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苹果化

搜索文档
潮汕女首富又要IPO
盐财经· 2025-07-05 17:46
港股IPO计划 - 立讯精密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相关细节尚未确定,但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3] - 公司最快将于今年在港交所进行IPO,融资逾10亿美元,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以及高盛集团可能担任承销商 [7]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良好,A股各行业头部公司加速赴港上市,立讯精密选择启动港股IPO符合行业趋势 [8]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全球化战略对于头部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时间窗口 [8] - 另一家"果链"龙头蓝思科技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计划募资43亿元人民币,其中48%用于丰富产品组合,28%用于扩大海外业务 [9] - 港股上市被视为"果链"企业加速全球化、摆脱对苹果依赖的重要机会 [1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打工妹成长为2400亿企业掌门人,1999年与哥哥共同购买立讯有限公司股权,2004年正式成立立讯精密 [13][14][16] - 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收购昆山联滔60%股权首次进入苹果供应链 [17][18] - 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切入声学领域,2020年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切入iPhone整机组装板块 [19] 业务转型与多元化布局 - 公司推出"三个五年计划",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汽车领域目标是Tier1业务进入全球前十 [27] - 2022年与奇瑞深度捆绑,组建合资公司从事ODM平台开发和整车组装,控股股东以100.54亿元购买奇瑞相关股权 [28][29] - 通过多起收购切入汽车线缆生产、豪车供应链和智能汽车领域 [29] 近期资本运作 - 1月23日以6.16亿元收购闻泰通讯下属3家公司100%股权,并结清相关应付金额10.805亿元 [30] - 3月20日拟收购闻泰科技下属5家公司100%股权及3家公司业务资产包 [31] - 这些收购旨在优化客户结构,减少收入过度集中于单一客户的风险 [31]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17年营收228.26亿元同比增长65.86%,净利润16.91亿元同比增长46.18% [19] - 2018年营收358.50亿元同比增长57.06%,净利润27.23亿元 [19] - 创始人王来春以615亿身家位列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62位,排名比去年上升65位 [32]
蓝思科技启动H股发行或募43亿 加速多元化苹果销售占比降至49%
长江商报· 2025-07-02 11:45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果链"细分龙头蓝思科技(300433.SZ)港股上市进入招股程序。 根据公告,蓝思科技本次H股IPO,基础发行股数约为2.62亿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17.38港元 至18.18港元。据此估算,或将募资43亿元人民币。 对于赴港上市目的,蓝思科技称,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本次IPO募资中的28%, 公司计划用于扩大海外业务布局。 除了加码全球化布局外,蓝思科技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募资进行产业多元化布局。本次募资,公司拟 将其中的48%用于丰富与扩展产品及服务组合。 在市场人士看来,依靠"果链"发家的蓝思科技正在寻求逐步去苹果化。 2024年年报显示,蓝思科技的产品除了覆盖智能手机和电脑外,还涉及智能汽车与座舱类、智能头显与 智能穿戴类,此外还涉及人形机器人。 事实上,蓝思科技去苹果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公司向苹果销售的收入占比约为71%,2024年 降至49.45%。 基石投资者包括小米世运电路 短短三个月,蓝思科技赴港上市之旅快速推进。 今年3月12日晚,蓝思科技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增强综合竞 争力, ...
蓝思科技港股预募资45亿,周群飞“去苹果化”过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7:47
港股IPO进展 - 蓝思科技港股IPO进入招股阶段,招股期为6月30日至7月4日,预期定价日为7月7日,预计7月9日开始联交所买卖 [1] - 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62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2884.84万股,国际发售约2.33亿股,发售价区间为17.38-18.18港元/股 [1] - 如按中位数17.78港元计算,预计募资净额45.90亿港元,较A股最新价22.21元折价约25% [2] 募资用途分配 - 募资48%用于丰富产品及服务组合,28%用于扩大海外业务,14%用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10%用于营运资金 [2] - 产品组合投入重点包括折叠屏技术储备和产能建设,以及智能汽车、机器人、AR/VR和可穿戴设备 [8] 基石投资者构成 - 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Better、世运电路、UBS AM Singapore等机构 [3] - 小米和世运电路分别认购1000万美元,UBS AM Singapore认购5000万美元,Oaktree认购2500万美元 [3] 股权结构 - 周群飞通过蓝思科技(香港)控制56.28%股权,长沙群欣(周群飞持股97.9%)控制5.78%股权,发行后周群飞夫妇合计控制59.03% [4] 全球化战略 - 计划在越南和泰国新建生产线,越南生产线2025年底投产(智能手机/电脑产品),泰国生产线2025年底投产(智能汽车产品) [6] - 目前在全球拥有9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包括东南亚工业园区及美日韩等地办公驻点 [7] 业务多元化 - 对最大客户(苹果)的销售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低于50% [8] - 战略方向包括消费电子(折叠屏)、智能汽车、机器人、AR/VR和可穿戴设备三大新业务领域 [8]
帮主郑重:果链绝地反击?三大信号解锁中长线布局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35
苹果产业链现状分析 核心观点 - 苹果产业链存在技术升级和供应链转移的双重变局,企业需具备技术护城河和全球化布局能力才能生存[3][4][5] - 行业洗牌加速,每年淘汰10%供应商,存活企业需拓展非苹果业务并提升新业务毛利率[7][8] - 投资机会集中在拥有独家技术、绑定新能源车及快速转型的企业[8][9] 技术升级趋势 - iPhone 17 Pro将AI功能锁定Pro机型,提升单机价值量,立讯精密拿下70% Pro系列组装订单,精密连接器毛利比普通机型高5个百分点[4] - 蓝思科技为Vision Pro供应微晶玻璃盖板,抗摔性能提升3倍,长沙工厂10条新产线满负荷运转[4] - 具备独家技术的企业更安全,如水晶光电供应Vision Pro光波导镜片,而纯代工企业风险高(欧菲光被踢出供应链后股价腰斩)[4][7] 关税与全球化布局 - 苹果采用"中国研发+海外组装"模式,立讯精密越南工厂使用中国设备但完成组装环节,成功转嫁关税成本[5] - 工业富联墨西哥工厂本地采购比例达32%,同时享受关税豁免和政府补贴[5] - 缺乏技术转移能力的企业受冲击严重,某手机外壳上市公司因无法转嫁关税,毛利率从20%暴跌至8%[5] - 抗压企业特征:海外收入占比超40%,且实现技术出海而非简单组装转移[6] 企业转型与多元化 - 蓝思科技切入特斯拉Cybertruck供应链,单车玻璃车顶利润达8000元,相当于100万个手机壳利润[7] - 立讯精密收购特斯拉线束业务,汽车电子业务增速显著[7] - 转型难度存在,歌尔股份XR设备业务三年毛利率仍低于15%,仅为苹果代工业务一半[7] - 成功转型指标:新业务毛利率超20%,客户集中度降至50%以下[7] 投资方向筛选 - 高风险企业特征:苹果依赖度超70%(如某声学模组公司因砍单跌停),海外产能建设滞后[8] - 三大优质赛道:提供苹果独家技术(长电科技芯片封装)、绑定新能源车(蓝思科技特斯拉订单)、拥有硬核技术(舜宇光学AR镜头)[8] - 关键时间节点:季报披露后观察新业务增速,苹果新品发布前跟踪订单分配[9]
2024年Apple Watch出货量暴跌19%:北美市场“拖后腿”
环球网· 2025-05-07 11:24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正经历一场"去苹果化"变革。5月7日,根据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Apple Watch全球出货量同比暴跌 19%,除印度市场外,北美、欧洲、亚太等核心市场全线溃败。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出货量连续五年下滑的同时,三星、华为、谷歌等竞争对手的高端产 品线却逆势增长,凸显苹果在技术创新与产品策略上的双重困境。 作为苹果智能手表最大市场,北美地区贡献了超半数出货量,但2024年却成为拖累全球表现的核心因素。Counterpoint指出,苹果在售价超300美元的高端智 能手表领域份额同比萎缩8%,第四季度更是连续第五个季度出货量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星Galaxy Watch Ultra系列凭借钛金属机身与健康监测 功能抢占高端用户,华为Watch GT系列则以"长续航+性价比"策略攻占中端市场。 Counterpoint方面称,两大产品策略失误加速了苹果的衰落。一方面,Watch Series 10升级幅度有限,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旗舰款Watch Ultra 3 与入门款Watch SE双双缺席2024年新品阵容。作为苹果出货量"压舱 ...
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湖南女首富又要IPO了
起点锂电· 2025-04-13 14:44
作为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并称为"果链三巨头"的 蓝思科技 (下称"公司"), 日前正式提交港股招股书,拟通过"A+H"双上市模式开启新 征程。 回溯过往,公司在与苹果多年的深度绑定中,尽享苹果生态带来的营收红利,从2011年到2024年,营收实现了从60亿元到698亿元的跨越。 不过,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如影随形。典型案例是2016年第一季度,或受苹果订单波动影响,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5.84%,净利润下滑 59.32%。 为降低风险,近年来公司开启去"苹果化"进程,积极押注智能汽车、智能穿戴等新兴赛道。但2024年,公司新能源车业务毛利率降至 10.17%;智能穿戴业务营收占比不足5%。另外,公司新布局的机器人零部件虽已启动量产,或将面临市场规模有限、商业模式尚未确定等 挑战。 此次赴港募资的核心投向——产能全球化布局与智能制造升级,既是对苹果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的回应,也折射出企业转型的迫切性。 值 得关注的是,公司此前在A股定增资金使用上存在争议,叠加"大存大贷"的财务结构,使得此次港股IPO的市场接受度充满变数。 去"苹果化"之路不易 据了解,公司专注于玻璃、蓝宝石、陶瓷等外观结构及功能组件的生产、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