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纵横G700
icon
搜索文档
坚持油电并行 奇瑞携34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2:31
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奇瑞集团旗下携纵横G700、风云T9L、捷途旅行者等34款车型集 中亮相。除全家族车型外,奇瑞还展现了此前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的C-DM6.0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 2.0T增程专用发动机、犀牛固态电池等多种技术,坚持油电并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奇瑞:我们起个大早,赶上了大集。
环球网· 2025-11-19 19:09
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 - 公司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1万辆,呈现连续快速增长态势,8月破9万、9月破10万 [1] - 风云A9L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手上还积压数万台订单 [3][5] - 纵横G700实景挑战后收获1.5万台大定,风云T11上市24小时拿下3.8万张大定 [3] - 个性化品牌iCAR在10月份销售12,393辆,1-10月累计销售79,023辆 [5] - 高端品牌智界10月份销售12,810辆,1-10月累计销售70,587辆,智界R7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万台 [5] 产品与技术矩阵 - 公司已完成从"单兵作战"到"矩阵发展"的切换,形成以风云A9L、风云T11、纵横G700等为代表的爆款新能源产品矩阵 [3][6] - 公司拥有深厚技术积累,早在2001年便开启混动技术研发,计划到2025年推出39款混动产品 [6][7] - 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发布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电芯能量密度达600Wh/kg,搭载车型续航可达1200-1300公里,计划2027年装车验证 [6] 安全技术与研发体系 - 公司对安全性充满自信,风云T11全系标配磐石车身2.0,整车高强度钢铝合金占比达88%,热成型钢强度达2G帕 [8] - 相比传统结构,白车身重量下降20%,强度提升30% [8] - 公司建立了覆盖主动安全、电池安全、碰撞安全等七大领域的100余项超越国标的企业安全标准 [8]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突破 - 公司拥有强大的全球化创新体系,在全球设有十个造型中心,超过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 [9] - 通过"艺术开阳实验室"和大学生设计大赛构建了完备的设计人才梯队 [11] - 全球研发体系包括"瑶光实验室"和"开阳实验室",推出了AI智能车架构等黑科技 [11] - 今年1-10月,公司累计出口汽车106万辆,同比增长12.9%,成为最快达成年内出口百万辆的中国汽车集团 [13] - 前10个月,公司在欧盟和英国销售汽车超17万辆,同比增长2.4倍,欧洲本地化生产战略取得成果 [13]
11月18日,纵横G700迪拜全球上市!以GAIA架构重塑豪华越野新时代
搜狐网· 2025-11-15 13:18
产品上市与战略意义 - 纵横G700将于11月18日在阿联酋迪拜全球上市,是品牌首款车型[1] - 此次上市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豪华越野赛道,开启中国豪华越野品牌走向世界的新征程[1] - 公司旨在以创新技术为全球豪华越野市场注入中国力量,突入高端豪华越野核心圈并重新树立价值新标杆[1][8] 设计与性能特点 - 设计灵感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纵横美学”,融合硬朗越野姿态与精致豪华质感[3] - 搭载鲲鹏超能混动CDM-O系统,综合功率高达665kW,以电混技术引领豪华越野进入高效能新时代[3] - 基于2870mm超长轴距打造宽敞六座空间,第二排配备支持145°调节的航空级座椅,带八点按摩、三档通风与加热功能[3] 智能科技与交互体验 - 搭载由35.4英寸纵横天际屏、15.6英寸中控屏、17.3英寸悬浮吸顶屏及8.88英寸空调屏构成的四联交互系统[3] - 四联交互系统由高通骁龙8255芯片驱动,为全车乘客提供流畅自然的智能体验[3] - 搭载ADAS视觉系统实时感知路况,结合14+X智能越野模式(XWD²超级全领域智控系统)和自动交叉轴功能,帮助驾驶者应对复杂地形[5] 户外功能与架构基础 - 具备6.6kW外放电功能,可作为移动电站为咖啡机、电磁炉等设备供电,提升户外露营体验[5] - 车辆配备车载冰箱与侧遮阳帘等配置,提升旅途便捷与愉悦感[5] - 基于GAIA全地形智能架构打造,该架构已通过横渡中国长江的实测,具备“方舟技术”拓展水陆两栖可能,并集成可结合无人机交互的“天巡技术”[6]
破局者之姿,纵横G700以硬核实力碾压豪华越野竞品
财富在线· 2025-11-14 18:42
公司研发与市场定位 - 奇瑞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千亿元,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护城河 [1] - 公司通过多品牌协同布局,精准覆盖不同层级市场 [1] - 纵横品牌承载高端化使命,其首发车型G700定位“全领域豪华越野SUV”,直接对标坦克500、方程豹豹8等车型 [1] 产品核心越野性能 - 纵横G700全系标配三把锁(前后电控牙嵌式差速锁+能量中锁),响应时间<100ms,配备X模式及14种地形与专业越野模式 [3] - 开启空气悬架后离地间隙达320mm,接近角≥40.3°、离去角≥32.3°,通过性远超坦克500 [3] - 空悬模式下涉水深度达970mm,超过坦克500的800mm和豹8的890mm,发动机、电池、电机均达IP68级防水标准 [5][6] 产品豪华与舒适配置 - 内饰采用东方美学设计,座椅臻选Nappa真皮,经14层堆叠工艺处理,主副驾支持8点按摩和3档通风/加热功能,前排靠背最大可至164°仰平 [7] - 配备“灵感四屏联动”:35.4英寸纵横天际屏、15.6英寸中控屏、17.3英寸悬浮吸顶屏及8.88英寸后排空调屏 [9] - 搭载莱斯康音响系统,拥有18个扬声器及16通道独立功放,功率1500W,音质表现远超豹8的帝瓦雷音响 [9] 行业地位与品质承诺 - 奇瑞集团拥有28年技术积淀与13年捷豹路虎协同的豪华基因,助力中国制造在豪华越野领域站稳脚跟 [11] - 纵横G700提供整车终身质保,优于坦克500的5年或15万公里质保和豹8的6年或15万公里质保 [11] - 产品集百万级奢享配置与硬核越野实力于一身,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领先迈向技术引领的新阶段 [13]
奇瑞|港股上市后首份答卷,前三季营收净利双增
搜狐财经· 2025-11-04 15:48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48.33亿元,同比增长17.94% [1] -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3.65亿元,同比增长28.01%,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1] - 从季度表现看,Q1-Q3营收分别为682.8亿元、733.8亿元、732.33亿元,呈现阶梯式攀升 [2] - Q1-Q3对应净利润分别为46.5亿元、50.55亿元、46.65亿元,整体呈现稳步提升状态 [2] -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达13.71%,较上半年的13.01%和一季度的12.4%逐季攀升 [8] 行业对比 - 与行业头部车企相比,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规模仅次于比亚迪(233.3亿元) [3] - 公司净利润水平高于上汽集团(81亿元)和长城汽车(86.35亿元)等头部车企 [3] 销量驱动因素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200.78万辆,同比增长14.5%,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截至10月,累计销量进一步攀升至229万辆,同比增长13% [4] - 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动力,前三季度销量58.75万辆,同比激增77.1% [6] - 9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16万辆,同比增幅达55.4%,显著高于行业23.7%的平均增速 [6] - 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11.03万辆,同比增长54.7%,首次突破11万辆 [6] - 1-10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近70万辆,同比增长73.1%,规模稳居行业前五 [6] - 新能源在集团销量中的占比从上半年的28.5%提升至9月的32.7% [6]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已成为重要营收支柱,前三季度出口93.6万辆,同比增长12.9% [6] - 出口量占集团总销量比重近50%,连续六个月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 [6] - 公司蝉联中国车企出口榜首 [6] - 海外市场营收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已接近50% [8] - 2024年海外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008.98亿元 [7] 成本与费用管控 - 2025年三季度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三项费用合计66.54亿元,同比减少2%,环比减少19% [8] - 费用端的精准管控和销售成本的有效控制共同推动了毛利率的稳步提升 [8] 资本助力与未来战略 - 公司港股上市净募资91.45亿港元,资金将投向新能源产品发展(20%)、海外市场拓展(20%)和智能驾驶技术(15%) [10] - 上市后研发与市场投入精准度提升,推动利润端结构性改善 [10] - 未来三年计划推出十余款多动力形式车型,并将提升新能源产品毛利率作为重点方向 [10] - 技术端将深化"算法+软件+芯片"协同开发,加快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方案的量产应用 [10]
奇瑞集团10月销量同比增长3.3%,1-10月累计销量破228.89万创同期最佳
巨潮资讯· 2025-11-02 13:45
整体业绩表现 - 10月单月销量达281,161辆,同比增长3.3% [2] - 1-10月累计销量达2,288,929辆,同比增长13%,创历史同期最佳业绩 [2] - 全球累计汽车用户突破1800万,其中海外用户超过556万 [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0,346辆,首次单月突破1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4.7% [2] - 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697,891辆,同比大幅增长73.1%,规模稳居行业前五 [4] - 多款新能源车型市场表现强劲,风云A9L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风云T11上市24小时大定达38,169台 [4] 全球化与出口业务 - 10月单月出口126,434辆,同比增长13%,连续六个月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 [2] - 1-10月累计出口达1,062,862辆,以历史最快速度达成年内出口超百万辆,同比增长12.9% [2][4] - 欧洲市场拓展迅速,1-10月在欧盟和英国市场销售171,147辆,同比增长2.4倍,并已在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建立业务 [4] 主要品牌销量 - 奇瑞品牌10月销售169,696辆,1-10月累计销售1,377,558辆 [3] - 星途品牌10月销售9,494辆,1-10月累计销售97,445辆 [3] - 捷途品牌10月销售59,073辆,1-10月累计销售518,651辆,并成为最快达成累计销量2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 [3] - iCAR品牌10月销售12,393辆,1-10月累计销售79,023辆 [3] - 智界品牌10月销售12,810辆,1-10月累计销售70,587辆 [3]
“卖爆了”!新能源车数据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1:05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10月新能源车企交付量(销量)环比9月整体均实现增长 [2] - 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难言哪家车企已经胜出 [2] - 多家车企人士表示汽车行业是一场马拉松,短期成功难言最终胜者 [25]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10月销量达441,706辆,环比增长11.47%,创2025年年内新高,但同比下降12.13% [2][3] - 比亚迪2025年前10月累计销量达3,701,900辆 [3] - 吉利新能源10月销量达177,882辆,同比增长63.61%,环比增长7.68%,创历史新高 [3][8] - 吉利新能源2025年前10月销量达1,345,000辆,同比增长106% [8] - 奇瑞新能源10月销量首次超11万辆,达110,346辆,同比增长54.70%,环比增长20.48% [3][10] - 奇瑞新能源2025年前10月销量达697,900辆,同比增长73.1% [10] 造车新势力格局 - 零跑10月交付量首破7万辆大关,达70,289辆,同比增长84.11%,连续8个月成为造车新势力销冠 [2][3][10] - 零跑2025年前10月交付量达465,800辆,公司对2025年第四季度展望乐观,全年目标至少交付50万辆 [10] - 小鹏10月交付量达42,013辆,同比增长75.66%,再创新高 [3][11] - 蔚来公司10月交付量达40,397辆,同比增长92.59%,环比增长16.25%,成为造车新势力“增速王” [3][13][14] -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超4万辆,9月交付量也超4万辆 [2][3][12] - 理想10月交付量达31,767辆,同比下降38.25%,环比下降6.43%,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唯一未增长的车企 [2][3][20] 央国企新能源车企发力 - 深蓝10月销量达36,792辆,排名央国企新能源车企首位,同比增长32.05% [2][3][17] - 北汽新能源10月销量达30,542辆,同比增长112.02%,环比增长48.70%,成为“增速王” [2][3][16] - 岚图10月销量达17,218辆,同比增长69.52%,环比增长13.10%,意图打造央国企高端新能源车企第一品牌 [2][3][18] - 岚图2025年前10月销量同比增长82%,实现“九连涨”,并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20] - 阿维塔10月销量达13,506辆,同比增长34.31%,环比增长22.47%,2025年前10月连续八个月月度销量超1万辆 [3][18] 产品与技术动态 - 蔚来公司旗下乐道品牌交付量已连续三个月超过蔚来品牌,其L90车型上市三个月交付3.33万辆 [16] - 蔚来全新ES8在10月31日完成第1万辆交付,耗时仅41天 [25] - 理想正加快增程系列车型出海进程,并推动纯电车型理想i6的交付,当前订单量超7万辆 [23] - 奇瑞新能源爆款产品矩阵已成型,包含风云A9L、纵横G700、风云T11等 [10]
布局新能源赛道 奇瑞风云T11上市
中证网· 2025-11-01 15:19
风云T11产品发布 - 风云T11定位为智享大六座旗舰SUV,聚焦安全、空间、豪华、智慧四项核心价值 [1] - 新车全系标配磐石车身2.0与11个安全气囊,AEB紧急制动系统等20余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提供三重防护 [1] - 智能化方面搭载猎鹰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配备27个感知单元与200TOPS算力芯片,支持高速NOA、城市NOA等全场景智驾功能 [1] - 动力系统搭载1.5TGDI高效能增程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5.79%,油电转换率为3.71kWh/L [1] 公司新能源战略布局 - 风云品牌以电混为核心战略,布局新能源赛道 [1] - 公司于2025年7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四大事业部,其中风云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品牌风云 [1] 纵横品牌及G700产品发布 - 纵横品牌序列定位豪华电混越野品牌,其首款量产车型G700定位为“全领域豪华越野SUV” [1][2] - 纵横G700配备35.4英寸山脉天际屏和华为乾崑智驾ADS4辅助系统,全车搭载27个感知元件 [2] - G700具备百万级智能空气悬架、云憩座椅以及莱斯康音响系统等豪华配置 [2] - 公司董事长表示G700旨在通过智能电混技术和系统创新能力实现“豪华越野平权” [2]
受国产越野挤压,路虎也不香了?揽胜极光L直降19万,销售称价格还能谈
36氪· 2025-10-27 18:53
价格策略与销量表现 - 路虎揽胜极光L厂商指导价42.98万元,官方立减19万元,裸车价降至24万元以内,且分期付款可再减1万元 [1] - 通过分期、购买“双保套餐”、同品牌置换、大客户身份等叠加优惠,购车首付可低至6.3万元 [5] - 尽管大幅降价,揽胜极光L近半年销量仅3509辆,9月销量低至333辆,未能有效提振销量 [1]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25财年,捷豹路虎全球零售销量为42.89万辆,较上一财年小幅下降0.7% [7] - 公司营收为290亿英镑,与去年同期持平,但税后利润为18亿英镑,同比下降30.8% [15] - 中国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2024/25财年零售销量为3.42万辆,同比下降幅度达31.9% [9]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硬派越野SUV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销量达187.4万辆,同比增长12.7%,预计2025年销量将突破210万辆 [10] - 自主品牌如坦克、奇瑞纵横、方程豹、猛士等推出新车型,在保留越野功能的同时兼顾舒适性与智能化,竞争力增强 [1] - 以路虎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在2.0时代主导市场,但在强调智能化、电动化的3.0时代,市场地位受到挑战 [1][2] 产品与技术挑战 - 捷豹路虎电气化车型(含轻混)占总销量78.4%,但其中轻混车型占比达62%,主流纯电车型仅有已停产的捷豹I-PACE [12] - 路虎纯电车型上市时间未定,现款车型的智能化配置与自主品牌相比处于相对基础阶段,竞争力不足 [13] - 2024年底至今,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在全球发起多次召回,涉及车辆总数超60万辆,影响品牌信誉 [13][14] 区域市场表现分化 - 2024/25财年,捷豹路虎在北美市场销量12.03万辆,同比增长26.6%,英国市场销量8.13万辆,微增2.0% [9] - 同期,中国市场销量为8.37万辆,同比下降19.7%,下滑速度远超其他主要市场 [9]
企业观察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
财经网· 2025-10-27 07:08
技术成果展示 - 公司动力系统鲲鹏天擎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8%,优化混动车型油耗表现[4] - 全场景通行技术方舟两栖系统实现极端工况应用,攻克四大核心难题并达到IP68级防水,但普通乘用车应用场景有限[4] - 智能化领域采取双线并举策略,包括全栈自研猎鹰智驾大模型和引入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实现端到端城市NOA功能[4] - 公司构建涵盖8大研发中心的全球协同网络,汇聚超3万名研发人员,并计划新增26个海外研发中心[4] 企业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核心战略方向是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并以出海为关键支点,未来海外市场营收贡献和员工数量将远大于国内[5] - 2025年9月公司出口汽车137,624辆,同比增长26.2%;1-9月累计出口量达936,428辆,同比增长12.9%[6] - 公司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本土汽车制造商,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37.4%[6] 海外市场布局与风险 - 公司长期依赖最大单一市场俄罗斯,2024年以32.5万辆出口量领跑行业,同比增长率达47%[7] - 2025年7月公司在俄罗斯销量同比下降13.7%至1.98万辆,分析认为其俄罗斯出口业绩已达极限,且面临欧美制裁风险[7]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缩减俄罗斯营运规模,已出售部分资产及销售渠道,预计到2027年逐渐减少在俄罗斯的现有品牌及分销渠道[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表明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迎来全面竞争[11] - 竞争对手上汽集团MG品牌是2025年前6个月在西欧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智己汽车登陆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11] - 竞争对手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达47万辆,同比增长1.3倍,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50%,在英国、巴西、新加坡等市场表现突出[11] - 咨询公司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份额将翻倍至10%,年产量将增加80万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