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显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20250827
2025-08-27 23:19
蓝思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消费电子行业、智能汽车与座舱行业、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及机器人行业 [2] * 纪要核心公司为蓝思科技 一家主营玻璃、金属、陶瓷等外观结构件的上市公司 [2] 核心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公司营收从2020年370亿元增长至2024年近700亿元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3% [2][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36亿元 同比增长近20% [2][8]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突破 [2][8] 主要产品线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和电脑类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578亿元 占总营收83% 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10] * 业务毛利率约15% 表现相对稳健 [2][10] * 涵盖防护面板、触控模组、盖板玻璃、背板玻璃及金属、蓝宝石、陶瓷等零部件 [7] 智能汽车和座舱类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59亿元 占总营收8.5% 同比增长18.7% [2][4][17] * 业务毛利率约10% 主要受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影响 [2][11][17] * 产品包括中控模组、仪表面板、充电桩、车载电子玻璃组件、智能B柱等 [7][17] * 已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2][4] 智能头显和穿戴类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35亿元 [2][11] * 产品涵盖外观件、结构件及光学镜片 应用于高端AI眼镜及头显产品 [7] * 毛利率接近20% [2][11]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营收14亿元 [2][11] * 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零部件配套生产 包括音箱、视频监控及门锁等 [7] * 毛利率接近20% [2][11] 核心竞争优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自2006年起与苹果深入合作 是其玻璃盖板的核心结构件主力供应商 建立了深厚护城河 [3] * 在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方面有广泛应用 [3] * 通过收购可成可利(后更名为蓝思旺精密与蓝思精密)拓展了金属结构件业务 [3][13] * 2024年蓝思精密台州全年营收达102亿元 净利润为4亿元 [13] * 拥有9大研发生产基地 包括湖南、广东、江苏以及越南等地 实现了全球化产能布局 [9]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发展详情 *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740亿元增长到2025年1,000多亿元 [2][4] * 2023年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在55%-67%区间 2024年底已提升至75.6% [14] * 10万元以下车型智能座舱渗透率低于50% 30万元以下车型渗透率增长较快是普及主要推动力 [15] * 车载显示屏呈现大屏化、多屏化和高清化趋势 [15][16] * 2023年10~15英寸中控屏占比达65%并呈上升趋势 [16] * 15英寸以上中控屏占比在2024年同比增长111% [16] * 10英寸以下中控屏占比从2023年27%下降到2024年17% [16] * 2K以上分辨率显示器占比从2023年28%增加到2024年45% [16] * 公司在超薄夹层玻璃方面取得突破 预计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 将提升单车价值量 [4][5] * 公司自2015年起布局 已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宝马、奔驰等30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 [17] 新兴领域布局与未来增长点 智能穿戴设备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234万台 其中Meta眼镜销量为225万台 [18] * 预计2025年是AI眼镜元年 Meta眼镜上半年出货量约120万副 全年度备货指引上修至1,200万副(2024年指引仅为300万副) [18][19] * 公司与临盼科技(Rokid)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为其全系AI眼镜整机组装合作伙伴 [6][19] 机器人领域 * 公司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自2016年以来已成功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及其他核心零部件 [19] * 自主研发多款工业用机器人 如六轴机器人及AOI视觉检测机器人 [19] * 2025年1月 与智元机器人联合交付全球首款远征A1 并深度参与其关键模组生产 [19] 折叠屏与UTG技术 * 预计苹果2026年发布首款折叠屏产品(20周年纪念款手机) 公司作为其核心视窗玻璃供应商将在UTG领域迎来突破 [3][12] * 公司积极参与折叠屏幕技术研发 与三星合作 并独家研发UTG技术 [4][12] 未来业绩预期与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21亿元、1,155亿元和1,377亿元 [4][2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65亿元和78亿元 [4][20]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20]
蓝思科技H1营收329.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68%
巨潮资讯· 2025-08-26 16: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41.85% [2][3]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增长35.29%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25亿元,同比增长28.43%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5%,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3]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 [3] - 完成多款年度旗舰手机研发和量产准备,配合头部客户量产高端机型金属中框 [3] - 个人计算机业务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 [3]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 [4] - 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实现批量交付 [4] - 超薄夹胶车窗玻璃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同步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 [4] 智能头显与穿戴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 [4][5] - 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 [4] - 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 [4][5]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28.2% [5] - 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 [5] - 智慧零售产品线营收显著提升,协同智能家居等业务形成多元增长引擎 [5]
蓝思科技(06613)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约11.43亿元 同比增加约32.68%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2:5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总收入329.6亿元 同比增长14.18% [1] - 毛利43.05亿元 同比增长17.82% [1] - 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 同比增长32.68% [1] - 每股盈利0.23元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 [1]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 - 营业收入271.85亿元 同比增长13.19% [1] - 完成多款年度旗舰智能手机研发和量产准备 [1] - 配合头部客户量产多款新品高端机型金属中框 [1] - 个人电脑业务受益市场需求回暖 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 [1]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 - 营业收入31.65亿元 同比增长16.45% [2] - 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座舱装饰件/无线充电模组协同放量 [2] - 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实现批量交付 [2] - 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 [2] - 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 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 智能头显与穿戴业务 - 营业收入16.466亿元 同比增长14.74% [2] - 具备光学镜片/结构件/功能模组至整机组装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 [2] - 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工艺实现突破 [2] - 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规模化量产交付 [2]
蓝思科技(06613) - 海外监管公告 -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2025-08-25 22:40
业绩数据 - 2025年半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5]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6][9] - 本报告期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6][9] - 本报告期扣非净利润9.40亿元,同比增长41.85%[6][9]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增长35.29%[6][9]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772.54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4.64%[6] - 本报告期末净资产477.82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80%[6] 用户数据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47,817[7] 业务营收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营收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9] -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10]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营收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11]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128.20%[11] 产品与技术 - 中控模组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已批量交付[11] - 超薄夹胶车窗玻璃即将批量生产[11] - 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11] - 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11] 合作与发展 - 蓝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6.28%,为前10大股东中最高[7] - 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实现批量交付[11] - 智慧零售产品线营收同比显著提升,形成多元增长引擎[11] 未来规划 - 根据客户需求启动车窗玻璃产能建设[11]
四川提出到2027年将打造20个省级消费品领域“天府名品”
新华财经· 2025-07-16 18:24
政策目标与总体布局 - 到2027年四川省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营业收入目标达到1.2万亿元 [1] - 打造20个省级消费品领域"天府名品"和200家省级"三品"标杆 [1] - 创建15个"中国消费名品"并培育5个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1] - 重点布局创新智能产品、绿色产品、健康产品、数字产品、高端产品、潮锐产品等6大领域 [1] 创新智能产品领域 - 加强计算终端芯片、分布式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 [2] - 重点发展超高清智能电视、激光投影设备、智能音箱等视听终端 [2] - 推进超轻薄折叠笔电、平板、手机及高性能主机研发制造 [2] - 深度融合AIoT技术打造智能家居中枢平台 [2] - 布局智能手表及VR、AR设备等穿戴产品 [2] 数字产品领域 - 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生态 [2] - 重点发展大模型应用、AI内容生成工具等创新产品 [2] - 推进电子竞技、网络游戏、数字电影IP的研发与商业化 [2] - 提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沉浸式技术成熟度 [2] - 靶向发力智能头显、交互设备等高性能数字设备产品 [2] 高端产品领域 - 推动整车企业持续迭代新能源汽车产品与服务 [3] - 开发特种作业、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康养护理等服务机器人产品 [3] - 提升显示面板、智能传感器、电子部件、光电设备、PCB主板等关键组件供给能力 [3] - 打造脑机接口、卷曲屏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 [3] - 加快推进eVTOL适航认证并探索多场景应用 [3] 政策支持措施 - 建立消费领域创新产品研发"绿色通道" [3] - 建立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机制 [3] - 将"四川造"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纳入补贴目录 [3]
★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强调文化科技双核驱动,汇聚全球文化"顶流"和科技"新势力","含科量"成为最大看点 [1] -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已深入渗透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的整个链条 [1]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相关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3] AI技术赋能文化生产 - 腾讯通过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融入内容生产全产业链,大幅加快文化宣传产品生产流程,如AI生成网络文学出海宣传海报仅需输入画面元素及风格即可快速完成 [1][2] - 三七互娱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支持广告投放、生成游戏素材及代码文本创作,国内发行端AI视频占比达80%,海外达70%,AI智能客服准确率超80% [2][3] 智能硬件重塑文化消费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进入多地景区,通过定制化IP(如道士形象)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景区"流量担当" [3][4] - 宸境科技VR游船项目《天枢·古运河的心跳》结合无锡地标与非遺元素,15分钟沉浸式体验助力景区差异化升级,已在"五一"假期落地创收 [4][5] 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出海 - 《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国风美术和传统节日元素吸引海外玩家,《南海丝路》版本推广触达3.6亿次海外用户 [5][6] - 腾讯AI影像修复技术转录修复30多部经典戏曲作品,解决上世纪影像的残缺、抖动等问题,使呈现更细腻鲜活 [7] - 群宇互动歌舞机器人模仿潮汕英歌舞,何璇智能钢琴机器人演奏《青花瓷》,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 [7]
脑机接口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市场 “人机共生”即将照进现实
证券日报· 2025-06-09 01:08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发展热潮,承载着医疗康复和产业革命的双重潜力 [1] - "北脑一号"完成首批人体植入,神经信号采集通道有效率超98%,患者可通过意念操控计算机及机械臂 [1] -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者达1242万,脑机接口技术为脑部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1] - 2025年被视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破冰之年",Neuralink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 [1][8] 技术路径与临床验证 - 脑机接口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全侵入式三大技术路径,侵入深度与信号质量正相关但安全风险递增 [3] - 临床验证是当前主要瓶颈,侵入式设备需完成2-3年严格临床验证周期 [3][4] - 中国在电极、信号采集系统等关键部件与欧美差距不大,但需提升系统集成度和大规模临床验证 [3] - 北京、上海等地加速临床试验平台建设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应用场景拓展 - 半侵入式与侵入式技术聚焦医疗领域,为瘫痪、渐冻症等患者提供功能恢复可能性 [5] - 非侵入式技术已在医疗康复领域商业化,并拓展至教育、安全、娱乐等领域 [5][6] - 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应用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系统,实现"脑控驱动"康复模式变革 [6] - 非侵入式技术凭借无创优势广泛应用,如睡眠监测贴片和专注度监测头显等产品 [6] 资本市场动态 - Neuralink估值从50亿美元升至90亿美元,国内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8] - A股公司如诚益通布局"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战略,翔宇医疗建立脑科学实验室 [9] - 资本市场推动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纵向整合强化产业链控制 [9] - 行业亟需跨学科人才协同,政策扶持与生态培育助力产业链成熟 [9]
蓝思科技(300433):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迎来多元业务协同成长期
新浪财经· 2025-04-22 2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698.97亿元 同比增长28.27% 超出预期681.95亿元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 同比增长19.94% 略低于预期39.19亿元 [1] - 2024年综合毛利率15.89% 同比下降0.70个百分点 [2] - 2024年期间费用率8.97% 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70.63亿元 同比增长10.1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29亿元 同比增长38.71% [1]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3.78亿元 同比增长60.99% [1]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收入577.5亿元 同比增长28.63% [2] -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收入59.3亿元 同比增长18.73% [2]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收入34.9亿元 同比增长12.39% [2]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收入14.1亿元 同比增长754.23% [2] - 以组装业务为主的湘潭蓝思营收250.6亿元 同比增长97.42% [2] 增长驱动因素 - 北美大客户新机改款推动价值量和份额提升 [1][2] - 安卓客户新料号新产品份额持续增长 [1] - PC/AI眼镜/智慧零售新终端业务拓展 [1] - 折叠屏多项高端新技术转量产 [2] - 深度合作Rokid等客户在多款高端AI眼镜实现应用 [3] - 超薄夹胶玻璃进入量产推动汽车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 [3] - 与头部客户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及模组 [3] 战略定位 - 多轮驱动战略受益AI眼镜/折叠机/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AI终端成长机遇 [4] - 消费电子龙头地位巩固且在新场景前瞻卡位 [4] - 整机组装收入持续增长但对利润率形成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