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离子液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10-24 10:22
产品定义 -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无机或有机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液态盐类 [1] - 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自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 [1] -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熔点越低 [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5年全球离子液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6亿美元 [2] - 未来五年市场预计将以约9.39%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2]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42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2.67亿美元,2025年至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9.39% [7] - 亚太地区因制造业基础雄厚和绿色化学政策推动成为增长最快区域 [2]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生产商包括巴斯夫、赢创工业、索尔维、默克、KOEI Chemical等 [7] - 2024年全球前五家企业市场占比近65%,国际市场大部分由欧洲和日本企业垄断 [7] - 欧洲、北美、日本和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离子液体生产地区 [7] 技术进步与创新 -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正趋向绿色化和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和提升纯度 [3] - 功能化离子液体研发迅速推进,如磁性离子液体和生物基离子液体 [3] - 离子液体与纳米材料、超分子化学等前沿领域结合,拓展了在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的潜力 [3] - 未来生产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离子液体回收率可达90%以上 [8] 应用领域扩展 - 应用从传统有机合成和催化向环境保护、电化学储能、材料制备、生物医药等高增长领域延伸 [4] - 在环境领域用于二氧化碳捕集、废水处理和重金属回收 [4] - 作为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中显示出优越性能 [4] - 在生物医药领域作为药物溶剂和生物催化剂的研究日益活跃 [4]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多样化,功能化和专用型离子液体不断涌现 [5] - 电化学与能源领域快速发展,离子液体在电池电解质等应用中成为市场热点 [5] - 绿色化学推动市场扩张,离子液体作为绿色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 [5] - 政策法规完善鼓励绿色化工产品研发和应用,加速了产业化进程 [5] 政策环境 - 离子液体符合绿色化学原则,受到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政策鼓励 [8] - 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将功能化学品、先进电化学材料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8] - 作为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的重要选择,离子液体有助于达成双碳目标,受到政策支持 [8] - 中国政策环境总体呈现利好趋势,未来5-10年产业将加速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 [8] 产品与区域细分 - 产品类型包括咪唑类、吡啶类、季鏻类等 [11] - 主要应用包括溶剂、催化剂、抗静电剂、电解液等 [11]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东南亚等 [11][12]
行业聚焦:全球离子液体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09-15 12:17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离子液体市场预计到2031年规模将达到2.7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3% [1] - 离子液体因其低挥发性、高热稳定性和优异溶剂化能力等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溶剂、催化剂及电池电解质等领域 [1] - 市场增长主要受监管压力、生产技术进步及持续研发活动驱动,但面临成本、供应和现有技术竞争等挑战 [9][10]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2031年全球离子液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亿美元 [1] - 未来几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9.3% [1]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离子液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65.0%的市场份额 [6] - 全球主要生产商包括BASF、Evonik Industries、Solvay、Merck、KOEI Chemical、Sanyo Chemical、Proionic、Solvionic、IoLiTec和浙江蓝德能源科技等 [6] 市场驱动因素 - 对危险或挥发性溶剂使用的监管压力日益加大,为离子液体创造了机遇,美国环境保护署等机构鼓励使用更安全、可持续的替代品 [9] - 对研究基础设施、制造工艺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投资正在推动市场增长 [9] - 持续的研发工作通过调整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合来定制性能,正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9] 市场阻碍因素 - 某些离子液体的合成成本较高,在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挑战,可能限制其更广泛的工业应用 [10] - 市售离子液体的供应可能有限,商业化应用可能仅限于少数常用类型,种类的增加将为不同行业开辟更多可能性 [10] - 离子液体面临来自现有成熟技术、成本较低且已集成到现有基础设施中的替代溶剂的竞争,说服行业转换工艺存在挑战 [10]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研究报告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离子液体产能、销量、销售收入、价格、市场份额及排名等,企业数据主要侧重近三年内主要厂商的市场销售情况 [14] - 地区层面主要分析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行业内主要生产地区和主要消费地区的规模及趋势 [14] - 报告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 [15]
没有水,外星球还能孕育生命吗
科技日报· 2025-08-18 10:16
核心发现 - 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离子液体可能替代水成为行星宜居性的新标准 这种特殊流体由硫酸和含氮有机物反应生成 可在高温低气压环境下稳定存在[1] - 离子液体在高达180摄氏度和低于地球大气压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液态 证明其具备在极端环境中维持生命基础的潜力[1] 实验验证 - 研究人员通过30多种含氮有机物与硫酸在不同温压条件下混合 并在玄武岩等常见岩石表面进行测试 证实离子液体在各种条件下均可形成并长期维持液态[1] - 实验过程中硫酸与甘氨酸混合后残留的顽固液态膜 被确认为化学反应生成的离子液体 该发现源于对金星云层生命迹象的研究[1] 科学意义 - 离子液体可成为生物分子的理想载体 某些蛋白质能在其中保持结构稳定 为生命存在提供了水以外的可能性[2] - 该研究拓宽了类地行星宜居性认知 未来外星生命搜索范围将扩展至奇特液体世界 包括岩石行星和卫星表面普遍存在的化学环境[2] 研究进展 - 科学家下一步将测试生命分子在离子液体中的存活与繁殖能力 验证其作为外星生命温床的可行性[2] - 研究成果颠覆了传统"水定律" 为天体生物学提供了全新研究方向[2]
泰和科技:目前暂未生产乙二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1:51
液冷材料相关业务进展 - 公司咪唑类离子液体中试合成技术研究项目处于中试阶段[1] - 半固态电池用含双键离子液体等三个离子液体项目处于小试阶段[1] - 公司目前暂未生产乙二醇产品[1] 技术研发布局 - 涉及功能型吡咯类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创新应用研究[1] - 开展新型电解液材料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 - 半固态电池用含双键离子液体分子结构设计项目持续推进[1]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固态电池如何跨越“产业化”鸿沟?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固态电池技术现状与挑战 - 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潜力期望巨大,但面临产业化与成本严酷现实,需跨越技术鸿沟[1] - 技术路线百家争鸣,无绝对优势路径,重心从材料科学转向生产工程攻坚[2] - 固-固界面问题被视为头号挑战,产业采取材料体系迭代与界面工程双线作战[2] - 性能目标诱人(400-500Wh/kg),但关键原料高成本制约商业化进程[2][3] 技术路线与工程突破 - 主流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及新兴MOFs材料[2] - 工程化难题聚焦界面不稳定、干法工艺放大、超薄电解质膜制备等[2] - 容百科技正极材料进展:8系容量190mAh/g,9系单晶达225mAh/g并近吨级出货[11] - 赣锋锂业突破硫化物/氧化物路线: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6mS/cm,氧化物达1.5mS/cm并实现千吨级量产[14] 材料创新与性能指标 - 正极材料短期以高镍三元为主(NCM811比容量超200mAh/g),长期看好富锂锰基(理论350mAh/g)[6] - 界面优化技术包括表面包覆、梯度结构、纳米化设计等,使体积变化<1%[6] - 厦钨高镍材料性能:Ni95在55℃下首放容量230mAh/g,循环稳定性优异[18] - 蓝廷新能源创新MOFs材料:Zr基MOF提升循环稳定性,Ag基MOF改善倍率性能[25] 产业化进程与产能布局 - 中国短期聚焦半固态,长期布局硫化物路线;日韩欧美设定2025-2030年400-500Wh/kg目标[7] - 恩捷股份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16mS/cm,膜厚控制60-150µm,2025年建百吨级产线[21][22] - 赣锋锂业实现20µm锂合金带量产,电芯通过多项安全测试[14][15] - 容百科技规划:2025年电芯样件容量225mAh/g,2027年提升至230mAh/g[11] 新兴材料与工艺创新 - MOFs材料在电极/电解质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蓝廷新能源已实现部分MOF量产[25][26] - 离子液体(ILs)应用:电导率10⁻³~10⁻² S/cm,可优化界面并增强热稳定性[25] - 厦钨开发连续化硫化锂制备技术,解决硫化物电解质成本高难题[18] - 干电极技术、极片致密度、电解质膜工艺成为制造工艺关键卡点[11]
昊帆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
2023-06-29 20:38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价格为67.68元/股,对应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57.38倍,高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15.46倍,超出约271.15%,高于可比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42.80倍,超出约34.07%[4] - 本次公开发行新股270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为10800万股[33][35][54] - 初始战略配售数量为540万股,占发行数量的20%;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227.2458万股,占发行数量的8.42%,差额312.7542万股回拨至网下发行[10][37][54] - 投资者按67.68元/股价格于2023年7月3日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网下申购时间为9:30 - 15:00,网上申购时间为9:15 - 11:30、13:00 - 15:00[7][38][40][41][96][106] 业绩情况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8234.92万元增长至44745.78万元,复合增长率25.89%;净利润从4040.21万元增长至12937.09万元,复合增长率78.94%;扣非净利润从8552.34万元增长至12739.01万元,复合增长率22.05%[20] -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868.46万元和12739.01万元,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为23607.47万元[39] 市场规模 - 2015 - 2019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0%,2019年规模约294.00亿美元,预计2019 - 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6.33%,2027年达495.00亿美元[21] - 2015 - 2019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40%,2019年规模为8877亿美元,预计2019 - 2024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4.96%,2024年全球分子砌块市场规模将达612.00亿美元[22] - 2020 - 2024年我国ADC药物市场规模将由42.00亿元增长至12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61%[24] 项目投资 - 安徽昊帆年产350吨项目(一期)总投资额为1.07亿元,2021年6 - 12月自产产量87.02吨,2022年自产产量203.17吨[28] - 年产1002吨多肽试剂及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二期)总投资额5.45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投资金额为1303.01万元[29] - 多肽及蛋白质试剂研发平台建设项目预计年产蛋白质试剂类产品250公斤、二脂肪酰磷脂酰胆碱类产品250公斤,截至2022年12月末投资金额为1124.23万元[29] 询价情况 - 2023年6月27日,收到317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7741个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报价信息,报价区间为35.00元/股 - 92.59元/股,拟申购总量为4084530万股,申购倍数为2238.40倍[64] - 剔除无效报价后,316家网下投资者管理7723个配售对象符合条件,申报总量为4073500万股,报价区间35.00元/股 - 92.59元/股[66] - 剔除60个配售对象,拟申购总量为41330万股,占剔除无效报价后拟申购数量总和的1.0146%[67][68] - 网下发行有效报价投资者278家,管理配售对象7165个,有效拟申购数量总和为3740010万股,为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2049.60倍[30][73] 限售与缴款 - 网下发行部分采用比例限售方式,获配股票数量的10%限售6个月,90%无流通限制;战略配售中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投资者获配股票限售期为12个月[10][11] - 网下投资者于2023年7月5日(T + 2日)16:00前缴纳新股认购资金,网上投资者同日终前确保资金账户有足额认购资金[11][12][45][46][47][87] - 网下和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股份数量合计不足公开发行数量70%时,中止新股发行[12][92][113][11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