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SF5

搜索文档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14:27
增程技术发展现状 - 增程技术从120公里纯电续航升至200公里耗时数年,而从200公里迈向400公里仅用一两年,电池包容量从十几度电增至五六十度电[1][2] - 增程动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市场销量高速增长[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17kWh,到2023年增长至43.77kWh,增幅20.54%[4] - 2023年至2025年,平均电池容量从43.77kWh增至45.47kWh,两年间增长19.68%[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5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为92%、48%和20%[5] 大电池增程驱动因素 - 动力电池单位成本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9] - 公共充电设施达409.6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97.08%,乡镇覆盖率80.02%[9] - 家用慢充桩充电功率从2019年2.8kW提升至2024年5.5kW,年均增速14%[9] - 用户需求推动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纯电续航,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寻找差异化[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车重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下电耗增加5%-8%,馈电模式下电耗增加8%-10%[12] - 大电池导致充电时间长,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需求[12] - 大电池增加轮胎磨损,两驱混动车或电车轮胎磨损率比四驱多1.7倍[13]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随着电池技术成熟和补能网络完善,纯电将成为主流[16]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的可能,中国乘用车电动化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16] - 对于电池包大小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应发展大电池,也有观点认为未来会回归小电池方案[16][17]
汽车早餐 | 特斯拉被曝拖欠小企业账款致其破产;奇瑞7月出口11.9万辆保持第一;鸿蒙智行推非辅助驾驶版车主增换购补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9:25
国内政策与行业动态 - 广州正在编制无人驾驶装备工作指引,将从全市全域层面推动多种类型、多种场景无人驾驶装备的应用 17家企业累计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总时长超130万小时、总里程达2441万公里 [2] - 浙江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司机之家"服务标准 全面开展"司机之家"服务质量提升暨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 [3] - 山西出台25条措施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 引导民营经济在推进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 [4] - 八部门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目标到2027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 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5] 国际汽车行业动态 - 南非汽车供应商因美国新贸易关税损失4100万美元合同 该公司为宝马、大众和奔驰制造自动化装配线并开发生产软件 [6] - 起亚美国召回201149辆汽车 原因是脱落的装饰件可能对其他车辆造成道路安全隐患 [7] - 特斯拉拖欠账款导致至少两家美国小公司破产 过去五年在得州被承包商提起的留置权索赔总额超1.1亿美元 其中仍有超过2400万美元未偿清 [8] - 英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27% 新增17,370个充电桩 [9] 国内车企销售数据 - 上汽集团7月销售整车33.8万辆 同比增长34.2% 1-7月累计销售239万辆 同比增长15% 7月新能源车销售11.7万辆 同比增长64.9% [10] - 福田汽车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794辆 1-7月累计57936辆 同比增长142.88% [11] - 长安汽车7月销量21.06万辆 同比增长23.43% 1-7月累计销量156.59万辆 同比增长4.07% 7月新能源销量80006辆 同比增长74.05% [12] - 奇瑞7月销售汽车22.44万辆 同比增长14.7% 出口汽车11.9万辆 同比增长31.9% 1-7月累计销售1484563辆 同比增长14.5% 累计出口669360辆 [13] - 北汽蓝谷7月销量10280辆 同比下降6.38% 1-7月累计销量77432辆 同比增加98.58% [15] 车企营销活动 - 鸿蒙智行针对非辅助驾驶版车主推出增换购补贴 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增换购问界M5系列可享3万元补贴 增换购问界M7/M8/M9系列可享4万元补贴 [14]
小米豪赌造芯,能否复制华为奇迹?
36氪· 2025-05-19 18:55
小米YU7发布计划 - 公司将于5月22日发布两大旗舰产品:3纳米芯片和首款纯电SUV YU7 [1] - YU7被视为公司最具市场穿透力的车型,原计划4月在上海车展首发,因安徽车祸事件推迟至5月22日 [3] - 公司采取类似华为的策略,借助芯片技术突破为YU7发布保驾护航 [5] 小米YU7市场表现 - 车祸事件前YU7被普遍看好为年度超级爆款,订单量呈现不可阻挡的增长 [3] - 车祸事件导致公司口碑急转直下,SU7订单量出现回落 [3] - 中国市场对SUV有额外偏好,预期YU7销量将超过SU7 [3] 小米3纳米芯片战略 - 即将发布的3纳米芯片是国内最先进的通用芯片 [7] - 芯片由台积电代工,主要因台积电技术成熟、良品率高且未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5] - 造芯是公司冲击高端的必经之路,可同时提升手机和汽车业务品牌力 [9]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曾通过技术逆袭带动问界M7销量,从月销2000辆低谷实现反弹 [5] - 高端品牌普遍拥有自研芯片能力,如苹果A系列、三星芯片生产线和华为麒麟芯片 [7] - 公司试图复制华为的逆风翻盘模式,将芯片与汽车业务协同发展 [9] 公司战略布局 - 芯片研发肩负提升公司整体品牌价值的使命,弥补硬核技术短板 [9] - 通过"一匹马拉两辆车"策略,同时推动手机高端化和汽车业务发展 [9] - 公司已跻身世界500强,但需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持续增长 [9]
最强华为概念股冲刺香港IPO,市值2000亿
36氪· 2025-04-29 19: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达1451.13亿元,同比暴涨三倍,首次突破千亿[1][4] - 新能源汽车营收1354.9亿元,同比增长368%,占总收入93.4%[3][4] - 燃油车营收34.48亿元,同比下降25.2%,仅占总收入2.4%[3][4] - 2024年毛利345.51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7.2%跃升至23.8%,超越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4][5] - 2024年实现年内利润47.4亿元,连续4年亏损后首次扭亏为盈[7] - 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9] 销量与交付情况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交付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9] - 问界新M7和M9合计交付348434辆,占总销量81.6%[11] - 问界M9累计交付151188辆,持续蝉联中国50万元级豪华车型销冠[11] - 2025年一季度交付5.46万辆,同比下降42.47%,出现销量三连跌[23] 战略规划与研发投入 - 2025年计划锚定豪华车阵营,M9目标保持豪华车销量第一,同时发力海外市场[11] - 三年内冲刺新能源汽车百万量级交付目标[11] - 2024年研发费用55.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但占营收比重仅4.2%,低于小鹏(16.8%)和理想(7.6%)[24][26] - 赴港上市募资70%用于研发,包括新车型、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技术[28] - 同时获得战略投资者不超过50亿元增资[28] 合作与转型历程 - 与华为深度绑定,通过问界品牌实现业务突破[13][17][21] - 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赛力斯SF5未达预期,后深化合作推出问界系列[17] - 问界M5曾创造新能源车最快销量破万纪录[19] - 2023年9月问界新M7发布后销量起死回生,2024年1月月销近3万辆[19] - 2024年豪掷115亿元入股华为子公司引望[21] 财务与资本结构 - 2024年负债率87%,明显高于行业50%-70%平均水平[26] - 应付款项685亿元,同比增长127%,资金链存在压力[26] - 赴港上市旨在增强独立性,为研发和海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