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
搜索文档
永和股份前三季净利预增超两倍,62岁童建国和90后儿子分别任董事长、总经理
搜狐财经· 2025-10-14 11:18
业绩预增概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加3.10亿元至3.30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2]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扣非净利润为4.42亿元至4.62亿元,同比增长212.93%至227.10% [2] 业绩预增原因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支撑产品价格上行和毛利率提升 [3]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管理,强化了行业供给端约束并优化供需结构 [3] - 公司优化生产基地产线运行效率,提升HFP、FEP、PTFE、PFA等产品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推动邵武永和基地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转型并持续盈利 [3] 历史业绩与公司背景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9元/股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40.82% [7]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氟化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覆盖萤石资源、氢氟酸、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 [7]
有色与化工行业领跑多 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翻倍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7:06
从已发布的三季度经营数据来看(含三季报、预告等),业绩翻倍增长的公司多集中在有色金属行业。 楚江新材以超20倍的业绩增幅暂居前列。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元至3.8亿元, 同比增长2057.62%至2242.56%。 今年前三季度,楚江新材产品升级与技术改造项目有序投产,产能释放有效驱动产销规模与营业收入持 续增长。同时公司推进产品升级和精细化管理,产品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英联股份业绩同样亮眼,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50万元至3750万元,同比增长1531.13%至 1672.97%。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大幕开启,道氏技术(维权)、金岭矿业等4家公司率先交出稳健的三季报成 绩单。另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已有超70家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65家公司业 绩预增,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从细分行业来看,基础化工、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公司密集发布业绩预告,楚江新材、英 联股份、北方稀土等29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将为全年业绩提供稳定的增长动能。 从业绩驱动因素来看:一方面,多个细分行业景气度回暖,带来市场需求提升, ...
有色与化工行业领跑多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翻倍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02:04
A股三季报披露概况 - 三季报披露开启,道氏技术、金岭矿业等4家公司率先发布稳健三季报 [1] - 截至10月13日,已有超70家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65家业绩预增 [1] - 基础化工、电子、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公司密集发布业绩预告 [1] 有色金属行业业绩表现 - 业绩翻倍增长公司多集中在有色金属行业,29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 [1][2] - 楚江新材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5亿元至3.8亿元,同比增长2057.62%至2242.56% [2] - 楚江新材业绩驱动因素包括产品升级与技术改造项目有序投产,产能释放驱动产销增长 [2] - 英联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450万元至3750万元,同比增长1531.13%至1672.97% [2] - 英联股份业绩增长得益于快消品金属包装易开盖板块贡献,核心优势显现带动营收增长 [2] - 北方稀土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10亿元至15.70亿元,同比增长272.54%至287.34% [3] - 北方稀土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深化降本提质增效,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业绩增长 [3] 基础化工行业业绩表现 - 行业景气度提升、主营产品量价齐升成为基础化工行业公司增长关键词 [4] - 农药龙头利民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84亿元至3.94亿元,同比增长649.71%至669.25% [4] - 利民股份业绩增长因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毛利率提升及投资收益增加 [4] - 制冷剂行业维持高景气,永和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5] - 永和股份业绩受益于供给侧配额政策强化、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产品价格上行 [5] - 永和股份通过优化生产基地产线运行效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 [5] - 晨光生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78亿元至3.14亿元,同比增长344.05%至401.55% [5] 其他行业及公司业绩亮点 - 道氏技术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182.45% [6] - 金岭矿业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47.09% [6]
永和股份第三季预盈超1.85亿 行业景气净利连续四季度高增
长江商报· 2025-10-10 09:3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1]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创单季历史新高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7亿元,同比大增209.39% [3]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增长130.55%,显示业绩加速增长态势 [3]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5.39%(或25.29%),创自2021年上市以来新高,同比提升7.36个百分点 [1][5] - 氟碳化学品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攀升至32.43%,较上年同期提升12.15个百分点 [4] - 含氟高分子材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逆势提升2.73个百分点至19.75% [4]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 [2] - 下游空调、冷链等领域需求稳步增长,共同支撑产品价格持续上行 [2] - 公司2025年获得HFCs产品配额5.82万吨,总配额量位居行业前列,充分享受供给侧改革红利 [4] 公司运营与战略 - 公司通过优化邵武永和等生产基地的产线运行效率,提升HFP、FEP、PTFE、PFA等产品的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 [2] - 邵武永和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实现持续盈利,从“产能建设”向“效益释放”阶段转型 [2] - 公司依托从萤石上游资源到含氟精细化学品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推动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报告期末,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年产能达8.28万吨,其中HFP产能位居全球前列 [4]
605020,业绩预增超400%!
中国基金报· 2025-10-09 00:00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6亿元至4.76亿元,同比增长211.59%至225.25% [2][5]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447.64%至506.85%,环比增长6.34%至17.83% [4][5]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2亿元至4.62亿元,同比增长212.93%至227.10% [5]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制冷剂行业高景气度延续,受益于供给侧配额政策与下游需求稳步增长,推动产品价格持续上行,毛利率稳步提升 [6] - 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持续缩减,第三代氟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行业供给端约束强化,推动供需结构优化 [6] - 公司优化生产基地产线运行效率,提升HFP、FEP、PTFE、PFA等产品的优等品率与产销规模,邵武永和基地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实现持续盈利 [6] - 公司依托从萤石上游资源到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精益内部管理、开拓市场份额、强化成本控制等方式拓宽盈利空间 [6][8] 行业背景与前景 - 制冷剂下游需求中空调占比62.18%,冰箱占比4.78%,汽车占比9.87% [9] - 第二代氟制冷剂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淘汰,我国实行配额制度逐渐减产,第三代氟制冷剂在发展中国家逐步替代第二代产品 [9] - 第三代制冷剂配额主要集中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东阳光等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 [11] - 配额制背景下制冷剂供给受限,行业生态和竞争秩序改善,叠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国内需求,以及全球南方国家城镇化和消费升级驱动国际需求,制冷剂景气向上趋势不改 [13] 公司概况与市场数据 - 公司是氟化工龙头企业之一,已形成从萤石矿到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 [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价报28.38元/股,总市值为144亿元 [1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71亿元,同比增长140.82% [15]
制冷剂巨头半年报预增155%!股价狂飙年内涨超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7:37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达19.7亿元到21.3亿元,同比增长136%到155%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9.5亿元到21.1亿元,同比增长146%到166% [2] - 业绩高增主要受益于核心制冷剂产品量价齐升 [2] 行业格局 - 氟化工行业从"自由竞争"转向"配额管制" [3] - 公司二代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为3.89万吨,占全国26.10%,内用配额占全国31.28%,为国内第一 [3] - 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生产配额29.98万吨,占全国同类品种合计份额的39.6% [3] 产品价格与需求 - 第三代主流制冷剂R32国内均价突破5.1万元/吨,年内涨幅达19%,同比增长42% [3] - 行业毛利润高达3.5万元/吨,较去年同期增加超1万元/吨 [3] -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行业生态、竞争秩序持续改善 [2] 股价表现 - 年内股价涨幅达20.4%,并于7月2日盘中创下29.29元/股的历史新高 [3] - 截至7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8.79元/股,日内上涨0.95% [3]
巨化股份(600160):一季度呈现开门红,制冷剂迎来销售旺季
招商证券· 2025-04-29 22: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6.05%,归母净利润8.09亿元,同比增长160.64%,扣非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增长173.94%,单季度净利润创上市以来历史第二好水平,看好制冷剂长期景气周期,公司作为氟化工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1] - 公司克服生产经营季节性、产品市场结构性等影响因素,实现主要生产装置稳定生产、产量提升,尤其是氟化工和石化材料产品增产增销,主要产品和原材料市场继续分化,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价格总体呈下跌趋势 [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93.55亿元、352.26亿元和40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7亿元、42亿元和48.99亿元,EPS分别为1.22元、1.56元和1.8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8倍、16.3倍和14.0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06.55亿元、244.62亿元、293.55亿元、352.26亿元、405.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4%、18%、20%、20%、15% [2][15]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42.22亿元、53.82亿元、62.8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61%、130%、69%、27%、17% [2][15]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4亿元、19.6亿元、32.97亿元、42亿元、48.9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60%、108%、68%、27%、17% [2][15]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5元、0.73元、1.22元、1.56元、1.81元,PE分别为72.6、34.9、20.8、16.3、14.0,PB分别为4.3、3.8、3.3、2.8、2.4 [2][15] 基础数据 - 总股本27亿股,已上市流通股27亿股,总市值685亿元,流通市值685亿元,每股净资产6.9元,ROE(TTM)13.2,资产负债率32.8%,主要股东为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2.7% [3] 股价表现 - 1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表现分别为4%、21%、18%,相对表现分别为8%、25%、13% [5] 公司业务地位 - 公司是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VDC和PVDC产业链)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7] 一季度业务数据 - 氟化工原料板块产量29.2万吨,销量8.7万吨,营收3.2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04%、11.07%、26.9% [7] - 制冷剂板块产量14.4万吨,销量7万吨,营收26.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56%、4.14%、64.63%,产品平均价格上涨超过50%,达到58.08% [7] - 含氟聚合物产量3.4万吨,销量1万吨,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27%、9.88%、2.94% [7]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64.21亿元、79.49亿元、87.9亿元、117.13亿元、158.93亿元 [14] - 2023 - 2027年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69.63亿元、199.65亿元、217.69亿元、232.86亿元、245.61亿元 [14] - 2023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233.84亿元、279.14亿元、305.58亿元、349.99亿元、404.54亿元 [14] - 2023 - 2027年流动负债分别为45.16亿元、49.82亿元、45.85亿元、49.82亿元、56.16亿元 [14] - 2023 - 2027年长 期负债分别为24.91亿元、37.42亿元、37.42亿元、37.42亿元、37.42亿元 [14] - 2023 - 2027年负债合计分别为70.07亿元、87.24亿元、83.27亿元、87.23亿元、93.58亿元 [14] - 2023 - 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60.75亿元、177.92亿元、204.68亿元、240.46亿元、283.25亿元 [14]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1.96亿元、27.65亿元、48.39亿元、60.38亿元、70.88亿元 [14] - 2023 - 2027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7.19亿元、 - 22.58亿元、 - 33.52亿元、 - 33.52亿元、 - 33.52亿元 [14] - 2023 - 2027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1亿元、1.91亿元、 - 15.55亿元、 - 9.65亿元、 - 6.56亿元 [14]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06.55亿元、244.62亿元、293.55亿元、352.26亿元、405.1亿元 [15] - 2023 - 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179.24亿元、201.82亿元、229.55亿元、271.94亿元、311.52亿元 [15]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0.87亿元、25.02亿元、42.22亿元、53.82亿元、62.81亿元 [15] - 2023 - 2027年利润总额分别为10.77亿元、24.97亿元、42.17亿元、53.77亿元、62.76亿元 [15] - 2023 - 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44亿元、19.6亿元、32.97亿元、42亿元、48.99亿元 [15] 主要财务比率 - 年成长率: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 4%、18%、20%、20%、1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 - 61%、130%、69%、27%、1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 - 60%、108%、68%、27%、17% [15] - 获利能力: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3.2%、17.5%、21.8%、22.8%、23.1%,净利率分别为4.6%、8.0%、11.2%、11.9%、12.1%,ROE分别为6.0%、11.6%、17.2%、18.9%、18.7%,ROIC分别为5.2%、10.5%、15.5%、17.4%、17.4% [15] - 偿债能力: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0.0%、31.3%、27.2%、24.9%、23.1%,净负债比率分别为11.1%、13.7%、9.8%、7.7%、6.7%,流动比率分别为1.4、1.6、1.9、2.4、2.8,速动比率分别为1.0、1.1、1.4、1.7、2.2 [15] - 营运能力:2023 - 2027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9、1.0、1.0、1.1、1.1,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0.3、10.0、9.4、9.6、9.4,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2.4、18.6、26.1、26.1、25.6,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5.5、6.9、7.2、7.3、7.2 [15] - 每股资料:2023 - 2027年EPS分别为0.35元、0.73元、1.22元、1.56元、1.81元,每股经营净现金分别为0.81元、1.02元、1.79元、2.24元、2.63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5.95元、6.59元、7.58元、8.91元、10.49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00元、0.23元、0.23元、0.23元、0.23元 [15] - 估值比率:2023 - 2027年PE分别为72.6、34.9、20.8、16.3、14.0,PB分别为4.3、3.8、3.3、2.8、2.4,EV/EBITDA分别为35.9、18.5、11.8、9.6、8.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