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

搜索文档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建设提速 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20:04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建设提速 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中新网杭州10月10日电(奚金燕)10月10日凌晨,在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的杭州湾海面上,最后一方混 凝土顺利浇筑入模,标志着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航道桥首个下横梁浇筑圆满完成,南航道桥南主塔由下 塔柱施工转入中塔柱施工阶段,为全桥后续建设奠定了基础。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是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通甬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北、中、南三座 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全长29.2公里,采用时速350公里的双线无砟轨道设计,是目前 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其中南航道桥全长814.5米,主跨为364米,采用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共设南北两座主塔。位于主塔 下塔柱与中塔柱交界处的下横梁,是主塔关键受力构件,其作用如同"挑山工的扁担",未来将直接承载 铁路桥面,并将列车运行的巨大荷载传递至塔身与基础。 杭州湾是典型"喇叭状海湾",施工环境极为复杂,具有大潮差、强冲刷、急 ...
黄金周看点 |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成型,过江通道为何节假日还在“添堵”?
新华财经· 2025-10-02 20:15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日电 过江通道"行路难",又一次成为"黄金周"出行无法绕过的话题。作为长三角北 翼的核心过江通道,也是预测流量最大的过江通道,苏通大桥的拥堵现象具有区域代表性。10月2日, 南通交警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苏通大桥实测的实时过江流量为近15.7辆,较预计值高出0.9万辆左 右,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4.7万辆。 2024年,长三角已建和在建高铁覆盖了区域内所有设区市,宣告"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新突破;2025年 9月,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后,江苏建成的过江通道则已增至20座。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为何过江通 道节假日仍难逃"添堵"困境? 江苏过江流量日均预测值(图片来源:"南通交警"公众号) 汽车保有量飙升,致过江通道超设计流量运营 自驾已成为假期出行的绝对主力。交通运输部在9月28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指出,本次中秋国庆 假期,自驾占出行总量的八成左右。新华财经针对"黄金周"自驾过江的需求展开探询,多位受访者表 示,"便捷性"是选择驾车出行的首要考量。 可见,过江通道原有通行能力逐渐难以适配激增的车流,正是出现频繁拥堵的核心原因。 功能性主导地位难替代,亟待平行通道分流 "不少过江通道的'不 ...
淮宿蚌城际铁路开启全线接触网架设
新华网· 2025-09-23 21:15
项目进展 - 淮宿蚌城际铁路全线首条接触网导线于9月23日完成架设 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线接触网架设阶段 [1][3] - 接触网导线总架设需求量为426.6公里 承担向动车组输送27.5千伏额定电压的关键功能 [3] 技术细节 - 接触网工程是高铁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 通过车顶受电弓汲取电能 直接决定弓网匹配稳定性与供电可靠性 [3] - 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对高铁运行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 [3] 项目概况 - 线路北起淮北北站 南至蚌埠南站 途经淮北 宿州 蚌埠三市 正线全长约162公里 [3] - 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建成后将连接皖北城市群与合肥都市圈及沪宁杭等地区 [3] 战略意义 - 项目是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沪宁合高速铁路南京特大桥跨滁河斜拉桥主塔封顶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13:29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沪宁合高速铁路南京特大桥跨滁河斜拉桥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全长502米,主跨260米横跨滁河水道,两 个主塔高度均为97.5米,采用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与钢箱梁结构,是沪宁合高速铁路南京枢纽 地区跨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中铁上海工程局南京枢纽2标二分部项目 经理袁波介绍,项目依托智慧工地云平台,实现了对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以提升工程质 量、施工效率。 沪宁合高速铁路承担了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任务。项目建 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打造"轨道上的长三 角"、优化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完) 中新网南京9月21日电 (记者朱晓颖)21日,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简称"沪宁合高速铁路")南京 特大桥跨滁河斜拉桥主塔封顶,标志着该斜拉桥建设全面转入斜拉索安装、桥面施工阶段,项目建设取 得阶段性进展。 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沪宁合高速铁路是沪渝蓉高速铁路的东 段线路,起自上海市新建上海宝山站,经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泰州 ...
进度条刷新!淮宿蚌城际铁路开始全线铺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7 18:30
项目进展 - 淮宿蚌城际铁路于8月6日启动全线铺轨施工 第一对500米长钢轨在双堆集高铁站房铺设完成 [1] - 新建正线全长约161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铺轨总里程346.19公里 包括正线铺轨322.44公里和站线铺轨23.75公里 [1] - 项目设6座车站 包括淮北北 淮北西 宿州西 双堆集 固镇南 蚌埠南站 其中淮北北站和蚌埠南站为既有车站 [1] 战略意义 - 铁路途经淮北 宿州 蚌埠三市 是安徽省"十四五"期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1] - 建成后将形成皖北城市群连接合肥都市圈及长三角地区的便捷通道 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 [1]
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条高铁有新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9:25
项目工程进展 - 沪渝蓉高铁跨京杭运河斜拉桥主塔封顶 桥长564.3米 主跨300米 塔高128米(相当于45层楼)[1] - 大桥核心支撑结构施工完成 全面转入钢梁及斜拉索安装阶段[1] - 项目团队采用智能液压爬模施工技术 作业效率提升40% 塔身垂直度及轴线偏差实现毫米级精度[1] 高铁线路规划 - 沪渝蓉高铁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 总长度约2100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1] - 建成后将强化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 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1] - 项目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
两条高铁建设有新进展
每日商报· 2025-08-03 06:20
杭衢高铁建设进展 - 杭衢高铁于8月1日正式启动静态验收工作 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1] - 静态验收是铁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 对工程建设质量和设备安装调试进行全面检查 [1] - 杭衢高铁正线全长约131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途经建德市 龙游县 衢江区 柯城区 江山市 [1] - 杭衢高铁建成后将连接环杭州湾经济带和金衢丽经济带 成为高效交通大动脉和经济纽带 [1] 钱塘江隧道工程进展 - 杭州机场高铁钱塘江隧道盾构机掘进至1000环 累计挖掘突破2000米 [1] - 钱塘江隧道全长5328米 盾构段长3704米 采用单洞双线设计下穿钱塘江 最大埋深49.2米 [2] - 钱塘江隧道被誉为"钱江高铁第一隧" 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 [2] 杭州机场高铁战略意义 - 杭州机场高铁建成后将高效联通杭绍台沿线与上海 苏南 皖南等区域 [2] - 项目将显著提高沿海高速通道运输效能 助力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2] - 对提升杭州铁路枢纽地位和综合能力 建设萧山国际机场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具有重要作用 [2]
南京北站出站层首段顶板浇筑完成
南京日报· 2025-07-28 10:36
南京北站建设进展 - 南京北站站房1标项目出站层首段顶板完成浇筑,混凝土浇筑量达1400立方米,面积约2692平方米,为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奠定基础 [1] - 站房采用"跳仓法"施工工艺,划分25个流水段,首段顶板浇筑完成标志着该工艺顺利启动 [1] - 项目团队通过BIM可视化软件模拟分析,解决高强钢劲性结构与有粘结预应力结构交叉节点难题 [1] 施工技术创新 - 应用大体积智能降温及监测一体化设备,预埋36个智能温度传感器构建实时监测网络,动态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2] - 高温天气下实行"干两头、歇中间"的错峰作业模式,同步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保障建设者安全 [2] 枢纽规划与定位 - 南京北站建筑总面积约69.21万平方米,采用地上4层地下2层结构,站场规模16台30线,设高铁场、城际场、普速场3个车场 [2] - 规划引入沪渝蓉高铁、宁淮城际等5条铁路线,通过过江通道与南京站、南京南站全向贯通 [2] - 该站是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规模最大的铁路客站,也是南京唯一集高速/城际/普速铁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 [2] 战略意义 - 项目将加速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建设,完善南京铁路枢纽布局 [3] - 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提升南京都市圈辐射能力,支撑国家级江北新区发展 [3]
从区域“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 长三角聚力协同激活发展“动力源”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07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区域发展 - 2024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33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GDP超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25% [1] - 长三角拥有全国超三分之一的"万亿俱乐部城市"、4个"全国经济十强城市"、43个"百强县" [1]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7年来成效显著,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作用 [1] 交通基础设施与"轨道上的长三角" - 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 [2] - 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瓶颈路段扩容,建设海太隧道、南京北站、苏州南站、上海浦东站等枢纽 [2] - 已建成沪宁、宁杭、杭甬、合宁等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加速,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拥有全国近五分之一高校、28个重大科研设施、4.9万台大型科学仪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突出 [3] - 上海张江与安徽合肥实施"两心同创"计划,共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3]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整合6家国家实验室、1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758家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2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 [3] 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产业升级 - 截至2025年5月,长三角汇聚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三分之一),涵盖集成电路、纳米新材料、海工装备等领域 [4] - 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优势产业联盟、企业家联盟、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加速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5] 区域协同合作与协议签署 - 2025年会议签署多项协议,包括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框架、科技金融合作、数智文化产业基金、大飞机产业集群共建等 [6] - 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标准化合作 [6] - 区域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的"多彩增长模式" [6]
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充分发挥战略枢纽作用 合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快讯· 2025-06-07 20:08
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 - 充分发挥战略枢纽作用,合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推进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1] - 协同推动长三角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1] 自贸区与贸易平台建设 - 加强长三角自贸区协同联动 [1] - 用好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 [1] - 协同建设长三角"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 [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深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 [1] - 持续推进过江通道、省际待贯通路段和瓶颈路段扩容建设 [1] - 加快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 [1] -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1]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加快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 [1] - 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