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酸氢铵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氮肥生产与消费的氧化亚氮减排研究
美国环保协会· 2025-10-14 1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 报告核心观点 - 研究聚焦中国氮肥生产与消费环节的氧化亚氮减排,旨在分析现状、挑战与机遇,评估减排潜力与成本,并提出低碳转型建议,以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 [8] - 氧化亚氮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其百年尺度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73倍,农业活动是其最大人为排放源,占75%,其中氮肥施用是关键贡献者 [8] - 中国氮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量的3.5%,其中氧化亚氮排放占全国总量的33%,行业横跨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施用过程均导致排放 [8] -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推广新型肥料及精准施肥等措施,氮肥生产和消费环节均具显著减排潜力 [77][86][96] 中国氮肥生产现状和发展 - 中国氮肥产量经历快速增长后于2015年达峰值4971万吨,随后因政策调控产能过剩而下降,2022年产量为3821万吨 [10] - 中国于2005年成为全球最大氮肥生产国,2010年产量4459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3.5% [10] - 尿素是主导氮肥品种,2020年产量占比达64.7% [13] - 化肥产业政策演变历经起步、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当前在双碳目标下向绿色、集约化发展 [18][19][20][21][22][25] 中国氮肥进出口 - 中国2008年由化肥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2019年全面取消化肥出口关税,2023年出口量达3150万吨,同比增长26.7% [26][27] - 2023年出口产品以硫酸铵(占比44%)、磷酸二铵(16%)、尿素(14%)为主,主要流向南亚和南美地区 [26][28][30] - 2021年10月起实施的化肥出口法检政策致2022年出口量骤降24.6%至2486万吨,2023年政策松绑后出口回升 [26][27] 中国氮肥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 - 氮肥生产是典型高耗能产业,约9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合成氨过程,中国79.59%的合成氨以煤为原料,高于全球72%以天然气为主的水平 [31] - 通过工业升级,中国合成氨单位温室气体排放从2005年的5.1 t CO2e/t N降至2015年的3.9 t CO2e/t N,但仍高于全球先进水平的2.64 t CO2e/t N [31][32] - 不同氮肥产品排放强度差异显著,硝酸铵生产排放因子最高,2020年中国硝酸产量1320万吨,年排放氧化亚氮约10万吨,温室效应相当于3000万吨二氧化碳 [31][32][33] - 2020年中国氮肥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96.04 Tg CO2当量,其中生产端排放占比74.3%,消费端占比25.7% [34][36] 中国氮肥生产面临的挑战 - 能源结构依赖煤炭,约71%产能以煤为原料,清洁能源应用不足 [37] - 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研发投入低,绿氨等零碳技术研发滞后 [37] - 碳排放政策与标准体系不完善,碳市场激励机制不健全,化肥企业尚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38][39] - 区域产能分布失衡,合成氨产能74%集中于10个省区,中西部地区转型升级难度大 [40] 中国氮肥生产面临的机遇 - 双碳目标下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绿色生产技术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 [41] - 技术创新驱动,新型催化剂、生物固氮等技术可提升效率并降低能耗 [42] -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低碳农产品需求上升 [43] - 能源结构优化,绿电、绿氢、绿氨等清洁能源为源头减排提供基础 [44] 中国氮肥消费的现状和发展 - 中国农用氮肥施用量于2014年达峰值3027万吨,随后因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实施持续下降,2023年已降至2323万吨 [46][48] - 消费政策演变历经鼓励增产、科学施肥与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减量增效三个阶段 [48][49][50][51] - 2022年主要作物单位面积施氮量:稻谷10.95 kg/亩、小麦13.93 kg/亩、玉米11.90 kg/亩、蔬菜18.98 kg/亩,蔬菜施用强度显著高于粮食作物 [53][54] - 氮肥利用率从1961年的59.71%降至1990年代中后期的约32%,随后缓慢回升,2022年为47.04%,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水平 [58][59][68] 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 - 2021年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9.31亿吨CO2e,其中氧化亚氮排放占比26.96%,农用地排放是其主要来源,占比75.7% [60][62] - 农业氧化亚氮排放量与氮肥施用量高度相关,2017-2022年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的施肥相关氧化亚氮年排放量总体稳定在约230千吨 [60][63][66] - 蔬菜种植排放量最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各地区排放比例因作物结构和施氮强度差异呈现显著空间分异 [63][64][67] 中国氮肥消费面临的挑战 - 氮肥利用率总体较低,当前中国平均利用率在28%-41%之间,低于全球平均约42%及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 [68] - 氮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及温室气体排放,2010年氮肥生产及施用产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达4.5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69] - 农民存在“多施肥必增产”认知误区,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制约科学施肥知识普及,75.95%的农户不了解科学施肥方法 [70][71] - 化肥减量增效政策在基层落实存在技术配套不完善、经济激励不足等问题 [71] 中国氮肥消费面临的机遇 - 双碳目标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政策支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方案将化肥减量增效列为重点行动 [72] - 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和绿色农业模式创新 [74] - 全国性化肥减量行动明确2025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的目标,并实施差异化区域施肥原则 [74][76] - 新型肥料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新型肥料消费量占肥料总消费量的20%,缓控释肥、水溶肥等产品助力减肥增效 [75] 中国氮肥生产的减排措施及潜力 - 生产端减排措施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如绿氢替代)、提升工艺水平(如低温化学链合成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余热利用等) [77][78][85] - 绿氨项目快速发展,国内拟建、在建及规划产能累计达1310万吨/年,但面临成本经济性、下游需求不明确等挑战 [79][80][82] - 能源结构调整可使氮肥系统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减少59%,到2030年和2060年协同减排技术可分别减少总排放的73%和78% [83] - 绿电或绿氢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到2030年和2060年可分别实现减排42%和43%,优化氮肥产品结构(如硫酸铵替代尿素)年可减排32.4 Tg CO2e [83][84] 中国氮肥消费的减排措施及潜力 - 消费端减排措施包括施用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抑制剂、功能型肥料)、优化氮肥管理(4R策略)、有机肥替代氮肥等 [86][89][90][91] - 控释肥可使三大主粮作物氧化亚氮排放降低38%(水稻-50%、小麦-35%、玉米-25%),氮肥利用率提高34% [86][94] - 硝化抑制剂可使农田氧化亚氮排放量降低38.66%,作物产量提升7.31%,其中DMPP减排效果最显著达57.30% [87][94] - 基于区域分析,2022年通过推广减排技术,各作物种植体系具显著减排潜力,如长江中下游水稻应用控释肥可减排23.1%-33.2% [92][93][95][97] 中国氮肥生产和消费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氮肥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下游应用,涉及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科研院所等多方利益相关者 [99] -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及补贴措施,不同部门如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各有具体职责 [100][101][102]
陕西榆林:煤化工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推进
陕西日报· 2025-09-26 14:22
陕西榆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国家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 近年来,榆林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主攻方向,坚持全链条、终端化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9月14日, 在位于榆林市榆神工业区的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往来穿 梭。在环氧乙烷装置区,工人正在焊接储存反应中间产品的球罐。 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是榆林市"十四五"重点项目,由陕西榆能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榆能精细化工公司")负责推进。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40万吨/年DMTA装置、20万吨/年环 氧乙烷装置、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等,是榆林市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关键布局。 "简单来说,我们这个项目就是对煤制的甲醇、甲苯、丁醇等初级产品进行精细加工,生产出更贴近下 游市场的精细化工产品,比如能做环保涂料的丙烯酸乳液、用在建筑水泥里的减水剂等。"榆能精细化 工公司分管工程项目的副总经理马少军说。 作为榆林首个精细化工项目,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承担着打通榆林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的 重任,是榆林市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在陕西单体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 ...
【榆林】煤化工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推进
陕西日报· 2025-09-25 06:58
项目概况 - 榆林市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是榆林市“十四五”重点项目,由陕西榆能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推进 [1]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40万吨/年DMTA装置、20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等 [1] - 项目旨在对煤制甲醇、甲苯、丁醇等初级产品进行精细加工,生产丙烯酸乳液、减水剂等贴近下游市场的精细化工产品 [1] - 该项目是榆林首个精细化工项目,承担着打通榆林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任 [1] 产业链布局 - 项目年需约90万吨甲醇原料,主要由集团内部控股公司供应,其余部分从市场采购,以链接上游煤炭初加工项目 [2] - 公司积极拓展下游,已有年产10万吨涂料项目达成入园合作意向 [2] - 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等6条产业链,并布局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的2个精细化工园中园 [2] - 通过从基础化工原料延伸至高端化工产品制造和化工新材料研发,实现全链条贯通与升级 [2]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榆林市以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统领,加速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投资超25亿元的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已全面投运 [3] -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已被突破 [3] -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开辟了“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链条创新路径,已引进60余个科研团队,形成可转化科技成果18项 [4] 绿色低碳转型 - 榆林市统筹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4] - 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可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产品用于油田注井驱油、农业化肥等领域,年减排二氧化碳101万吨,相当于202万亩碳汇林吸收量 [4] - 中联公司在神府深煤层大气田建成我国首座深煤层燃气发电全电驱压裂井台,采用“全燃气发电+全电驱压裂”工艺,压裂施工期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0吨 [5] - 非常规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为当地工业企业提供低碳燃料与原料,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转型升级 [5]
丰收季里“化”担当
中国化工报· 2025-09-23 10:19
在丰收节到来之际,利民股份与天禾股份联合推出"水稻飞防方案"。该方案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 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常见病虫害均表现出良好防效,为水稻健康生长奠定坚 实基础,助力农作物增产。 金秋送爽,稻田卷起千重浪,丰收的喜悦溢满神州大地。9月23日秋分节气,我国迎来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大石油和化工企业全面强化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 物资的生产供应,出色完成农资市场保供稳价任务,助力农作物增产增收、"菜篮子"供给充足,为丰收 节添足底色和底气。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当地作物用肥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增产尿素、碳酸氢铵、硫 酸铵等产品产能,通过装置大修优化运行,保证各类化肥装置满负荷生产,满足当地百万亩耕地施肥需 求。 新洋丰不断研发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新型肥料产品,形成包括专用复合肥肥料、缓控释肥料、稳定性 肥料、水溶肥料、有机类肥料等产品序列,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该 公司每年斥资4000多万元打造专业农技服务团队,常年服务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测土配方、试验 示范、田间指导等作物种植解决方案。"新洋丰 ...
中国碳酸氢铵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21
碳酸氢铵即碳铵,又叫小氮肥,在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等肥料出现之前,碳铵在我国的使用十分广 泛,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工厂生产碳铵。碳铵的分解速度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较高时分解较快,所 造成的氮元素损失也就越大;当气温低于20度时,其溶解度较大,5度以下时也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春冬等较冷季节,碳铵也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碳铵的问题在于因其含氮量较少,仅有尿素的38%, 硫酸铵的81%,因其含氮量较少,产生贮藏及运量成本上升,因此被含氮量高的尿素的逐渐取代。 《中国碳酸氢铵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分析显示 中国碳酸氢铵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 研究报告 编制机构: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碳酸氢铵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传统的以气氨制氨水的变换气生产碳酸氢铵和综合利用含氨的 三聚氰胺尾气的联产碳酸氢铵。截至2023年碳酸氢铵产能在660万吨。 2019年,中国碳酸氢铵产量为495.70万吨,2023年为566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20.14%。 ヤ经产业信息研究网 中经智盛旗下网站 www.cniir.com ...
淄博:7月份粮油副食品和鸡蛋价格保持稳定,肉类价格小幅下跌
中国发展网· 2025-08-05 18:00
粮油及副食品价格 - 小麦价格环比上涨0.85%至1.19元/500克 [2] - 玉米价格环比上涨1.71%至1.19元/500克 [2] - 面粉价格环比上涨0.45%至2.24元/500克 [2] - 花生油价格维持146.69元/5升 绵白糖和食用盐价格分别稳定在5.50元/500克和2.07元/500克 [2] 肉类及水产品价格 - 猪精瘦肉价格环比下跌1.02%至15.51元/500克 [3] - 五花肉价格环比下跌2.18%至14.36元/500克 [3] - 去骨后腿肉价格环比下跌1.55%至13.96元/500克 [3] - 羊肉价格环比下跌1.37%至34.57元/500克 白条鸡价格环比下跌1.43%至8.94元/500克 [3] - 带鱼价格环比微跌0.18%至16.37元/500克 鲫鱼、鲅鱼和鲤鱼价格保持稳定 [3] 鸡蛋价格 - 集贸市场鸡蛋价格环比微涨0.29%至3.43元/500克 [3] - 超市鸡蛋价格环比下跌0.85%至3.51元/500克 [3] 蔬菜价格 - 监测的17种蔬菜中有14种价格上涨 3种下跌 [4] - 价格上涨主因是高温多雨天气影响产量并增加采收储存成本 [4] 有色金属价格 - 铜价环比上涨1.15%至79581.67元/吨 [5] - 铝价环比上涨0.63%至20643.33元/吨 [5] - 锌价环比上涨0.24%至22493.33元/吨 [5] - 锡价环比上涨2.95%至269116.67元/吨 [5] - 镍价环比上涨1.81%至12.37万元/吨 [5] 化肥价格 - 碳酸氢铵价格环比下跌1.24%至0.80元/公斤 [5] - 氯化钾价格环比下跌2.17%至3.15元/公斤 [5] - 三元复合肥价格环比下跌0.62%至3.22元/公斤 [5] - 尿素价格环比下跌0.49%至2.02元/公斤 [5] - 磷酸二铵价格稳定在4.07元/公斤 [5] 成品油价格 - 92号汽油最高零售价7.22元/升 [6] - 95号汽油最高零售价7.75元/升 [6] - 0号柴油最高零售价6.82元/升 [6] - -10号柴油最高零售价7.22元/升 [6]
济宁:6月肉禽蛋价格以降为主,蔬菜价格止跌回升
中国发展网· 2025-07-03 11:15
粮油价格 - 小麦平均零售价格为1.18元/斤,环比持平,玉米平均零售价格为1.17元/斤,环比上涨3.54% [1] - 粳米和特一粉的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2.55元/斤和1.87元/斤,环比分别下降1.54%和5.56% [1] - 鲁花花生油(5升桶装)和大豆油(5升桶装)的超市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59.47元/桶和63.76元/桶,大豆油价格环比上涨2.44% [1] 肉禽蛋价格 - 五花肉和精瘦肉的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2.57元/斤和14.07元/斤,环比分别下降2.33%和1.75% [1] - 牛肉和羊肉的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30.18元/斤和35.03元/斤,环比分别上涨0.10%和下降0.34% [1] - 鸡肉和鸡蛋的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8.05元/斤和3.20元/斤,环比分别下降0.79%和8.57% [1] - 猪肉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市场鲜销较差,白条走货不佳,贸易商对高价白条抵触情绪转强,部分市场存在冻品替代现象 [2] - 鸡蛋价格延续跌势,高温高热天气导致霉变风险高,养殖户出货积极,市场需求减弱,贸易商维持低库存 [2] 蔬菜价格 - 蔬菜价格止跌回升,高温天气导致蔬菜生长受限,保鲜成本增加 [2] - 重点监测的17种蔬菜价格呈现"10升7降"态势,综合均价为2.33元/斤,环比上涨2.14% [2] - 蒜薹和芹菜价格涨幅居前,环比分别上涨34.53%和29.88% [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化肥市场价格以降为主,尿素、碳酸氢铵、三元复合肥、氯化钾的平均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10%、0.80%、0.60%、0.54% [3] - 磷酸二铵的平均零售价格为4.18元/公斤,环比上涨0.22% [3] - 农膜价格运行平稳,棚膜和地膜的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3.25元/公斤和12.33元/公斤,环比持平 [3] - 农药价格运行平稳,氯氰菊酯的平均零售价格为38.67元/公斤,环比持平 [3]
淄博市2025年第二季度肉蛋价格下跌,蔬菜价格涨跌互现
中国发展网· 2025-07-02 12:39
农产品价格 - 小麦价格持平,均价为1.19元/500克 [2] - 玉米价格上涨10.58%,均价为1.15元/500克,主要因市场可流通玉米减少、进口降低、饲料需求扩大及港口库存下降 [2] - 面粉价格基本平稳,特一粉均价2.21元/500克,标准粉均价2.04元/500克(环比降0.97%) [2] - 5L鲁花花生油均价147.16元/桶,环比微涨0.05% [2] 畜牧产品价格 - 生猪均价7.54元/500克,环比下跌5.51%,主要因供应充足及消费淡季需求疲软 [3] - 猪肉价格下跌,精瘦肉均价15.62元/500克(环比降4.99%),五花肉均价14.55元/500克(环比降5.76%) [3] - 鸡蛋均价3.65元/500克,环比大跌17.42%,主因产蛋鸡存栏高位及终端采购低迷 [4] 蔬菜价格 - 监测的17种蔬菜价格2升14降1平,涨幅2.50%-2.76%,降幅9.52%-38.70% [5] - 价格下行主因露天蔬菜集中上市,茄果类和叶菜类供给宽裕 [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化肥价格涨跌互现:碳酸氢铵跌4.60%至0.83元/公斤,磷酸二铵涨0.49%至4.07元/公斤,氯化钾涨2.53%至3.24元/公斤 [6] - 农药价格普遍下跌:敌敌畏降2.63%至31.11元/公斤,氯氰菊酯降2.56%至22.12元/公斤 [6]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 - 有色金属涨跌分化:铜价涨1.81%至78266.11元/吨,锌价跌5.79%至22747.78元/吨,锡价涨2.12%至265605.56元/吨 [7] - 化工产品普遍下跌:高压聚乙烯跌1.23%至9673.33元/吨,聚酯切片跌4.48%至5949.44元/吨,纯苯暴跌16.81%至6177.78元/吨 [8] 后期预测 - 主粮价格或震荡偏强,猪肉、鸡蛋价格稳中偏弱,蔬菜价格随供应增加稳中回落,化工行业价格震荡运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