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设备之家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金融赋能工业信息化转型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7
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针对性支持举措,重点支持数字金融、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1] - 强化数字金融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2] - 推动金融资源向产业集群聚集和专业化发展,多地正在积极探索数字金融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1] 资金支持 - 6月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 - 四川省2024年至2027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支持企业设备升级、智改数转等领域[3] - 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超过28%的银行机构,按贷款余额增量的0.2%给予奖励[3] -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贷款财政贴息,按年利率1.5%给予不超过半年的一次性财政贴息,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3] 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 推动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结算、融资、现金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4] - 宁波银行打造"设备之家"平台,整合设备厂商、金融机构等资源,提供交易服务、金融支持等闭环生态服务[5] - 截至2025年5月,"设备之家"积累企业用户26万家,功能点击量超140万次,提供46亿元设备采购融资[5] - 平台提供最高300亿元专项额度、2000万元专项购机减息券,已投放资金69亿元,减免金额861万元[6] 中小企业融资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服务中小企业效率[7] - 推进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7] - 潍坊市创新"数权贷"模式,以"供应商自身主体信用+交易数据信用"为基础,实现"脱核"融资,已办理融资近40笔4700万元[8] - 潍坊金普瑞恩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数权贷"获得授信2000万元,盘活全部应收账款,降低综合成本[8] 金融科技赋能 -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务水平[4] -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6] - 数字金融作为提升服务新型工业化质效的重要抓手,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4][6]
金融力撑新型工业化加速前行,七部门意见明确支持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8-05 18:5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适配制造业"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增强服务适配性 [1] - 央行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动《意见》落地,深化产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强化支撑力度 [1] 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 山东省潍坊市作为国家制造业新兴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指导日照银行潍坊分行创新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建成"数权贷"线上化场景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2] - "脱核"模式以"供应商自身信用+交易数据信用"为授信基础,确保融资资金定向支付,潍坊金普瑞恩机械装备有限公司通过"数权贷"授信2000万元,盘活全部应收账款,提高资产周转率 [2] - 截至目前,该场景已累计办理融资近40笔、4700万元,服务8家小微企业 [3] - 宁波银行打造国内首个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设备之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交易+金融+服务"闭环 [3] - 工商银行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以算法模型生成的企业评估报告为决策依据,精准匹配金融产品 [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目标与举措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加紧密 [4]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4]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产品和攻关,多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耐心资本,强化产业链重点企业综合金融服务 [4]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4]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5]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金融机构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5]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 [5] - 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持续加大,工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5]
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宁波银行2025年上半年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均保持平稳
全景网· 2025-07-25 10:5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 [1] - 总资产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 [1] - 客户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7% [1] - 贷款和垫款总额16,732.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6% [1]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补能力 - 不良贷款率0.76%,环比持平 [1] - 拨备覆盖率374.16%,环比提升3.62个百分点 [1] - 资本充足率15.21%,环比提升0.27个百分点 [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环比提升0.33个百分点 [1] 经营策略与数字化赋能 - 坚持差异化经营策略,深化经营主线,强化专业经营,加快科技转型 [2] - 通过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系统推进业财一体化 [2] - 利用"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线上平台提升数字化能力 [2] - 数字化赋能提升大中型企业客户覆盖面和市场份额,推动贷款增速 [2] - 数字化能力助力客户结算性低成本存款沉淀,优化负债成本 [2] 行业竞争与外部环境 -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和激烈行业竞争,扩表速度维持高位 [3] - 全球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可能对出口企业信用需求产生扰动 [3] - 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业务提供支持 [3] 券商观点 - 中金公司认为公司主动加大潜在风险贷款减值计提力度,为2026年轻装上阵 [2] - 光大证券预计公司盈利仍有望保持较好水平,拨备资源充裕 [3] - 国信证券指出公司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资产质量稳定 [3]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 与“宁”相“甬”十七载,以青春之名赴芳华之约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47
公司发展历程 -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成立于2008年6月,已运营17年,完成从金融"新生代"到服务现代化"生力军"的蜕变[1][3] - 公司见证了南京经济从3815亿到1.85万亿的跨越式发展[2] - 目前拥有26家营业机构、1500名员工,存款总额1500亿元,全量资产总额2200亿元[3] 战略与业务模式 - 实施"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金融服务体系,差异化发展战略[3] - 形成"四化五帮"服务模式,聚焦"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细分市场[1][4] - 探索"跳出银行做银行"的发展新路径,将"专业创造价值"作为核心理念[3] 科技与数字化创新 - 搭建"波波知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南京已有10000+会员、落地1500+专项服务[7] - 开发"设备之家"平台服务5800多家企业,为1360+企业提供设备交易服务[7] - 推出"美好生活"消费平台,打造本地生活服务"惠民平台"[7] 产业金融服务 - 聚焦南京"4+N"产业集群,2024年为超200家独角兽、瞪羚、小巨人企业提供服务[6] - 支持制造业升级,对符合要求的制造业贷款进行延期[6] - 截至2025年5月,中长期项目贷款余额超132亿元,银团贷款超50亿元[6] 绿色金融与社会责任 - 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超50亿元,制定专项绿色金融管理办法[10] - 开展20+场环保公益活动,包括"池杉湖湿地生态建设""长江大保护"等项目[9][10] - 打造"银发乐享"养老金融品牌,融入"苏适养老"服务体系[8] 文化与品牌建设 - 开展20+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15+项青少年公益活动[11] - 创新打造"带着非遗看世界"等文化项目,助力南京文化名片建设[11] - 连续多年获江苏金监局2B级监管评级、"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