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icon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招银国际:首次覆盖极智嘉,给予“买入”评级及目标价26.7港元
格隆汇· 2025-08-15 14:13
公司业务与市场覆盖 - 公司业务覆盖40个国家并服务超过800家终端客户 [1] - 2024年72%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1] - 公司作为香港首家仓储AMR上市公司具备稀缺价值 [1]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仓储物流AMR渗透率预计未来几年将结构性提升 [1] - 公司2024至2027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4% [1] 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 - 通过产品对比及客户投资回报分析确认公司竞争优势 [1] - 公司有望于2026年起实现显著盈利 [1] 估值与投资评级 - 目标价26.7港元对应7.7倍2026年预测市销率 [1]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招银国际:予极智嘉-W目标价26.7港元 首予“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15 10:5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招银国际首次给予极智嘉"买入"评级 目标价26.7港元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作为港股市场首个仓储AMR企业具备稀缺性价值 [1] - 通过同业产品比较和客户投资回报率计算确认竞争优势 [1] - 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超过800家终端客户 [1]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2024-2027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4% [1] - 预计自2026年起实现有意义的盈利 [1]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72% [1] 行业机遇与技术优势 - 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渗透率呈现结构性提升趋势 [1] - 公司凭借自主移动机器人(AMR)领域技术创新把握市场机遇 [1] - 公司在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快速渗透 应享有估值溢价 [1]
招银国际:予极智嘉-W(02590)目标价26.7港元 首予“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0:5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招银国际给予极智嘉首次买入评级 目标价26.7港元 [1]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超过800家终端客户 [1] - 通过同业产品比较和客户投资回报率计算确认竞争优势 [1] - 作为港股市场首个仓储AMR企业具备稀缺性价值 [1]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72% [1] - 预计2024-2027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34% [1] - 公司有望自2026年起实现有意义的盈利 [1] 行业机遇与市场地位 - 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呈现快速渗透趋势 [1] - 基于自主移动机器人(AMR)领域的技术创新 [1] - 公司将把握仓储履约AMR渗透率结构性提升的机遇 [1]
领跑智能场内物流赛道,"物流机器人第一股"凯乐士科技冲刺港交所
格隆汇· 2025-07-25 10:11
人形机器人板块情绪回暖 - 人形机器人板块情绪显著回暖,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链出现积极变化 [1] - 国内本体厂商持续取得订单突破,商业化探索逐步进入落地阶段 [1] - 宇树科技完成IPO辅导备案,凯乐士科技已正式递交上市申请 [1] 凯乐士科技公司概况 - 凯乐士科技是国内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有望成为港股"物流机器人第一股" [1] - 公司以"让物流更智能,让世界更高效"为使命,拥有MSR、AMR及CSR三大核心产品矩阵 [1]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稳居中国行业前五强,高端产品出货量行业领先 [4] 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行业前景 - 全球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市场预计从2024年1,183亿元增长至2030年3,441亿元,CAGR 19.5% [2] - 中国市场预计从2024年440亿元增长至2030年1,339亿元,CAGR 20.4%,增速高于全球 [2] - 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已成为支撑整个物流体系的战略基础设施 [2] 凯乐士科技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全栈式机器人技术底座,包括Galaxis PI、Galaxis CI和Galaxis CT三大技术平台 [6] - MSR支持四向穿梭与跨层作业,最大运行速度5.0 m/s;AMR可在1.65米宽通道内灵活运行 [7] - 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机器人技术并拥有全面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组合的企业之一 [9] 凯乐士科技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21亿元,同比增长30.9%;客户数量从566家跃升至779家 [10]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较2023年减少约7210万元,亏损持续收窄 [11] - 截至2024年累计获取订单超1500个,待交付合同金额21亿元 [11] 凯乐士科技增长策略 - 业务已覆盖12个国家及地区,积极拓展医药、3C电子、新能源等高价值行业 [12] - 2024年售后服务毛利率达64.5%,远高于其他业务板块 [12] - 公司通过技术复用度提高持续改善边际收益,盈利拐点逻辑日益清晰 [12]
凯乐士科技冲刺港交所IPO:三年合亏6.3亿元,年增速与毛利率远低于行业均值
深圳商报· 2025-07-09 16:29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 [1]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机器人产品线推进、底层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全球市场扩张战略、营运资金 [1] 行业与公司定位 - 公司为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专家,拥有MSR、AMR、CSR三大核心产品线 [2] - 全球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426亿元增至2024年1183亿元,预计2030年达3441亿元 [2] - 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6亿元、5.5亿元、7.2亿元,年复合增速4.8%,显著低于行业33.4%的增速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年度亏损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1.8亿元,三年合亏6.3亿元 [3] - 2024年销售费用降至4.1亿元(较2022年降41%),研发开支降至6.2亿元(较2022年降34%),行政开支降至6.1亿元(较2023年降22%) [3]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7%、16.6%、15.7%,低于行业平均27.3%,2024年核心业务毛利率降至10.8% [3] 研发投入 - 研发开支逐年下降:2022年9.46亿元→2023年8.54亿元→2024年6.20亿元,累计减少34% [4] - 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8.6%,接近行政费用占比 [4]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48.0%降至2024年34.3%,但客户流动性高 [5] - 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仅10.8%,无单一客户年度收入突破1亿元 [6]
凯乐士科技港股IPO:33%的行业增速下营收仅增4.8% 降费6.6亿难破16%毛利死穴
新浪证券· 2025-07-09 12:37
公司IPO及资金用途 - 凯乐士科技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国泰君安国际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1)推进核心机器人产品线 2)研发底层技术和软件能力 3)产能扩张和制造能力提升 4)全球市场扩张战略 5)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1] 行业市场概况 - 全球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426亿元增长至2024年1,183亿元 预计2030年达3,441亿元 [3]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20年139亿元增至2024年4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3.4% 预计2030年达1,33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0.4% [3] - 中国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12.6% 凯乐士科技以1.6%市场份额位列第五 [9][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6亿元、5.5亿元、7.2亿元 年复合增速4.8% 显著低于行业33.4%增速 [6][7]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 亏损额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1.8亿元 [11] - 2024年销售费用降41%至4.1亿元 研发开支降34%至6.2亿元 行政开支降22%至6.1亿元 [11][12] 毛利率及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整体毛利率15.7%、16.6%、15.7% 低于同行均值27.3% [12][13] - 综合系统业务2024年毛利率10.8% 机器人部署业务30.3% 售后服务及其他业务64.5% [13][14] - 综合系统收入占比79.0% 机器人部署18.4% 售后服务及其他2.6% [14] 研发投入与人员 - 研发开支从2022年9.46亿元降至2024年6.20亿元 累计降34% [15] - 2024年研发人员人均福利费用23万元 不足行政人员40万元的六成 销售人员47万元的一半 [15][16] 客户结构问题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48.0%降至2024年34.3% 仍处较高水平 [18] - 近三年前五大客户中仅关联方客户G和非关联客户B重复出现 [18][19]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14.7%降至2024年10.8% 三年无单一客户年度收入突破1亿元 [19][20]
凯乐士科技冲刺港股IPO:技术破局数字化革新,“全栈能力”重塑万亿物流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5:03
公司概况 - 浙江凯乐士科技集团是全球少数掌握全栈式智能场内物流技术的领军企业,于6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被誉为"全栈式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专注于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构供应链运作模式,核心产品包括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输送分拣机器人(CSR)[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21亿元在手订单、278项专利及专利申请,覆盖存取、分拣、搬运三大物流核心场景[1][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6.57亿元增长至7.21亿元,毛利从1.03亿元增至1.14亿元[2] - 收入结构高度集中,2024年机器人及系统销售占比97.4%(7.03亿元),售后服务及其他业务占比2.6%(1866.5万元)[2][3]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大幅收窄57%至2024年的5045万元,显示经营效率显著提升[3] 研发与技术创新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达2.42亿元,转化为278项专利和三大产品线的技术壁垒[4] - 基于感知智能(PI)、计算智能(CI)及控制技术(CT)三大底层技术,实现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能力[6] - 创新产品如VFR可在1650毫米窄巷道作业,比传统方案减少30%巷道宽度[6] 市场与客户发展 - 2022-2024年累计项目数量从1156个增至1530个,客户数量从566家增至779家[4] - 机器人部署收入占比从2022年17.3%提升至2024年18.4%,显示自研产品市场认可度提升[5] - 售后服务项目从2022年390个增至2024年515个,高毛利运维服务收入占比达2.6%[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球少数实现场内物流核心功能全覆盖的企业,满足全高度、全负载场景需求[6] - 在新能源、医药等高精度场景建立标杆案例,如为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医药物流项目部署30+台机器人[7] - 构建开放统一平台,提供从产品到运维的一站式服务,重塑行业商业模式[7] 股东与全球化布局 - 股东包括顺丰科技(持股8.46%)、九州通集团、招商局集团等产业资本[9] - 与顺丰形成战略协同,既获得投资又承接其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10] - 海外收入从2022年7718.5万元增至2024年1.0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11.7%提升至14.5%[11] 行业前景 - 2022年全球场内物流自动化市场规模达457亿美元,预计2023-2027年CAGR为12.3%[10] - 公司凭借"硬件+软件+算法"全栈能力占据行业制高点,有望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