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眼膜
icon
搜索文档
ESG年报解读|丸美生物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核心产品依赖代工引全链路自主质疑
搜狐财经· 2025-05-22 14:54
环境表现 - 公司入选"广东省绿色工厂",通过屋顶光伏发电、绿电甲醇替代普通甲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 [5] - 完成三款明星单品碳足迹核算,并通过购买碳汇实现2023年产品碳中和 [5] 社会贡献 - 聚焦生物科技,落地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启动《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制定 [5] - 新增专利44项,参与76项行业标准制定,与42所高校合作,布局三大研发中心 [10] 公司治理 - 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3.09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占净融资额99.03% [6] - 信息披露合规率100%,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热线等渠道强化沟通 [6] 研发与营销对比 - 2024年研发费用0.74亿元,销售费用16.35亿元,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2倍 [7] - 研发投入仅占营收2.48%,自2019年以来始终低于3%,低于同行珀莱雅(1.95%)、上海家化(3.2%)、贝泰妮(5.9%)、华熙生物(8.7%) [7] - 公司回应称广告宣传是快消品刚性成本,研发占比2%已属行业高水平 [8] 营销策略 - 聘请范丞丞等明星代言,通过小红书和抖音采用"内容种草+直播转化+情感共鸣"策略 [7] - 强调"央视认证"、"科学家论坛"等科学传播活动,但本质仍属营销费用 [11][13] 生产与技术争议 - ESG报告宣称拥有"全链路研发体系",但合作伙伴维琪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采购ODM成品(眼膜、面霜等),金额达690.26万元 [16][17] - 实控人孙怀庆曾计划减持不超过1203万股(占总股本3%),公告后股价次日大跌7.05% [18] - 5年内六位高管离职,叠加代工模式引发技术空心化担忧 [18] 品牌战略调整 - 2023年12月证券简称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业务增加"医美"标签但未见新品上市 [6][7]
敷尔佳一季报|业绩双降、扣非净利润-63% 产品矩阵单薄、研发实力堪忧
新浪证券· 2025-04-28 15:5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下滑26.39% [1] - 归母净利润9138.43万元,同比暴跌39.77%,扣非净利润骤降62.8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616.48万元,较去年同期1.28亿元由正转负 [3] 业务结构 - 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占营收42.28%,均价同比下滑11.8%至39.68元 [2] - 化妆品类新品如次抛精华、眼膜等未能复制面膜的成功 [2] - 2024年推出的10款新品中仍有6款为贴片类产品 [2] 渠道与营销 - 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激增19.35%至1.59亿元,但线上收入增速未能对冲线下渠道萎缩 [2] - 经销商体系因价格管控失序导致渠道利润空间压缩,部分核心代理商转向竞品 [2] 研发与专利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专利29项中仅7项为发明专利 [2] - 产品迭代依赖外部代工,难以建立差异化壁垒 [2] 财务风险 - 应收账款同比激增79.15%,存货规模攀升至1.89亿元 [3] -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达42.4%(政府补助4286万元) [3] 行业竞争 - 哈三联(原第二大股东)全面减持并推出竞品,使公司失去独家原料供应优势 [3] - 市场份额面临薇诺娜、可复美等技术派竞品蚕食的风险 [4] 战略转型 - 短期需聚焦渠道梳理,长期需夯实自主研发能力(如重组胶原蛋白、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4] -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如功能性精华、医美术后护理套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