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畜牧贷
icon
搜索文档
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特色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02:54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西藏分行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全面支持西藏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发展 重大基础设施及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力量 [1][2][3][4] 金融服务覆盖与规模 - 公司涉农贷款余额达619亿元 较成立初期增长70倍 覆盖西藏90%以上农牧户 同业占比98% [3] - 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589亿元 三农个人贷款余额突破420亿元 存量农牧民户均贷款12万元 [3] - 乡村产业贷款余额457亿元 近五年重大项目贷款累计投放超千亿元 [2][4]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创新"钻金银铜"四卡贷款证与"惠农e贷"融合模式 推出林卡贷 藏香贷等20多种专属产品 [2] - 针对特色产业推出庭院经济贷 兴边富民贷 智慧畜牧贷等产品 实现活体抵押数字化管理 [2] - 采用"一村一策"服务模式 选派金融干部下乡 拓展线上农产品销售渠道 [2] 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 支持如美水电站等20余个清洁能源项目 仅如美水电站即提供20亿元贷款 [3][4] - 科创企业贷款达176.87亿元 聚焦专精特新 高新技术等四类重点客群 [4]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54亿元 全面支持交通 环保 水利等民生工程 [3][4] 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 在墨脱县坚持"3+2"流动金融服务 2023年10月设立格当支行实现家门口银行服务 [1] - 计划三年内打造70余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延伸边境地区金融服务 [3] 产业全链条支持 - 信贷产品矩阵覆盖种植 养殖 加工 流通全链条 支持高原畜牧 羊肚菌等特色产业 [1][2] - 智慧畜牧系统实现牲畜活体资产数字化管理 提升牦牛养殖水平和出栏率 [2] - 30年累计向西藏实体经济投放贷款7174亿元 支持区域发展新格局 [4]
宁夏中卫:金融积极支持海原肉牛产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21 12:56
产业规模与增长 - 肉牛养殖出栏量达4.99万头,同比增长18.2% [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16.3亿元,占县域涉农贷款总额16% [1] - 贷款规模占中卫市肉牛贷款总额38.10% [1] 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 海原农商行发放肉牛贷款13.06亿元,占各项贷款19.28% [2] - 建设银行海原支行为信用良好养殖户简化审批流程 [2] - 邮储银行推出"农牧贷"产品,额度60万元,利率区间3.7%-6% [4] 差异化信贷策略 - 宁夏银行通过"宁商e贷"和担保公司合作实现快速放款 [3] - 农业银行针对500户存栏5-19头、200户20-49头及50户50头以上养殖场定制方案 [3] - 对脱贫人口采用"5+X"信贷模式,基准利率下浮10% [4] 金融产品创新 - 海原农商行推出30万元以内免担保抵押的"黄河e贷"线上产品 [2] - 开展肉牛活体抵押贷款,运用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管理资产 [4] - 针对青贮饲料采购提供期限匹配的专项贷款 [4] 政策与风险保障 - 政府设立专项担保基金,提供30%代偿风险补偿 [5] - 保险公司开发犊牛、种牛等阶段性保险产品 [5] - 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保险+信贷"增信模式 [5] 普惠金融服务 - 整村授信系统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建档与评级授信 [2] - 提供7×24小时线上金融服务提高普惠率 [2] - 金融机构通过走访调研精准摸排经营需求 [7][9]
农业银行兴安分行 坚守“三农”主责主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08:39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内蒙古兴安分行通过强化涉农信贷投放、保障农产品金融供给及优化农牧民服务,显著支持了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1][2][3][4][5][6] 信贷投放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涉农贷款累计投放69.76亿元,余额142.44亿元,较年初增加22.41亿元,增速18.67% [2] -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9.84亿元,较年初增加20.09亿元 [2] - "农银e贷"类产品投放62.02亿元,惠及6.81万户,余额93.29亿元,较年初增加19.87亿元 [2] - 信用贷款投放62.18亿元,惠及6.92万户,余额94.61亿元,较年初增加19.22亿元 [3] - 农户贷款余额95亿元,年增量19.74亿元,信息建档1.22万户 [3] 重点领域贷款结构 - 县域贷款余额239.12亿元,较年初增加28.53亿元 [4] - 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4.31亿元,年增量15.27亿元 [4] - 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14.39亿元,年增量19.01亿元 [4] - 乡村建设贷款余额44.31亿元,年增量4.07亿元 [4] - 农业贷款余额101.06亿元,较年初增加18.68亿元 [4] - "两米两牛"产业贷款余额99.76亿元,较年初增加17.77亿元 [4]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创新"智慧畜牧贷""粮食收储贷""新银易贷"等产品,采用活体抵押、存货抵押等担保方式 [3] - 推出"惠农e贷·商户贷""乡旅贷""粮农e贷",单户最高授信200万元 [6] - 组建30余支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推进整村授信 [5] - 优化还款方式(到期还本按月还息、短期利随本清)匹配生产经营周期 [5] 实体贷款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实体贷款累计投放109.23亿元,余额230.01亿元,较年初增加29.20亿元 [6] - 涉农贷款余额142.4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95.1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22.41亿和19.74亿元 [6]
商业银行企业类场景金融创新:变革、突破与协同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银行发力企业类客户场景的背景 - 产业数字化机遇推动供应链金融数智化转型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技术破除银行对核心企业信用依赖 解决融资授信服务受限问题 [1] -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通过企业类场景金融挖掘中小微企业多环节共性需求 提供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 增强客户黏性与满意度 [2] - 践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要求 通过企业类场景金融破解科技金融等领域人才短缺 信息不对称等挑战 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3] 银行企业类场景金融的发展思路 - 战略层面需依据资源禀赋选择切入场景 明确对公场景金融价值与战略定位 纳入整体发展规划 落地层面需确立行业筛选原则与场景构建模式 [4] - 供应链金融数智化转型方向 引入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卫星遥感等技术 构建数据获取与集成能力 打造开放智能实时系统平台 [5] - 赋能商户经营路径 以收单业务为基础提供IaaS PaaS SaaS等差异化经营工具 开发营销导流 商品进销存等服务 探索物联网 区块链与云计算服务 [6] - 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导向 利用高频非金融场景为低频金融场景引流 农业银行涉农场景 平安银行车+金融场景 建设银行建行生活App拓展生活类服务场景 [7][8] 银行企业类场景金融的创新实践 - 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 平安银行构建星云物联网平台 采用物联网+卫星+金融技术 实时直连核心企业采集数据 减少对核心企业信用依赖 [9] - 智慧农业创新实践 农业银行运用物联网 人工智能 大数据和5G技术打造智慧畜牧模式 首创经营主体+畜牧活体信息双建档模式 推出智慧畜牧贷产品 [10] - 智慧食堂创新模式 建设银行运用人脸识别支付 AI视觉结算 智能称重 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与美团企业版合作嵌入外卖餐饮场景能力 [11] - 智慧园区创新探索 兴业银行依托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系统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设施互联互通与数据收集分析 [12]
解锁“活体”金融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政策支持与产业背景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广畜禽活体抵押融资贷款 将畜禽活体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标的[1] - 宁夏吴忠市奶牛存栏量30.8万头 占宁夏总量的33% 规模化养殖率达98%以上[1] - 奶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300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2% 为六大农业重点特色产业之一[1] 融资机制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建立牛奶产业包抓机制 形成"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养殖企业"联动机制[2] - 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将奶牛 肉牛 生猪等活体纳入抵押物范围[2] - 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提供优惠资金支持 截至5月末直接投向奶产业的再贷款余额超5亿元 占全市再贷款余额14.8%[2] 金融产品与服务 - 银行机构增至10家 活体抵押贷款余额达7亿元 支持养殖主体110户 其中奶牛活体抵押贷款余额6.2亿元[1] - 构建分层分类融资模式矩阵 包括"活体抵押+担保""活体抵押+信用""活体抵押+银团贷款"等创新模式[3] - 多家银行推出塞上奶牛贷 牛劲贷 牧业贷 智慧畜牧贷等专属产品 有效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3] 风险管控体系 - 依托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解决登记难题 2025年1-5月办理活体抵押登记18笔[4] - 采用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结合市价法 收益法 保单法及第三方评估校正抵押物价值[4] - 实施"自主监管""第三方监管""数码身份证监管"三种模式 通过远程监控 驻场监管及耳标确权登记实现动态风险防控[4][5]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藏北牧区新图景:智慧牧场+现代新村 牧民生活大变样
央视网· 2025-07-31 11:12
牧区现代化改造 - 杭嘉新村集中建设现代化住房 水电暖网络信号齐全 国家与牧民各出资一半资金[3][4][6] - 推行三牧联动改革 牧民集中居住形成小城镇 草场和牦牛入股合作社形成大牧场[6] - 那曲地区发放智慧畜牧贷5笔 总金额525万元 采用活体抵押方式解决融资问题[8] 智慧牧业发展 - 为3000多头牦牛佩戴实时定位项圈 监测野生动物攻击和体温异常情况[8] - 计划配备无人机实施现代化放牧 建立智慧牧业数字管理系统[8] - 创新智慧畜牧贷产品 基于数字管理手段提供金融支持[8] 畜牧业全链条建设 - 嘎确牧场采用龙头公司+合作组织+牧户模式 面向10个乡镇124家合作社收购畜产品[10] - 开展畜产品深加工并销往全国 海拔4700米高寒牧场实现产业化运营[10] - 畜牧业覆盖养殖销售运输全链条 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包括大学生[12] 品牌与区域发展 - 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打造那曲独特畜牧业特色品牌[12] - 通过产品外销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提升高原特色畜牧业产品供应能力[1][12]
解锁“活体”金融密码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力推特色养殖产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24 10:32
政策支持与行业机遇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广畜禽活体抵押融资贷款 将畜禽活体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标的 [1] - 宁夏吴忠市奶牛存栏量达30 8万头 占宁夏总量的33% 规模化养殖率98%以上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300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2% [1] - 吴忠市已形成三大奶牛养殖核心区 奶产业成为当地六大农业重点特色产业之一 [1] 金融创新与融资规模 - 吴忠市开展活体抵押贷款的银行增至10家 贷款余额达7亿元 其中奶牛活体抵押贷款余额6 2亿元 支持110户养殖主体 [1] -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建立牛奶产业包抓机制 出台系列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活体抵押产品 [2] - 截至5月末 吴忠市投向奶产业的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超5亿元 占全市再贷款余额14 8% [2] 融资模式创新 - 构建"1+N"活体抵押综合融资担保模式 包括"活体抵押+担保""活体抵押+信用""活体抵押+银团贷款"等 [3] - 吴忠农商行引入6家担保机构实施风险分担 青铜峡农商行推出信用模式 建行、宁夏银行等创新塞上奶牛贷、牛劲贷等产品 [3] - 通过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系统登记 保险公司投保防范风险 实现动产变资产、活体变活钱 [3] 风险管理与监管体系 - 依托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系统 2025年1-5月办理活体抵押登记18笔 实现业务全覆盖 [4] - 采取"自主监管""第三方监管""数码身份证监管"三种方式 包括远程监控、驻场监管和耳标确权登记 [4][5] - 构建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结合市价法、收益法及保单法评估活体价值 实时校正抵押物价值 [4]
激活农牧业“沉睡资产” 通辽构建“农畜贷”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纾困肉牛产业
金融时报· 2025-07-17 11:2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通辽市作为农业大市,肉牛和玉米是核心产业标签,但近年肉牛价格走低导致养殖收益下降,养殖规模缩减,活体牲畜质押贷款业务量同步萎缩[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达246.54亿元(占全市贷款13.24%),年内新增发放91.25亿元,但金融服务覆盖面仍受制约[1][2] 政策创新与抵押品扩展 - 出台《活体牲畜抵押贷款指导意见》等政策,将大型农具纳入抵押品范围,盘活生产资料[3] - 推动"肉牛+玉米"双轨策略,支持粮食存货质押,通过科技手段确保存货真实性、可溯源性[4] - 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撬动22亿元贷款,财政注资1.28亿元带动企业缴存2.14亿元风险共担资金[9]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管理 - 开发"智慧畜牧贷"场景,运用智能耳标、AI畜脸识别等技术建立9.58万头肉牛数字化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4][5][6] - 构建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集成六大信息系统(如押品管家APP、智能锁控系统)实现质押品全程监管[5] - 电子围栏项圈等技术已监管7755头抵押牛只,撬动1.2亿元活体抵押贷款[6] 差异化金融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缩短贷款审批周期50%(15天→7天),累计发放7029万元贷款[8] - 农业银行推出"粮食收储贷",实时追踪质押粮食状态,存货抵押贷款覆盖7户(余额0.45亿元)[9] - 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首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向通四方农业科技发放1000万元"智产"融资[10] 产业链金融与未来方向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惠担贷"贯通玉米产业链,覆盖97户上下游客户(贷款余额8.44亿元)[10] - 计划拓展经济作物、养殖设施等抵押范围,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风控精度[11]
打造数字金融新高地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8
政策引领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推动市政府制定《邵阳市"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出十条措施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 - 当地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配套政策,编制《邵阳数字经济产业链"一图四库一清单"》,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2]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与邵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金融资源流向打火机、小五金、箱包等特色轻工产业,支持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 [2] 贷款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邵阳市科技贷款余额达448.8亿元,较年初新增36.4亿元 [1] - 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24.7亿元,同比增长12.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8.1% [1] - 邵东市打火机和小五金产业贷款余额为39.2亿元,同比增长22.6% [2] - 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全市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54.8亿元,其中线上办理再贷款5.8亿元,撬动银行机构发放科创贷款116.8亿元 [3] 产品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制定并发布"流水贷"团体标准,通过收支流水数据为企业信用"定制画像",实现无抵押纯信用、全流程线上操作 [4] - 全市银行机构开发"流水贷""科信贷""科技价值贷"等数字金融产品,累计为3263户企业授信30.2亿元,为1823户企业发放贷款23.5亿元 [5] - 累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7亿元,缓解科创企业融资担保难题 [6] 企业支持 - 邵阳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全省第1,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1家、制造业冠军企业11家,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 [3] - 全市共有425家企业入选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382家晋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截至2025年3月末,40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7] 供应链融资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运用数字化平台拓展"应收账款+"应用场景,推出"动产抵押+"融资模式 [7] - 累计落地应收账款融资业务215笔,融资金额23.3亿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业务696笔,业务规模居全省前列 [8] 服务创新 - 推动银行机构完善"五专"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9] - 全市企业累计"上云"4.2万家、"上平台"3500余家,新增智能制造企业50家、生产线121条 [9] - 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贷"5200万元,现有贷款余额3300万元,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10]
农行山西分行活体抵押破解养殖贷款难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4 14:16
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山西分行通过"智慧畜牧贷"产品创新解决畜牧业贷款抵押难问题 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活体牲畜动态监管和数字化管理 有效破解养殖户融资瓶颈 [1][2][3] 产品创新与实施 - 采用"政府+保险+银行+农户"四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 通过"物联网监管+动产抵押"形式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 [2] - 为牲畜植入电子耳标和智能项圈 实时采集生长数据 健康状态和活动轨迹信息 构建覆盖养殖全周期的数字化档案 [2] - 产品已在辖内96个县支行实现全覆盖 实现精准获客和精准营销 [3] 技术应用与成效 - 利用智慧畜牧管理系统实现对4200头存栏肉牛进行数字建档 养殖户一周内获得780万元贷款 [1] - 智能系统实时监控使肉牛养殖成活率提升12% 饲料成本下降15% 形成数字化管理与金融支持的良性互动 [1] - 解决活体牲畜身份识别和抵押物实时监控两大核心问题 将活物转化为可追溯 可评估的数字畜牧 [2]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 推进肉牛 奶牛产业纾困 稳定基础产能 [2] - 分行结合山西省黄金畜牧生产带的区域优势和畜牧业市场需求 从担保创新 监管创新 养殖创新 科技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 [2] - 多次组织专班赴地方肉牛养殖场调研 提前扫清产品落地难点 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职能部门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