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滚柱丝杆
icon
搜索文档
乔锋智能:公司部分机床产品已经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6:12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控机床企业 [1] - 部分机床产品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并有实际应用案例及客户 [1] 技术研发与战略合作 - 高度重视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数控机床产品与技术研发投入 [1] - 通过股权投资及业务合作与开普勒机器人深度绑定 [1] - 合作聚焦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加工场景(如滚柱丝杆、行星减速电机壳体等精密金属件) [1] 市场反馈与产品迭代 - 通过合作可第一时间获取一线市场需求和数据反馈 [1] - 市场信息将助力加速公司适配机器人行业的数控机床设备研发与迭代 [1]
双林股份20250827
2025-08-27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双林股份 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和机器人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的专业制造企业[3] * 行业覆盖汽车产业链 从传统零部件到新能源核心系统 再到新兴的机器人领域[3]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25亿元 同比增长20.07%[2][3] * 归母净利润2.87亿元 同比增长15.69%[2][3] * 扣非净利润2.47亿元 同比增长55.68%[2][3] * 三费总支出2.5亿元 占营业总收入10% 较去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7] 新能源电驱业务 * 新能源电驱业务收入达4.4亿元 同比增长94%[2][10] * 总产销约30万套电驱产品[2][10] * 涵盖定转子 单电机 二合一及多合一电桥产品[10] * 155平台生产上汽通用五菱红光MINI两代 三代 四代 以及一汽奔腾和奇瑞冰激凌等A00小车[10] * 180扁线平台客户包括上通五菱 奇瑞和福田[10] * 混动平台180和220油冷扁线电机已在上汽通用五菱实现批量生产[10] * 新建泰国和重庆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初达到批量生产状态[2][10] 机器人业务布局 * 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2] * 收购科之新机械延伸行星滚柱丝杠产业链 解决设备卡脖子问题[2][3] * 灵巧手已获两家重要客户开发需求[2][8]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硬件设计 制造精度和结构把握[2][8] * 计划扩展至旋转关节模组及灵巧手两个总成及其核心零部件[8] * 2025年底前完成灵巧手及其核心零部件开发[9] * 2025年底至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旋转关节模组及其核心零部件开发[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汽车座椅驱动部件和水平驱动器HDM已配套多家新能源汽车[2][3] * 电动头枕 滚柱丝杆 方向盘自动折叠器和无人机夹紧氮气等新型产品取得突破[3] * 220千瓦800伏高压油冷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A样 2026年批量生产[10] * 270千瓦800伏增程电机样品已完成开发 计划2026年批量生产[10] * 30千瓦至250千瓦系列低空飞行器电驱产品 230千瓦高压油冷样品已制作完成[10] * 科之新二代磨床设备计划2025年9月底前完成研发 9月进入小批量生产 2026年大规模量产[3][6] * 二代磨床月产能达40台[3] 加工效率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螺母切削上最快可达30分钟[13] 售价约300万元[13] * 车用滚珠丝杠EHB获得长安诚挚定点订单 2025年四季度投产 量级在10万套以内[14] 客户与合作 * 已对接国内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 就人形机器人关节以及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项目进行开发[5] * 第一批订单2025年5月开始交付 6月完成交付 第二批订单持续交付中[5] * 与国内其他机器人厂家及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和业务交流 已完成多家企业样件交货[5] * 与舍弗勒合作 获取滚珠丝杆和滚珠丝杆的小批量订单 预计8月底交付[14] * 与国内头部低空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2025年下半年陆续交付样机[10] * 对特斯拉链保持开放 积极回应所有潜在客户[21] 产能与成本 * 湖北双林轴承具备年产1,800万套能力[4] * 问界M8 东风日产N7项目已于2025年内量产[4] * 科之新磨床产能有限 2025年订单主要以内部需求为主[16] * 生产成本仅为其他具备量产能力客户的几分之一[18] 资本运作 * 积极推进H股发行 计划9月底将资料递交至联交所和证监会[3][12] * 审计工作基本完成[3][12]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致力于推动滚柱丝杆的普及 产品覆盖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 灵巧手微型丝杆和车用丝杆等应用[17] * 丝杠技术有同源可借鉴之处 过去30年积累的经验是关键[11] * 特斯拉链还没有完全满意的定点供应商 仍处于寻找和探索过程中[19] * 模组关节供应商和丝杆制造供应商的理想关系是稳定 互生 合作[20]
领益智造:公司已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1 20:41
业务合作进展 - 公司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并获得零部件、灵巧手、关节模组及整机组装订单 [1] - 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1] 产能建设情况 - 公司拥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 [1] - 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 [1] - 具备完整的整机组装服务能力 [1]
领益智造: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了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7:29
业务合作 - 公司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并获得零部件、灵巧手、关节模组、整机组装等订单 [2] - 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2] 生产能力 - 公司拥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 [2] - 公司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 [2] - 公司具备完整的整机组装服务能力 [2]
近千家A股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虚火”知多少?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55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现状 - A股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达947家,占A股公司总数的1/6,其中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252家 [1] - 板块持续扩容但"含金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通过边缘关联"蹭概念"推升股价 [1] - 非理性炒作可能透支行业信用,加剧赛道泡沫化 [1] 概念股构成路径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工业机器人/汽车行业公司利用供应链重叠优势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如领益智造已建立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产线,规划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足鼎立业务结构 [2] - **一级市场联动**:通过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明星创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投资等方式入局,例如智元机器人已与宁波华翔、均胜电子等十余家A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3] - **传统企业跨界**: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通过合作参股或自建团队布局人形机器人 [3] 概念炒作手法分析 - 部分公司宣布高额机器人研发投资但未实际投入资源,或发布模糊战略合作声明推高股价 [4] - 利用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进行"模糊披露",如在互动平台宣称具备丝杠产能却不披露客户及业绩占比,引发股价异常波动 [5] - 资本套利模式:特定资金在战略合作消息发布前建仓,利用信息不对称拉高股价后快速出货 [6] 行业监管挑战 - 现行《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缺乏量化标准,难以认定"战略合作"等模糊表述的违规性 [7] - 建议制定新兴行业专门法规,强制披露合作条款细节及资金实缴情况,建立前置审核机制 [8] - 需加大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处罚力度,强化投资者教育及追责机制 [8]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手搓”走向量产,供应链厂商加码制造
第一财经· 2025-06-27 21:14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手工制造转向工厂规模化生产,多家公司如智平方、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已开始规划或建设产线 [1][2] - 供应链厂商如领益智造加码人形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切入核心零部件研发、硬件服务及场景开发 [1][3] - 国内人形机器人价格明显低于海外,得益于庞大内需市场“以量制价”及成熟供应链提供的低成本替代部件 [5] 公司动态 - 智平方规划自建产线,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应用,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 [1][2] - 领益智造已建成多条核心零部件产线(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拥有约20条手工组装线,灵巧手组装线已量产,客户包括越疆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 [3] - 领益智造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和销售 [2] 生产挑战 - 零部件标准化尚未实现,定制化需求导致供应商成本高企,行业存在重复投资和内耗问题 [6] - 整机组装工艺复杂,软硬件定规难度大,例如特斯拉若未完成定规则无法实现每周几百台产量 [7] - 材料开发成为供应链新机会,3C领域材料(碳纤维、注塑材料)或应用于机器人减重,氮化镓有望用于关节无刷电机 [7][8] 供应链协同 - 人形机器人40%-50%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重合,30%-40%基于3C消费电子 [4] - 领益智造计划通过下游对接多家机器人公司,推动上游模组厂开发通用标品以降低成本 [6] - 行业需解决组装效率问题,例如数字华夏提到量产超1000台需硬件与算法设计高度匹配 [7] 技术应用 - 氮化镓因其高功率密度优势,可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无刷电机,单台需约40个无刷电机 [8] - 领益智造将消费电子制造标准(精密度、一致性)引入机器人生产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