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配额质押贷款
搜索文档
引金融活水浇灌绿色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6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成效 - 国内绿色贷款在“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超过20% [1] - 新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于10月1日起施行,夯实了制度基础 [1] - 绿色金融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是行业的战略共识和统一行动 [1] 金融机构的具体举措 - 央行通过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并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低碳项目 [1] - 政策性银行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 [1] - 商业银行做深做细做透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金融资源 [1] - 证券行业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开发绿色主题基金,构建可持续投资产品体系,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集聚 [1] 未来产品与服务发展方向 - 需在传统信贷基础上深化拓展绿色信贷,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支持企业低碳技术改造 [2] - 证券机构应积极发行与承销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项目 [2] - 持续推动碳金融与环境权益业务,提供碳配额质押贷款、碳资产托管及交易清算服务 [2] - 围绕低碳服务开发衍生品,支持参与排污权、用能权、绿证等环境权益的交易结算并提供配套融资 [2] 跨界协同与生态共建 - 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需积极落实绿色低碳战略,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强横向协同 [3] - 商业银行应从单纯提供信贷向构建绿色生态的综合服务功能转化,引导资源向低碳领域聚集 [3] - 证券行业应发挥资源整合、价值发现与生态构建功能,通过绿色融资服务为实体经济注入低碳资本 [3]
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超23万亿元:银行业绿色金融成效显著前景广阔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15:00
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与宏观发展 -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向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2] - 生态环境导向项目开发新模式获金融机构支持,100多个项目获授信金额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 [2]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的9.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2] - 政策持续完善,引导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支持,将绿色信贷列为重点支持方向 [3] 银行业绿色信贷规模与增长 - 截至今年6月末,国有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共计23.8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增速达16.4% [3]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均超5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4.6%、14.88% [3] - 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5% [3] - 交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8700亿元,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9500亿元 [3] - 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普遍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2] 银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银行将绿色领域视作未来信贷业务的核心增长点之一,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2][5] - 绿色金融“工具箱”日益丰富,构建起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核心的完整产品生态链 [2][6] - 工商银行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 [6] - 中国银行上半年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6] - 建设银行上半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77期,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2355.56亿元 [6] - 邮储银行累计成立碳中和支行、绿色支行等绿色金融机构45家 [4] 具体项目案例与实施效果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为万科中心提供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支持其绿色改造 [6] - 该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办公楼绿电占比85%,本地光伏消纳率平均为90% [6] - 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有效提升绿色资金配置效率,精准满足企业低碳转型等融资需求 [6] 碳金融市场发展与挑战 - 银行机构积极发力碳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助力企业盘活碳资产 [8] - 碳配额质押贷款业务面临法律权属界定模糊、操作规范不健全等合规风险 [8] - 碳核算标准不统一,碳资产定价机制不成熟,缺乏适配的风险评估模型 [8] - 企业碳排放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不足,制约银行碳金融业务开展 [8] - 专家建议加快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明确碳资产法律属性及处置规则 [9] - 需健全全国统一碳核算标准体系,强化碳排放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可信度 [9]
银行业绿色金融成效显著前景广阔
金融时报· 2025-09-30 09:34
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与宏观发展 -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向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1] -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新模式创新中100多个项目获金融机构支持 授信金额2164亿元 发放贷款764亿元 [1]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9.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 年均增速超过20% [1] - 政策层面持续完善 引导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支持力度 构建强有力的制度激励 [2]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表现 - 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 普遍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2] - 国有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共计23.8万亿元 工商银行余额超6万亿元增速16.4%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余额均超5万亿元 分别增长14.6%和14.88% 中国银行余额4.54万亿元增长16.95% 交通银行余额超8700亿元 邮储银行余额超9500亿元 [2] - 绿色领域被商业银行视为未来信贷业务核心增长点之一 [2][3] - 邮储银行累计成立碳中和支行绿色支行等绿色金融机构45家 [3] 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 工具箱日益丰富 [2] - 绿色金融产品生态链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核心 包括碳金融等配套工具 [5] - 工商银行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 [5] - 中国银行上半年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5] - 建设银行上半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77期 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2355.56亿元 [5]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为万科中心提供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 支持项目实现办公楼绿电占比85% 本地光伏消纳率平均90% [4] 碳市场发展与银行业务挑战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 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对金融业提出提升碳市场活力要求 [6] - 银行机构开展碳配额质押贷款业务面临法律权属界定模糊 业务操作规范不健全等合规风险 [6] - 碳核算标准不统一 碳资产定价机制不成熟 缺乏适配风险评估模型 影响银行对碳资产价值判断与风险管控 [6] - 企业碳排放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不足 数据质量与可信度制约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 [6]
江苏银行:全“绿”以赴,让美好生生不息
江南时报· 2025-06-09 00:13
公司战略与绿色金融发展 - 江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2013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能效提升贷款项目,开启绿色金融实践 [2] - 2015年设立绿色金融与PPP事业部,2017年成为城商行首家、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 [2] - 2021年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绿色金融工作组、绿色金融一级部,并宣布采纳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 [2] - 2024年设立五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绿色金融工作组,发布绿色金融大文章三年工作方案 [3] - 构建以ESG和PRB"双轮驱动"的可持续金融集团化发展战略,形成"五大支柱"发展体系 [1]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与产品体系 -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增长超过20倍,截至2024年末绿色投融资规模突破5500亿元 [1] - 绿色贷款占比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1] - 建立涵盖公司信贷、投行、普惠、网金、跨境、零售、同业、理财、租赁九大板块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4] - 能源金融方面创新推出"绿色创新组合贷""苏碳融""合同能源管理贷款"等产品 [4] - 转型金融方面推出"ESG表现挂钩贷款""碳账户挂钩贷款""碳配额质押贷款"等产品 [5] - 生态金融方面推出固废贷、节水贷、土壤修复贷、特许经营贷款等产品 [5] 集团协同与国际合作 - 苏银金租获得中诚信绿金ESG评级"AA"级,为全国金融租赁行业ESG最高评级 [6] - 苏银理财公司贯彻ESG责任投资理念,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创新绿色消费金融产品 [6] - 2018年入选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 [8] - 2023年当选"UNEP FI银行理事会"中东亚理事单位、PRB2030核心工作组联合主席 [9] - 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联合牵头制定面向2030年PRB新标准 [9] 行业地位与标准制定 - 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7] - 参与编制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江苏省绿色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等多项行业标准 [7] - 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7][8] - 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绿色金融联盟,服务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 [8]
江苏银行:全“绿”以赴,让美好生生不息 ——金融之力呵护美丽中国,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中金在线· 2025-06-05 09:49
公司战略与机制 - 公司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方向,2013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能效提升贷款项目[2] - 2015年设立绿色金融与PPP事业部,2017年成为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2] - 2021年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工作组和一级部,采纳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2] - 2024年设立绿色金融大文章三年工作方案,构建由29个部门和子公司组成的绿色金融委员会[3] 业务发展与产品体系 -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增长超过20倍,2024年末绿色投融资规模突破5500亿元[1] - 构建涵盖公司信贷、投行、普惠等九大板块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4] - 能源金融方面推出"绿色创新组合贷""苏碳融"等产品,服务新能源产业链[4] - 转型金融方面发布"转型金融框架"和"客户ESG评级体系",创新ESG挂钩类产品[5] - 生态金融方面推出固废贷、节水贷等产品,支持长江大保护等项目[5] 集团协同与国际合作 - 子公司苏银金租获得中诚信绿金ESG评级"AA"级,为行业最高评级[6] - 2018年入选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8] - 2023年当选UNEP FI银行理事会中东亚理事单位,牵头制定PRB新标准[9] - 发起中小银行绿色金融联盟,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8] 行业地位与影响力 - 绿色贷款占比在央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1] - 担任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7] - 参与编制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7] - 成为首家采纳联合国PRB的城商行[8]
春秋航空获评上海碳市场2024年度“低碳实践奖” 创新举措引领民航绿色发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5-12 15:58
核心观点 - 春秋航空凭借碳金融与绿色航空实践荣获"低碳实践奖",彰显其在民航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标杆作用 [1] - 公司通过碳配额质押贷款和碳普惠交易探索碳资产盘活与融资渠道拓宽,成为民航业碳金融先行者 [1] - 系统性减排措施(机队迭代、运营优化、SAF应用等)推动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2024年累计减排3.3万吨二氧化碳 [2] 碳金融实践 - 2024年5月完成"碳配额质押贷款"交易,合作方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和国泰君安 [1] - 2024年9月参与首批上海碳普惠示范交易,通过上海环交所购入碳普惠用于配额履约 [1] - 连续11年完成上海市碳市场履约,体现企业执行力 [1] 绿色航空技术 - 2024年新引进11架空客A320neo飞机,该机型占比达42%,燃油效率显著提升 [2] - 实施巡航高度优化、单发滑行、飞机减重等措施,2024年累计减排3.3万吨二氧化碳 [2] - 国际定期航班加注特定比例SAF,降低长途航班碳排放 [2] 新能源应用 - 2024年引进31辆新能源车,场内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22% [2] - 加速机场地面车辆电动化进程 [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