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剧向短
icon
搜索文档
IP衍生品、微短剧、内容精品化能否激活长视频行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21:15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增幅仅为0.7% [1] - 行业未来增长更依赖于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和跨场景融合 [1] - 行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IP衍生品、微短剧以及内容精品化成为重要应对手段 [1] 业务拓展:线下业务与IP衍生品 - 公司将线下业务(主要包括乐园和IP衍生品)定位为核心业务之一 [2] - 公司的新型主题乐园模式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公司负责技术、内容和运营,合作伙伴负责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双方分享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 [2] - 公司位于扬州和开封的乐园正在筹备中,力争2025年底和2026年开业,第三家乐园已选址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 [2] - 公司在衍生品领域加速发展,例如影视剧《爱你》的同款香包一个月销量超5万件,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带动剧中小卖部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 [2] - 公司擅长影视IP衍生品开发,在制作过程中即考虑衍生品开发与植入,并尝试自创内容衍生品(如卡牌),主要通过授权与合作伙伴进行,同时利用AI、数字扫描技术将道具、布景保留为数字资产以供后续开发 [3] - 影视IP衍生品市场出现消费高峰,例如万达电影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94%;光线传媒《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总销售额预计突破1000亿元;大麦娱乐IP衍生业务同比增长36% [3] - 行业平台如优酷借助阿里鱼,腾讯视频借助阅文集团,均已发力衍生品领域 [4] 内容战略:微短剧与精品化 - 行业呈现“长剧向短”和“内容精品化”两大发展趋势 [4] - 公司的微短剧内容供给已达20000部,其用户规模在2025年8月最后一周相比第一周增长了54% [4] - 公司聚焦精品化创作,重点是利用优质IP创作精品微短剧 [4] - 腾讯视频将长剧预算中10%到20%的低效部分转移至横屏微短剧开发,并积极布局竖屏微短剧,推动品类升级以与长剧形成互补 [4] 合作模式创新 - 公司在剧集合作上提出“分甘同味”模式,即公司投资合理真实的项目成本,与合作伙伴五五分成成本之外的利润,旨在共同实现后端更大收益 [5] - 腾讯视频推行“后验激励”模式,该模式推广后,签约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项目超额利润保持激增态势 [5] - 行业合作模式的变化指向平台方越来越少承担前期成本,风险向外平摊,最终播出效果决定盈利,以此激励制作方提升内容质量 [5]
在线视频APP活跃用户超8亿!“腾爱芒优”有无差距?
国际金融报· 2025-09-03 20:36
行业用户规模与竞争格局 - 在线视频行业活跃用户规模达8.15亿 [1] - 腾讯视频月活3.65亿居首 爱奇艺月活3.58亿紧随其后 两者差距仅700万 [1][3] - 芒果TV月活2.84亿超越优酷2.02亿 形成"腾爱芒优"新四强格局 [1][5] 平台业务表现与战略调整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连续两季度稳定在1.17亿和1.14亿 [3] - 爱奇艺转向会员价值提升策略 但受内容排播减少影响会员收入下滑 [3] - 芒果TV会员收入24.96亿元同比增长 影视剧有效播放量同比大增69% [5] - 优酷被划归阿里集团"其他业务"类别 脱离核心业务序列 [5] 内容生产与排播特征 - 四大平台上新剧集157部同比增长12.9% [7] - 独播剧占比全面提升:优酷87.5% 爱奇艺78.8% 腾讯视频78.5% 芒果TV71.4% [7] - 剧集平均集数保持稳定 21-40集仍为主流形态 [7] 短剧领域竞争态势 - 腾讯视频上新短剧88部居首 爱奇艺64部同比增加39部 [9] - 芒果TV上新4部 优酷仅7部同比减少20部 [9] - 优酷短剧数量变化因分拣逻辑调整所致 [9] 政策环境影响 - 广电总局推出"21条"新规 取消40集上限及古装剧限制 [10] - 新规被行业视为利好 将促进内容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10]
顺应“长短”潮流,深挖IP价值,稻草熊娱乐(02125.HK)创新战略撬动增长动能
格隆汇· 2025-08-26 08:1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约为4.5亿元人民币 经调整后净亏损约40万元人民币 [1]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影视行业面临观众娱乐消费习惯转变 新兴碎片化娱乐形式冲击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 - 国产新剧上半年上新137部 总集数同比减少1.2% 平均集数降至27.6集 内容短篇化升级显著 [2] - 公司顺应长剧短化潮流 将重心锚定在剧集业务创新型战略 着力推出篇幅较短的"小而美精品化"创新剧集 [1][2] 内容矩阵与爆款表现 - 剧集《漂白》仅14集 登陆爱奇艺迷雾剧场后六天热度破万 登顶云合数据 灯塔 猫眼等多项专业榜单 [2] - 《漂白》热播期集均播放量达5098万 在榜单中排名第一 [3] - 《乌云之上》以独特女性视角重构刑侦叙事 收获高热度与高收视成绩 [3] - 8集短篇精品剧《在人间》获四川省首个网剧专项扶持 登陆美国翠贝卡影视节官方单元 [3] - 微短剧《祈安澜》和《舟楫千里号歌来》入选北京大视听等多个重点项目并获奖 融合"运河文化"实现非遗年轻化传播 [4] - 长剧《三叉戟2》在爱奇艺站内最高热度值达7302 持续登顶飙升榜总榜榜首 稳居电视剧警匪榜前列 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剧集收视榜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 [4] - 公司拥有丰富待播剧集矩阵 包括电视剧《偷走他的心》《斗贼》等 网络剧《夜不收》《赴山海》等 微短剧《记忆牢笼》《我为将军解战袍》等 [6] IP价值挖掘与变现 - 公司加速头部IP影视系列化及衍生产品系列化开发孵化 包括马伯庸系列作品 古龙原著《七种武器》系列 耳根原著《仙逆》系列以及原创IP《对酒歌》《奇人世界》等 [11] - 已与第三方团队就《两京十五日》项目商品化产品开发达成合作意向 计划围绕角色形象 视觉效果 文化内涵等进行衍生品开发 [11] - 积极布局线下 战略投资文旅基金 投资扬州爱奇艺乐园"全球首店" 进军线下乐园领域 [11] - 通过线上优质IP为线下业务带来粉丝流量 线下业务为IP提供展示平台和多元变现途径 打造以优质IP为核心的新消费产品和新文体旅消费场景 [11] 行业前景 - 据《2025-2029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预测 2029年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总收入将攀升至5610亿美元 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5% 高于全球的3.7% [12]
视听精品纷呈 大众共创生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6:49
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概况 -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以"视听潮涌 文艺生辉"为主题,汇聚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及文艺创作者,探讨网络视听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5] - 大会发布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片单(80部作品)及《2024北京微短剧研究报告》等多项行业重点内容 [5][7] - 活动包含"创作者之夜"等环节,百名从业者围绕行业新趋势展开研讨,关键词包括"初心""信念感""内容为王" [8] 网络视听精品项目 - 2025"北京大视听"片单涵盖网络剧、电影、微短剧、综艺等类型,分为6大主题篇章:"传薪火长赓""见文明长河""品烟火长情""赴山水长卷""执正义长锋""赏多元长韵" [7] - 代表作品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寻找李顺章》《怒刺》、传统文化创新作品《资治通鉴》《扎西特别得乐》、现实题材《种地吧3》《萌萌哒一家》、文旅融合类《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等 [7] 微短剧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34.9%),其中北京产值336.2亿元占全国2/3,25-34岁用户占比54.1% [10] - 行业提出IP系列化开发(郭靖宇)、影视化表达转型(杨海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大标准(李啦)等升级路径 [10][11] - 腾讯视频通过合作策略升级/中台赋能/人才扶持构建支持体系,爱奇艺推出"精品短剧百部计划"和"短剧大剧计划" [10][11] 新大众文艺趋势 - 草根创作者崛起形成"人人皆可文艺"的全民共创生态,特征包括全民创作/再现现实/媒介融合/即时互动 [12][13] - 创作主体年轻化,需平衡流量与质量,平台方强调扎根生活(王兆楠)与科技赋能(生成式AI)的重要性 [13] - 典型案例包括农民诗人"沂蒙二姐"的乡土诗歌创作、国翠儿传统文化科普短视频等 [14]
数读长剧上半年:“大爆”无、“庄家”变
36氪· 2025-07-05 09:28
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集市场大盘整体回落,头部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绝对值大幅下滑,TOP1《大奉打更人》播放量19.36亿,较去年同期TOP1《庆余年2》的37.547亿减少18亿以上 [3][4] - 集均播放表现疲软,2025H1仅《漂白》集均V30突破5000万(5490万),而2024H1有三部剧集均超5000万且最高达9809万 [5] - 猫眼数据显示2025H1无20亿+剧集,15亿+仅4部,远低于2024年同期5部20亿+、TOP10全超15亿的表现 [5] 内容质量 - 口碑与热度倒挂现象加剧,2025H1豆瓣8分以上剧集4部(最高8.3分),但高分剧打分人数仅10万左右,不及2024年30万+人打出8.9分的《我的阿勒泰》 [6][8] - 古装剧仍占主导地位,在灯塔和云合TOP10中占比达70%,细分题材涵盖权谋、仙侠、言情等,《大奉打更人》《藏海传》《国色芳华》《白月梵星》播放量均超15亿 [22] - 现实题材亮点包括《六姊妹》创央视十年收视纪录(CVB单日收视率5.307%),《北上》《蛮好的人生》播放量约10亿 [24] 平台竞争 - 四大平台上新数量分化:腾讯84部、爱奇艺56部、优酷33部、芒果TV17部,仅芒果TV同比增加5部 [10] - 腾讯视频爆款率最高,《大奉打更人》获累计播放榜首;爱奇艺S+级剧集占比提升至10/21;优酷《藏海传》以40.1%单日市占率峰值领先 [13][15] - 独播策略强化,2025H1上新剧独播比例达87%(同比+11pct),S+剧集100%独播(同比+13pct) [18] 运营创新 - 排播模式升级,55%上新剧采用"SVIP提前看+点映礼包+锁集"模式,同比提升11-23pct [18] - 腾讯视频70%新剧采用"SVIP提前看+权益礼包",优酷"权益礼包"和"SVIP提前看"占比同比分别提升42%、32%,芒果TV"SVIP提前看"占比同比+65pct [20] 内容形态 - 短剧趋势显著,13-23集体量剧集部数同比增18部,6-16小时总时长剧集增17部,悬疑剧场贡献主要短剧精品如《漂白》《棋士》《沙尘暴》 [27] - 题材细分深化,古装剧呈现权谋、仙侠等多分支,现实题材覆盖年代剧、都市剧等,悬疑赛道《漂白》开播五天刷新迷雾剧场热度纪录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