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为何此时大做“千问APP”?
钛媒体APP· 2025-11-18 13:48
阿里巴巴AI to C战略发布 - 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千问APP公测版上线,基于全球性能第一的开源模型Qwen3,以免费策略并结合各类生活场景生态,与ChatGPT在全球市场展开全面竞争 [2] - 公司拥有淘宝天猫的消费需求、钉钉的组织场景、高德的地理行为、优酷和饿了么的生活方式等数据沉淀与业务触点,这些是天然的AI应用温床,将AI推向C端是其商业体系的必然进化 [2] - 公司此前AI战略更为人知的是Qwen开源模型和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此次选择在全球市场直面ChatGPT,出人意料 [2] 战略路径与时机选择 - 公司的战略取舍是优先做好AI云和基础模型,这关乎C端应用的成本下限和智能上限,C端AI应用的商业本质是规模化,需要日活千万级的使用频率和足够低的单次调用成本才能形成商业闭环 [3] - 公司判断大力入局C端的时机已经成熟,因AI正进入“Agentic AI”时代,核心从“聊天”进化到“办事”,必须抢先将顶尖模型能力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办事”产品,在AI应用的下一场硬仗中抢占定义权 [5] - 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公司提出AGI是确定性事件,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超级人工智能ASI,并将演进路线总结为三阶段:“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公司已完成第一阶段“技术攻坚”,正处于第二阶段“AI辅助人” [4] 技术优势与模型性能 - 公司自研旗舰模型Qwen3-Max在性能上已超越GPT-4、Claude Opus等国际顶尖模型,跻身全球前三 [4] - 其开源模型Qwen已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应用最广的开源大模型,Qwen3系列性能比肩领先的GPT5、Gemini2.5-Pro等闭源模型 [4][6] -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大幅缩至0.3%,接近抹平,阿里Qwen重要模型贡献度位列全球第三 [6] 开源开放路线与生态影响 - 千问与ChatGPT的竞争是三条路线的对撞:ChatGPT选择闭源路线,千问走全面开源、多尺寸开源、持续开源的路线,使全世界开发者都能复用中国模型的能力 [6] - 从2023年推出第一代千问Qwen模型,公司就是国内最早开源自研模型的大型科技公司,Qwen2-72B击败当时最强开源模型Llama3-70B,Qwen3系列全球下载量一举反超Llama,成为全球AI社区最受欢迎的开源模型 [6] - Qwen系列模型正横扫美国硅谷,得到海外企业追捧:亚马逊用其训练人形机器人;苹果科学家提供IOS体系适配;英伟达开源模型的基座来源于Qwen;爱彼迎CEO直言公司大量依赖千问,认为其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7] 商业模式对比 - ChatGPT采用订阅制、API付费制、功能高级化的硅谷商业模式,越强大的能力越贵,越贵的能力越小众 [7] - 公司选择了更互联网化的路线:主力能力免费,依靠广泛使用带来规模优势,用规模反过来拉低推理成本,旨在使AI成为全民基础工具,走普惠路线 [8] 战略目标与竞争态势 - 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未来或将与淘宝、高德、夸克、钉钉等生态打通,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AI入口即可指挥各类生活与生产任务 [10] - 此次竞争是中美AI的“路线之争”:ChatGPT做“闭源+霸权+付费”的超级平台,千问做“开源+开放+免费”的全球基础设施 [9] - 基于全球领先的AI云计算基础设施,从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到覆盖全球的APP应用,公司正用千问Qwen为核心冲击“AI未来之战”,这是中国开源模型首次在“应用层”向全球头部AI产品发起正面竞争 [10]
阿里千问出击“AI未来之战” 全面对标ChatGPT
上海证券报· 2025-11-18 03:1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阿里巴巴于11月17日宣布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千问App公测版上线,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 [2] - 千问App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免费向用户开放,并计划与各类生活场景生态结合 [2] - 千问App已上架各大应用商店,提供网页和PC版,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版也将在近期上线 [2] 产品功能与性能 - 千问App基于全球性能第一的开源模型Qwen3打造,在回复问题时能主动搜索、引用权威资料,并使用图片等内容,答案丰富翔实 [3] - 产品展现出“能办事”的能力,例如一句指令即可在几秒钟内完成研究报告并制作成精美PPT [4] - 千问在实盘投资大赛中战胜ChatGPT、Gemini、Grok等全球顶级模型,斩获冠军 [4]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是继年初公布3800亿元投入AI基础设施后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 [5][2] - 公司CEO吴泳铭将通往超级人工智能的演进路线总结为三阶段,认为行业当前处于“自主行动”阶段,即AI掌握工具使用以“辅助人” [5] - 公司AI战略的两大核心路径是: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 [7] 市场地位与影响 - 阿里通义千问是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性能媲美顶级闭源模型,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已超越Llama、DeepSeek等模型 [7] - 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沙利文报告显示阿里通义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中位列第一 [7] - 此次千问App的发布是中国开源模型首次在“应用层”向全球头部AI产品发起正面竞争 [2][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以增强其办事能力 [4] - 在可预见的未来,千问App可能与淘宝、天猫深度结合,依据用户偏好精准推荐商品,或联动高德与盒马提供智能服务 [8] - 公司的终极目标是发展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 [5]
阿里千问App上线 AI终端赛道变局
北京商报· 2025-11-18 00:40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阿里巴巴于11月17日正式宣布面向用户的AI项目“千问”并启动公测,同步提供网页端和PC版,国际版也将上线 [1][3] - 千问App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是“能办事”,计划接入地图、外卖、订票等各类生活场景 [3][4] - 公司采取免费策略,与海外ChatGPT提供免费版和每月20美元付费订阅计划不同 [4] - 2024年底,AI应用“通义”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此次千问App上线是该调整的体现 [1][5][6] - 阿里巴巴在2024年5月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的发展战略,电商和云计算是两大核心业务 [6] 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截至发稿,千问App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效率榜单中排名第三,免费应用和免费总榜排名第九 [3] - 千问App下载量自11月12日上升,从预估1.27万增至11月16日的约3.48万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市场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为10.2万亿Tokens,阿里通义占比17.7%,位列第一 [8] - 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其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超过GPT5等,跻身全球前三 [8] - 截至9月,国内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7.29亿,其中原生App用户规模2.87亿 [9] - 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的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72亿、1.45亿和3286万,通义月活跃用户为306万,位列第十 [9]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中国大模型产业从“技术狂欢”转向“场景深耕”,原生AI App用户规模已开始分层 [1] - 行业当前处于AI“自主行动”的第二阶段,即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 [6][7] - 阿里巴巴基于千问Qwen模型打造同名个人AI助手,是在行业第二阶段的探索 [7] - 有观点认为千问需要追到第一阵营,与国内头部产品尚有明显差距 [9] - 有预测认为阿里巴巴AI板块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将通义独立为集团最重要的战略部门 [9]
阿里千问App出道:AI to C赛道变局
北京商报· 2025-11-17 21:58
阿里巴巴AI to C战略启动 - 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宣布AI to C项目“千问”,并上线公测版,同步提供网页端和PC版,国际版也将在近期推出[4] - 千问App的前身是“通义”,此次更名与公司业务调整相关,原通义用户自动升级为千问用户[1][4] - 公司将千问App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是“能办事”,计划接入地图、外卖、订票、购物等各类生活场景[5][6] 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 千问App提供两种不同的Qwen3大模型供选择,功能包括AI生图、智能写作、拍照讲题、翻译等,支持文字、语音、图片、文档、录音等多种输入方式[5] - 产品采取免费策略,与海外ChatGPT提供免费和付费订阅(如Plus计划每月20美元)的模式不同[6] - 上线后市场表现迅速提升,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效率榜单中排名第三,免费应用和免费总榜排名第九名,下载量从11月12日的预估1.27万上升至11月16日的约3.48万[4][5] 组织架构与战略背景 - 2024年底,公司AI应用“通义”正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分析认为阿里云作为to B业务不适合投入to C应用,模型团队与应用团队分开是大模型发展的必经之路[1][7] - 公司管理层在2024年5月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的发展战略,电商和云计算是两大核心业务[9] - 公司CEO将AI发展分为三阶段,认为行业当前处于“自主行动”的第二阶段,即AI掌握工具使用以“辅助人”,千问App是此阶段的探索[9]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基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为10.2万亿Tokens,公司通义模型占比17.7%,位列第一[10] - 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被称超过GPT5等,跻身全球前三[10] - 截至9月,国内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7.29亿,其中原生App用户规模2.87亿,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72亿、1.45亿和3286万,千问(原通义)月活用户306万,位列第十,与头部产品存在明显差距[10][11] - 有分析认为千问需要追到第一阵营,并预测公司未来可能将AI板块独立为集团最重要部门,以在资源上全力支持[11]
阿里CEO吴泳铭:做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加码打造超级AI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2:0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正在建设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并加大投入打造超级AI云 [1] - 公司定位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向全球开发者提供领先的AI服务 [1][3] - 公司将通过遍布全球的AI云计算网络提供开发者友好的AI服务 [3] 行业技术发展路径 - 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智能涌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超级人工智能 [1] - 智能涌现阶段AI的特征是学习人类知识以解决真实问题 [1][3] - 通用人工智能(AGI)阶段AI的特征是辅助人类完成数字世界工作并操作物理设备 [3] - 超级人工智能阶段AI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超越人类 [3] - 此次技术演进被定义为一场影响深远的计算革命,将催生下一代计算机和超级AI云 [3] - 超大规模的计算需求需要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全栈技术积累来承载 [3]
协创数据(300857):业绩持续高增,算力与机器人业务稳步推进
国盛证券· 2025-11-05 09:5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业务持续高增长,算力与机器人业务均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3] - 报告公司2025年三季度营收33.87亿元,同比增长86.43%,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33.44%,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1] - 报告公司合同负债0.31亿元,同比增长60.87%,存货30.01亿元,同比增长66.86%,彰显下游旺盛需求 [1] - 报告公司持续加码算力业务,年内四次服务器采购订单总金额达122亿元,并拟新增采购服务器不超过40亿元 [2] - 报告公司与英伟达合作开展机器人推理平台及具身智能技术应用开发,前瞻布局机器人领域 [2] - 报告公司启动港股上市筹备工作,已于10月22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以拓展国际化战略 [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31亿元,同比增长54.43%,实现归母净利润6.98亿元,同比增长25.3% [1] - 报告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50%/1.19%/3.56%,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1] - 报告预测报告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76亿元、174.66亿元、226.74亿元 [3] - 报告预测报告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6亿元、19.03亿元、26.75亿元 [3] - 报告预测报告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3.31元、5.50元、7.73元 [4] - 报告预测报告公司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27.0%、32.0%、32.1% [4] 业务进展 - 报告公司迭代升级算力服务平台,该平台已深度渗透云游戏、云手机、AI应用、具身机器人、金融等领域 [1] - 报告公司基于英伟达NCP合作资质,合作开发机器人推理平台及具身智能技术应用 [2] - 报告公司布局算力及机器人仿真和推理平台,以捕捉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增长先机 [2]
史上最惨一代?AI延长人类寿命,下一代活到200岁不是梦
36氪· 2025-10-29 15:09
公司战略与竞争格局 - 谷歌在AI发展上采取谨慎态度,确保技术成熟后再推出,而微软则相对激进,OpenAI处于两者之间[8] - Meta在扎克伯格领导下明显转向,对"个人超级智能"项目投入巨资并疯狂招揽人才,马斯克也在通过xAI拼命追赶并疯狂加码算力投资[8][10] - 两年前谷歌被认为落后于OpenAI和微软,但现在已几乎重回前列,甚至在部分领域名列前茅[10] 行业发展瓶颈与挑战 - 能源可能成为美国AI发展的最大障碍,美国在芯片和AI训练技术方面优势明显,但能源基础设施不足,中国则在能源方面更强但芯片受限[10] - AI发展面临技术不均衡问题,某些领域表现超人般强大(如解决复杂数学与能源问题),但在简单任务上却可能出错(如数不清单词字母)[19] - AI可能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的"黑箱语言",这已在谷歌搜索算法中初现端倪,经过多年迭代后已复杂到超越个体理解力[19][23] 技术发展路径与趋势 - AI实验室负责人开始观察到AI"自我改进"的迹象,论文指出可能出现"一飞冲天"的发展路径[14] - 一旦达到AGI临界点,发展将呈"冰球棒"曲线急剧上升,超级人工智能ASI会很快跟上[17] - 谷歌DeepMind的AlphaEvolve项目正在用AI设计新算法,显示递归改进已经开启[19] - 机器人技术预计在15-20年内像汽车一样普及,家用机器人将首先进入前10%富裕家庭[37][38] AI应用前景与社会影响 - AI正在快速推动生物医学突破,包括AlphaFold预测蛋白质折叠、提前一年检测脑肿瘤、糖尿病早期预警等[26] - 技术发展可能使人类在2030-2035年达到"长寿逃逸速度",届时每活一年预期寿命增加两年以上[29][31] - 对10岁以下儿童,活到200岁的可能性高达50%以上,这将彻底改变家庭结构与人口模式[25][32][37] - 未来可能出现两种社会形态:一种是繁荣与创造力爆发,另一种则是全民懒散沉迷快感[33][35][39]
全世界都在寻找AI超级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5:46
文章核心观点 - AI视频生成应用Sora2在有限邀请制下迅速登上美国App Store免费应用榜首位,显示市场对AI视频生成的高度热情,全球科技企业正共同寻找能引爆市场的“超级应用” [1] - AI领域正分化为通用大模型和垂直模型两大阵营,2025年被视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AI超级应用可能不止一个,中国厂商凭借应用场景和工程优化能力有望占据全球第一梯队 [3][5][10] AI行业发展路线 - 通用大模型如ChatGPT、Sora2正加速从技术提供商向应用平台服务商转变,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和收购硬件公司(如OpenAI花65亿美元收购io)来扩大影响力 [3] - 垂直模型利用行业数据和知识在特定领域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例如彭博社的BloombergGPT和Cohere的Command-R模型 [5] -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AI正快速渗透各行各业,有影视公司使用Sora2后单部短剧成本降幅达30%-40% [5] - 通用大模型和垂直模型可能平行共生,通用大模型成为基础架构和流量入口,垂直模型在特定领域深耕形成互补优势 [6] - AI编程模型Cursor年重复经常性收入(ARR)已超5亿美元,美图秀秀的AI工具驱动公司整体付费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2.9%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5.5% [6] 中国AI应用前景 - 中国科技公司拥有从1到N的产品能力,2024年中国电商零售规模已是美国的3倍,电商渗透率50%约为美国的2倍 [8] - 中国公司拥有AI应用运营推广优势,抖音“给豆包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热度超过1400万,可灵“快来惹毛我”话题播放量达7.2亿次 [9] - 中国AI产品具有成本优势,Sora2生成5秒视频需要0.5-2.5美元,比可灵等国产模型高出80%左右 [9] - 科大讯飞2025年上半年海外AI硬件同比增长超3倍,AI办公本在日本和韩国众筹平台成为销售额TOP1产品 [9] - 包括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字节豆包、文心一言在内的中国先进大模型已开始构建自主技术生态 [9]
通义大模型霸榜全球开源前十,阿里云CTO:模型拼迭代速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9-29 21:09
模型技术突破 - 阿里通义7款模型入选全球前十开源模型榜单 其中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实现登顶[1][4] - Qwen3-Omni可处理文本 图片 语音和视频四种数据类型 音视频能力狂揽32项开源最佳性能SOTA[6] - Qwen3-Max总参数超过万亿 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上位列第三[6] - Qwen3-Next模型架构实现计算效率突破 总参数80B仅激活3B即可媲美235B模型性能[6] 产品发布与迭代 - 阿里云在2025云栖大会发布7款大模型 覆盖语言 语音 视觉 多模态 代码等领域[2][4] - 发布模型包括Qwen3-VL视觉理解模型 Qwen-Image-Edit-2509图像编辑模型 Wan2.2-Animate动作生成模型及DeepResearch深度研究Agent模型[4] - 公司加快模型迭代节奏 从单模态向多模态演进成为行业必然趋势[7] 战略规划与投入 - 阿里巴巴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并持续追加更大投入[1][9] - 阿里云定位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坚持通义千问开源开放路线 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8] - 公司计划构建超级AI云作为下一代计算机 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8] 全球基础设施扩展 - 阿里云宣布在巴西 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地域节点 并扩建墨西哥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和迪拜的数据中心[9] - 为迎接ASI时代 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较2022年提升10倍[9] - 阿里云成为全球少数在大模型和云计算领域实现全栈自研与联合创新的云计算公司[9] 技术演进路径 - 公司提出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智能涌现 自主行动和自我迭代阶段[8] - 当前行业处于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的自主行动阶段[8] - 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 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8]
阿里巴巴(9988.HK)云栖大会:从芯片算力到应用服务 阿里AI全栈式布局
格隆汇· 2025-09-27 11:05
核心观点 - 公司在云栖大会发布多款AI大模型产品 包括万亿参数Qwen3-Max 全模态Qwen3-Omni和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 [1] - 公司展示AI技术生态布局 涵盖算力基础设施 开源社区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1] - 行业判断AI投资未来五年将超4万亿美元 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2] - 公司计划追加AI基础设施投资 全球数据中心能耗预计2032年提升10倍 [3] 产品发布 - 发布万亿参数旗舰模型Qwen3-Max 预训练数据达36T tokens [1] - 推出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 支持256K上下文并可扩展到百万token [1] - 推出全模态模型Qwen3-Omni 支持文本 图像 音频及视频输入 低延迟至234ms [1] 技术突破 - 推出高密度AI服务器 单柜达144节点 [1] - 新一代网络架构HPN8.0 算力网络覆盖全球29个地域和91个可用区 [1] - 开源模型超300个 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 [1] - 魔搭社区聚集1600万开发者 [1] 生态布局 - 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无影AgentBay" 支持多模态交互 覆盖政务 医疗 物流等场景 [1] - 菜鸟"关务助手"实现秒级通关合规判断 [1] - 瓴羊营销Agent全流程效率提升80% [1] - 夸克接入Midjourney V7 提供无门槛AI生图服务 [1] 行业趋势判断 - AI技术和应用落地加速 token消耗量每2-3个月翻倍 [2] - 最近一年全球AI投资额超4000亿美元 [2] - 未来五年AI累计投资将超4万亿美元 [2] - 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向超级人工智能ASI演进 [2] - 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 [2] 公司战略与投资 - 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 [3] - 计划追加AI投资 预计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 [3] - 公司在芯片算力 应用及服务实现全栈式布局 [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本月至今公司股价涨幅51% [3] - 现价对应2026日历年18倍市盈率 [3] - 采用SOTP估值 淘天电商给10倍市盈率 淘宝闪购1.2倍市销率 海外电商P/GMV 0.2倍 阿里云6倍市销率 [3] - 目标价上调至200美元/195港元 原为165美元/159港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