为可追溯、可评估的"数字畜牧",让活体资产转变为信用资产,从而有效 解决养殖户担保难、融资难等"卡脖子"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该分行多次组织专班赴地方肉牛养殖场开展调研,研究活体抵押贷款在落地过程中的流 程、细节,提前扫清产品落地 ...
创新信用评估模型 金融“粮草”助力畜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5-20 22:51
政策导向与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1] - 畜牧业经营以家庭散户为主,管理分散且产业链短,资产多为活禽活畜,难以作为抵押物[1] - 经营户现金流不稳定且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且现金流依赖畜产品变现[1] 金融创新与融资解决方案 - 银行创新推出"肉牛贷",利用肉牛资产数据构建信用评估模型,推出"活体抵押"融资方式[1]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肉牛贷",单笔额度最高达300万元,实现全线上申请审批[2] - 农业银行采用"智慧畜牧贷",通过"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实现活畜抵押可抵可控[4] - 金融机构采用"政府+保险+银行+农户"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解决担保难融资难问题[4] 行业特点与风险特征 - 畜牧行业周期特征明显,资金投入与回收具有较强周期性[3] - 行业风险集中,疫病和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规模生产中断[3] - 活体牲畜价值波动大,缺乏标准化评估体系,抵押估值困难[3] - 饲料、兽药、劳动力等成本占主要部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显著[3] 金融支持与风险管理 - 银行可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环节设计差异化贷款期限[5] -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活体资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资产档案[5]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饲料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发挥作用[6] - 玉米豆粕等饲料占养殖成本50%-60%,期货套保可锁定成本[6] - 某养殖企业通过期货套保在饲料价格上涨15%时仍成功锁定成本,每头牛净利润增加约300元[6] 产业链与成本结构 - 产业链包括饲料、兽药、种畜、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零售终端等环节[3] - 大型企业规模化生产与农户散养模式并存,行业格局多元[3] - 技术改良如品种优化、现代化养殖可降低成本,但初期需要较大投入[3]
数字技术如何破解普惠金融发展瓶颈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17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 [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探索拓宽生物性资产抵(质)押范围 [1] - 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支持农业生产数智化 [3] - 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设施与生物资产抵押融资的指导意见》 [3] 生物性资产抵押的创新实践 - 兴业银行大连分行利用"活体奶牛抵押+数字化生物资产监管"方案提供1000万元资金支持 [2] - 农行吐鲁番分行发放AI智能畜脸识别畜牧场景贷款200万元 [2] - 生物性资产抵押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对不动产抵押物的硬性要求 [2] - 数字技术实现抵押物实时监测,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2] - 云南红塔银行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构建苹果产业信用评估体系 [4]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行业趋势 - 兴业银行自研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AI盘点模型实现非接触式监管 [2] - 京东科技推出生物资产监管平台,利用物联设备和AI算法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4] - 生物资产数字化成为数字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趋势 [3] - 数字技术驱动生物性资产抵押从尝试转向大规模推广 [4] -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 [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生物性资产抵押解决畜牧养殖业融资难痛点 [2] - 普惠金融服务内涵从农户小额贷款扩展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生物性资产抵押 [3] - 科技创新正在打破传统行业桎梏,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5] - 生物资产数字化释放巨大潜能,具备战略发展前景 [3] - 农业科技创新将持续赋能普惠金融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