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苹果化
icon
搜索文档
从黄金时代走向十字路口,果链上的“三张画像”
北京商报· 2025-07-14 22:33
行业转型背景 - 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作为"果链三巨头"面临业务"去苹果化"趋势,战略选择出现分化 [2] - 行业需求周期性波动、供应链全球化调整及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加剧推动企业转型 [2] - 头部果链企业在依赖与自主发展间进行战略权衡 [4] 蓝思科技转型路径 - 2025年7月9日完成港股上市,发行2.62亿股,发行价18.18港元/股,集资47.68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 [5] - 2024年营收698.97亿元(+28.27%),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19.94%),苹果收入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5% [6] -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营收59.35亿元(+18.7%),中控模组、智能B柱等产品放量 [6] - 成为智元机器人核心供应商,提供关节模组等零部件,AR眼镜领域实现全链条覆盖 [7] 立讯精密战略布局 - 2025年7月2日公告筹划H股上市,强化全球化布局 [10] - 2024年营收2687.9亿元(+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22%) [10] - 消费电子业务占比83.4%,汽车互联产品营收137.6亿元(+48.7%),通过收购Leoni切入顶级车企供应链 [11] - 过去五年苹果业务规模增长5倍,主导iPhone16等机型生产 [13] 歌尔股份业务调整 - 2025年1月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3月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15] - 2024年营收1009.54亿元(+2.41%),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114.93%),毛利率提升2.14个百分点至11.09% [16] - 聚焦AI智能硬件,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 [16][17] - 声学器件技术积累助力在音响供应链占据优势 [17] 市场环境变化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6.1%),带动精密零组件市场回暖 [16] - AI智能眼镜等新兴硬件催生光学、微显示等技术创新 [17] -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凸显 [18]
潮汕女首富又要IPO
盐财经· 2025-07-05 17:46
港股IPO计划 - 立讯精密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相关细节尚未确定,但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3] - 公司最快将于今年在港交所进行IPO,融资逾10亿美元,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以及高盛集团可能担任承销商 [7]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良好,A股各行业头部公司加速赴港上市,立讯精密选择启动港股IPO符合行业趋势 [8]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全球化战略对于头部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时间窗口 [8] - 另一家"果链"龙头蓝思科技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计划募资43亿元人民币,其中48%用于丰富产品组合,28%用于扩大海外业务 [9] - 港股上市被视为"果链"企业加速全球化、摆脱对苹果依赖的重要机会 [1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打工妹成长为2400亿企业掌门人,1999年与哥哥共同购买立讯有限公司股权,2004年正式成立立讯精密 [13][14][16] - 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收购昆山联滔60%股权首次进入苹果供应链 [17][18] - 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切入声学领域,2020年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切入iPhone整机组装板块 [19] 业务转型与多元化布局 - 公司推出"三个五年计划",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汽车领域目标是Tier1业务进入全球前十 [27] - 2022年与奇瑞深度捆绑,组建合资公司从事ODM平台开发和整车组装,控股股东以100.54亿元购买奇瑞相关股权 [28][29] - 通过多起收购切入汽车线缆生产、豪车供应链和智能汽车领域 [29] 近期资本运作 - 1月23日以6.16亿元收购闻泰通讯下属3家公司100%股权,并结清相关应付金额10.805亿元 [30] - 3月20日拟收购闻泰科技下属5家公司100%股权及3家公司业务资产包 [31] - 这些收购旨在优化客户结构,减少收入过度集中于单一客户的风险 [31]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17年营收228.26亿元同比增长65.86%,净利润16.91亿元同比增长46.18% [19] - 2018年营收358.50亿元同比增长57.06%,净利润27.23亿元 [19] - 创始人王来春以615亿身家位列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62位,排名比去年上升65位 [32]
蓝思科技启动H股发行或募43亿 加速多元化苹果销售占比降至49%
长江商报· 2025-07-02 11:45
港股上市进展 - 蓝思科技H股IPO进入招股程序 基础发行约2.62亿股 价格区间17.38-18.18港元 预计募资4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3月12日公告筹划赴港上市 3月31日递交申请 6月16日获证监会备案 6月20日通过聆讯 6月30日启动招股 全程耗时约100天 [3][4][5][6][7] - 发行安排为7月4日结束认购 7月8日前定价 7月9日挂牌交易 [8] 募资用途分配 - 28%募资用于扩大海外业务布局 48%用于丰富产品组合 14%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10%作营运资金 [1][10] - 全球化战略包括在越南和泰国设新生产线 预计2025年底投产 服务智能手机 电脑及汽车产品客户 [10] 客户结构变化 - 对苹果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45% 预计2025年进一步低于50% [2][12] - 2024年智能手机及电脑收入占比仍达82% 但业务已拓展至智能汽车 人形机器人 智能穿戴等领域 [2][11][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466.99亿元增至698.97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4.48亿元增至36.24亿元 持续双增 [1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70.63亿元(同比+10.10%) 净利润4.29亿元(同比+38.71%) [12] 基石投资者构成 - 引入小米旗下GreenBetter 世运电路等9家基石投资者 合计认购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 [8][9] - 投资者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国际机构如UBS AM Singapore 弘毅投资等 [9]
蓝思科技港股预募资45亿,周群飞“去苹果化”过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7:47
港股IPO进展 - 蓝思科技港股IPO进入招股阶段,招股期为6月30日至7月4日,预期定价日为7月7日,预计7月9日开始联交所买卖 [1] - 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62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2884.84万股,国际发售约2.33亿股,发售价区间为17.38-18.18港元/股 [1] - 如按中位数17.78港元计算,预计募资净额45.90亿港元,较A股最新价22.21元折价约25% [2] 募资用途分配 - 募资48%用于丰富产品及服务组合,28%用于扩大海外业务,14%用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10%用于营运资金 [2] - 产品组合投入重点包括折叠屏技术储备和产能建设,以及智能汽车、机器人、AR/VR和可穿戴设备 [8] 基石投资者构成 - 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包括小米旗下GreenBetter、世运电路、UBS AM Singapore等机构 [3] - 小米和世运电路分别认购1000万美元,UBS AM Singapore认购5000万美元,Oaktree认购2500万美元 [3] 股权结构 - 周群飞通过蓝思科技(香港)控制56.28%股权,长沙群欣(周群飞持股97.9%)控制5.78%股权,发行后周群飞夫妇合计控制59.03% [4] 全球化战略 - 计划在越南和泰国新建生产线,越南生产线2025年底投产(智能手机/电脑产品),泰国生产线2025年底投产(智能汽车产品) [6] - 目前在全球拥有9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包括东南亚工业园区及美日韩等地办公驻点 [7] 业务多元化 - 对最大客户(苹果)的销售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低于50% [8] - 战略方向包括消费电子(折叠屏)、智能汽车、机器人、AR/VR和可穿戴设备三大新业务领域 [8]
帮主郑重:果链绝地反击?三大信号解锁中长线布局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35
苹果产业链现状分析 核心观点 - 苹果产业链存在技术升级和供应链转移的双重变局,企业需具备技术护城河和全球化布局能力才能生存[3][4][5] - 行业洗牌加速,每年淘汰10%供应商,存活企业需拓展非苹果业务并提升新业务毛利率[7][8] - 投资机会集中在拥有独家技术、绑定新能源车及快速转型的企业[8][9] 技术升级趋势 - iPhone 17 Pro将AI功能锁定Pro机型,提升单机价值量,立讯精密拿下70% Pro系列组装订单,精密连接器毛利比普通机型高5个百分点[4] - 蓝思科技为Vision Pro供应微晶玻璃盖板,抗摔性能提升3倍,长沙工厂10条新产线满负荷运转[4] - 具备独家技术的企业更安全,如水晶光电供应Vision Pro光波导镜片,而纯代工企业风险高(欧菲光被踢出供应链后股价腰斩)[4][7] 关税与全球化布局 - 苹果采用"中国研发+海外组装"模式,立讯精密越南工厂使用中国设备但完成组装环节,成功转嫁关税成本[5] - 工业富联墨西哥工厂本地采购比例达32%,同时享受关税豁免和政府补贴[5] - 缺乏技术转移能力的企业受冲击严重,某手机外壳上市公司因无法转嫁关税,毛利率从20%暴跌至8%[5] - 抗压企业特征:海外收入占比超40%,且实现技术出海而非简单组装转移[6] 企业转型与多元化 - 蓝思科技切入特斯拉Cybertruck供应链,单车玻璃车顶利润达8000元,相当于100万个手机壳利润[7] - 立讯精密收购特斯拉线束业务,汽车电子业务增速显著[7] - 转型难度存在,歌尔股份XR设备业务三年毛利率仍低于15%,仅为苹果代工业务一半[7] - 成功转型指标:新业务毛利率超20%,客户集中度降至50%以下[7] 投资方向筛选 - 高风险企业特征:苹果依赖度超70%(如某声学模组公司因砍单跌停),海外产能建设滞后[8] - 三大优质赛道:提供苹果独家技术(长电科技芯片封装)、绑定新能源车(蓝思科技特斯拉订单)、拥有硬核技术(舜宇光学AR镜头)[8] - 关键时间节点:季报披露后观察新业务增速,苹果新品发布前跟踪订单分配[9]
2024年Apple Watch出货量暴跌19%:北美市场“拖后腿”
环球网· 2025-05-07 11:24
苹果智能手表市场表现 - 北美地区作为公司最大市场贡献超半数出货量 但2024年成为拖累全球表现的核心因素 [2] - 公司在售价超30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表领域份额同比萎缩8% [2] - 第四季度连续第五个季度出货量下滑 [2] 竞争对手市场策略 - 三星Galaxy Watch Ultra系列凭借钛金属机身与健康监测功能抢占高端用户 [2] - 华为Watch GT系列以"长续航+性价比"策略攻占中端市场 [2] 产品策略问题 - Watch Series 10升级幅度有限导致消费者换新动力不足 [2] - 旗舰款Watch Ultra 3与入门款Watch SE双双缺席2024年新品阵容 [2] - Watch SE上一代产品发布于2022年第三季度 本应2024年更新的版本因材质争议难产 [2] 市场影响 - 公司三季度首次出现"发布新品但出货量同比下滑"局面 [2]
供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湖南女首富又要IPO了
起点锂电· 2025-04-13 14:44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提交港股招股书,拟通过"A+H"双上市模式开启新征程 [2] - 此次赴港募资核心投向为产能全球化布局与智能制造升级,以应对苹果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 [2] - 选择此时赴港上市既受外部政策环境推动,也源于自身发展需求,港股活跃度提升及国际资本对中国AI、机器人技术的关注是关键动因 [9] 与苹果的合作及风险 - 公司2006年成为苹果玻璃盖板核心供应商,深度参与iPhone、iPad研发,营收从2011年60亿元增长至2024年698亿元 [3] - 2016年Q1因苹果订单波动,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5.84%,净利润下滑59.32% [2][3] - 2024年下半年因苹果产品创新乏力,公司股价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后两个月内暴跌25% [3] - 2022-2024年对最大客户(推测为苹果)销售额占比从71.0%降至49.5%,但2024年仍贡献近半收入 [3] 业务多元化进展 - 新能源车业务2024年收入59.35亿元(占总营收8.49%),同比增长18.7%,但毛利率降至10.17% [2][8] - 已与超过30家车企合作,包括特斯拉、宝马、奔驰、蔚来、理想等 [8] - 智能穿戴业务营收占比不足5% [2]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已启动量产,向智元机器人批量交付灵犀X1整机产品 [8]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4年毛利率15.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为近4年最低 [3] - 固定资产从2016年109亿元增长至2024年363.79亿元 [3] - A股上市10年间直接融资约245.17亿元,包括1笔可转债、2笔定向增发 [9] - 2021年150亿元定增中仅1个项目完成,其余未产生收益,补充流动资金超监管红线 [9] - 2024年末货币资金109.88亿元,但短期借款15.61亿元及长期借款78.08亿元,形成"大存大贷"格局 [9] - 2024年分红19.84亿元,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73.3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