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树脂
icon
搜索文档
财说丨左手减持右手募资,润禾材料盈利“掺水”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08
控股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0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56.35%,计划减持不超过539.602万股,占总股本3.00% [2] - 2024年11月员工持股平台宁海协润实际减持213万股,持股比例从5.69%降至3.72%,宁海咏春减持41万股,持股比例从1.44%降至1.03% [2] - 减持计划发出时股价41.98元/股,距离历史最高点43.64元/股仅差不到4%,处于历史绝对高位区间 [3] 融资与资金运作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不超过4亿元,期限6年,其中3.4亿元用于高端有机硅新材料项目,0.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 - 控股股东减持与公司募资扩产同步进行,引发市场对资金用途合理性的质疑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9亿元,同比增长4%,归属净利润5775万元,同比增长39% [4] - 截至2025年6月底存货余额达1.51亿元,同比增长38%,2024年底存货规模1.33亿元,同比增长23% [4][6] - 2024年底应收账款达2.95亿元,超过当年归母净利润2倍,2025年6月底应收账款3.32亿元,相当于同期净利润5775万元的57.5倍 [6][9] 现金流与盈利质量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仅为0.5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恶化至-0.48,经营活动现金流呈现净流出状态 [9] - 盈利质量较弱,净利润更多依赖应收账款等非现金项目支撑 [9]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549万元,同比下滑7.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3.75%,创近三年新低 [10] - 研发投入持续萎缩,2023年占比4.61%,2024年降至4.44%,2025年上半年跌破4% [10] - 研发费用下滑可能导致公司在高端产品研发上进展缓慢,与行业巨头差距拉大 [10] 估值水平 - 公司目前市盈率(TTM)为64倍,处于历史绝对高位 [12]
扣非净利亏损、核心项目延期,新安股份内忧外患
新浪财经· 2025-08-29 08: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80.58亿元同比下降5.07% 归母净利润6907.34万元同比下滑47.71% [1] - 扣非净利润为-2391.77万元同比暴跌197.73% 主营业务陷入亏损 依赖6439万元政府补助和5177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支撑 [1] - 自2017年来首次半年报扣非净利润为负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主营业务造血能力衰竭 [1] 行业供需状况 - 国内有机硅总产能(折DMC)达320万吨 2017-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10.7% 难以消化快速扩张产能 [3] - 2024年DMC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0.9%至181.64万吨 与超过300万吨产能相比供需失衡严峻 [12] - 2019年以来DMC产能从151.5万吨/年激增至2024年344万吨/年 五年复合增速17.8% [12] 价格变动趋势 - 工业硅价格从2023年底1.59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底1.22万元/吨 全年跌幅23% 2025年6月底跌至9350元/吨 年内再挫23% 一年半内遭腰斩 [3] - 2025年上半年DMC市场价格先涨后跌 均价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 [3] - 工业硅原料价格下跌导致有机硅价格进一步下跌 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压缩 [12] 资产质量与减值风险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8393万元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6854万元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计提1539万元 [5] - 存货账面价值21.43亿元占净资产17% 承受库存贬值巨大压力 [6] - 应收账款余额21.57亿元同比增加7.68% 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195.51% [6]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分别为-12.1亿元 -10.92亿元和-1.72亿元 主业造血功能薄弱且投资支出巨大 [7]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大增171%至5.29亿元 偿债压力明显增大 [9] - 流动比率1.33和速动比率0.97暂未破1但逼近危险边缘 [9] 费用结构与经营效率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77% 因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销售服务费增加 [6] - 应收账款增速53.31%远高于营收增速-5.07% 回款管理或客户信用政策面临巨大压力 [6] 业务布局与项目调整 - 主营作物保护与硅基新材料两大业务 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50万吨/年 其中80%用于自产下游产品 工业硅产能现有及规划共30万吨/年 [2] - 募资18亿元投入的开化合成项目(总投资16.65亿元)延期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5年9月底推迟至2026年3月底 [13] - 延期原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变化 细分市场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需进一步升级迭代 [13]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产能扩张周期遭遇需求增速放缓 价格战愈演愈烈 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14] - 公司推进工业硅产能规划建设意图加强上游资源掌控 但工业硅价格已跌破多数企业成本线 [14] - 一体化优势难以抵挡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冲击 需警惕资金链断裂风险 [14]
有机硅行业研究框架
2025-08-27 23:19
行业与公司 有机硅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端** * 内需稳步增长 年增速超10% 电子行业取代建筑业成为最大下游市场 硅橡胶消费占比最高 其中室温胶 高温胶及硅油各占约三分之一 电子及新能源领域需求快速提升[1][4] * 外需呈震荡向上趋势 出口集中在东南亚及欧洲地区 2025年1-4月出口创新高 海外产能收缩支撑外需 行业已由进口为主转为出口为主[1][5] * 预计2026年内需每年增长10% 两年累计约4万吨需求增量 加上巴里关停产能带来的10万吨以上外需增长 总需求增量将超过50万吨[3][10] **供给端** * 国内扩产高峰已过 2019-2024年产能翻倍 2024年增幅较大导致供给压力增加[1][6] * 海外产能收缩 如麦图削减11万吨产能 陶氏关停英国巴里工厂14.5万吨产能 未来供给以国内产能为主导[6][7] * 中国企业合盛从全球第五跃升至全球第一 头部企业暂无扩产计划 供需趋于平衡[3][7][10] **价格与盈利** * 有机硅价格与盈利目前处于底部 市场价为11,000元 多数企业亏损[1][9] * 历史上经历四轮涨跌行情 主要由供需错配或边际改善引起 价格曾从1万多元涨至6万元[8] * 2025年初价格小幅上涨后回落 海外产能关停和东岳火灾事件曾推动价格阶段性上涨 但随后回落 周度产量恢复至历史高位 价格支撑力度较差[9] **未来展望** * 预计2026年内外需求增长和供需改善将推动行业触底反弹 展现涨价弹性[1][10][13] * 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及"金九银十"期间可能出现向上拐点[3][12] 其他重要内容 * 有机硅位于硅材料产业链中游 下游应用广泛 包括建筑 电子 新能源 医疗等 聚硅氧烷(二甲单体)应用最广 性能优越[2] * 在上市公司中 东岳有机硅业务占比最高 业绩弹性最大 其次是合盛 新安 兴发 鲁西和三友弹性相对有限[3][11]
东岳硅材: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5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27亿元,同比下降1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9.41万元,同比下降35.30%,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及产品价格下行影响[5][11] - 有机硅行业呈现供需关系复杂、价格震荡下行态势,DMC平均价格约1.27万元/吨,同比下降12%,但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推动表观消费量达100万吨,同比增长24%[7] - 公司通过满产满销、新产品开发及成本管控实现逆势盈利,新牌号及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期末拥有下游产品牌号520余个,其中上半年新增40余个[10][1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3.27亿元,同比下降14.98%;营业成本21.86亿元,同比下降14.40%;毛利率小幅收窄[5][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9.41万元,同比下降35.30%;扣非净利润4498.32万元,同比下降34.69%[5] - 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同比下降2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86%,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5] - 货币资金9.57亿元,较年初增长20.27%;应收账款1.06亿元,较年初增长97.42%,主要因给予优质客户信用期[5][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主要因原材料采购买现汇支付减少[15] 行业状况 - 供给端:国内有机硅DMC产能344万吨/年,占全球70%以上,上半年无新增产能但产量仍增长;海外企业缩减产量,转向下游产品开发[7] - 需求端:建筑等传统领域需求减少,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成为主要增长点,表观消费量100万吨,同比增长24%[7] - 进出口:初级聚硅氧烷出口量27.87万吨,同比增长3.55%;进口量4.84万吨,同比下降11.97%,高端产品仍需进口[8] 产品与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等深加工产品及有机硅中间体,应用于建筑、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6][8] - 硅橡胶作为粘合剂、密封剂用于建筑和电子领域;硅油用于纺织印染助剂、润滑油等;硅树脂用于绝缘材料;气相白炭黑作为补强填料[8] - 经营模式:以直销为主,客户超2000家,覆盖国内主要省市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材料包括金属硅、一氯甲烷、甲醇等[9][10][12] 研发与创新 - 报告期内新取得授权专利12项,累计有效专利102项(发明专利97项),参与起草十余项国家或行业标准[11][12] - 与山东大学共建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1][12] - "基于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创新的高纯/特种有机硅材料制备与产业化"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1][12] 竞争优势 - 规模和产业链优势:具备从硅粉加工到深加工产品的一体化生产能力,副产物综合利用,规模效应显著[10][11] - 研发和技术优势:掌握单体合成等核心技术,技术壁垒较高;行业经验丰富,入选全球有机硅企业TOP10[11][12] - 营销网络:在国内主要市场区域设立十余个销售服务机构,实现客户服务本地化[12] - 质量与环保:通过ISO9001等体系认证,配备完善环保设施,获"山东省清洁生产先进单位"称号[13][14] 关联交易 - 向关联方采购原材料、热力等,其中向东岳氟硅科技采购金额2.10亿元,占同类交易额71.01%[28][29] - 关联交易定价参照市场价格,结算方式以银行承兑汇票和电汇为主,未超出预计范围[28][29] 其他事项 - 公司实施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360名激励对象授予1817万股,授予价格调整至5.885元/股[22][23] - 受托管理四川乐山鑫河等三家工业硅生产企业,期限三年,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29] - 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旨在通过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市场价值[21]
东岳硅材: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1 19:4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以及有机硅中间体 [1] - 主要客户群体为各类有机硅下游制品加工企业 [1] 产品应用领域 - 硅油广泛应用于纺织、日化、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 [1] - 冷却液是硅油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1] - 公司目前暂无冷却液产品 [1]
东岳硅材(300821.SZ):目前暂无冷却液产品
格隆汇· 2025-08-21 15:1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以及有机硅中间体 [1] - 目前暂无冷却液产品 [1] 产品应用领域 - 硅油广泛应用于纺织、日化、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 [1] - 冷却液是硅油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1] 客户群体 - 主要客户群体为各类有机硅下游制品加工企业 [1]
东岳硅材:硅油广泛应用于冷却液等领域,目前暂无冷却液产品
金融界· 2025-08-21 08:5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以及有机硅中间体 [1] 产品应用领域 - 硅油广泛应用于纺织、日化、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 [1] - 冷却液是硅油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1] 产品与客户情况 - 公司目前暂无冷却液产品 [1] - 主要客户群体为各类有机硅下游制品加工企业 [1]
东岳硅材:公司暂无冷却液产品,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各类有机硅下游制品加工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8:5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专业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气相白炭黑以及有机硅中间体等 [2] - 硅油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日化、机械加工、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 [2] 冷却液业务情况 - 冷却液是硅油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但公司目前暂无冷却液产品 [2] - 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各类有机硅下游制品加工企业 未涉及液冷服务器相关业务 [2]
“反内卷”系列报告一:有机硅行业深度:供需共振绘行业拐点,景气修复启周期新阶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5 10:0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有机硅行业,评级为"看好" [4][5] 核心观点 - 有机硅材料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电子电器、汽车、纺织、个人护理等领域 [4] - 内外需共振推升行业景气度,新能源领域催化增量需求 [4] - 海外产能缩减,国内产能达峰,行业盈利修复诉求强烈 [4] - 行业拐点已现,供需格局向好,向上弹性较大 [4] 行业概况 - 有机硅产业链上游为金属硅,中游为单体及中间体,下游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深加工产品 [14] - 有机硅材料具有粘结密封性、耐高低温、耐候性等优异性能 [17] - 2024年有机硅DMC下游应用以建筑(25%)、电子电器(23%)、加工制造业(15%)为主 [19] 需求分析 - 2024年我国有机硅DMC表观消费量182万吨,同比+21%,2025H1达100万吨,同比+24% [4][6] - 建筑领域需求占比从2022年31%降至2024年25%,影响边际趋缓 [4][32] - 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需求强劲,新能源汽车单车用硅胶量约20kg,传统汽车仅2.5kg [47] - 2024年国内聚硅氧烷出口量54.56万吨,同比+34%,2025H1出口27.87万吨,同比+4% [4][60] 供给分析 - 海外有机硅DMC总产能80万吨/年,存在进一步缩减预期 [4][65] - 2024年底国内有机硅DMC产能344万吨,较2020年接近翻倍 [4][70] - 行业集中度较高,CR5为62% [4][73] - 当前价格下有机硅DMC环节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87] 供需格局 - 预计有机硅DMC行业开工率将从2024年67%提升至2025年76%、2026年83% [4][98] - 供需格局逐步向好,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4][9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具备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的一体化企业 [4][102] - 重点推荐合盛硅业、东岳硅材、兴发集团、新安股份、鲁西化工、三友化工 [4][102]
新安股份(600596):双链共振 硅启新章
新浪财经· 2025-08-14 08:30
公司概况与产业格局 - 公司创建于1965年 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 形成作物保护和硅基材料双主业 现发展为传统化工+高端材料+新能源三足鼎立格局 [1] - 草甘膦产能8万吨/年 有机硅单体产能55万吨/年 工业硅现有+在建产能30万吨/年 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显著 [1] - 有机硅下游覆盖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全系列产品 为极少数实现全系列覆盖的企业 [2] 有机硅行业趋势 - 全球有机硅产能向中国转移 海外成本承压导致产能退出 国内扩产周期步入尾声 未来新增产能有限 [1] - 有机硅表观消费量稳健增长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带动需求持续释放 出口需求震荡向上且结构优化 [1] - 行业景气处于底部复苏阶段 供需关系改善推动格局向好 [1] 硅基终端材料发展 - 硅基终端材料包括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四类 需求受传统建筑/纺织日化稳健增长及新能源领域强势拉动 [2] - 中低端产能充足且行业集中度高 高端领域替代加速但核心工艺与国际存在差距 [2] - 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高端应用场景增长潜力释放 [2] 草甘膦市场动态 - 草甘膦为全球最大除草剂品种 主要作用于转基因植物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带来刚性需求支撑 [3] - 中国产能占全球超70% 行业集中度高 产能增速放缓 [3] - 2024年中国草甘膦出口量回升 转基因作物推广带来可观需求增量 [3] - 行业景气处于低位震荡阶段 供需持稳格局下有望通过自律实现景气修复 [3] 财务预测与投资视角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7.5亿元/11.1亿元 [4] - 草甘膦价格弹性可观 有机硅景气底部复苏 硅基材料高端替代加速 三重因素共同驱动业绩腾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