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二氧化碳
搜索文档
Alto Ingredients(ALTO)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6 0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2025年毛利润同比增长1800万美元,净利润改善166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增长920万美元至2140万美元[5] - 净销售额为2.41亿美元,同比减少1100万美元,主要由于销量下降,从9700万加仑降至8900万加仑[13] - 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改善100万美元至650万美元,得益于人员优化和收购相关成本减少[17] - 利息支出增加90万美元,反映平均贷款余额和利率上升[17]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现金余额为3250万美元,第三季度运营现金流为2280万美元,资本支出160万美元,偿还债务1850万美元[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营销和分销部门毛利润为2350万美元,同比增加1750万美元,强劲的压榨利润率维持在每加仑0.41美元[13] - 燃料乙醇出口业务为毛利润贡献比2024年第三季度多560万美元[13] - 高品质酒精溢价减少290万美元,但被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所抵消[13] - 必需原料业务回报率从43%提高至53%,贡献约360万美元毛利润增长,得益于玉米油价格反弹和生产组合转向更高价值蛋白质[14][15] - Alto Carbonic业务贡献近200万美元,使西部生产部门毛利润达到150万美元,同比改善380万美元[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可再生燃料出口市场及相关定价在第三季度强于国内市场,公司因此生产和销售更多加仑用于出口[10] - 西海岸液态二氧化碳需求强劲,特别是俄勒冈州和爱达荷州等邻近州,由于供应短缺和区域消费增加[9] - 加利福尼亚州议会第30号法案授权全年销售E15燃料,为国内乙醇生产解锁显著需求,可能每年增加超过6亿加仑[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包括降低碳强度评分以获取更多45Z税收抵免优惠,并提高在Pekin园区和Columbia工厂的二氧化碳利用率[6][7][20] - 公司正通过远期销售将这些税收资产货币化,时间跨度为2026年至2029年,由于近期45Z政策更新,所有设施的内在价值均有所提升[8] - 公司评估爱达荷州Magic Valley设施的所有选项,包括资产出售、二氧化碳利用和45Z税收抵免[9] - 在Pekin园区的碳捕获和储存项目因监管和环境限制而延迟,公司正与Vault合作确定最佳前进路径[11] - 公司正在评估低成本选项以进一步降低碳强度评分,包括减少能耗、改用低碳能源、采购低碳玉米以及通过小型项目提高效率和吞吐量[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强劲的市场状况结合近期战略调整带来的效益,推动了2025年第三季度所有业务环节的改善[5] - 公司相信其战略将为增量盈利和更美好的未来铺平道路[6] - 公司对可再生燃料和出口机会的增长持乐观态度,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E15销售带来的需求增长[10] - 尽管无法控制乙醇压榨利润率,但更好的运营将使公司能够在利润率良好的环境中获利,并在利润率低迷时保持稳定[19] - 公司持续扩大运营规模以响应市场变化,近期收购和前瞻性项目正在取得成果[19] 其他重要信息 - Pekin装载码头在4月因河水快速上涨而受损,导致80万美元的业务中断、额外物流成本和初步财产维修[15] - 公司正与保险承运人合作确定承保范围和报销时间,并计划在2026年春季开始修复和新码头安装[16] - 公司将建造第二个酒精装载码头以在修复原码头期间使用,未来将提高容量、加速装载时间和降低成本[1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运营信贷额度下的借款可用性增加至2000万美元,定期贷款额度下的可用性保持在6500万美元,总借款可用性为8500万美元[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增加45Z税收抵免捕获的举措的进展、投资和潜在影响[25] - 公司正在评估相对确定且无需额外投入的项目,部分项目已相对成熟,部分仍在开发中,鉴于其影响和效益,有充分理由尽快实施这些变更[26] - 正在评估的选项包括低碳玉米采购和收购可再生能源信用,以降低碳评分,从而捕获更多45Z抵免[27] 问题: 关于Magic Valley工厂的未来,特别是考虑到45Z税收抵免最大化,是否可能在2026年重启[28][30] - 公司正在跟进西部资产出售活动,以做出明智决策,45Z政策的明确指导提升了该资产及其他工厂的内在价值[33] - Magic Valley工厂有恢复运营的路径,但这不会一夜之间发生,需要确保有长期可行的方案,西海岸二氧化碳需求日益增长是该工厂的一个优势[33][34] - 重启该工厂的基础不仅在于已做的改进,还在于市场动态的变化,例如大豆压榨涌入和可再生柴油原料供应过剩的情况已有所改变,但重启的前提是能够承诺长期可持续运营[35][36] 问题: 关于已锁定的出口销售的细节,例如在第四季度或2026年的占比或重要性[37][40] - 锁定的出口销售提供了高于压榨利润的稳定利差,有助于在季节性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时期稳定业务[38] - 公司通常不分享此类交易的具体细节,如同不分享高品质酒精交易的细节一样,以避免丧失竞争优势[41][42] 问题: 出口到欧洲的产品是否仅限于高品质产品,以及是否可以将全部产量销往欧洲[45][48] - 出口欧洲的产品组合包括高品质酒精、必需原料以及可再生燃料,出口可再生燃料相比国内销售存在溢价优势[48] - 并非所有生产都符合欧洲的认证要求,公司可以调整将全部可再生燃料销往欧洲,并正在逐步增加符合资格的销量[49] 问题: 考虑到欧洲出口,重启Magic Valley工厂是否有意义[50][52] - Magic Valley生产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欧洲出口资格,且从西部山区运输距离过长,在当地市场(如盐湖城、博伊西)或加州/俄勒冈州市场(利用其低碳强度优势)销售可能更有利,特别是考虑到加州E15带来的需求[53][56] 问题: 新码头建设的成本是否由保险承担,以及保险覆盖范围[57][58] - 公司仍在与保险承运人确定承保范围,确信大部分成本将得到覆盖,因为建造第二个码头是为了减轻业务中断,这是优先事项,索赔流程接近尾声,预计在第四季度有更多信息[58] 问题: 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当前水平是否会持续[60][61] - 年内实施的成本节约措施并非临时性的,预计这些决策和努力带来的效益将持续下去[61]
Alto Ingredients (NasdaqCM:ALTO)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0-22 05:0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Alto Ingredients(纳斯达克代码:ALTO),前身为Pacific Ethanol [5][13] * 行业涉及可再生能源(燃料乙醇、可再生柴油)、特种酒精(工业、医药、饮料)、食品成分(蛋白质、二氧化碳)、农业等 [11][27][28]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战略转型与业务多元化** * 公司从25年前一家小型乙醇经纪公司起步,演变为多元化的原料公司 [5] * 通过收购中西部工厂(PEAKIN园区),业务从单一的再生燃料扩展到工业、医药、饮料、农业等多个市场领域 [11][12] * 业务多元化提供了产品组合和生产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价值调整生产配比,从而稳定公司盈利并降低单一商品波动性 [12] **2 应对运营挑战与成本控制** * 西海岸“目的地模式”因区域玉米基差过高(比竞争对手每蒲式耳高出1.50至2.50美元)而丧失竞争力 [6] * 公司采取应对措施:出售两家加州工厂、闲置爱达荷州伯利工厂、为俄勒冈州工厂收购二氧化碳处理设施以稳定收益 [6][9][10] * 进行成本削减:第一季度调整人员编制,每年节省约800万美元开支;削减其他可自由支配支出;整合分销业务以消除冗余 [14][15] **3 增长机遇与重点项目** * **二氧化碳利用**:俄勒冈工厂年销售约15万吨CO2,有潜力捕获至17万吨;PEAKIN园区年产能达60万公吨,目前仅捕获10-13万吨,存在巨大增量机会 [16][17][18][19] * **45Z税收抵免**:这是重要的监管顺风 * 俄勒冈工厂(4000万加仑产能)预计2025年符合条件,可产生约400万美元抵免价值;2026年移除ILUC后价值有望翻倍至800万美元 [22] * PEAKIN园区的干磨厂(6000万加仑产能)预计2026年可产生600万美元额外价值 [23] * 这些抵免将显著稳定收益并加强资产负债表 [23] * **E15混合燃料推广**:全国推行E15可将需求提高50%(约50-70亿加仑);加州已批准全年使用E15,每年可能增加超6亿加仑需求,公司凭借西海岸存在和低碳燃料优势处于有利地位 [25][26] **4 监管环境与风险** * 碳捕获和封存项目遭遇挫折,伊利诺伊州禁止通过Mohammed Aquifer进行直接注入,可能增加项目成本和延迟 [19][20] * 45Z税收抵免的获取条件要求工厂必须正在生产酒精,这对目前闲置但符合条件的伯利工厂构成了特定挑战 [30]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1年更名为Alto Ingredients,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13] * 当前最令公司兴奋的市场是食品和饮料领域,主要由于西海岸二氧化碳需求旺盛且供应紧张 [31] * 公司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市场是通过ISCC认证向欧洲市场出口乙醇 [29]
【榆林】加快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陕西日报· 2025-10-17 07:00
文章核心观点 - 榆林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正通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转型 [1][7] 煤炭资源与产业规模 - 榆林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2024年原煤产量6.2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 [1] - 已构建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等6条产业链 [3] 现代煤化工技术与产品 - 通过技术创新将煤炭转化为乙醇、塑料、纺织品、氢能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国能榆林化工产品路线包括以煤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以及乙二醇 [2] - 全球规模最大的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从开工到满负荷运行仅29个月,以全国1/5的产能贡献了1/3的产量 [3] - 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将生产环氧丙烷、丙烯酸乳液等10余种化工产品,填补西部市场空白 [3]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榆林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探索“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周期技术创新模式 [4] -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自2022年8月投用以来累计科研立项69项,形成科技成果14项 [4] - 突破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全球全国首台(套)技术、装备28项 [5] - 国能榆林化工“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2] 能效与环保成就 - 国能榆林化工获得陕西省2024年度重点用能行业省级能效标杆企业称号,并被评为2022年度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3] - 金属镁冶炼烟气精准脱硝技术使脱硝成本降至每吨镁80元至90元,较传统技术节省设备投资70%、运营成本80% [5] - 通过协同处置含氨废水形成“以废治废”循环经济模式,日处理量达20吨 [5] 固废资源化利用 - 针对年产量6000多万吨的煤矸石,通过分质利用技术精准转化为硬质骨料、低阶煤及生态功能土 [6] - 相关产品可用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林业生态修复、防沙治沙等领域 [6] - 累计新建投运22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2190万吨/年 [6] 碳捕集与利用 - 利用CCUS技术将煤化工项目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为高附加值液态二氧化碳,产品可达工业级、食品级标准 [7] - 已形成每年115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能力 [7]
陕西榆林:煤化工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推进
陕西日报· 2025-09-26 14:22
项目概况与战略定位 - 陕西榆林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是榆林市“十四五”重点项目,由陕西榆能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推进 [1]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40万吨/年DMTA装置、20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等 [1] - 项目旨在对煤制甲醇、甲苯、丁醇等初级产品进行精细加工,生产丙烯酸乳液、减水剂等更贴近下游市场的精细化工产品 [1] - 该项目是榆林首个精细化工项目,承担着打通榆林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任,是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布局 [1] 产业链整合与原料供应 - 项目年需约90万吨甲醇原料,主要由集团内部控股公司供应,其余部分从市场采购,以此链接上游煤炭初加工项目 [2] - 在下游拓展方面,已有年产10万吨涂料项目达成入园合作意向 [2] - 榆林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等6条产业链,并布局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的2个精细化工园中园 [2] - 通过从基础化工原料延伸至高端产品制造和新材料研发,实现全链条的贯通与升级 [2]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榆林以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投资超25亿元的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及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已全面投运 [3] -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开辟了“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链条创新路径,已引进60余个科研团队,形成可转化科技成果18项 [3] -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已被突破 [3] 绿色低碳与碳捕集利用 - 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是陕西单体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项目,可将二氧化碳用于油田注井驱油、地下封存、农业化肥等领域 [4] - 该项目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01万吨 [4] - 中联公司在神府深煤层大气田建成我国首座深煤层燃气发电全电驱压裂井台,采用“全燃气发电+全电驱压裂”工艺,相比传统柴油驱动,在压裂施工期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00吨 [5] 区域能源产业背景 - 陕西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去年生产煤炭7.8亿吨、原油2447万吨、天然气359亿立方米,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3] - 榆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国家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正在统筹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3]
【榆林】煤化工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推进
陕西日报· 2025-09-25 06:58
项目概况 - 榆林市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是榆林市“十四五”重点项目,由陕西榆能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推进 [1]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40万吨/年DMTA装置、20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等 [1] - 项目旨在对煤制甲醇、甲苯、丁醇等初级产品进行精细加工,生产丙烯酸乳液、减水剂等贴近下游市场的精细化工产品 [1] - 该项目是榆林首个精细化工项目,承担着打通榆林煤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的重任 [1] 产业链布局 - 项目年需约90万吨甲醇原料,主要由集团内部控股公司供应,其余部分从市场采购,以链接上游煤炭初加工项目 [2] - 公司积极拓展下游,已有年产10万吨涂料项目达成入园合作意向 [2] - 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等6条产业链,并布局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的2个精细化工园中园 [2] - 通过从基础化工原料延伸至高端化工产品制造和化工新材料研发,实现全链条贯通与升级 [2]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榆林市以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统领,加速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投资超25亿元的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已全面投运 [3] -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已被突破 [3] -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开辟了“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链条创新路径,已引进60余个科研团队,形成可转化科技成果18项 [4] 绿色低碳转型 - 榆林市统筹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4] - 榆林城投佰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可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产品用于油田注井驱油、农业化肥等领域,年减排二氧化碳101万吨,相当于202万亩碳汇林吸收量 [4] - 中联公司在神府深煤层大气田建成我国首座深煤层燃气发电全电驱压裂井台,采用“全燃气发电+全电驱压裂”工艺,压裂施工期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0吨 [5] - 非常规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为当地工业企业提供低碳燃料与原料,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转型升级 [5]
广汇能源:煤炭产能集中释放 高分红+强项目锚定长期价值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0: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4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3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23亿元 同比增长7.59% [1] - 资产负债率58.09% 较上年末提升4.01个百分点 [1] - 2025-2027年现金分红比例承诺不低于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的90% [1] 煤炭业务表现 - 原煤产量2686.94万吨 同比增长175.11% 煤炭销售总量2764.44万吨 同比增长75.97% [2] - 白石湖煤矿采用智能化运营模式 无人装备覆盖率超50% 回采率稳定98%以上 [2] - 通过红淖铁路和淖柳公路构建公铁联运网络 运输成本较行业低8%-12% [2] 天然气业务策略 - LNG产量3.45亿立方米 同比微降5.95% [3] - 实施"自产气稳基盘 外购气抓套利"策略 天然气销量15.22亿立方米 [3] - 南通港LNG接收站采用"2+3"运营模式 灵活应对国际价格波动 [3] 煤化工业务进展 - 煤基油品产量31.63万吨 同比增长7.78% [4] - 二甲基二硫醚产量6283.73吨 同比增长0.83% [4] - 通过装置提效改造 运行负荷提升3个百分点 单位能耗降低 [4] 资源与产业链优势 - 哈密地区煤矿发热量5000大卡以上 煤炭自给率100% [5] -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拥有油气资源储备 [5] - 构建全产业链格局 销售网络覆盖15个省份 [6] 新能源转型进展 - 绿电制氢装置顺利投产 [6] - CCUS项目上半年销售液态二氧化碳1.87万吨 [6] - 实现碳减排与油田增产双赢效果 [6] 重点在建项目 - 淖柳公路扩能项目完成45公里沥青铺设 运输能力将翻倍 单位成本降低3-5元/吨 [7] - 哈萨克斯坦斋桑油田推进S-312井钻井和老井压裂方案设计 [7] - 淖毛湖地区2座甲醇加注站建设中 预计年底投运 [7] 战略发展方向 - 传统能源保基本盘 新能源拓增长极 [8] - 通过公路扩能 油田投产 加注站落地等项目释放效益 [8] - 实现业绩持续修复与长期价值提升 [8]
侨源股份拟3亿投建生产基地扩产 产销两旺半年净利最高预增61.26%
长江商报· 2025-08-06 07:49
核心业务拓展 - 公司拟投资3.02亿元建设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52亿元新建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Nm³/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二期投资1.5亿元规划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及高端电子化学品设施 [2] - 通过该项目切入半导体制造、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领域,实现从医用气体向高附加值电子特种气体延伸 [3] - 一期项目将新增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产能,强化无菌气体供给能力,满足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需求 [2] 产能与区域布局 - 公司在西南地区拥有全液态空分气体生产线,都江堰、汶川、眉山、金堂四大生产基地合计产能约120余万吨,位居西南第一 [6] - 德阳基地在建,福建地区拥有25000Nm³/h和40000Nm³/h空分气体生产线,主要服务闽光钢铁等客户 [6] - 现有医用气体产能已覆盖西南地区多家医疗机构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亿—1.2亿元,同比增长34.38%—61.26%;扣非净利润9130万—1.11亿元,同比增长32.55%—61.58% [1][7]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14亿元,同比增长42.46%;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超八倍 [7] - 业绩增长主因气体业务规模扩大、产能释放及毛利率提升,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约870万元 [8] 战略收购动态 - 公司曾计划以不超过2亿元估值收购宏晨化工(年产12万吨液态二氧化碳+3万吨食品级干冰),但最终因未达成共识终止交易 [3][4] - 终止收购后,公司表示将继续深耕主业并寻求其他发展机会 [4] 行业地位与客户 - 公司为西南地区最大全液态空分气体供应商,客户包括三钢闽光、通威股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华西医院等 [6][7] - 产品覆盖高纯氧气、氮气、氩气等,服务冶金、化工、军工、医疗、新能源等多领域 [6]
华达通二度IPO:九成收入来自广东 板块定位曾遭问询
新浪证券· 2025-06-20 18:25
公司IPO进展 - 华达通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此前2021年曾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2年终止[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液态二氧化碳 干冰 氨水 高纯氢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液氨销售[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7亿元 2.92亿元 3.42亿元 同比增长5.30%和17.0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168.47万元 6241.24万元 6740.66万元 同比增长1.18%和8.00%[1] 公司业务与市场 - 销售区域高度集中于广东省 报告期内广东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1.16% 89.16% 89.85%[2] - 员工学历结构显示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达67.14% 其中硕士仅3人占比1.41%[2] 公司治理结构 - 控股股东为陈焕忠等5人 合计持股82.10% 呈现高度集中的家族式股权结构[2] - 家族控股可能带来决策效率优势 但也存在缺乏制衡和利益输送风险[2] 历史审核关注点 - 深交所曾要求公司说明主营业务是否符合创业板"三创"定位及高新技术产业特征[1]
华达通北交所IPO:董事长陈焕忠95后女儿任副总裁,儿子任资产管理部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59
公司IPO进展 - 华达通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边洪滨、何焕明 [2] - 公司曾在2021年申报创业板IPO并获深交所受理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后于2022年2月终止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石化尾气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处理 [2] - 主要从事液态二氧化碳、干冰、氨水、高纯氢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液氨的销售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7亿元、2.92亿元及3.66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168.47万元、6241.24万元及6740.66万元 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 [3] - 2024年毛利率为40.55% 较2023年的39.72%有所提升 [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32.76% 较2023年的35.68%有所下降 [3]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陈焕忠、徐鸣、徐义雄、陈培源和陈培滋 合计持股82.10% [5] - 徐鸣持股24.04% 其子徐义雄持股20.47% [5] - 陈焕忠持股24.37% 其子女陈培源与陈培滋分别持股7.37%与5.85% [5][7] - 实际控制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在所有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 [5] 管理层情况 - 陈焕忠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拥有30余年石化行业经验 曾获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十三五"气体行业影响力人物 [7][8] - 徐鸣任副董事长 徐义雄任副总裁 陈培滋任副总裁 陈培源任资产管理部经理 [7] - 陈培滋为95后高管 拥有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本科学历 [8] - 陈培源为90后高管 拥有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9]
华达通更换券商转战北交所IPO,徐鸣与陈焕忠两大家族控股82%
搜狐财经· 2025-06-19 10:22
公司IPO进展 - 华达通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为政旦志远(深圳)[2] - 公司曾于2021年申报创业板IPO并获深交所受理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后于2022年2月终止[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石化尾气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2] - 主营业务为液态二氧化碳、干冰、氨水、高纯氢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液氨销售[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7亿元、2.92亿元及3.66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5.2%[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168万元、6241万元及6741万元 2024年同比增长8%[3] - 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 2024年为40.55%[3] - 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 从2022年35.12%降至2024年32.76%[3]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陈焕忠、徐鸣、徐义雄、陈培源和陈培滋 合计持股82.1%[4] - 徐鸣家族持股44.51%(徐鸣24.04%+徐义雄20.47%)[4][6] - 陈焕忠家族持股37.59%(陈焕忠24.37%+陈培源7.37%+陈培滋5.85%)[4][6] 管理层架构 - 陈焕忠任董事长兼总裁 徐鸣任副董事长[6] - 徐义雄与陈培滋均担任副总裁 陈培源任资产管理部经理[6] - 实际控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在所有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性[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