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技术

搜索文档
脉脉高聘:智驾和机器人岗位量暴增28倍,岗位月薪最高超11万元
快讯· 2025-06-26 18:47
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需求 - 2025年4月智驾和机器人领域新发岗位量相比2024年1月暴涨28倍 [1] - 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1] 高薪岗位情况 - AI科学家/负责人岗位平均月薪达11.2万元 [1] - 大模型算法岗位平均月薪达7.2万元 [1] - 多家企业高薪招聘核心技术岗位 [1]
眼下:确也有点像2019了
国投证券· 2025-06-25 13:31
报告核心观点 - 面向下半年,后续市场有2019年大盘“俯卧撑”但消费+科技交织轮动、2020年经济复苏“小牛市”、2024年市场“二次探底”三类设想,类比2019年接受度最高,类比2020年需“边走边看”,类比2024年尚不明晰;A股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新胜于旧”阶段,“新”包括港股成中国新核心资产、出海成A股大盘成长新胜负手、新科技、新消费投资模式 [1][3][4] 当前大盘指数演绎的三条路径猜想 类比2019年大盘复盘 - 2019年1 - 4月内外共振上涨修复,4 - 12月新旧动能转换下大盘震荡呈“俯卧撑”;宏观环境与当前相似点是中长期悲观问题乐观改善,核心是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在科技和消费板块;不同点是2019年未经历楼市低迷和疫情冲击,内生动力强,长债利率3%附近震荡,产业主线清晰,高股息策略欠佳,存在结构性通胀 [15][22] - 行情数据显示,2018年底至2019年震荡上行中,经济总量无明显改善,但消费和科技交织轮动,形成趋势性行情;2019年通胀上行高股息收益不明显,中证1000占优,与今年银行 - 微盘“极致杠铃策略”有区别,但新消费50和新科技双轮动跷跷板上涨与2019年消费+科技轮动上涨相似 [25][3] 类比2020年大盘复盘 - 2020年和当前相似点是中美库存周期都处于底部,有共振反转基础;市场上涨核心要素是全球政策和经济周期共振,外资涌入,中美库存周期共振,出口高增长带动盈利底形成,大盘成长板块演绎小牛市 [33] - 不同点是2020年国内盈利底形成依赖全球供应链冲击后需求向中国集中,对美出口大幅攀升,当前中美经贸依赖度下降,对美出口下滑,逆全球化环境不同;2020年初全球流动性周期同步宽松,当前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美联储未降息,中美利差达历史高点附近 [38] - 2020年市场结构特征是经济复苏叙事叠加结构性产业趋势,形成消费+科技+高景气三大主线,大市值龙头+高盈利确定性获机构资金集中买入,机构重仓股全面占优,小盘股和红利风格跑输 [42] 类比2024年大盘复盘 - 2024年和当前相似点是经济面临结构性矛盾和持续低通胀,内需和地产走弱,长债利率快速下行;市场表现是以银行+微盘股为代表的杠铃策略持续占优,景气投资失效,缺乏明确产业主线和增量资金,主要增量资金来自ETF和险资 [49] - 差异是2024年市场二次探底因前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且经济数据全面恶化,目前在政策支持下,房价和社融有企稳趋势,物价数据筑底;国内经济下半年有波折但无“失速”风险,能完成全年5%左右目标,中美关税或反复,但中方有稀土优势,维持弱美元底色,大盘指数无明显“二次探底”风险 [53]
网友偶遇徐直军两人聊天,两个人最有可能聊什么呢?
搜狐财经· 2025-06-15 19:35
华为高管与五百强企业对比 - 余承东作为华为终端BG董事长,其负责的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业务板块已覆盖五百强企业核心业务,具备再造五百强的能力 [3] - 徐直军作为华为三人轮值董事长之一,在轮值期间是公司最高负责人,层级高于余承东,更高于五百强企业老板 [8][10] - 五百强企业老板若进入华为可能无法担任业务集团董事长,因其能力维度与华为企业文化不匹配 [3] 华为智驾技术合作可能性 - 五百强企业过去营销策略为对标华为等顶级品牌,宣传"华为有的我都有且更便宜",但近期华为收紧技术专利后其产品功能出现缺失 [10] - 华为鸿蒙智行已与国内外车企广泛合作,未来无华为智驾技术的车企可能被市场淘汰,当前阶段五百强与华为合作概率较低 [13] - 五百强若寻求华为智驾技术将面临舆论反噬,因其曾公开质疑华为技术 [13] 华为专利诉讼问题 - 华为起诉五百强涉及通信技术、折叠屏铰链、手机拍照和解锁功能等专利侵权 [15] - 五百强旗舰机型若因专利问题导致关键技术缺失,将对其"科技巨头"定位造成重大打击 [15] - 双方会面可能涉及专利许可谈判,五百强需解决专利问题以维持技术宣发能力 [15]
独家丨上汽智驾团队完成整合,零束科技合并进研发总院
雷峰网· 2025-04-12 17:53
上汽集团内部调整 - 上汽集团内部调整或将持续到年中 [1] - 上汽集团旗下零束科技与研发总院已完成整合 双方智驾团队已合并办公并开始协同推进研发工作 [2] - 合并主要针对此前研发工作互有重复的部门 零束科技保留电子架构和计算平台开发两个部门 员工总数600-700人 [2] - 截至2023年底零束科技员工总数为1602人 [2] - 整合导致人员流失 零束科技智驾团队200多人中有20多人主动离职 离职率接近10% 研发总院智驾团队离职率更高 [2] - 合并后的智驾团队目前处于等项目阶段 此前分工为研发总院负责荣威名爵品牌 零束科技负责飞凡品牌 [2] - 今年2月上汽与华为合作后 华为接手飞凡品牌智驾研发工作 [2] - 整合后统一称为大乘用车 是否保留零束科技公司尚未确定 [2] 大乘用车板块组建 - 上汽集团今年1月将旗下5个业务单元整合组建大乘用车板块 包括上汽乘用车 上汽国际 创新研究开发总院 零束科技及海外出行 [3] - 成立执行管理委员会 由集团副总裁贾建旭担任主席 对自主板块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 [3] - 组建目的是实现提质升级 瘦身健体 业务协同 防范风险 [3] - 上汽集团2024年整车销量4013万辆 同比下滑2007% 其中乘用车公司销量707万辆 同比下滑283% [3] - 面对比亚迪 吉利 奇瑞等自主车企的快速增长 公司通过整合寻求突破 [3] - 公司尚未公布2025年销量目标 内部员工表示当前处于动荡期 可能持续到年中 [3] 行业动态 - 奇瑞汽车开启自研芯片计划 开出13万月薪揽才 [5] - 哪吒汽车面临时间压力 [6] - 哪吒汽车智驾高级总监王俊平加入商汤绝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