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管理费率基金

搜索文档
公募变天,这些人的躺赚时代终结了
投中网· 2025-06-18 10:21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内容 - 新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权益基金浮动费率和薪酬绩效改革,颠覆传统投资打法[4][5] - 要求主动权益基金实行与比较基准挂钩的浮动费率模式,终结规模至上逻辑[5][6] - 5月下旬2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获批,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使浮动费率基金占比不低于主动权益类发行数量的60%[6] 浮动费率机制设计 - 费率分级标准:跑赢基准6%且正收益适用1.5%费率,跑输3%降至0.6%,接近基准为1.2%[6] - 近一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12.32%,仅26.9%基金跑赢基准6%[7] - 股票类ETF管理费率0.5%时百亿规模可盈亏平衡,0.15%费率需千亿规模[7] 规模发展目标 - 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增长至少10%[8] - 权益类基金占比纳入考评,权益投资规模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8] - 当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不足25%,全球平均水平为57%[8] 薪酬考核改革 - 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性指标权重,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10] - 基金经理考核净值表现权重不低于80%,高管考核投资收益权重不低于50%[10] - 三年累计跑输基准1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达64%[10] 投资策略变革 - 强制锚定比较基准,纠正重仓运作和风格漂移问题[11] - 要求基金经理具备跨行业资产配置能力,终结"吃老本"模式[11] - 投资策略转向攻守兼备和多元化,注重稳健性[12] 行业配置机会 - 沪深300成份股中银行(-10.49%)、非银金融(-9.72%)、食品饮料(-3.28%)等行业存在显著低配[15] - 红利类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或迎来配置提升[16] - ETF注册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指数类产品吸引力增强[17] 行业格局影响 - 头部公募优势扩大,我国公募CR5约40%显著低于美国70%[18] - 销售端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纳入考评指标[18] - 中小基金公司需打造差异化投研体系应对挑战[20]
公募变天,这些人的躺赚时代终结了
36氪· 2025-06-17 07:45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内容 - 监管层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改革权益类基金的浮动费率和薪酬绩效体系,颠覆传统投资打法[1] - 新规要求主动权益基金实行与比较基准挂钩的浮动费率模式,终结规模至上逻辑,管理费率根据业绩表现动态调整[2]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已获批,要求头部机构浮动费率产品占比不低于主动权益类发行量的60%[2] 浮动费率机制设计 - 费率结构分层:跑赢基准6%且正收益可获1.5%管理费,跑输基准3%降至0.6%,接近基准维持1.2%[3][4] - 近一年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12.32%,但仅26.9%产品能达标升档条件[4] - 降档幅度(费率砍半)大于升档(+0.3%),机制设计明显倾向投资者利益[4] - 股票类ETF盈亏平衡点随费率下降大幅提升:0.5%费率需百亿规模,0.15%费率需千亿规模[4] 规模发展目标 - 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增长至少10%[5] - 当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不足25%,远低于全球57%的平均水平[5] - 权益类基金占比纳入考评,权益投资规模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5] 薪酬与绩效考核改革 - 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指标权重,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7] - 基金经理考核中净值表现权重不低于80%,高管考核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7] - 三年期产品净值低于基准超10%将显著降薪,"显著跑赢"基准才能提薪[8] - 2022-2024年64%主动权益基金累计跑输基准超10%[9]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影响 - 基金经理需更重视比较基准,纠正重仓运作和风格漂移问题[9] - 投资策略转向多元化配置,强调攻守兼备和产业周期把握能力[9] - 沪深300成份股中银行(-10.49%)、非银金融(-9.72%)等行业存在显著低配[10][11] - 红利类资产配置可能提升,银行等低配行业近期表现亮眼[11] 指数基金发展机遇 - ETF实施快速注册机制,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12] - 指数类产品吸引力增强,但同质化竞争使头部机构更受益[12] - 销售端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纳入考评指标[12]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公募优势扩大,中国公募CR5约40%低于美国70%的集中度[12] - 中小基金面临转型压力,需打造差异化投研体系突围[14] - 行业加速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淘汰整合趋势明显[14]
渠道大比拼!浮动费率基金中东方红核心价值提前结募,博时、兴证全球跟随自购
搜狐财经· 2025-06-05 09:27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发行情况 - 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型基金提前达到20亿元募集规模上限并结束募集,东方红资产管理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认购[1] - 首批1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中,广发价值稳进混合型基金募集规模上限最高达80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华夏瑞享回报、天弘品质价值、平安价值优享均为50亿元[2] - 截至6月4日,易方达成长进取发行规模达3亿元,嘉实成长共赢达2.89亿元,广发价值稳进合计发行7.6亿元[3] 销售渠道与市场动态 - 浦发银行和东方证券作为托管行和股东券商,贡献了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的大部分销量,发行首日规模接近4亿元[1] - 中国银行对托管代销的3只浮动费率产品实施认购费一折优惠,销售渠道在端午节后"火力全开"[6] - 端午节后机构客户资金陆续到位,浮动费率基金迎来主力机构客户入场[8]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 - 兴证全球基金拟自购2000万元认购旗下兴证全球合熙基金,博时基金拟自购1000万元投资博时卓睿成长[9] - 东方红资管和天弘基金分别自购1000万元投资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和天弘品质价值混合,后者基金经理同步自购[9] - 中欧基金拟出资1000万元购入中欧大盘智选混合,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三年[9]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主动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10] - 招商基金认为浮动费率机制强化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联结,头部机构率先推进[10] -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将实现常态化供给,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和产品设计简单清晰的原则[10]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528
东海证券· 2025-05-28 13:21
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修复趋势,中游装备制造业支撑明显,预计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但存在贸易谈判不确定性[6] - 食品饮料行业中,白酒板块期待需求修复,啤酒需求旺季临近改善明显,大众品各细分领域有不同发展态势[10][11][12][13] - 农达诉讼事件若和解失败,短期利好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长期草铵膦有望替代草甘膦,相关企业盈利有望提升[16][17] - 非银金融行业中,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加速推出,LPR下调有望推动预定利率调整Q3落地,券商和保险有不同发展动态[20][21][22] - 财经新闻方面,日本34年来首次失去全球最大债权国地位,三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4][25] - A股市场中,饰品、非白酒等行业涨幅居前,贵金属、工业金属等行业跌幅居前[26] 各目录总结 重点推荐 利润增速延续修复,装备制造支撑明显——国内观察:2025年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1.4%,前值0.8%,利润延续修复趋势,中游装备制造业支撑大[6] - 剔除异常值利润增速环比略超季节性,4月环比1.55%,与近5年同期均值基本持平,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3.0%[6] - 营收利润率回升推动利润增速修复,4月营收增速小幅回落,营收利润率季节性回升至5.4%[7] - 中游利润占比超季节性,装备制造业对整体利润拉动作用增强,1 - 4月利润累计同比11.2%,拉动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7][8] - 下游部分产品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劳动密集型产品普遍承压,上游分化依旧[8][9] - “抢出口”可能阶段性推动补库,4月末名义和实际库存增速双双回落[9] 龙头酒企保持战略定力,期待需求修复——食品饮料行业周报(2025/5/19 - 2025/5/25) - 上周食品饮料板块下跌1.27%,跑输沪深300指数1.09个百分点,预加工食品表现较好[10] - 白酒龙头酒企保持战略定力,茅台、老窖有各自工作方向和战略举措,批价有不同变化,板块估值处底部,期待需求修复[11] - 啤酒需求旺季临近改善明显,4月产量同比+4.8%,青岛啤酒有新发展规划[12] - 大众品中,零食板块高景气,魔芋、鹌鹑蛋品类表现好;餐饮供应链有望受益政策回暖;乳制品需求向好,奶价有望企稳[13] - 投资建议关注各板块相关优质企业[14] 农达诉讼事件推演,有望长期推动草铵膦市场——基础化工行业简评 - 5月16日拜耳寻求农达除草剂部分诉讼和解,若失败可能让子公司孟山都破产[16] - 若和解失败,短期利好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长期草铵膦有望替代草甘膦[16][17] - 回顾草甘膦价格历史有多次波动,当前草甘膦、草铵膦价格处于低位,库存有所回落[18][19] - 投资建议关注兴发集团、利尔化学等企业[19]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加速推出,LPR下调有望推动预定利率调整Q3落地——非银金融行业周报(20250519 - 20250525) - 上周非银指数下跌1.7%,券商与保险指数同步下跌,市场股基日均成交额等数据有不同变化[20] - 券商方面,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加速推出,七部门发布科技金融政策举措,推动“科技 - 产业 - 金融”良性循环[21] - 保险方面,险资长投试点加速落地,LPR下调有望推动预定利率调整Q3实施[22] - 投资建议关注大型券商和大型综合险企[23] 财经新闻 - 5月27日日本财务省表示日本34年来首次失去全球最大债权国地位,被德国取代,相关资产和负债有变化[24]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2027年和2030年目标[25] A股市场评述 - 行业涨跌幅前五显示,饰品、非白酒等涨幅居前,贵金属、工业金属等跌幅居前[26] 市场数据 - 展示了融资余额、逆回购、利率、股市、外汇、商品等多方面市场数据及变化情况[28]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加速推出,LPR下调有望推动预定利率调整Q3落地-20250527
东海证券· 2025-05-27 15: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非银指数下跌1.7%,相较沪深300超跌1.5pp,券商与保险指数同步下跌,分别为-2.3%和-0.5%,证券指数超跌明显 [4] -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加速推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金融创新深化,首批26只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于5月23日获证监会注册,七部门联合发布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4] - 险资长投试点加速落地,LPR下调有望推动预定利率调整Q3实施,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合计达2220亿元,5月LPR年内首降 [4] - 券商建议把握并购重组、高“含财率”和ROE提升三条逻辑主线,关注大型券商配置机遇;保险建议关注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综合险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行情回顾 - 上周宽基指数中,上证指数下跌0.6%,深证成指下跌0.5%,沪深300下跌0.2%,创业板指数下跌0.9%;行业指数中,非银金融(申万)下跌1.7%,证券Ⅱ(申万)下跌2.3%,保险Ⅱ(申万)下跌0.5%,多元金融(申万)下跌2.3% [8] 市场数据跟踪 - 经纪方面,上周市场股基日均成交额13901亿元,环比降低8.3%;上证所日均换手率0.85%,深交所日均换手率2.44% [17] - 信用方面,两融余额1.8万亿元,环比降低0.3%,其中融资余额1.79万亿元,环比降低0.3%,融券余额120亿元,环比增长3.5%,股票质押市值2.65万亿元,环比降低0.7% [17] 行业新闻 - 2025年5月21日,多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23项工作措施 [34] - 2025年5月23日,金监总局就《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34] - 2025年5月23日,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从供需两端发力、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协同发展三方面考虑 [34]
大曝光!原来这样“浮”?
中国基金报· 2025-05-24 17:58
公募基金浮动费率改革 - 首批2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即将问世 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加速落地 [1] - 16只产品已披露合同细节 包含管理费计算规则 基金代码 基金经理阵容 发售日期及募集上限等关键信息 [1] - 传统固定管理费率为1.2% 新规引入与持有期限 业绩基准比较 基金盈亏挂钩的三维浮动机制 [1] 浮动费率具体规则 - **短期持有档**:持有不足1年仍按1.2%年费率收取管理费 [2] - **长期持有档**(超1年)分三档: - 超额收益档:年化收益率跑赢业绩基准6%以上时管理费上浮至1.5% [3] - 业绩不佳档:年化收益率跑输基准3%及以上时管理费降至0.6% [3] - 中间档:其他情况维持1.2%基准费率 [4] - 首批产品费率结构高度统一 均采用1.2%/1.5%/0.6%三档标准 业绩比较阈值设定为±6%/3%以简化理解 [4][5] 基金经理阵容配置 - 基金公司普遍派出高管及核心投研负责人挂帅 包括广发基金王明旭 华安基金栾超 天弘基金贾腾等7家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 [7][8] - 价值投资领域由东方红资管周云 华夏基金王君正等老将坐镇 注重长期价值挖掘 [8] - 成长股投资由易方达刘健维 博时基金田俊维等新锐担纲 聚焦新兴产业机会 [8] - 银华基金王晓川等冠军基金经理加入 其管理的产品曾获2024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冠军 [8] 产品发行时间表 - 首批26只产品从5月16日申报至5月23日获批仅用6个工作日 审批速度超预期 [10] - 16家基金公司定档5月27日启动发行 募集期跨度从6月17日至8月26日不等 渠道覆盖银行及互联网平台 [10]
每经热评︱首批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正式上报 将倒逼公募基金提升投研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9:52
行业费率改革 - 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正式上报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关键阶段 [1] - 浮动管理费率模式将管理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和业绩表现深度挂钩 例如某产品持有不足一年维持1.2%固定费率 满一年后按年化收益率分三档浮动 [2] - 新模式旨在解决"基金赚钱 基民不赚钱"问题 实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2] 传统模式局限性 - 固定管理费率模式在行业稳定发展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但随市场环境变化和投资者需求多元化 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1] - 固定费率导致基金公司收入与业绩脱节 出现基金亏损但管理费逆势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1] - 传统模式削弱基金公司提升业绩的动力 投资者与公司利益绑定不足 [1] 新模式行业影响 - 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回归"代客理财"本源 [2] - 优化投资者体验 使管理费与业绩关系透明化 帮助投资者更理性选择产品 [2] - 倒逼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和业绩表现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 实施挑战 - 浮动费率产品可能因市场低迷期的"费率下行预期"面临销售阻力 [3] - 费率设计复杂度增加 需加强投资者教育以提升新模式接受度 [3]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蝶变产品设计更加精细化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05:27
行业动态 - 26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新一批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这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后的首批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产品上报已于5月16日获证监会接收 [1] - 首批上报的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型基金,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 [1] - 26家基金管理人中,总管理规模或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居行业前列的管理人21家,中小管理人4家,外商独资管理人1家 [1] - 行业头部机构被引导在未来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产品设计 - 新产品设计围绕《行动方案》要求,着力强化投资者利益为本的导向 [2] - 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 [2] - 费率的升降档实行非对称设计,更加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管理费率的降档幅度将明显大于升档幅度 [2] - 产品设计更加精细化,更加关注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长期投资的引导,更重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 [1] 历史沿革 - 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最早可追溯至1999年成立的裕隆基金,采取管理费叠加业绩报酬机制 [3] - 2002年左右部分基金尝试对管理费的整体收取进行整体单向浮动 [3] - 2007年管理费叠加业绩报酬的浮动机制进一步演变,管理费率有所降低,对业绩报酬提取的规定更细化 [4] - 2013年至2014年间浮动管理费率模式进一步多样化,衍生出阶梯费率模式和支点式对称浮动费率模式 [4][5] - 2019年底浮动管理费率基金采取基础管理费叠加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模式,业绩报酬提取进一步精细化 [6] - 2023年四季度浮动管理费率模式进一步多元化,演变出与基金业绩挂钩、与投资者持有期挂钩、与基金规模挂钩三种浮动模式 [6][7] 新模式特点 - 将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挂钩 [8] - 通过费率优化来让利投资者,有助于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 [8] - 根据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来对应收取不同费率,践行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 [8] - 管理费与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挂钩,引导提升挖掘阿尔法超额收益的专业化投研能力 [8]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约束,避免投资风格漂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