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

搜索文档
两条高铁建设有新进展
每日商报· 2025-08-03 06:20
杭衢高铁建设进展 - 杭衢高铁于8月1日正式启动静态验收工作 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1] - 静态验收是铁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 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设备安装调试进行全面检查 [1] - 杭衢高铁正线全长约131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途经建德市 龙游县 衢江区 柯城区 江山市 [1] - 杭衢高铁建成后将连接环杭州湾经济带和金衢丽经济带 成为高效交通大动脉和经济纽带 [1] 钱塘江隧道工程进展 - 杭州机场高铁钱塘江隧道盾构机掘进至1000环 累计挖掘突破2000米 [1] - 钱塘江隧道全长5328米 盾构段长3704米 采用单洞双线设计下穿钱塘江 最大埋深49.2米 [2] - 钱塘江隧道被誉为"钱江高铁第一隧" 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 [2] 杭州机场高铁战略意义 - 杭州机场高铁建成后将高效联通杭绍台沿线与上海 苏南 皖南等区域 [2] - 项目将显著提高沿海高速通道运输效能 助力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2] - 对提升杭州铁路枢纽地位和综合能力 建设萧山国际机场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具有重要作用 [2]
南京北站出站层首段顶板浇筑完成
南京日报· 2025-07-28 10:36
南京北站建设进展 - 南京北站站房1标项目出站层首段顶板完成浇筑,混凝土浇筑量达1400立方米,面积约2692平方米,为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奠定基础 [1] - 站房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划分25个流水段,首段顶板浇筑完成标志着该工艺顺利启动 [1] - 项目团队通过BIM可视化软件模拟分析,解决高强钢劲性结构与有粘结预应力结构交叉节点难题 [1] 施工技术创新 - 应用大体积智能降温及监测一体化设备,预埋36个智能温度传感器构建实时监测网络,动态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2] - 高温天气下实行"干两头、歇中间"的错峰作业模式,同步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保障建设者安全 [2] 枢纽规划与定位 - 南京北站建筑总面积约69.21万平方米,采用地上4层地下2层结构,站场规模16台30线,设高铁场、城际场、普速场3个车场 [2] - 规划引入沪渝蓉高铁、宁淮城际等5条铁路线,通过过江通道与南京站、南京南站全向贯通 [2] - 该站是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规模最大的铁路客站,也是南京唯一集高速/城际/普速铁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 [2] 战略意义 - 项目将加速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建设,完善南京铁路枢纽布局 [3] - 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提升南京都市圈辐射能力,支撑国家级江北新区发展 [3]
从区域“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 长三角聚力协同激活发展“动力源”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07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区域发展 - 2024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33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GDP超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25% [1] - 长三角拥有全国超三分之一的"万亿俱乐部城市"、4个"全国经济十强城市"、43个"百强县" [1]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7年来成效显著,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作用 [1] 交通基础设施与"轨道上的长三角" -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 [2] - 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瓶颈路段扩容,建设海太隧道、南京北站、苏州南站、上海浦东站等枢纽 [2] - 已建成沪宁、宁杭、杭甬、合宁等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加速,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拥有全国近五分之一高校、28个重大科研设施、4.9万台大型科学仪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突出 [3] - 上海张江与安徽合肥实施"两心同创"计划,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3]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整合6家国家实验室、1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758家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2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 [3] 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产业升级 - 截至2025年5月,长三角汇聚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三分之一),涵盖集成电路、纳米新材料、海工装备等领域 [4] - 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优势产业联盟、企业家联盟、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加速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5] 区域协同合作与协议签署 - 2025年会议签署多项协议,包括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框架、科技金融合作、数智文化产业基金、大飞机产业集群共建等 [6] - 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标准化合作 [6] - 区域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的"多彩增长模式" [6]
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充分发挥战略枢纽作用 合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快讯· 2025-06-07 20:08
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 - 充分发挥战略枢纽作用,合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推进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1] - 协同推动长三角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1] 自贸区与贸易平台建设 - 加强长三角自贸区协同联动 [1] - 用好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 [1] - 协同建设长三角"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 [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深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 [1] - 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待贯通路段和瓶颈路段扩容建设 [1] - 加快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 [1] -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1]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加快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 [1] - 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效 [1]
通甬高铁首条隧道贯通 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成型
央视网· 2025-04-29 18:12
通甬高铁建设进展 - 通甬高铁(南通至宁波)汾湖隧道贯通,标志全线首条隧道完成 [1] - 隧道全长3732米,盾构段2420米,采用单洞双线设计 [3] - 使用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红船号"(直径14.82米),耗时204天完成掘进 [3] 工程技术与创新 - "红船号"盾构机实现7.26米超浅覆土精准接收,管片上浮控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针对汾湖地质条件定制智能化系统,支持参数自决策、操作自执行 [5] - 配备泥水分离系统,每掘进1米节约自来水228.4吨,实现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 [5] 线路规划与区域影响 - 通甬高铁新建线路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途经江苏南通、苏州及浙江嘉兴、宁波 [3] - 汾湖隧道为全国首条跨省高铁隧道,穿越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及G318国道等复杂环境 [3][5] - 建成后南通至宁波最快1小时可达,将与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等衔接,完善长三角南北纵向路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