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龙虾
搜索文档
内陆省份,正在悄咪咪变成「海鲜」大省
36氪· 2025-10-03 21:37
新疆渔业发展现状 - 新疆作为内陆省份,水域面积达1145万亩,位居全国第四,水产总量从2006年的8.5万吨增长至去年的19.25万吨,成为西北五省的渔业领头羊 [6] - 行业利用新疆丰富的盐碱地资源,通过人工调配水体盐度(如将9‰盐度的盐碱水调配至南美白对虾适宜的5‰)来实现海鲜陆养 [7] - 行业具备地广人稀、电力充沛、地皮便宜的成本优势,为增氧、保温、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竞争力 [7]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品种问题通过引进解决,从最初仅2-3种土著鱼发展至现有32种鱼及青虾、河蚌等水产品,包括引进俄罗斯高白鲑、美国虹鳟鱼、澳洲龙虾等 [8] - 运输难题依赖空运优化,大闸蟹等水产品陆运损耗率高(55小时运输仅能存活5-6天),空运可将时间缩短至4-5小时,但推高了成本 [10] - 销售渠道仍存瓶颈,大型养殖户可依赖内地经销商接货,但个体户的水产多限于本地消化,外销内地存在困难 [10] 行业增长潜力 - 企业数量显著增长,2023-2024年间新疆新增渔业相关企业超300家,吸引沿海地区资金与技术投入 [11] - 行业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引进,在内陆地区开拓出"蓝色经济"模式,实现海鲜自给并向外拓展 [11]
南航物流携手澳洲头部企业打通生鲜航空贸易新通道
中国民航网· 2025-09-15 15:06
核心观点 - 南航物流与澳大利亚Victoria Seafood签署采购备忘录 共同拓展中澳生鲜航空贸易 首批澳洲进口龙虾已通过南航航班运抵广州 [1] - 公司计划扩大澳洲龙虾等特产进口规模 并拓展三文鱼、车厘子等更多生鲜品类合作 加强红酒、牛肉、奶制品等澳大利亚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2] - 南航物流持续加密大洋洲航线布局 2024年累计在中澳航线上运输货物超3万吨 依托广州和上海枢纽提供丰富的航线资源和灵活的航班调配能力 [3] - 通过高效的物流网络将澳大利亚生鲜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并扩展至东南亚、东北亚及中东地区 打造促进双边繁荣增长的通途 [3][4] 合作协议内容 - 南航跨境电商公司与澳大利亚Victoria Seafood Pty Ltd在墨尔本正式签署采购合作备忘录 [1] - 双方将围绕澳洲龙虾等特产对华出口开展深度合作 稳步扩大该类产品的进口规模 [2] - Victoria Seafood在活龙虾及高品质海产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产品在亚洲市场广受认可 [2] 业务数据表现 - 2024年南航物流累计在中澳航线上运输货物超3万吨 [3] - 今年以来公司累计保障进口龙虾同比增长超280% 主要运往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 [2] 市场背景与需求 - 澳大利亚海产品以优良品质闻名 尤其在龙虾、鲍鱼和帝王蟹等高端品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2024年12月澳洲解除龙虾出口限制后 国内消费市场对进口龙虾需求日渐增长 [2] 战略规划与布局 - 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 整合澳大利亚优质海鲜资源与南航物流运力优势 [3] - 依托广州作为主要入境口岸 协同上海国际枢纽的辐射功能 [3] - 积极拓展与其他澳大利亚优质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2] - 通过多元渠道加强澳大利亚优质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2]
全球海产品集结广州 万吨级深海渔场秀硬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0:46
行业概况 - 中国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357.59万吨 同比增长3.39% 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1] - 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汇聚全球20多国650家参展企业及82国采购商 覆盖水产品、加工设备及养殖设备全产业链 [1][3] - 广东聚焦"百千万工程" 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体系 形成规划政策保障及种业、装备、产业三大创新平台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德海1号"智能养殖平台采用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 为首个万吨级深海渔场 经受17级台风考验 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2] - 广州市海珠区成立海洋牧场科技促进会 涵盖商贸、金融、数字化、装备研发及科技服务五大领域 现有70余家会员单位 [2] - 促进会推动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聚合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群 引进科技研发型中小企业 [2] 展会与产业协同 - 第11届广州渔博会设立海洋牧场、名特优水产品、国际水产、养殖设备、预制菜加工及冷藏冷链六大展区 实现全产业链资源整合 [3] - 展会同期举办20场论坛及对接活动 汇聚专家献策 赋能渔业高质量发展 [3] - 博览会成为行业风向标 展示前沿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 促进全球水产品贸易流通 [1][3]
全球海产品集结广州,万吨级深海渔场秀硬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0:0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达7357.59万吨,同比增长3.39% [1] - 渔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批发市场成交量额双增 [1] 产业活动与国际化 - 第11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吸引全球20多国650家参展企业及82国专业采购商 [1] - 展会设立六大展区覆盖水产全产业链,同期举办20场论坛及交流活动 [3] - 广州渔博会已成为行业风向标,展示前沿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 [3] 政策与体系建设 - 广东聚焦"百千万工程"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1] - 形成规划引领、政策保障两大体系及种业创新、装备创新、产业发展三大平台 [1] 科技创新与装备发展 - "德海1号"智能养殖平台为全球首个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万吨级深海渔场 [2] - 该平台经受17级台风考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2] - 广州市海珠区海洋牧场科技促进会拥有70余家会员单位,聚焦五大领域发展 [2] 产业链整合与贸易 - 广州成为全球水产品贸易枢纽,汇集澳洲龙虾、俄罗斯帝王蟹等国际产品及国内特色水产品 [1] - 展会实现水产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涵盖养殖设备、加工冷藏及预制菜等环节 [3]
锚定精致餐饮 海底捞全场景布局再进阶
北京商报· 2025-07-30 21:28
海底捞臻选店战略布局 - 公司推出全国首家高端"臻选店",主打粤式火锅,核心食材包括澳洲和牛M9+、加拿大象拔蚌、阿拉斯加帝王蟹等顶级海鲜及肉类 [1] - 臻选店引入米其林、黑珍珠背景的侍茶师团队,由高端酒店餐饮经验的主厨、侍酒师领衔服务,打造极致仪式感用餐体验 [1][5] - 门店设置9个独立包间和茶室、调酒区,采用黑白色调商务风设计,满足白领和商务宴请客群需求 [3][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锅底以"鲜"为灵魂,包括金汤花胶鸡锅、波士顿龙虾汤锅等,由主厨慢熬而成,提供单人单锅、大锅多种形式 [5] - 设立海鲜养殖区域实现"海鲜现捞",采购团队筛选澳洲和牛M9+、西班牙5J火腿等高品质食材 [5] - 服务团队经过专业礼仪培训,侍茶师来自米其林餐厅背景,主厨、侍酒师有高端酒店从业经历 [5] 市场反应与运营数据 - 试营业期间采用限量预订模式,晚市几乎满座,消费者对预约用餐咨询热情高涨 [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3.1%),净利润47亿元(同比+4.6%),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同比+18.7%) [11] - 全年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超110万(同比+4.5%),平均翻台率4.1次/天 [11] 多元化发展战略 - 实施"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已创立焰请烤肉铺子等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等场景 [10] - 主品牌推出包间店、露营店、企业店等多样化门店类型,尝试午市自助餐、夜市摆摊等业务形式 [10] - 通过"毛细血管"式布局实现全场景、全品类、全消费人群覆盖 [1][10]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精致餐饮需求从商务宴请向家庭聚会、纪念日等情感场景渗透,仪式感需求成为增长新引擎 [12][14] - 火锅行业价格呈两极化发展,中高价格带对品质追求者吸引力增强 [14] - 臻选店布局被视为抢占精致餐饮新蓝海的前瞻性举措,有望改写高端火锅赛道竞争格局 [1][1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在门店稳定后增加私厨上门业务,主要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有限扩张 [7] - 将持续收集消费者反馈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深入挖掘细分场景需求 [14][15] - 需强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能力和人才培训以支撑战略升级 [15]
为讨好美国不惜得罪中国?7月25日,中方反击传来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7-26 08:02
加拿大钢铁行业 - 加拿大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导致本国钢厂原料成本飙升 因炼钢高炉依赖中国进口原料[5] - 转向韩国或越南采购原料面临价格陡增 成本压力堪比珠穆朗玛峰海拔[5] - 关税政策使加拿大钢铁行业财务报表呈现"一片血红"的亏损状态[5] 中国农产品贸易转向 - 中国迅速将农产品进口转向澳大利亚 中粮集团与澳洲农场主签订新合约[7] - 山东港万吨货轮调转航线 西澳港口吊车作业量激增如"永不停歇的风车"[7] - 澳洲小麦和油菜籽出口量激增 集装箱装载量呈现"瀑布式倾泻"状态[7] 加拿大农业受损情况 - 温哥华港集装箱闲置率攀升 萨斯喀彻温省农民面临贷款利息激增压力[9] - 曼尼托巴省储粮仓库爆仓率达60% 联合收割机陷入"割与不割"两难[11] - 阿尔伯塔农贷公司延期还贷申请激增 80%农场主陷入财务危机[9][11] 澳大利亚贸易机遇 - 澳大利亚灵活采用散单采购模式 替代加拿大成为中国农产品主要供应国[13] - 悉尼港塔吊作业量激增 墨尔本集卡司机加班费收入显著提升[13] - 澳洲龙虾和红酒重新获得中国市场青睐 出口价格进入上升通道[13]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通过订单转移实现"乾坤大挪移" 同时切断对手财路并扶持备用伙伴[17] - 澳大利亚把握时机取代加拿大 在中澳自贸协定框架下获得超额收益[20] - 全球贸易博弈呈现"四两拨千斤"特征 市场规则替代政治对抗成为主导[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