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结构件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公司已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1 20:41
业务合作进展 - 公司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并获得零部件、灵巧手、关节模组及整机组装订单 [1] - 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1] 产能建设情况 - 公司拥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 [1] - 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 [1] - 具备完整的整机组装服务能力 [1]
领益智造: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了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7:29
业务合作 - 公司与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并获得零部件、灵巧手、关节模组、整机组装等订单 [2] - 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2] 生产能力 - 公司拥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 [2] - 公司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 [2] - 公司具备完整的整机组装服务能力 [2]
近千家A股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虚火”知多少?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55
机器人概念股市场现状 - A股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达947家,占A股公司总数的1/6,其中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252家 [1] - 板块持续扩容但"含金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通过边缘关联"蹭概念"推升股价 [1] - 非理性炒作可能透支行业信用,加剧赛道泡沫化 [1] 概念股构成路径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工业机器人/汽车行业公司利用供应链重叠优势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如领益智造已建立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产线,规划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足鼎立业务结构 [2] - **一级市场联动**:通过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明星创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投资等方式入局,例如智元机器人已与宁波华翔、均胜电子等十余家A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3] - **传统企业跨界**: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巨头通过合作参股或自建团队布局人形机器人 [3] 概念炒作手法分析 - 部分公司宣布高额机器人研发投资但未实际投入资源,或发布模糊战略合作声明推高股价 [4] - 利用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进行"模糊披露",如在互动平台宣称具备丝杠产能却不披露客户及业绩占比,引发股价异常波动 [5] - 资本套利模式:特定资金在战略合作消息发布前建仓,利用信息不对称拉高股价后快速出货 [6] 行业监管挑战 - 现行《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缺乏量化标准,难以认定"战略合作"等模糊表述的违规性 [7] - 建议制定新兴行业专门法规,强制披露合作条款细节及资金实缴情况,建立前置审核机制 [8] - 需加大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处罚力度,强化投资者教育及追责机制 [8]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手搓”走向量产,供应链厂商加码制造
第一财经· 2025-06-27 21:14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手工制造转向工厂规模化生产,多家公司如智平方、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已开始规划或建设产线 [1][2] - 供应链厂商如领益智造加码人形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切入核心零部件研发、硬件服务及场景开发 [1][3] - 国内人形机器人价格明显低于海外,得益于庞大内需市场“以量制价”及成熟供应链提供的低成本替代部件 [5] 公司动态 - 智平方规划自建产线,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应用,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 [1][2] - 领益智造已建成多条核心零部件产线(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拥有约20条手工组装线,灵巧手组装线已量产,客户包括越疆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 [3] - 领益智造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和销售 [2] 生产挑战 - 零部件标准化尚未实现,定制化需求导致供应商成本高企,行业存在重复投资和内耗问题 [6] - 整机组装工艺复杂,软硬件定规难度大,例如特斯拉若未完成定规则无法实现每周几百台产量 [7] - 材料开发成为供应链新机会,3C领域材料(碳纤维、注塑材料)或应用于机器人减重,氮化镓有望用于关节无刷电机 [7][8] 供应链协同 - 人形机器人40%-50%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重合,30%-40%基于3C消费电子 [4] - 领益智造计划通过下游对接多家机器人公司,推动上游模组厂开发通用标品以降低成本 [6] - 行业需解决组装效率问题,例如数字华夏提到量产超1000台需硬件与算法设计高度匹配 [7] 技术应用 - 氮化镓因其高功率密度优势,可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无刷电机,单台需约40个无刷电机 [8] - 领益智造将消费电子制造标准(精密度、一致性)引入机器人生产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