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外骨骼
搜索文档
快讯|宇树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苏黎世联邦理工新型微型机器人;国内双足人形机器人最大笔种子轮融资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1-14 18:09
宇树科技轮式人形机器人G1-D - 公司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1-D及配套的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 [1][3] - 机器人身高范围约1260-1680毫米,垂直作业空间为0-2米,腰关节运动空间为Z轴±155度、Y轴-2.5度至+135度 [3] - G1-D旗舰版可选配移动底盘,移动速度≤1.5米/秒,通用版和旗舰版整机自由度分别为17和19个,单臂最大负载约3千克 [3] 微型医疗机器人导航技术突破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可由外部磁场精确操控的微型机器人,用于将药物递送到体内特定部位 [6] - 机器人采用可溶性凝胶胶囊结构,内嵌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具备磁响应特性,技术难点在于微小体积下保持足够磁性 [6] - 该技术突破涵盖材料、器件设计与导航控制,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6] 萝博派对双足人形机器人融资 - 公司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小米战投、银河通用及L2F光源创业者基金 [8] - 此轮融资为国内双足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最大一笔种子轮融资,也是小米战投等产业方在该领域的首次投资 [8] - 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从算法到硬件整机全栈开源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企业,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共享为核心理念 [8] 亦方创新消费级外骨骼融资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与经纬创投联合领投,老股东初心资本跟投 [9][10] - 融资将用于前沿技术研发与人才引进,推进核心产品在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场景的市场化布局 [9][10] - 初代产品为行业第一款支持多关节联动的消费级外骨骼,定位于高负重、长距离户外场景以提升用户运动表现 [9][10] 西安理工大学抓取机器人控制方法 - 研究提出一种结合手部精细运动脑控范式与知识推理的脑机融合共享控制方法 [14] - 方法采用基于六类手部精细动作的脑控范式及改进的特征中间融合卷积神经网络解码脑电信号 [14] - 结合知识推理的共享控制策略,实现了抓取机器人的多目标抓取,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14]
振江股份(603507.SH):工业级外骨骼在优化中,公司内部暂未大规模使用
格隆汇· 2025-09-12 15:39
公司业务进展 - 工业级外骨骼产品目前处于优化阶段 公司内部尚未大规模使用该产品 [1] - 消费级外骨骼计划于今年十一期间首次进行小批量投放 投放场景为景区 [1] - 公司将根据消费级外骨骼的客户反馈进行产品优化 后续计划批量销售 [1]
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23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自2014年起系统出台政策组合拳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包括顶层设计 专项政策 试点工作 行业标准和央地协同措施 [3]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十四五"时期目标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8万亿元 [4] 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 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 参与型和观赏型三大类别 其中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主导地位降至2020年53.7% [2][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较2014年提升13.7和2.5个百分点 显示消费结构向服务型转变 [4] - 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约五六百美元 较美国同期1000美元仍有差距 [4] 区域消费与新兴热点 - 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体育服务需求突出 户外运动与冰雪运动成为中高收入群体新消费热点 [4] - 浙江海盐南北湖通过举办40余场户外赛事 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 [5] - 江苏省"苏超"足球联赛采用"足球+文旅+商业"模式 端午期间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9]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门票10.17万张 收入4500万元 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 其中80%观众为外地游客 [8] - 体育赛事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带动关联消费 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提升 [8] - 赛事存在冷热分化与同质化问题 需通过因地制宜选择 多业态融合和经营主体参与优化发展 [10]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全国体育场馆数量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 人均3.0平方米 涵盖球类 田径 冰雪等多元设施 [13] - 北京冬奥场馆在2024-2025雪季带动崇礼区观众人均停留时间增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 [12] - 国家体育场2025年计划举办50余场演唱会 预计观众280万人次 门票销售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5-5倍 [13] 智慧化与个性化消费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 VR/AR观赛 线上健身平台普及 如Keep推出AI运动教练提升居家健身体验 [5][17] - 攀岩 潜水 马术等小众运动崛起 产后康复 职场减压等个性化服务形成新增长点 [17] - 天津推出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全域场馆预约 浙江省2024年人均体育消费同比增5.32个百分点 [12][15] 县域与社区消费拓展 -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县域体育培训订单增长 "15分钟健身圈"建设激活社区消费 [18] - 上海市推行楼宇健身服务 北京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广科学健身课程 [19] -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棒球后备人才基地 形成体教融合新路径 [19]
【智库圆桌】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54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体育消费 包括2014年国务院意见和2019-2020年行动计划[3] - 体育消费零售额表现亮眼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2%[1] - 十四五规划设定体育消费总规模目标 目标超过2.8万亿元[4] 体育消费结构变化 -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79%下降至2020年53.7%[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提升 分别提高13.7和2.5个百分点[4] - 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五六百美元 美国超1000美元[4]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效应 - 赛事直接带动相关消费 成都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8] - 衍生消费效应显著 外地观众占比约80%[8] - 区域联动模式成功 江苏"苏超"带动文旅消费 端午期间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9]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场馆数量显著增长 全国体育场地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13] - 人均场地面积提升 2024年底达3.0平方米 浙江增至3.17平方米[12][13] - 冬奥场馆带动消费 崇礼区观众停留时间多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12] 新兴消费趋势与创新 - 个性化需求崛起 攀岩潜水马术等小众运动快速发展[17] - 数字化转型加速 智能穿戴设备和VR/AR观赛普及[5] - 线上线下融合 Keep推出AI运动教练和直播课[17] 区域发展与基层拓展 - 县域体育消费增长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培训订单大增[18] - 浙江成功案例 南北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5] - 社区健身圈建设 15分钟健身圈成为重要消费场地[18] 行业融合与创新场景 - 体育与多产业融合 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深度融合[5] - 创新消费场景 体育研学运动康养户外探险等细分市场发展[5] - 智慧体育平台建设 天津实现智能场馆管理和全市场馆预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