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座椅

搜索文档
安达维尔: 北京安达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5-19 21:48
公司基本情况 - 北京安达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3日,注册资本254,696,450元,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1层1112室 [16] - 公司主要从事航空与防务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涵盖机载设备研制、航空维修、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三大领域 [1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赵子安,直接持有公司35.27%股份,其子赵雷诺持有0.88%股份,合计控制36.96%股份 [16][17] 主营业务与产品 - 机载设备研制业务占比最大,产品包括航空座椅、客舱设备、导航设备、模拟训练设备、复材结构件等 [19][20] - 航空维修业务包括机载电子部件维修和机载机械部件维修,覆盖30多种机型、2600余项维修项目 [24][25] - 测控及保障设备研制业务产品分为测控设备产品和保障设备产品,主要客户为军工集团和部队 [25][26]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2-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8,923.81万元、42,331.54万元、32,178.90万元、12,331.87万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581.54万元、11,348.51万元、1,270.48万元、-870.80万元 [3] - 2024年增加研发费用约1,552.39万元,导致收入、净利润同比下滑 [3]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8] - 民航局预测到2043年中国将新接收9,323架喷气客机,商用机队规模达10,061架 [43] - 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17,845亿元,同比增长7.2%,军用航空装备需求持续增长 [44]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广州航新航空科技、四川海特高新、湖北超卓航空科技等企业 [45][46][47] - 公司在航空座椅与客舱设备制造领域市占率领先,拥有95%生存率抗坠毁技术等核心技术 [50] - 航空维修领域面临航空公司扩大自有维修能力和OEM厂商进入的竞争压力 [53] 生产与采购模式 - 机载设备采用定制化生产模式,将非核心工序外包以提升效率 [26][27] - 航空维修业务采用自主研发的维修管理系统,建立周转库存数据库控制维修周期 [28] - 采购模式包括比价采购、询价采购和定期批量采购,航材主要从贸易商处采购 [28][29][30]
传承与革新并举 天成自控实控人之子陈昀接任总经理 启动管理层年轻化新篇章
全景网· 2025-05-15 08:40
人事变动 - 公司总经理变更,原总经理洪慧党因工作调整卸任,由实控人之子、副总经理陈昀接任总经理职务,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 [1] - 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公司代际传承迈出关键一步,正式开启"创二代"承启的新篇章 [1] - 新任总经理陈昀现年31岁,拥有美国普渡大学农业工程学士和工业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兼具工程技术与现代管理双重知识结构 [1] - 陈昀自2017年进入董事会以来,历任航空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岗位,对企业全价值链有深度认知 [1] 新任总经理背景与业绩 - 陈昀在担任航空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实现飞机座椅年产量1万席的突破,并成功打入波音、空客供应链体系 [1] - 在副总经理任期内主导东南亚市场布局,加速进入海外汽车供应链,展现战略延续性 [1] - 原总经理洪慧党仍留任董事及工程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确保核心业务平稳过渡 [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座椅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工程机械与商用车座椅、乘用车座椅、航空座椅等领域建立了完整研发体系,持有200余项专利技术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0亿元,同比增长56.27%,其中乘用车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22.79%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6.74%,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0.21亿元,同比增长108.77% [2] 发展战略 - 公司正快速切入飞行汽车供应链,形成双轮驱动格局,为迎接低空经济机遇做准备 [2] - 此次人事变动推动公司核心管理层年轻化,新任总经理兼具国际化视野与一线业务经验,有望为公司注入创新动能 [2]
天成自控: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乘用车业务驱动增长,航空复苏与低空经济打开新空间-20250507
华西证券· 2025-05-07 21: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天成自控乘用车业务持续驱动增长,航空复苏与低空经济打开新空间,调整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和2027年盈利预测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2.30亿元,同比+56.27%;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216.30%;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292.02%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46.74%;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108.77%;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47.32% [2] 业务发展情况 - 乘用车业务高速增长,2024年乘用车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22.79%,新项目量产释放产能,多个项目定点提供支持 [3] - 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工程机械与商用车座椅业务2024年营收7.18亿元,同比+5.9%,毛利率维持在25 - 30%;航空座椅业务2024年营收2.17亿元,同比+52.89%,受益航空业复苏交付及新获订单 [4] 业绩与费用情况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648.13万元,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091.93万元、同比+108.77% [5] - 2025年一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1.67%/8.53%/5.94%,同比分别-0.24pct/-2.09pct/+0.49pct,研发投入持续扩大 [5] 全球化布局 - 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设立跨国子公司和生产基地,泰国生产基地处于厂线布局最后阶段,将加快投产 [6][7] 低空经济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与峰飞航空合作获取eVTOL航空座椅项目,具备认证及取证经验,将加快飞行汽车座椅产品研发 [8]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31.66、37.04、40.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2、2.25、2.82亿元,EPS为0.38、0.57、0.71元 [9] - 2025年5月7日收盘价为11.84元,对应PE为30.84、20.85、16.66倍 [9] 财务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427|2,230|3,166|3,704|4,075| |YoY(%)|0.1%|56.3%|42.0%|17.0%|10.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16|152|225|282| |YoY(%)|105.2%|-216.3%|1025.0%|47.9%|25.2%| |毛利率(%)|20.4%|18.9%|19.4%|19.7%|19.8%| |每股收益(元)|0.04|-0.04|0.38|0.57|0.71| |ROE|1.6%|-1.9%|15.1%|18.2%|18.6%| |市盈率|296.00|-296.00|30.84|20.85|16.66|[11]
天成自控(603085):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乘用车业务驱动增长,航空复苏与低空经济打开新空间
华西证券· 2025-05-07 20: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天成自控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天成自控乘用车业务持续驱动增长,航空复苏与低空经济打开新空间 基于此调整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和2027年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2.30亿元,同比+56.27%;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216.30%;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292.02%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46.74%;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108.77%;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47.32% [2] 业务发展情况 - 乘用车业务高速增长,2024年乘用车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22.79% 新项目量产释放产能,多个项目定点为后续增长提供支持 [3] - 传统业务稳健发展,工程机械与商用车座椅业务2024年营收7.18亿元,同比+5.9%,毛利率维持在25 - 30% 航空座椅业务2024年营收2.17亿元,同比+52.89%,受益航空业复苏交付并新获订单 [4] 业绩与费用情况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648.13万元,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091.93万元、同比+108.77% 2025年一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1.67%/8.53%/5.94%,同比分别-0.24pct/-2.09pct/+0.49pct [5] 全球化布局情况 - 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设立跨国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泰国生产基地处于厂线布局最后阶段,将加快投产 [6][7] 低空经济布局情况 - 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与峰飞航空达成战略合作获取eVTOL航空座椅项目 具备认证及取证经验,有望助力客户取证 利用行业经验推进飞行汽车座椅产品研发,参与招标报价 [8]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31.66、37.04、40.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2、2.25、2.82亿元,EPS为0.38、0.57、0.71元 2025年5月7日收盘价对应PE为30.84、20.85、16.66倍,维持“增持”评级 [9] 财务数据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427|2,230|3,166|3,704|4,075| |YoY(%)|0.1%|56.3%|42.0%|17.0%|10.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16|152|225|282| |YoY(%)|105.2%|-216.3%|1025.0%|47.9%|25.2%| |毛利率(%)|20.4%|18.9%|19.4%|19.7%|19.8%| |每股收益(元)|0.04|-0.04|0.38|0.57|0.71| |ROE|1.6%|-1.9%|15.1%|18.2%|18.6%| |市盈率|296.00|-296.00|30.84|20.85|16.66| [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包含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指标,如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数据 [13]
乘用车业务收入翻倍增长!天成自控2024年营收突破22亿,2025年一季度盈利拐点显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7%
全景网· 2025-04-28 22: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0亿元,同比增长56.27% [1] - 2024年净利润亏损1648.13万元,主要受研发投入增加和汇率波动影响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6.74%,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0.21亿元,同比增长108.77% [1] - 乘用车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22.79%,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1] 业务结构 - 2024年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营收10.54亿元,占总收入50.42%,首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2] - 工程机械与商用车座椅合计占比34.34%,航空座椅占比10.38% [3] - 乘用车业务收入较2018年的1.15亿元增长近10倍 [3] - 工程机械和商用座椅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5.89% [4] - 航空座椅业务同比增长52.89% [4] 战略布局 - 通过"纵向一体化+横向协同化"发展模式构建三大业务板块 [1] - 在亚洲、欧洲及北美设有5大研发中心,形成全球供应链体系 [1] - 2017年完成对英国Acro航空座椅公司的战略性并购,获得EASA和FAA双重适航认证 [1] - 持续推进武汉、滁州、济南等乘用车生产基地建设 [5] - 通过收购外资股份布局长沙市场 [5] - 设立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跨国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5] 市场拓展 - 乘用车业务受益于上汽ZS32、奇瑞CX62D、东风S59等新项目量产 [2] - 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拿下福田戴姆勒、徐工等客户订单 [4] - 航空座椅获得土耳其飞马航空、沙特航空、春秋航空等采购订单 [4] - 与上汽、北汽、东风、比亚迪、奇瑞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6] - 与峰飞航空、广东高域等达成战略合作,进军低空经济领域 [5] 技术优势 - 轻量化与智能座椅技术成为差异化优势 [4] - 具备eVTOL座椅研发量产能力和丰富取证经验 [5] - 铝件压铸工艺有望降低航空座椅成本 [4]
2500块的“硬座飞机”,背刺多少中产?
虎嗅APP· 2025-04-14 21:34
文章核心观点 - 航空公司为降本增效服务体验缩水,虽符合经营逻辑但未让旅客体会到增效,口碑或受影响 [33][52][55] 航空公司服务体验缩水情况 客机内部 - 南航上新“轻薄型”航空座椅,靠背硬、座垫硌、间距窄、头枕简化,引发乘客不满,南航称符合人体工学、追求节能环保 [7][8][15] - 飞机餐食日渐敷衍,份量和质量均有下降,部分航司餐食成本低至人均14元以下,但也有航司提供高质餐食 [19][22][25] 机场及相关权益 - 机场贵宾休息室食品换为散装,部分航线缩减或取消免费托运行李额度,在线值机选座需付费 [26] - 航司收回各类乘机权益,如空联运不送票、延误险设门槛、休息室限时使用、优享服务范围缩小等,里程积分算法调整 [27][28] 航空公司经营状况及转型原因 经营状况 - 2024年是三大航整体亏损的第五年,2023年行业回暖但国航亏2.3亿、南航亏17.7亿、东航亏42亿,而春秋航空2023年业绩创新高,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3.61亿元 [35][36][37] 转型原因 - 10年前廉航概念较新,春秋航空以“抠”著称,靠低成本实现低价机票,但当时未特别出众,各大航司以扩张和卷服务为主 [40][42][44] - 2020年经历“黑天鹅”后,春秋航空抗风险能力强,三大航因巨量资产和业务陷入亏损,开始“春秋化”转型 [48][49][50] 旅客反应及影响 - 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体验缩水不满,认为只感受到降本未体会到增效,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或只剩价格 [5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