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

搜索文档
碧水源应收账款125亿负债率升至62.63% 文剑平套现14亿市值1.69亿股份将拍卖
长江商报· 2025-07-18 07:31
公司创始人动态 - 碧水源创始人、前董事长文剑平所持3744.95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市值约1.69亿元 [1][4] - 文剑平当前持股2.39亿股(占公司股份6.61%),此次拍卖股份占其个人持股15.64% [4] - 2020年3月至2023年8月,文剑平累计减持套现约14亿元 [1][9] - 文剑平于2023年7月辞任董事长,2024年7月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2025年2月彻底退出管理层 [9][10][12] 公司控制权与治理结构 - 公司2019年引入中交集团后控制权发生变更,文剑平不再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1][7] - 司法拍卖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或对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降4.51%),净利润5858.50万元(同比降92.34%) [2][1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5.91亿元(同比降12.65%),净利润6004.16万元(同比降34.29%) [2][16]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参股公司云南水务亏损17.39亿元(公司持股24.02%) [1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应收账款达124.87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2.63% [3][16][17] 公司历史发展 - 文剑平2001年创办碧水源,以膜技术为核心成为行业龙头,2010年登陆创业板 [6] - 2017年净利润达历史峰值25.09亿元,但2018年营收115.18亿元(同比降16.34%),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降50.41%) [6][14] - 2017-2019年营收连续超100亿元,2020-2022年连续下滑至86.90亿元,2023年小幅回升至89.53亿元 [1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公司称应收账款增长因宏观经济形势导致部分款项收款滞后 [17] - 水处理领域全产业链布局,核心膜技术由文剑平奠基 [11][13]
全球及中国不导电真空镀膜技术行业竞争建议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14 01:05
不导电真空镀膜技术市场概述 - 产品定义:不导电真空镀膜技术主要包括磁控溅射、真空蒸镀和离子镀三种类型 [1] - 技术分类:2020-2031年不同产品类型增长趋势显示,磁控溅射占比最高(2024年数据),其次是真空蒸镀和离子镀 [1][14] - 应用领域:智能手机(占比33%)、可穿戴设备(28%)、汽车(19%)、家电(12%)和医疗(8%)构成主要应用场景 [1][3][14] 行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全球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24.5亿美元(CAGR 9.8%)[2][14] - 中国市场:2025年规模预计占全球37%,2031年提升至42% [2][14] - 区域格局:北美(2025年占比29%)、欧洲(23%)、亚太(38%)、拉美(6%)、中东及非洲(4%)[2][3][14] 竞争格局 - 头部厂商:鸿海科技集团(2025年收入1.2亿美元)、和硕联合科技(0.9亿美元)、AkzoNobel(0.8亿美元)位列全球前三 [6][7][12] - 市场集中度:2024年Top 5厂商市占率达58%,第一梯队厂商平均毛利率为42-45% [3][14] - 中国企业:广东汇成真空科技和振华科技进入全球前15,2025年合计收入占中国本土企业34% [8][13] 技术发展趋势 - 产品迭代:磁控溅射技术2025年规模预计达9.8亿美元,2031年增至14.3亿美元(CAGR 6.2%)[4][14] - 应用拓展:汽车领域增速最快(2025-2031年CAGR 11.5%),医疗领域镀膜精度要求提升至纳米级 [1][5][1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供应:主要原材料为高纯度金属靶材(纯度≥99.99%),日本和德国供应商占比超60% [7][14] - 下游客户:消费电子制造商占采购量62%,汽车零部件厂商占21% [7][14] - 商业模式:头部企业采用垂直整合模式,鸿海科技集团实现80%原材料自给 [6][7]
推进绿色创新 共促可持续发展(携手同行: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47
中国—中亚绿色合作 - 中方提出与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建设、高技术企业及信息技术产业园等领域的合作意向 [1] - 峰会期间达成"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共识,深化绿色发展和气候变化合作 [1] 中信环境在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污水处理项目 - 中信环境投资建设卡拉赞巴斯油田采出水处理厂,采用自主研发的超滤反渗透双膜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 [2] - 工厂日污水处理能力4.25万吨,日产出淡化水1.7万吨,满足油田85%工业用水需求 [3] - 项目减少淡水依赖,提高原油采收率,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3] 中国电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风电项目 - 中国电建承建泽拉夫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521.7兆瓦,全容量并网后可为50万户家庭供电,年减排二氧化碳110万吨 [4] - 项目采用中国直驱永磁机组,配备智能驱鸟设备,兼顾发电效率与生态保护 [4] - 建设期间创造超1000个本地岗位,培养首批乌兹别克斯坦风电技术人才 [5] 咸海生态治理与节水农业技术合作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开展咸海治理,实施"光伏+棉花"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6] - 技术使棉田籽棉亩产达307公斤(当地平均120公斤),节水30%,能源全部来自光伏发电 [6] - 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咸海流域扩大科考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综合治理 [7]
科创融合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来自陕西西咸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8
激活创新驱动强内核 在科教大省陕西的创新版图中,地跨西安、咸阳两市的西咸新区可谓是无中生有的一块热土。在多年聚 焦城市空间形态创新之后,2021年启动的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让这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 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找到了"强内核"的着力点。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西咸新区依托 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创新港的科创策源效应,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为创新架构搭建秦创原科技大市 场,先后构建起20余家共性研发平台和30余家创新联合体,汇聚整合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资 源,形成集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链。 截至2024年,西咸新区累计引入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和领军企业研发中心50余家,吸引高端创新人才超 3500名,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吸引各类创新要素纷至沓来。 作为秦创原春种基金支持的第001号项目,拓瑞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仅用4个 月就实现了从科研"书架"走向产品"货架"。该公司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彦峰领衔创办,目前已与近 200家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在陕西,像这样由高校科研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已逾千家,其中超半数落地 西咸 ...
中惠地热尹会涞:持续创新 推动供暖向智慧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新华网· 2025-05-07 15:21
公司核心技术与发展历程 - 公司以电热地膜技术为核心,推动"智能+清洁"供暖方案在全国落地 [1] - 1999年从德国引入电热地膜技术,历经九年研发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2] - 形成四大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的电热地膜技术、全周期专业团队、智慧热力平台、全产业链运营能力 [3]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定位为"清洁能源转型中的平台型服务商",提出"三位一体"战略转型路径 [3] - 从设备销售转向"终身供暖服务",涵盖设计、安装、智能调控、能效运维全周期 [3] - 自主研发"云智慧供暖平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精准供热 [3] - 贯通清洁能源全链条运营,延伸至建筑节能、配电管理、电力交易等环节 [3] 南方供暖市场创新 - 针对南方"低温、短周期、分散式"特点,主推石墨烯智能供暖系统 [5] - 系统具有响应快、热效率高、安装灵活、成本亲民等优势 [5] - 在江苏、湖南、江西等地示范小区采用按户计量、远程控温方式 [5] - 推动建筑节能标准更新,倡导"节能设计+智能供暖"一体化集成 [5] 行业标准与社会责任 - 牵头推动十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落地 [3] - 通过"温暖中国行"公益行动为孤寡老人、乡村学校免费提供供暖支持 [5] - 设立"中惠公益基金"助力偏远地区保暖与节能科普 [5] 未来发展方向 - 供暖将向智慧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强调精准、灵活、温暖 [4] - 推进国内首个综合能源智慧供热科技馆落地南京 [1]
20亿,收购狂安踏又拿下了狼爪
搜狐财经· 2025-04-13 00:39
安踏收购狼爪的战略布局 - 公司以21.29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预计2025年Q2末或Q3初完成交割 [3] - 收购旨在填补大众户外市场空白,与现有高端品牌始祖鸟、可隆形成差异化定位,覆盖更广泛消费群体 [5][8] - 狼爪拥有495家专卖店(欧洲226家/亚洲269家)及超4000个零售点,将助力公司全球化战略 [8] 多品牌收购历史与运营成果 - 2009年以6亿港元收购FILA大中华区经营权,将其从年亏3000万做到2024年营收266亿元(占集团总营收26.6%) [10] - 2016-2017年通过合资公司控股迪桑特、可隆的大中华区业务 [3] - 2019年联合财团收购亚玛芬体育(含始祖鸟等品牌),2024年其营收达379亿元,同比增长18% [11] 中国户外市场增长潜力 - 2022年中国户外市场规模2480亿元(同比+15.8%),预计2025年突破4000亿元 [4] - 行业呈现细分多元化趋势,消费者对运动场景和功能需求差异化明显 [3] 狼爪品牌价值与技术优势 - 拥有TEXAPORE暴雨防护薄膜技术(迭代至第三代)及Ecosphere环保系列产品 [6] - 覆盖徒步、自行车等细分场景,强化公司在户外领域的全品类布局 [6] - 品牌曾四次易主,2024年收缩美国业务专注欧亚市场,但中国区因代理权回收导致经营不善 [14] 安踏的运营赋能模式 - 已构建多品牌协同管理、全球化资源整合等三大核心能力 [10] - 典型案例:对FILA重新定位后,3年内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营收占比达49.1% [10] - 计划对狼爪进行战略重构,复用成熟的渠道、研发和零售运营体系 [10]
碧水源发布2024年ESG报告:以膜技术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使命
证券时报网· 2025-04-11 11:14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0日碧水源发布2024年ESG报告,展现可持续发展成果,公司以ESG理念为指引,在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表现出色,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1] 公司概况 - 公司连续13年披露社会责任系列报告,是“全球水务50强”第36名企业,总资产近800亿元,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及环保水务龙头,也是国内唯一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工艺应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依托自主核心膜技术,参与流域水环境治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及数百个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日水处理规模超2200万吨,年新增高品质再生水逾70亿吨 [1] 技术驱动低碳水务实践 - 公司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深耕五大战略领域,2024年研发投入达3.43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3.99% [2] - 公司拳头产品MBR膜技术升级,膜通量提升至30LMH,吨水能耗降至0.3kWh/m以下,较传统工艺节能超20%,关键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公司7座水厂入选国家绿色低碳标杆水厂,建立气候风险动态识别机制,拓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覆盖高污染行业,年处理污水超14.98亿吨 [2][3] 多元共融,践行责任担当 - 公司以“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客户至上”为方针,确保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维持在98%以上,责任客诉率控制在2%以内 [4] - 公司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在全国建成超万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碧水惠民”健康水站覆盖380万农村家庭、惠及近1400万居民 [4] - 公司向东帝汶输出技术,部署100套智能净水设备,为当地5万民众解决饮水安全难题 [4] - 公司构建“管理 + 技术”双轨晋升通道,人均受训9.18小时,累计投入培训经费121.56万元,完善关怀体系,打造有温度职场 [5] - 公司女性员工占比达32%,残障人士就业安置率逐年提升,多元包容企业文化赋能组织活力 [6] 规范架构,提升可持续发展韧性 - 公司构建“三会一层”现代化治理架构,董事会下设战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外部董事占比达75% [7] - 公司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保持环境违法与重大安全事故“双零”记录,入选国资委“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 [7] - 公司启动治理结构优化计划,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内控机制、强化董事会ESG履职考核 [7] - 公司荣获“第三届新华信用金兰杯ESG优秀案例征集 - 低碳实践优秀案例”等相关荣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