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资金占用

搜索文档
两家A股公司,涉资金占用被处罚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3:29
核心观点 - 两家上市公司因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 体现监管层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 - *ST聆达因未披露对外担保和关联方资金占用被罚款10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处以400万元罚款 [7][8] - 新华锦因实际控制人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4.06亿元被责令改正 可能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8] *ST聆达违规详情 - 未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全资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三方提供6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担保 另为5000万元借款协议提供连带保证担保 关联方嘉悦正丰融资1600万元提供担保 累计违规担保金额1.26亿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9.10% [7] - 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通过预付款/工程定金/票据贴现等方式形成关联方资金占用6560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9.95% 其中2000万元资金转入公司高管及其家庭成员账户 [7] 新华锦违规详情 - 实际控制人张建华控制的新华锦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 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日资金余额达4.06亿元 [8] - 若1个月内未清收资金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6个月内未清收将停牌 停牌后2个月内未整改将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再2个月未整改将终止上市 [8] 监管处罚措施 - *ST聆达被处以警告及100万元罚款 董事长王明圣被罚200万元 副董事长林志煌被罚200万元 [8] - 新华锦及相关方被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 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需积极清收被占用资金 [8]
长亮科技: 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2025年第五次专门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4 20:14
董事会会议概况 - 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2025年第五次专门会议共有3名独立董事出席,会议由独立董事赵一方女士主持,会议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 [1] - 会议形成两项决议,均以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独立董事一致同意将两项议案提交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 [2][3] 资金占用及对外担保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也不存在以前年度发生并累积至报告期的资金占用情况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不存在对外担保情况,也不存在以前年度发生并累积至报告期的对外担保情况 [1] 闲置资金管理计划 - 公司拟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该计划符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深交所相关规定及公司内部管理办法 [2] - 资金管理计划在确保募投项目正常进行和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实施,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收益,不会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2] - 该计划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已履行必要审批及核查程序 [2]
实控人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 东方雨虹被通报批评
证券日报网· 2025-08-12 21:14
监管处罚 - 公司因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6950万元及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 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并被记入诚信档案 [1][2] - 关联方资金占用发生在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 其中2023年2000万元 2024年4950万元 款项已于2024年5月全部归还但未及时披露 [2] - 财务核算问题包括光伏组件销售业务收入核算不准确 工程项目收入确认时点错误 居间费核算错误 债务重组核算错误及预付款冲减应收账款不当 [2] - 深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董事长李卫国 时任总裁张志萍 财务总监徐玮 董事会秘书张蓓作出通报批评处分并记入诚信档案 [3] 公司治理缺陷 - 资金占用行为反映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缺陷 需加强独立董事独立性和监事会监督职能 确保审计机构有效履职 [5] - 董事长李卫国 总经理张志萍 董事会秘书张蓓 财务总监徐玮因未勤勉尽责违反信息披露规定被采取监管措施 [2][3] 财务状况与股东质押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80.56亿元同比下降14.52%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5.24% [4] - 公司修改分红方案为22.09亿元 原方案为44.19亿元 引发市场对超额分红与控股股东质押风险关联性质疑 [4] - 实控人李卫国及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合计持股22.68% 累计质押3.9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6.43% 占其所持股份72.43% [4] 市场影响 - 被记入诚信档案将损害公司及董监高资本市场信用记录 影响实控人融资审查和公司再融资能力 [3] - 实控人资金占用叠加高比例股票质押可能带来公司流动性承压风险 需关注现金流对经营与偿债能力的保障 [4]
*ST沐邦: 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部分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20:17
募集资金违规使用 - 2024年度公司存在募集资金违规使用情形,涉及金额21,920万元,通过关联企业借款形式回流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和供应商欠款 [1]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显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将其列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涉及金额28,858万元 [1] - 关联方沐邦控股和江西豪安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间发生额分别为2,454.79万元和7,957.72万元 [1] - 募投项目"10000吨/年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累计投入金额在不同报告中存在重大差异,会计师鉴证报告和保荐机构核查报告显示1.05亿元,年报在建工程项目附注仅显示3,078.65万元 [1] 营业收入确认问题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减少83.24%,净利润亏损11.62亿元 [4] - 公司对2024年前三季度会计处理进行两次差错更正,涉及玩具原料销售业务收入由总额法变更为净额法调整4,698.98万元,以及对关联客户共青城奇峰销售硅片价格不公允部分调整1,184.14万元 [4][5] - 共青城奇峰被确认为关联方,其销售单价高于市场价,交易价格不公允 [5] - 光伏业务前十大客户中,对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因质量问题补偿片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调减1,140.27万元 [6] 业务模式与会计处理 - 玩具原料销售业务中,公司作为代理人角色,应按净额法确认收入,2024年调整冲减收入4,698.98万元 [8][14] - 光伏业务与客户约定的结算周期与实际账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采取灵活收款策略 [12] - 公司对共青城奇峰的销售与共青城奇峰对下游客户的销售时间接近,交易价格不公允,基于商业实质考虑对收入进行冲减处理 [7][13] 财务数据披露 - 2024年光伏业务收入24,159.71万元,占87.17%,玩具业务收入3,554.41万元,占12.83% [6] - 应收账款期初余额34,695.60万元,期末余额16,587.59万元,通过加强催收力度显著改善 [12] - 更正后的合并报表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1.44亿元,营业成本1.90亿元,净利润亏损8,438.52万元 [18][20]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4.02亿元,较期初增加1.48亿元 [19]
北特科技: 北特科技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及整改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31
公司违规及处罚情况 - 2021年12月公司因全资子公司上海光裕多计收入、跨期确认费用等行为导致2018年年报多计利润总额1277.36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23.63%被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警告并罚款30万元[1] - 2020年因未按规定在2019年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业绩预告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批评[3] - 2021年5月因子公司上海光裕会计差错导致2018-2020年财报信息披露不准确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警示其中2018年净利润差错376万元占更正后净利润6.27%2019年调增营业收入3106万元[4] - 2021年8月因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2380万元及1.22亿元且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被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出具警示函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批评[5][6] - 2024年11月因股份注销申请单填写错误导致业务风险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口头警示[7][8] 公司整改措施 - 针对2021年行政处罚组织董事、监事、高管学习法律法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加强财务核算及信息披露质量[2] - 针对2020年通报批评加强证券法规学习健全内控制度强化规范运作意识[3] - 针对2021年监管警示开展财务会计及信息披露培训强化子公司数据复核机制[4] - 针对2021年资金占用问题组织高管学习证券法规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维护股东利益[5][6] - 针对2024年口头警示组织学习信息披露规定避免同类问题[8]
瑞贝卡频收警示函 “二代”接班4年遭遇增长瓶颈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3:54
公司治理与内控问题 - 公司在2024年收到两张警示函,涉及信披违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高管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等问题 [2] - 2024年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累计发生金额约10.54亿元,其他关联资金往来累计发生金额超23亿元 [2] - 公司未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 - 2023年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且在相关财报中未披露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 [3] - 公司存在虚增货币资金、调减其他应收款等会计差错,2022年调减货币资金2.285亿元,2023年调减3.097亿元 [4] - 控股股东旗下地产、水业、酒店等18家公司涉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2024年累计发生金额超23亿元 [5] - 与自然人宋丹丹相关的3家公司存在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涉及金额分别为6.68亿元、5.51亿元和10.86亿元 [6]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9亿元,同比微增1.1%,净利润亏损1.18亿元,第四季度亏损1.28亿元 [3] - 公司上市21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2024年净利润亏损1.176亿元 [3][8]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5.66亿元缩水至12.39亿元,较巅峰期22.64亿元下滑超四成 [8] - 2021年净利润为6021万元,2023年缩水至1230万元,2024年亏损超过郑文青掌舵后的盈利总和 [8]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26亿元,同比增长61.87%,广告宣传费从462万元增至7060万元,服务费从1803万元增至2552万元 [9] 市场与业务布局 - 公司销售主阵地集中在海外,2024年境内营收占比仅23.5%,非洲、美洲、欧洲营收占比分别为36%、28.7%和2.3% [9] - 2024年非洲市场营收同比下滑17.8%,因非洲多国货币剧烈波动导致消费者购买力降低 [10] - 公司加强跨境电商新渠道宣传推广,但初期投入大、培育周期长,对现金流构成压力 [9] - 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关税壁垒提高及汇率波动等风险 [10] - 物流成本上升和配送效率提升是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10]
深物业高管遭留置 国企资产流失曾被查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21:01
管理层变动 - 深物业A副总经理陈鸿基因涉嫌职务违法被深圳市监察委员会采取留置措施并辞职[3] - 2025年5月陈鸿基卸任旗下物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 同月董事会证代丁名华辞职[3] - 2024年9月独立董事梅永红辞职 2025年1月董事长刘声向(54岁)和财务总监沈雪英辞任 目前董事长职位空缺[3] - 陈鸿基1998年加入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 2004年转岗深投控 2020年12月"空降"深物业A 2022年2月升任副总经理[5] - 陈鸿基分管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等核心板块 兼任物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法定代表人[6] 经营与财务问题 - 2024年营业收入27.34亿元同比下降7.79% 归属净利润亏损11.15亿元同比下滑340.24% 扣非净利润亏损13.29亿元同比暴跌670.78%[1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79.81% 有息负债率39.16%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 2025年一季度达-2.71亿元[12] - 货币资金仅覆盖流动负债的31.47% 负债和现金流压力持续变大[12] - 公司年报未详细披露存货减值依据以及土地、在建工程估值等是否合理[12] 历史争议与资产问题 - 2023年8月证监会就深物业出具境外上市反馈意见 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9] - 2019年多次给荣耀地产提供担保涉及34.9万元 2018年给深圳皇城地产提供100万元担保 2015年多次提供担保涉及6000万元[9] - 2006年卓见投资拟收购深物业股份交易被中央国资委紧急叫停 涉及土地资产、商业物业、车牌牌照的交易价和市场估价差额合计达20亿元[10] - 未开发土地账面价值750元/m²市场估值3000元/㎡差额≥10.0亿元 国贸商场账面948元/m²市场20000元/㎡差额4.0亿元[11] - 天安裙楼账面3860元/㎡市场16250元/㎡差额1.33亿元 深圳车牌账面22.7万元/个市场70万元/个差额1.36亿元[11]
先因关联方资金占用,后因不披露去年业绩预告 瑞贝卡董事长一个多月被警示两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0:10
公司违规与监管警示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文青、董事会秘书胡丽平、财务总监朱建锐因未披露2024年年报业绩预告被监管警示 [1][2] - 上述责任人一个多月内两次被警示,4月底因多份财报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问题被警示 [2][3] - 河南证监局查明公司存在5项违规: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及资金占用事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内幕信息登记不规范、部分董事监事薪酬未经股东大会审议 [3] 财务表现与业绩变动 - 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亏损1.18亿元,未按规定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披露业绩预告 [2]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1230.23万元,2024年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1.1%但营销费用增长62%导致亏损 [2] - 控股股东2024年期初资金占用余额3亿元,全年累计发生额10.5亿元,偿还总额13.6亿元,期末余额为零 [4][5] 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 - 控股股东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2024年期初余额3.09亿元,资金用途为贷款周转 [5] - 年审会计师已出具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专项说明,确认占用资金已全部清偿 [5] - 公司承认内控缺陷,表示已完成整改并加强相关人员证券法规学习 [4][5] 行业与业务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为假发制造,2024年加强跨境电商独立站等新渠道推广导致营销费用大幅增加 [2] - 公司表示已收回全部被占用资金,并对内控缺陷进行整改 [4][5]
上市公司实控人被刑事立案!仅一周内,核心管理团队几乎“清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1 14:12
公司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闫春雨等人因涉嫌挪用资金案被武汉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1] - 闫春雨未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 公司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工作并持续关注案件进展 [1] 高管变动 - 5月8日至14日期间,公司经历高管"离职潮":董事长杨海涛、实控人艾迪、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张艳菊、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万骏相继离职 [3] - 仅剩董事兼总经理邬亚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3] - 公司另一实控人艾迪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需给付约1.5亿元及后续利息 [3] 历史问题 - 闫春雨曾未履行用章流程,使用公司公章签署担保协议,导致公司于2024年1月29日起被"戴帽" [3] - 2024年度财务报表因"疑似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被"披星" [4] - 审计机构无法与闫春雨充分沟通,难以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仅0.45亿元,同比大跌86.5% [4] - 净利润亏损0.4亿元,同比下降947.9% [4] - 截至5月30日收盘,股价报4.18元/股,日内跌幅1.88%,市值缩水至18亿元 [4] 市场数据 - 公司股本4.30亿,市盈率-4.4,市净率1.68 [5] - 当日成交额3134万元,换手率1.74% [5]
*ST沐邦: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违规使用募集资金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的专项现场检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20:20
核心观点 - 沐邦高科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涉及金额累计达26,144.01万元,其中2024年度发生额为22,967.63万元 [1][2] - 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供应商预付款项后资金转入关联方,再回流至上市公司用于偿还借款和日常经营等非募投项目 [2][5] - 截至检查结束日,关联方已将大部分被占用资金回流至上市公司或用于上市公司经营,但仍有部分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持续存在 [2][6][11] 资金占用具体情况 募集资金违规使用及占用 - 2024年2月:通过施工单位预付工程款和商业承兑汇票方式,2,000万元最终转入控股股东,形成资金占用1,047.63万元 [3] - 2024年7-11月:子公司向施工单位预付工程款10,194.00万元,其中2,700万元用于代偿借款,2,100万元转入控股股东 [3] - 2025年2月:子公司从募集资金账户向供应商预付1,500万元后转回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 [4] - 2025年4月:因终止协议导致违规使用募集资金1,676.38万元 [4] - 2024年3月:子公司从募集资金账户向供应商预付14,720万元,其中12,480万元违规使用,2,264.31万元阶段性滞留关联方 [5] - 2024年10月:子公司从募集资金账户向供应商预付4,640万元,全部违规使用,1,940万元阶段性滞留关联方 [6] 其他资金占用 - 2024年度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最高达2,454.79万元(含募集资金占用1,344.63万元) [4] - 2024年度江西豪安占用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最高达7,957.72万元(含募集资金占用4,204.31万元) [6] 整改建议 - 要求上市公司统计资金占用情况并测算资金占用费,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 [7] - 督促上市公司在3个月内制定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解决方案 [8] - 建议公司全面梳理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和关联交易制度 [8] - 要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审核流程,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8] 检查结果 - 截至检查结束日,上市公司被司法划扣募集资金12,205.88万元,违规使用募集资金25,096.38万元,合计37,302.26万元未返还至募集资金专户 [11] - 若长期未能整改,可能导致10,000吨/年智能化硅提纯循环利用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