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硬件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刘一涛:不会融资难创业,流动资金是命脉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34
融资能力对创业的重要性 - 流动资金被视为企业的"血液",贯穿采购、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缺乏充足资金将导致企业难以维持基本运转和市场竞争[2] - 某科技创业团队因融资能力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智能硬件产品量产停滞,团队解散,项目失败[2] - 餐饮连锁企业案例显示,通过银行贷款和战略投资人引入资金,实现全国快速扩张,保障稳定运营并带来投资人丰厚回报[4] 成功融资的关键策略 - 创业者需深入了解银行贷款政策和投资机构偏好,制定清晰合理的融资计划[4] - 注重企业信用与品牌建设,以良好信誉和发展前景吸引资金方关注[4] - 通过创业路演、行业峰会等活动拓展人脉资源,增加融资机会[4] 融资能力的战略意义 - 融资能力已成为创业者核心竞争力,外部资金可维持企业稳定现金流并推动持续发展[5] - 融资不仅是解决资金短缺的手段,更是整合资源、实现商业理想的重要桥梁[5] - 未来创业竞争中,具备融资能力的创业者更易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5]
亿道信息(001314) - 2025年6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6 19:38
公司业务占比 - 2024 年公司智能硬件产品占比 75.04% [2] - 2024 年加固智能行业终端占比 9.39% [2] - 2024 年 XR 及 AIoT 产品占比 11.58% [2] - 2024 年其他占比 3.99% [2] 加固智能行业终端产品发展情况 - 2024 年公司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38% [2] - 加固智能行业终端应用场景丰富,推动数字化进程,工业数字化是重要应用领域,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新机遇 [2] 公司旗下品牌情况 - 公司旗下一站式加固计算机品牌“ONERugged”2024 年同比增长超 6 倍 [3] 公司未来业务布局 - 未来持续聚焦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线上线下渠道多元化布局,携手合作伙伴布局全球市场 [3]
毛利率不足3%的“华为概念股”:近五年合计亏逾15亿元,卓翼科技为啥盈利这么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14:27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2020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过15亿元,其中2020年亏损6.03亿元,2021年亏损1.65亿元,2022年亏损1.31亿元,2023年亏损4.11亿元,2024年亏损2.18亿元 [3]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30.41亿元降至2024年的17.07亿元,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3] - 员工规模从2020年底的超1.5万人锐减至2024年底的不足3600人,生产人员数量4年间减少逾六成 [1][23] 财务表现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11.95%陡降至2022年的2.06%,2024年回升至2.27%,同比增长4.77个百分点 [3][6] - 2023年毛利率为负,主要由于营收下降导致固定成本摊销增加以及河源工厂稼动率不高 [8] - 2024年毛利率改善得益于与H客户合作规模扩大、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以及新增医美等新客户 [8] 河源生产基地影响 - 河源卓翼2021年11月投产,总投资50亿元,但自建成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约1亿元 [10] - 河源基地投产导致公司租赁负债从2021年的1.88亿元增至5.18亿元,使用权资产从3.47亿元增至6.6亿元 [12] - 2022年河源基地租赁相关费用达4263.95万元,需新增3.6亿元收入才能覆盖,但当年公司营收不升反降至19.25亿元 [12][13] - 河源卓翼2024年营收11.7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17亿元的近70%,员工2000余人占公司总员工数过半 [10][13] 租赁资产负担 - 公司每月支付厂房和宿舍租金超700万元,年租金支出超8500万元 [17] - 河源基地租赁期限20年,前5年月租金299.84万元,后续将逐步增至335.22万元 [17] - 2024年公司因租赁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3723万元和使用权资产折旧5500余万元,合计超9000万元 [16] 业务模式与研发投入 - 公司生产模式包括ODM、JDM和EMS,主要客户为华为、小米、奇虎360等 [3] - 公司提出从EMS/OEM向ODM/JDM转型以提升附加值,但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1.52亿元降至2024年的4846.79万元,研发人员从819人减至295人 [18][20]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019年的4.53%降至2024年的2.84% [20] 实际控制人变动风险 - 控股股东夏传武因操纵证券市场罪和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其持有的12.48%公司股份将被拍卖,可能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1]
立方数科2023年年报解读:营收腰斩,研发费用大增
新浪财经· 2025-04-30 11:59
核心观点 - 立方数科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9.90%,研发费用同比大增245.61%,经营业绩亏损 [1] - 公司净利润亏损收窄但依然为负,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待提升 [3][4] - 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或为未来发展蓄力,但短期内对利润造成压力 [6][7][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改善但仍为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10][11] 关键财务指标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88亿元,较2022年的3.75亿元下降49.90% [2] - 智能硬件产品收入同比下降68.18%,数字化智能服务收入同比下降68.18%,建筑材料销售安装收入同比下降61.58% [2] - 智能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93%,是唯一实现增长的业务板块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亿元,较2022年的-1.40亿元亏损有所减少,同比增长9.7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增长19.49% [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0元/股,较2022年的-0.22元/股增长9.09% [5] 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9.03%,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1.24%,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6.42% [6] - 研发费用为1067.45万元,相比2022年的308.86万元增长245.61% [6] - 研发投入金额为1201.9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39%,较2022年的3.92%显著提升 [7] -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为11.19%,较2022年的79.03%大幅下降 [7] - 研发人员数量从55人减少至30人,变动比例为-45.45% [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6.97万元,较2022年的-5178.03万元增加93.49% [1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1.13万元,2022年为475.13万元,同比下降201.26% [1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4.68万元,较2022年的-3914.58万元增加74.33% [12] 其他关键信息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为2.96亿元,坏账准备为1.30亿元 [13] - 商誉账面原值4.63亿元,商誉减值准备4.08亿元 [13] - 董事长汪逸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56.05万元,总经理俞珂白为128万元 [14]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歌尔股份:盈利能力回升全面拥抱AIOT终端新机遇
剑道电子· 2025-04-08 18:06
公司概况 - 歌尔股份成立于2001年6月,以微型声学元器件起家,2010年切入北美大客户进入爆发增长期,2015年形成"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三大产品矩阵(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14.9%、26.0%、56.7%)[3]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09.54亿元(YoY +2.41%),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YoY +144.93%),4Q24营收313.08亿元(YoY +27.13%,QoQ +6.99%)[3] - 实际控制人为姜滨家族,合计持股30.44%,姜滨拥有三十余年电声行业经验[13] 业务结构 - 精密零组件业务:2024年营收150.51亿元(YoY +15.85%),毛利率21.51%(YoY +1.02pct),产品包括MEMS麦克风、微型扬声器等[4][9] -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2024年营收262.96亿元(YoY +8.73%),毛利率9.47%(YoY +2.73pct),主要产品为TWS耳机等[4][10] - 智能硬件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56.7%,产品涵盖VR/AR设备、智能可穿戴等,深度绑定Meta、Sony等头部品牌[5][10] 技术布局 - 光学领域:推出Mulan 2 AR参考设计,布局光机模组、衍射光波导等高价值环节,参股康耐特光学[5][9] - 微电子领域:MEMS传感器全球市占率第九(2020年),独立运营歌尔微电子公司[9] - 声学领域:牵头制定全球首个近耳声学技术标准(2022年),微型扬声器市占率领先[9][10] 行业机遇 - AI终端推动声学组件量价齐升:手机、PC、眼镜等终端语音交互需求提升,带动精密零组件价值量增长[4] - AR/VR市场复苏:2024年全球VR/MR/AR设备出货760万台(YoY +12%),AI眼镜销量突破200万台[5] - 智能汽车布局:推出AR-HUD PGU模组,与比亚迪合作智能座舱(2020年)[9][10] 财务表现 - 2015-2024年收入CAGR 24.89%,2024年毛利率回升至11.09%(2023年为8.95%),期间费用率降至7.7%[15][19] - 智能硬件业务营收CAGR达29.7%(2017-2024年),但毛利率较低(2024年9.2%)[20]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1%/2.18%/4.84%/0.07%,研发投入持续加码[19] 发展历程 - 2008年上市后通过并购扩张:2014年收购Dynaudio,2016年收购AM3D[8] - 2017年起加速AR布局:与WaveOptics合作光波导元件,2023年发布首款骁龙AR2眼镜参考设计[8] - 2020年跻身全球MEMS厂商前十,2022年牵头制定近耳声学国际标准[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