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字号面膜

搜索文档
珀莱雅(603605):利润阶段性放缓,子品牌表现亮眼
长江证券· 2025-09-15 07:31
投资评级 - 维持珀莱雅"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珀莱雅2025H1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7.2%),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13.8%);单二季度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2.4%)[2][4] - 公司披露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 [2][4]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8亿元(同比-0.1%),彩棠营收7.1亿元(同比+21%),OR营收2.8亿元(同比+103%),原色波塔营收1.0亿元(同比+80%),子品牌表现亮眼 [9] - 2025H1毛利率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至14.9%;单二季度净利率同比下滑0.5个百分点至13.6% [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4.28元、5.05元、5.77元/股 [9] 分渠道表现 - 线上直营营收39.1亿元(同比+4.9%),线上分销营收12.0亿元(同比+25.9%),线下营收2.5亿元(同比-21.5%) [9] 产品与品牌策略 - 主品牌聚焦复合型需求、医美趋势融合及护肤型底妆突破,推新光学美白系列、能量美白系列、超模银管防晒、源力次抛及械字号面膜等产品 [9] - 彩棠强化"专业化妆师"定位,扩增底妆品类,上新双色高光盘新色、小圆管粉底液油皮版及双生气垫 [9] - OR定位"亚洲头皮健康养护专家",推新进阶净屑、蓬松及夜间修护产品 [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116.95亿元,2026年133.16亿元,2027年150.23亿元 [1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6.97亿元,2026年20.00亿元,2027年22.84亿元 [13] - 预计2025年净利率14.5%,2026年15.0%,2027年15.2% [13]
珀莱雅(603605):子品牌增长亮眼 期待双11大促表现
新浪财经· 2025-08-28 16: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 [1] -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13.5% [1] - 综合毛利率73.4%,同比提升3.56个百分点 [2] - 归母净利率14.89%,同比提升0.86个百分点 [2] 品牌收入结构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同比微降0.08% [2] - 子品牌彩棠营收同比增长21.11% [2] - 子品牌OR营收同比增长102.52% [2]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率49.6%,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3.31%,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1.77%,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2] 产品战略与创新 - 坚持"大单品策略"并聚焦四大方向:复合型需求、高增长需求、医美趋势融合及护肤型底妆突破 [2] - 双抗系列推出美白特证版精华、水乳及面霜,主打"抗初老+美白"功能 [2] - 防晒系列推出"超膜银管",强调高倍防护与晒后修护 [2] - 能量系列上新美白特证版"能量美白系列"针对熟龄肌需求 [2] - 推出源力次抛精华和械字号面膜专注肌肤急救及医美术后修护场景 [2]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收入125.84亿元,同比增长16.8% [3] - 预计2026年收入144.40亿元,同比增长14.8% [3] - 预计2027年收入163.02亿元,同比增长12.9%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8.21亿元,同比增长17.3% [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21.20亿元,同比增长16.4% [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24.39亿元,同比增长15.0% [3] - 预计2025年EPS为4.60元/股,2026年5.35元/股,2027年6.16元/股 [3]
珀莱雅(603605):子品牌增长亮眼,期待双11大促表现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28 16: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 - 子品牌增长表现亮眼 主品牌珀莱雅在高基数下表现稳健 子品牌彩棠与OR实现较快增长 2025H1珀莱雅/彩棠/OR品牌营收同比分别-0.08%/+21.11%/+102.52% [5][12] -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2025H1综合毛利率73.4%(同比+3.56pct) 归母净利率14.89%(同比+0.86pct) [5][12] - 大单品策略持续夯实 聚焦复合型需求、高增长需求、医美趋势融合及护肤型底妆突破四大方向 推动产品矩阵升级 [1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53.62亿元(同比+7.2%)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13.8%) [11] - 成本端降本增效 销售费率49.6%(同比+2.81pct) 管理费率3.31%(同比-0.23pct) 研发费率1.77%(同比-0.12pct) [5][12] - 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25.84/144.40/163.02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16.8%/14.8%/12.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1/21.20/24.39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17.3%/16.4%/15.0% [14] 产品战略 - 科学护肤定位下持续创新 4月双抗系列推出美白特证版的精华、水乳及面霜 主打"抗初老+美白" [13] - 防晒系列推出"超膜银管" 强调高倍防护与晒后修护 [13] - 能量系列4月上新美白特证版"能量美白系列" 一站式解决熟龄肌"衰老黑" [13] - 4月推出源力次抛精华和械字号面膜 专注日常肌肤急救场景及医美术后修护 [13] 市场表现 - 当前价格85.01元 总股本396百万股 流通A股市值33,613.39百万元 [7][8] - 一年内最高价121.10元 最低价73.73元 [8] - 每股净资产14.32元 资产负债率29.55% [8]
珀莱雅(603605):主品牌表现稳健,OR与原色波塔快速增长
财通证券· 2025-08-28 16: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8] 核心观点 - 公司1H25营业收入53.62亿元(同比+7.2%),归母净利润7.99亿元(+13.8%),扣非归母净利润7.71亿元(+13.5%) [8] - 单2Q25收入30.03亿元(+6.5%),归母净利润4.08亿元(+2.4%) [8] - 主品牌珀莱雅在高基数下表现稳健,OR与原色波塔表现亮眼 [8] - 多品牌矩阵持续发力,彩棠、OR、悦芙媞、原色波塔均实现正增长 [8]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有望增强流动性 [8] 财务表现 品牌收入分析 - 1H25珀莱雅收入39.79亿元(-0.1%),彩棠收入7.05亿元(+21.1%),OR收入2.79亿元(+102.5%),悦芙媞收入1.66亿元(+3.3%),原色波塔收入0.97亿元(+80.2%) [8] 品类收入分析 - 1H25护肤类收入41.99亿元(+0.2%),美容彩妆类收入8.37亿元(+25.8%),洗护类收入3.20亿元(+131.3%) [8] 渠道收入分析 - 1H25线上直营收入39.05亿元(+4.9%),线上分销收入12.04亿元(+25.9%),线下渠道收入2.47亿元(-21.5%) [8] 盈利能力 - 1H25销售毛利率73.4%(+3.6pct),销售净利率15.4%(+0.9pct) [8] - 1H25销售费用率49.6%(+2.8pct),管理费用率3.3%(-0.2pct),研发费用率1.8%(-0.1pct) [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07亿元(+10.5%)、130.11亿元(+9.3%)、140.55亿元(+8.0%) [6][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6亿元(+14.5%)、19.62亿元(+10.5%)、21.61亿元(+10.1%) [6][8]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4.49元、4.95元、5.46元 [6][8]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19.0倍、17.2倍、15.6倍 [6][8] 运营表现 产品策略 - 珀莱雅多赛道孵化加速,4月推出美白特证版"能量美白系列"、源力次抛精华、械字号面膜以及护肤型底妆 [8] - 彩棠上新"双色高光盘"新色、"小圆管粉底液"油皮版、"双生气垫"、"气色多用膏" [8] - OR扩张多维产品上新矩阵,针对日本和马来西亚推出差异化单品 [8] 渠道表现 - 1H25珀莱雅成交金额在天猫、抖音、京东均排名国货前二 [8] - 彩棠天猫旗舰店成交金额获天猫国货彩妆排名第1 [8] 财务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32.0%、27.3%、24.0% [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73.1%、72.9%、72.7% [9]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8.2%、18.4%、18.8% [9]
珀莱雅(603605):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经营稳健,多品牌势能持续提升
开源证券· 2025-08-28 15: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核心观点 - 公司为国货美妆龙头 多系列新品加速推新 第二梯队品牌增长强劲 [3] - 2025H1营收同比+7.2%至53.6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13.8%至7.99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63/21.68/24.54亿元 对应EPS为4.70/5.47/6.20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1/15.5/13.7倍 [3]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73.4% 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4] - 销售费用率同比+2.8个百分点 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0.2/-0.1个百分点 [4] - 线上渠道营收51.09亿元(+9.2%) 线下渠道营收2.47亿元(-21.5%) [4] - 洗护类产品营收3.2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31.3% [4] 品牌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79亿元(-0.1%) [4] - 彩棠营收7.05亿元(+21.1%) OR营收2.79亿元(+102.5%) 悦芙媞营收1.66亿元(+3.3%) 原色波塔营收0.97亿元(+80.2%) [4] - 护肤类营收41.99亿元(+0.2%) 美容彩妆类营收8.37亿元(+25.8%) [4] 业务进展 - 2025年4-6月推出持妆夜气垫、双色夜粉饼、械字号面膜等多款新品 [5] - 双抗精华、能量美白系列推出美白特证版 实现"抗氧+美白"双效协同 [5] - 线上持续精细化运营优化达播结构 线下拓展优质百货渠道网络 [5] - 2025年8月审议通过筹划发行H股议案 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24.99亿元(+16.0%) 2026年141.47亿元(+13.2%) 2027年156.72亿元(+10.8%) [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8.63亿元(+20.0%) 2026年21.68亿元(+16.4%) 2027年24.54亿元(+13.2%) [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稳定在71.5%-71.6% 净利率提升至15.2%-16.0% [6]
国货美妆龙头展现韧性,珀莱雅赴港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5:2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 [1] - 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37.90%和40.48%明显放缓 [1] - 主品牌珀莱雅贡献营收39.79亿元,同比下降0.08%,为五年来首次微降 [1][4] 品牌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占总营收74.27%,但同比微降0.08% [4] - 彩棠品牌贡献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营收占比提升至13.17% [6][7] - Off&Relax品牌贡献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2.52%,营收占比5.22% [9] - 主品牌聚焦复合型需求、高增长需求、医美趋势融合及护肤型底妆突破四大方向 [4] - 彩棠品牌底妆品类持续扩张,推出多款新品包括双色高光盘新色、小圆管粉底液油皮版等 [8] - Off&Relax重点布局防脱赛道,上新净屑系列、香氛季节限定系列,并针对海外市场推出差异化单品 [9] 资本运作 - 公司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2][10] - 若成功登陆港交所,将成为首个拥有"A+H"双平台上市的本土美妆企业 [11] - 聘任薛霞为新任董秘,其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与跨国企业管理经验 [2][12] - 港股上市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将提升全球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助力海外业务快速落地 [11] - 美妆行业掀起新一轮"A+H"资本化浪潮,若羽臣和华恒生物等企业也先后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13]
敷尔佳一季报|业绩双降、扣非净利润-63% 产品矩阵单薄、研发实力堪忧
新浪证券· 2025-04-28 15:5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下滑26.39% [1] - 归母净利润9138.43万元,同比暴跌39.77%,扣非净利润骤降62.8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616.48万元,较去年同期1.28亿元由正转负 [3] 业务结构 - 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占营收42.28%,均价同比下滑11.8%至39.68元 [2] - 化妆品类新品如次抛精华、眼膜等未能复制面膜的成功 [2] - 2024年推出的10款新品中仍有6款为贴片类产品 [2] 渠道与营销 - 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激增19.35%至1.59亿元,但线上收入增速未能对冲线下渠道萎缩 [2] - 经销商体系因价格管控失序导致渠道利润空间压缩,部分核心代理商转向竞品 [2] 研发与专利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专利29项中仅7项为发明专利 [2] - 产品迭代依赖外部代工,难以建立差异化壁垒 [2] 财务风险 - 应收账款同比激增79.15%,存货规模攀升至1.89亿元 [3] -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达42.4%(政府补助4286万元) [3] 行业竞争 - 哈三联(原第二大股东)全面减持并推出竞品,使公司失去独家原料供应优势 [3] - 市场份额面临薇诺娜、可复美等技术派竞品蚕食的风险 [4] 战略转型 - 短期需聚焦渠道梳理,长期需夯实自主研发能力(如重组胶原蛋白、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4] -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如功能性精华、医美术后护理套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