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甲醇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首个“绿醇—加注—航运” 全链示范项目在吉林启动——吉电股份20万吨绿甲醇项目在四平梨树启动创优建设
中国能源网· 2025-10-31 22:24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国内首个贯通绿醇生产、燃料加注、远洋航运全链条的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在吉林四平启动创优建设 [1] - 项目由吉电股份牵头,联合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开创央国企共建绿色液体燃料产业链全新模式 [1][3] - 项目紧扣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战略,依托国家电投十五五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3] - 建成后年产绿醇19.7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0万吨,为航运脱碳构建完整产业链 [3] - 项目将不稳定的风电资源转化为稳定的绿色液体燃料,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将清洁能源应用场景从陆地拓展至海洋 [4] 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 - 项目创新采用风电制绿氢与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耦合技术路线,开创电-氢-化柔性协同新路径 [6] - 通过电氢协同设计与柔性控制系统,实现无风不停机的行业突破,解决新能源波动性对化工生产的影响 [6] - 核心技术应用创新体现在融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绿色能源生产,以秸秆为原料大规模联合使用生物质制碳与气化技术 [8] - 系统运行模式创新构建电-氢-化一体化柔性调节系统,采用大规模风电高比例自发自用模式,通过多环节协同调控确保氢气供应不中断 [8] - 产业协同路径创新将氢能技术与传统化工工艺有机结合,动态制储氢与化工流程协同,平抑化工合成过程中的波动风险 [8] 绿色甲醇的重要性与市场前景 - 绿色甲醇因其常温常压下为液体易于储运,燃烧后无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大幅降低,成为替代传统船用燃料的理想选择 [4] - 项目打通从风到醇的全链条,为绿氢+等地方战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4] - 项目是布局绿色液体燃料赛道的重要开端,首次将吉林丰富的风光资源与生物质资源创新耦合,生产可直接服务于远洋脱碳的绿色甲醇 [12] - 项目为公司打开了航运这个巨大的绿色能源市场,探索出新能源赋能传统产业、农业资源助力能源转型的协同发展新路 [12] 区域经济与社会效益 -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直接创造500余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生物质收储运、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0] - 项目高技术含量和前瞻性定位成为吸引人才回流的强磁场,促使一批曾流向东南沿海的能源、化工领域专业人才选择返乡就业 [10] - 项目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吉林引凤还巢战略写下鲜活注脚 [10]
国内首个“绿醇—加注—航运”全链示范项目在吉林启动——吉电股份20万吨绿甲醇项目在四平梨树启动创优建设
人民网· 2025-10-31 18:09
项目概况 - 国内首个贯通绿醇生产、燃料加注、远洋航运全链条的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在吉林四平启动创优建设 [1] - 项目由国电投集团吉电股份牵头,联合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 [1] - 项目建成后年产绿醇19.7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0万吨 [1] 战略意义 - 项目开创央国企共建绿色液体燃料产业链的全新模式,为绿色航运提供可复制的闭环解决方案 [1] - 项目紧扣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战略,推动化工领域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 [1] - 项目将不稳定的风电资源转化为稳定的绿色液体燃料,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拓展清洁能源至海洋应用场景 [2] 技术创新 - 项目创新采用风电制绿氢与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耦合技术路线,实现电-氢-化柔性协同新路径 [3] - 通过电氢协同设计与柔性控制系统,实现无风不停机的行业突破,解决新能源波动性对化工生产的影响 [3] - 项目构建电-氢-化一体化柔性调节系统,利用储氢、网电等多环节协同调控,确保氢气供应不中断 [3] - 项目创新融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绿色能源生产,以秸秆为原料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 [3] 产业与区域影响 - 项目将氢能技术与传统化工工艺有机结合,平抑化工合成过程中的波动风险,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 -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直接创造500余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生物质收储运、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发展 [5] - 项目的高技术含量和前瞻性定位正吸引能源、化工领域专业人才回流至吉林 [5] 市场前景与定位 - 绿色甲醇因其易于储存运输、燃烧后无硫氧化物排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低,成为替代传统船用燃料的理想选择 [2] - 梨树绿甲醇项目是国家电投氢洲Hyglobal品牌矩阵中的关键落子,打开了航运巨大的绿色能源市场 [6] - 项目首次将吉林丰富的风光资源与生物质资源创新耦合,生产可直接服务于远洋脱碳的绿色甲醇 [6]
“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试运行
中国化工报· 2025-10-21 14:07
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启动 - 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于10月10日在北京启动试运行工作 [1] - 首批纳入认证体系的试运行项目为中能建氢能公司吉林松原绿氨项目和中华煤气内蒙古易高绿甲醇项目 [1] - 该体系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等联合发起 [1] 中国能建的角色与布局 - 中国能建整合中电工程、氢能公司等单位优势,完成认证体系文件编制并开发大数据平台 [1] - 公司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布局多个可持续燃料生产基地 [1] - 公司重点攻关生物质气化、系统动态匹配等核心技术,全力打通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 [1] - 中国能建为"1+9+5+N"认证体系文件编制、大数据平台开发和试运行提供了支撑 [2] 首批试点项目技术细节 - 中华煤气内蒙古项目采用独家"共气化"技术,以废旧轮胎、生物质等废弃物生产绿色甲醇 [1] - 该项目目前年产能达10万吨,计划2030年前提升至30万吨 [1] - 吉林松原项目采用源网荷储精准匹配、新能源直供电等多项全球领先技术 [1] - 吉林松原项目攻克了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的行业难题,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项目 [1] 认证体系的战略意义 - 建立中国发起的国际性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是参与碳排放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2] - 该体系有利于衔接IMO相关法规及中国实际情况,发挥中国可持续燃料产业发展优势 [2] - 体系将为中国打造国际性可持续燃料供应中心、加注中心、交易中心、定价中心提供支撑 [2] - 体系能够进一步降低产业成本,推动中国交通和能源融合发展 [2]
全球可持续交通燃料认证体系启动试运行
科技日报· 2025-10-14 17:49
文章核心观点 - 由中国能建等机构联合发起的“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GSTC)启动试运行,旨在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性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 [1] - 该体系被视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并有望助力中国打造国际性的可持续燃料供应、加注、交易和定价中心 [1] - 中国能建凭借其项目经验和产业链优势,为认证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并正在国内多地规划建设可持续燃料生产基地 [2] 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GSTC)启动 - GSTC由公司与中国国际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等联合发起,并启动试运行工作 [1] - 首批试运行项目为公司氢能公司的吉林松原绿氨项目和中华煤气的内蒙古易高绿甲醇项目 [1] - 建立该体系是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衔接IMO法规与中国实际情况 [1]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可持续燃料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 [1] - 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加速推进IMO净零框架体系建设,这是推动碳排放全球统一治理的关键步骤 [1] - 国际性认证体系是参与碳排放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 [1] - 该体系将发挥中国可持续燃料产业优势,降低产业成本,为打造国际性中心提供支撑 [1] 公司的角色与产业布局 - 公司充分发挥旗下中电工程、氢能公司等在项目投建营、系统集成、碳足迹核算方面的优势,为认证体系文件编制、平台开发和试运行提供支撑 [2] - 公司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规划投资建设多个可持续燃料生产基地 [2] - 公司正重点攻关生物质气化、系统动态匹配等关键技术装备,合力打通“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 [2]
吉电股份股价微涨0.58% 全球最大绿氨项目投产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5 02:1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15时吉电股份股价报5 2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03元涨幅0 58% [1] - 当日成交量为201294手成交金额达1 04亿元盘中最高触及5 20元最低下探至5 13元振幅1 35%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与销售涉及新能源发电氢能等业务领域注册地位于吉林省是吉林省重要的能源企业之一 [1] 项目突破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建成投产创下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全球最大规模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全球最大规模直流微电网制氢、全球最大规模固态储氢 [1] - 该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 [1] 业务合作 - 公司与多家国内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加快布局绿氨绿甲醇等产品销售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77 57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 03%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5937 99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 34% [1]
能源转型的中国力量:实探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
证券时报· 2025-08-04 02:44
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项目投产 - 吉林大安建成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创下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四项全球之最 [1] - 项目采用风光发电制绿氢再合成绿氨的全产业链设计,新能源装机容量80万千瓦(风电70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 [2] - 实现18万吨/年合成氨产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相当于抵消50万户家庭年用电碳排放 [4][5] 技术创新与突破 - 采用碱液(36000标方/小时)与PEM(9600标方/小时)混合电解制氢技术,实现双技术路线耦合 [4] - 建成全球最大40兆瓦直流微电网制氢系统,攻克离网制氢装备国产化难题 [4] - 部署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问题 [3][4] - 应用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源荷互动 [3] 能源安全与产业意义 - 通过绿电制氢合成氨模式,降低我国对煤炭和进口油气依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5] - 以氨储氢突破氢气储运瓶颈,使氢能跨时段调节和跨区域配置成为可能 [6] - 项目直接创造近400个就业岗位,吸引全国专业人才,培养电-化复合型人才梯队 [7] 后续发展规划 - 吉电股份接续开发梨树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借鉴大安项目经验采用柔性控制和智慧工厂设计 [8] - 已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日本伊藤忠等企业签署绿氨销售协议,布局欧洲及日韩市场 [9] - 计划拓展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产品线,打造全球绿色氢基能源平台 [8][9]
吉电股份:拟与法电中国及中石油国际事业合作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中证网· 2025-07-26 13:58
合作协议签署 - 吉电股份与法电中国、中石油国际事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1][2] - 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吉电股份董事长杨玉峰、法电集团副总裁尚为邻、中石油国际事业副总经理王海燕等出席[1][2] 吉电股份战略定位 - 吉电股份作为国家电投集团绿色氢基绿色能源平台,全面承接集团公司全球绿色氢基能源发展使命[1] - 负责集团公司绿色氢基能源的技术研发、投资建设、标准认证、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和专业能力建设工作[1] 与法电中国合作内容 - 双方将在绿色能源领域深化合作,特别是在技术互补、全球市场协同等方面[1] - 法电中国认可吉电股份开创了中国绿色氢基能源新业态,为绿氨行业清洁低碳发展提供引领方向[1] - 双方将在绿色氢基能源全产业链方面加强合作,互利互惠[1] 与中石油国际事业合作内容 - 合作涵盖绿色氢基能源产品、碳减排、电力等绿色发展产业链及国际化领域[2] - 在绿色氢基能源产品领域,重点推广绿氨、绿甲醇、绿航油等绿色能源产品,合力开拓海外市场[2] - 在电力业务领域,全面推进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电力辅助服务等多元化合作[2] - 在碳业务合作领域,围绕碳减排项目开发、碳交易等核心环节深化协同联动[2] 合作目标 - 深度整合生产、销售与物流资源,加速绿色氢基能源产品全球化应用进程[2] - 共同促进绿色电力发展,深化碳减排领域的交流合作[2]
(碳路中国)大连最大传统火电厂“变形记”:40年燃煤老厂的绿色转型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14:03
作为辽宁省大连市最大的传统火电厂,始建于1985年的华能大连电厂,当下正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经 历一场深刻变革:一手积极布局新能源,一手加速优化升级传统能源。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优 化,这座传统火电厂不仅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更成功构建起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东北老工业 基地绿色转型中的先行者。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通过管理和技术双重发力,电厂累计实现碳排放盈余150万吨,完成碳交易 114万吨,目前仍持有碳盈余约38万吨。这座有着40年历史的老电厂,正用持续的技术变革证明:传统 能源不是转型的"包袱",而是绿色革命的"先锋"。 布局新能源——海陆并进的风电蓝图 沿着大连金普新区滨海路驱车而行,连片的风电设备如银色巨帆矗立,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2021年建 成的厂内风电项目,不仅是大连市内五区唯一的陆上风电集群,更成为企业布局新能源领域的"先手 棋"。 在大连普兰店区,由华能大连电厂投资建设的300兆瓦陆上风电项目如期并网发电。数十台单机容量5兆 瓦的风电机组在此拔地而起,年输送清洁电力高达7亿千瓦时。 技术破局——传统火电的绿色革命 走进厂区,四台火电机组正高效运转。颠覆传统印象的是,高耸的烟 ...
中广核10大氢/氨/醇项目进展
势银能链· 2025-04-21 13:45
中广核氢能产业布局 - 中广核是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央企,业务覆盖核电、风电、光伏、氢能、氢基能源、储能等领域,装机容量位居全球前列 [2] - 公司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加速布局氢能、绿氨、绿甲醇产业,依托风光核一体化优势推进多个大型氢氨醇示范项目 [2] - 已规划22个氢/氨/醇项目(含合资公司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宁夏等地区,2025年后累计已有10个项目动态更新 [3] 重点项目进展 内蒙古项目 - 赤峰市巴林左旗绿氢绿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成交价14.6万元 [4] - 赤峰市巴林左旗百万吨甲醇一期年产20万吨生物质制甲醇项目获备案,总投资9.48亿元 [5] - 兴安盟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环评报告编制服务成交价17.5万元,一期规模100万千瓦 [6] - 乌海海南区300MW新能源制氢项目投资14.87亿元,设计制氢能力1.03万吨/年,储氢能力13.85吨 [9] 其他地区项目 - 河南濮阳年产2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采用生物质气化气流床技术路线耦合绿氢 [7] - 江西九江新能源制氢醇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成交价97.8万元 [8] - 吉林长春九台区300MW"绿电制氢+零碳物流"示范项目启动市场分析报告编制 [9] - 辽宁凌海500MW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启动可研、勘察等招标 [11] 项目投资汇总 - 巴林左旗50万千瓦风电制氢项目投资33.5亿元 [13] - 江西风氢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投资60亿元 [13] - 湖北公安县6000Nm3/h制氢储氢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75亿元 [13] - 兴安盟200万千瓦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60亿元(一期71.4亿元) [14] - 杭锦旗伊泰化工2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投资8.2亿元 [14] - 灵武100万千瓦新能源离网制氢项目投资8.6亿元 [14] 技术路线与合作 - 高温气冷堆耦合光伏电解制氢项目由中核能源科技(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中广核合资)推进 [3][15] - 巴林左旗项目采用生物质炭化→生物煤→煤气化制甲醇工艺 [5] - 濮阳项目拟采用生物质气化气流床技术路线耦合绿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