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次抛精华
icon
搜索文档
从“流量驱动”到“价值创造” 从“营销内卷”向“品牌升维” 中国化妆品行业走好品牌价值重构之路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国货品牌市场占比攀升至55.2%,但行业面临"大而不强"困境,出现"销售额上升但品牌价值下降"状况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国,但上榜"2025化妆品企业50强"的中国品牌总零售额占比不足40%,平均规模仅41.16亿元,远低于美国品牌的56.19亿元 [2] - 35个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品牌中,2000年后成立的中国品牌线上零售占比普遍超过80%,渠道结构严重失衡 [2] - 行业陷入低价促销与流量争夺的恶性循环,亟需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创造" [2] 品牌价值转型路径 - 大会构建以"市场表现、品质管控、品牌沉淀"为基准的中国香妆品牌评估新体系,发布"2025化妆品企业50强""2025化妆品品牌50强""2025化妆品品类冠军"三大榜单 [3] - 欧莱雅每年投入营业额超3%用于研发(金额超80亿元人民币),科技投入强度为中国企业提供参照标杆 [4] - 上海东方美谷企业如自然堂、中翊日化等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 [4] - 品牌价值塑造需构建"科技+文化+体验"三维体系,硬科技是产品溢价的核心来源 [4][5] 核心发展策略 - 研发创新:持续加大投入探索前沿技术,如华熙生物润百颜以生物专利技术开创"次抛精华"品类 [5][7] - 文化赋能:融合东方美学与尖端科技,如自然堂推广东方美学价值,OLAY"抗糖小白瓶"体现科技普惠叙事 [5] - 用户资产沉淀:通过DCT用户池建设、CDP数据整合、共创型社群构建深度用户关系,实现从流量到关系沉淀 [5] - 组织变革:建立品牌化思维、专业化团队和常态化创新机制,支撑价值转型 [5] 行业规范与未来方向 - 《中国化妆品产业数据统计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为产业决策提供数据基石,助力民族品牌跻身全球价值链高端 [6] - 未来四大发展方向:研发创新(硬核科技提升品质)、文化传承(中华美学载体)、可持续发展(全链条ESG理念)、品牌建设(长期价值积累) [7]
复盘618|美妆全网暴涨63%,赛道迎来理性拐点
FBeauty未来迹· 2025-06-23 20:07
618大促整体表现 - 2025年618大促全网销售总额达8556亿元 同比增长15 2% [2] - 美容护肤品类销售额432亿元 同比增长65 52% 香水彩妆143亿元 同比增长57 14% 两品类合计增长63 35% [2][3] - 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618期间全网零售额近2万亿元 同比增长9 8% [5] - 快递包裹揽收量突破200亿件 相比去年同期高出30亿件 [5] 平台表现 - 主流电商平台成交额占比:淘宝天猫48 7% 京东19 3% 抖音18 4% 快手和拼多多共计13 7% [6] - 天猫淘宝、京东、抖音的销售额前三行业中 美妆个护同时位列天猫淘宝与抖音平台的第三大行业 [9] - 京东美妆增速14 1%领跑面部护肤品类 抖音11 9% 淘天6 7% 拼多多2 6% [11] - 淘天在彩妆香水品类增速15 9%位列第一 抖音10 8% 京东5 7% 拼多多1 6% [14] 美妆品牌表现 - 天猫美妆618全周期排行榜前三:珀莱雅、兰蔻、巴黎欧莱雅 TOP20中国货与外资品牌占比5:15 [17][18] - 国际品牌表现优异 华伦天奴美妆同比增长超100% YSL、Hourglass、科兰黎等多个品牌同比增长超60% [17] - 国货品牌双妹增长超300% 毛戈平增长超70% 听研增长近80% [19] - 抖音美妆品牌榜前五:韩束、珀莱雅、赫莲娜、欧莱雅、雅诗兰黛 国货包揽前二 [22] - HBN表现突出 跻身天猫与抖音护肤行业TOP20 天猫国货美妆护肤品牌TOP4 抖音国货护肤品牌TOP5 [31] 品类与产品表现 - 抖音平台女士护肤品类畅销 涂抹面膜成交额同比增长105% 次抛精华增长354% 颈霜增长246% [24] - 京东服饰美妆、日百品类增速领先 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 [26] 行业趋势 - 大促机制转变 各平台简化规则 主推立减折扣与补贴叠加 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 [14] - 天猫剔除退款后的GMV同比增长10% 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 [14] - 消费者更加理性 平台官方直营店成为消费渠道首选 [39] - 美妆行业品牌化竞争趋势明显 白牌及低质产品加速退场 [39]
10个美妆品牌,9个次抛
新浪财经· 2025-06-19 18:0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次抛精华市场规模达75亿元,同比增长超20% [1] - 2025年1-5月次抛产品上新数量达24款,其中21款为次抛精华,占比超87% [2] - 截至2025年6月17日,"次抛"相关产品累计备案数量达6518条,其中"次抛精华"备案5653条 [2] 品牌布局与竞争格局 - OLAY、珀莱雅、蜜丝婷、薇诺娜、同频等品牌纷纷入局次抛市场,呈现"10品牌,9个次抛"趋势 [1] - 可复美胶原棒2.0在618大促首日销量破10万+件,同频品牌凭借3款胶原次抛跻身李佳琦美妆节本土品牌TOP5 [2] - 防晒品牌蜜丝婷、美容仪品牌觅光、妆械联合品牌薇旖美倍护等跨界品牌加入次抛赛道 [3] 产品细分与创新 - 次抛精华呈现细分化趋势,如优时颜、薇旖美倍护专注眼周,敷尔佳、高夫主打祛痘功效 [4] - 欧邦琪、谷雨等品牌将次抛与医美术后修护场景结合 [4] - 蜜丝婷推出敏肌专研美白防晒次抛,采用特殊"小飞机"剂型包材解决防晒剂渗透问题 [5][6] 成分与技术发展 - 重组胶原蛋白成为次抛精华热门成分,欧诗漫首创"7D源生胶原"添加7种不同重组胶原蛋白 [4] - 蓝铜胜肽、透明质酸、多肽等经典成分仍占重要地位,如OLAY肽棒次抛、凌博士蓝铜次抛2.0 [4] - 代工厂开发多种次抛包材类型,包括软管型、胶囊型、卡片型、双仓型等 [6] 产业链发展 - 韵斐诗、广东康容实业等代工厂加码次抛领域,提供专业生产服务 [6] - 次抛包材根据料体特性差异化选择,如洗护类推荐泡罩、掰掰乐形式 [6] - BFS次抛技术源于医药行业,凭借无菌灌装优势应用于化妆品 [8] 消费需求驱动 - 小红书次抛话题浏览量达1.7亿次,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达9亿次 [9] - 消费者看重次抛产品的便携性、卫生性、分享便利性 [9] - 敏感肌、医美术后人群对低刺激、锁鲜功能的需求推动防晒次抛发展 [5] 行业争议 - 部分行业人士质疑次抛存在过度包装、不环保问题 [10] - 代工厂探索可回收包材或新型包材以推动环保创新 [10] - 业内存在"为了次抛而次抛"现象,但多数品牌仍会综合考虑多重因素 [11]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美食同源”主题引投资热点,美业再掀IPO热潮-2025060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2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美食同源”引投资热点,美业再掀 IPO 热潮,国际化妆品医美公司 25Q1 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复苏尚需时日,多家公司有新动态,给出各板块投资分析意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下滑 0.7%,弱于申万 A 指数 0.6pct,申万化妆品指数下滑 0.3%,弱于申万 A 指 0.2pct,申万个护用品指数下滑 1.3%,弱于申万 A 指数 1.2pct [4][5] - 本周涨幅前三个股为青岛金王(18.2%)、水羊股份(16.6%)、可靠股份(13.8%),跌幅前三个股为嘉亨家化(-10.8%)、拉芳家化(-9.6%)、洁雅股份(-9.5%) [6] 近期重点关注 重点回顾 - 25Q1 美妆市场延续 24 年整体平稳趋势,区域分化,北亚尤其是中国市场有所改善,旅游零售业务继续承压,北美疲软略显,国际美妆集团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采取多种措施稳住市场份额 [11][12] - 欧莱雅 25Q1 同比环比增长均降速,中国常规市场基本持平;雅诗兰黛在华恢复性增长,欧美市场继续疲软;资生堂主品牌持续萎靡,相对平价的 ELIXIR 贡献增长 [4][13][14] 行业电商数据 - 展示 25 年 4 月淘系 + 抖音双渠道部分重点国货品牌 GMV 及同比数据,如珀莱雅合计 6.3 亿元,同比增长 30%,上美股份合计 7.9 亿元,同比增长 56%等 [18] 行业社零数据 - 25 年 1 - 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1 - 4 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 1454 亿元,同比增长 4.0%,单 4 月零售额 309 亿元,同比增长 7.2% [19] 行业动态及公司公告 化妆品医美板块行业热点新闻 - 上海林清轩 5 月 29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港股“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近三年营收 CAGR32.3%,2024 年净利润 1.87 亿,毛利率达 82.5%,拟推进多品牌战略等 [22] - 珀莱雅进军械字号赛道,首款产品“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上市,构建重组胶原蛋白多品类矩阵,当下械字号市场竞争激烈 [26] - 凯诘电商 5 月 28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2022 - 2024 年 GMV 增长,净利润逐年下滑,当前代运营市场规模超 1.78 万亿元 [27] - 浙江珂瑞康“注射用面部胶原蛋白植入剂”获Ⅲ类医疗器械证 [28] - 聚源生物完成超亿元融资,助力合成生物可持续发展战略 [29] 近期重点上市公司公告 - 若羽臣 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总股本剔除已回购股份后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5.00 元现金以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 10 股派 4.50 元,每 10 股转增 4.00 股 [32] 欧睿行业数据 - 2024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达 2712 亿元,同比下滑 3.7%,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榜单中国货与国际品牌已成五五开局面,预计 25 年国货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2] - 2024 年彩妆市场规模 620 亿元,同比略增 0.4%,需求端疲软,国货品牌凭借推新与国潮概念稳步前进,公司市占率口径国货在前十榜单中占 5 席,品牌口径中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 [37] 机构持仓 - 据 24Q4 报告,美容护理行业重仓配置比例位居第 31 位,部分公司持仓有变化,如巨子生物持股总市值 20.5 亿元(-4%),持股总量 4443 万股(-5%)等 [40] 解禁数据 - 截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洁雅股份 2025 - 06 - 03 解禁 4571.8 万股,敷尔佳 2025 - 08 - 01 解禁 9.30 万股,稳健医疗 2025 - 09 - 16 解禁 40661.4 万股 [43] 估值表 - 展示化妆品、医美、电商代运营、母婴等板块部分公司股价、市值、归母净利润、PE 等估值数据及评级,如珀莱雅 2025E PE 为 19,评级为买入 [46]
2025年第21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5-29 17:57
行业环境 - 勃肯鞋凭借舒适性与百搭特性成为中产阶级新宠,社交媒体热度高,经典款式广泛应用于多场景,品牌市值超百亿,2024年推出足部护理产品强化"舒适"标签 [2] - 半拖设计满足现代需求,其成功表明未来鞋履市场将更注重用户体验与场景适配 [2] 抖音美妆市场趋势 - 抖音4月美妆数据显示某白牌创始人两场直播GMV超1亿,国货品牌崛起,韩束、珀莱雅等表现突出,国际大牌退出榜单 [3] - 韩束红蛮腰套盒跌至第三,超20个品牌借明星效应提升销量,国货占主导,彩妆品牌eLL、蒂洛薇亮眼,珀莱雅销售额增63.46% [3] - 纯妈个人IP单日GMV破亿,抗衰功效产品热销,明星代言与福利活动助力品牌增长 [3] 头部品牌动态 - 高姿提出"长期主义",注重产品研发与消费者需求,展示防晒、美白等技术成果,未来三年以"功效可视化"为导向突破核心品类 [5] - 泰国高端香氛护理品牌HARNN进入中国市场,预计2026年身体护理市场规模达167亿元,推出近100个SKU,计划三年内开设2000个销售点及50个专柜 [6] - 婴童护肤品牌newpage一页升级全年龄段功效护肤战略,推出覆盖0-18岁分龄产品矩阵,填补市场空白 [7] 国妆品牌发展 - 片仔癀化妆品以文化、科技和渠道为核心切入细分市场,推出金线莲系列和皇后人参精华油两大新品,深化品牌IP"癀小御"沟通 [8][9] - 环亚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展示六大核心品牌突破性成果,积累216项专利,在美白、防晒、抗衰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10] 新锐品牌与产品争议 - 国货彩妆品牌RedChamber朱栈的"多用膏"因三合一功能和低价走红,2023年小红书相关搜索量激增634%,但实际效果引发争议 [11] - 新锐美妆品牌同频依托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与独家专利成分,预售跻身天猫美妆TOP20,核心产品为次抛精华和面膜 [12]
一片面膜40元,陕西女富豪年赚20亿
创业邦· 2025-04-28 17:47
公司概况 - 可复美母公司巨子生物因"EGF罗生门"事件引发争议,公司否认违规添加EGF [4] - 公司过去6年营收从9.57亿元增长至55.39亿元,增长5倍多 [4] - 2024年超越珀莱雅成为市值最高国货美妆公司,创始人范代娣成为国货美妆首富 [4] - 公司2024年净利润20.62亿元,是华熙生物同期净利润的12.27倍 [10]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主打产品可复美2019-2024年营收从2.9亿元增至45.4亿元,增长15倍多 [10] - 产品定位修复与抗衰,通过医疗机构建立专业形象 [6][8] - 采用"医疗机构+大众消费者"双轨销售策略,覆盖1700家公立医院和3000家私立医院 [9] - 产品毛利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2024年为82.1%,高于华熙生物的74.07% [13] - 单片面膜售价达40元,显著高于同类产品 [12][14] 技术与研发 - 公司拥有重组胶原蛋白核心技术,手握167项专利 [16] - 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企业 [16] - 2024年研发投入1.06亿元,占营收1.9%,低于同行爱美客(10.05%)和华熙生物(8.68%) [23][24] - 采用封闭式运营模式,不对外释放原料和技术 [17] 营销与渠道 - 销售费用快速增长,2024年达20.08亿元,同比增长72.51% [21] - 净利率从2019年60.1%降至2024年37.22%,主要因营销投入增加 [21] - 通过电商直播快速扩张,2021年双11创13分钟破亿记录 [21] - 存在渠道乱价现象,同产品不同渠道价差达110元 [17] 行业环境 - 重组胶原蛋白概念接棒玻尿酸成为新风口 [19] - 公司避免华熙生物式问题,专注品牌且产品线定位清晰 [20] - 2024年完成两轮融资总计近40亿港元,账上现金40.3亿元 [24]
敷尔佳一季报|业绩双降、扣非净利润-63% 产品矩阵单薄、研发实力堪忧
新浪证券· 2025-04-28 15:5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下滑26.39% [1] - 归母净利润9138.43万元,同比暴跌39.77%,扣非净利润骤降62.8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616.48万元,较去年同期1.28亿元由正转负 [3] 业务结构 - 医疗器械类(医用敷料)占营收42.28%,均价同比下滑11.8%至39.68元 [2] - 化妆品类新品如次抛精华、眼膜等未能复制面膜的成功 [2] - 2024年推出的10款新品中仍有6款为贴片类产品 [2] 渠道与营销 - 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激增19.35%至1.59亿元,但线上收入增速未能对冲线下渠道萎缩 [2] - 经销商体系因价格管控失序导致渠道利润空间压缩,部分核心代理商转向竞品 [2] 研发与专利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专利29项中仅7项为发明专利 [2] - 产品迭代依赖外部代工,难以建立差异化壁垒 [2] 财务风险 - 应收账款同比激增79.15%,存货规模攀升至1.89亿元 [3] -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达42.4%(政府补助4286万元) [3] 行业竞争 - 哈三联(原第二大股东)全面减持并推出竞品,使公司失去独家原料供应优势 [3] - 市场份额面临薇诺娜、可复美等技术派竞品蚕食的风险 [4] 战略转型 - 短期需聚焦渠道梳理,长期需夯实自主研发能力(如重组胶原蛋白、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 [4] -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如功能性精华、医美术后护理套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