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油轮(VLCC)

搜索文档
24岁江苏首富之子拟任400亿市值公司董事,去年已任世界500强企业副总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6:51
公司董事会换届 - *ST松发董事会拟提前换届选举 提名6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陈汉伦[1] - 陈汉伦为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之子 出生于2001年[3] 实际控制人背景 -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801 2亿元持股市值蝉联江苏首富 较去年增长119 9亿元[3] - 2024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夫妇财富值达1250亿元 排名第20位[3] - 恒力集团2024年总营收达8715亿元 旗下拥有*ST松发和恒力石化两家A股上市公司[3] 陈汉伦履历 - 陈汉伦拥有研究生学历 应用金融硕士 曾任普华永道(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务咨询顾问[4] - 2024年3月起担任恒力集团副总裁[4] - 近两年深度参与集团经营管理 包括出席战略合作签约、行业论坛等重要活动[5][7] 家族企业布局 - 陈建华、范红卫女儿陈逸婷担任恒力集团副董事长 1993年出生 本科学历[9] - 恒力集团2018年入主*ST松发 2023年启动重大资产重组[11] - 2024年5月完成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 业务转型至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12] 公司经营动态 - *ST松发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5 8亿至7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12] - 公司办公地址迁至大连市 与恒力重工产业基地同区域[12] - 8月6日收盘价48 19元/股 涨幅3 59% 总市值415 25亿元[12]
A股重磅!证监会,同意!
券商中国· 2025-07-19 10:03
合并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复 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最大规模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收官阶段 [2][4] - 交易方式为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30.53亿股A股进行换股合并 换股比例为1:0.1335 成交金额达1151.5亿元 [5][6] - 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收规模、手持订单数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3][7] 合并后协同效应 - 合并将整合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与大连重工、武船重工等资产 实现军品、民品、海工装备全链条覆盖 [7] - 高端船型产能集中度提升 有望打破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的垄断 [7] - 交易是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响应国家发展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战略部署 [7] 财务与业绩表现 - 中国船舶2025H1净利润预计28-31亿元 同比增98.25%-119.49% 中国重工预计15-18亿元 同比增181.73%-238.08% [3][10] - 合并后两家公司合计净利润达43-49亿元 同比增121%-152% 主要因民船订单量价齐升及成本管控优化 [10][11] - 二级市场反应积极 7月18日两家公司总市值合计达2593亿元(中国船舶1524亿元 中国重工1069亿元) [8] 行业前景与竞争力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 凭借成本优势、产业链韧性和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 [12] - 订单结构持续优化 LNG船、VLCC等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 绿色船舶技术带来溢价 [11][12] - 船舶制造上行周期将持续 受"中国产业链+绿色更新周期"驱动 存量更新与环保需求构成中长期逻辑 [11][12]
创纪录!全球VLCC运力疯狂涌入这一航线...
搜狐财经· 2025-07-17 20:18
巴西至中国原油运输量激增 - 2025年第二季度巴西向中国出口原油总量达9360万桶,环比增长53%,同比增幅60%,相当于每月运输约3120万桶原油 [2] - 该航线七日平均"原油吨海里"突破20亿吨·海里,较2023年增长约10亿吨·海里 [2] - 这些原油几乎全部依赖VLCC运输,体现中巴能源合作日益紧密 [2] VLCC运力占用情况 - 每月需要15至16艘VLCC执行运输任务,考虑100天往返航程,理想状态下每年需要51至52艘VLCC [3] - 实际运营中考虑90%利用率,该航线持续占用约57至58艘VLCC,占全球船队5%至6% [3] - 这种结构性需求导致大西洋地区和全球VLCC运力系统性紧缩 [3] 运价水平变化 - 2025年4月美国湾至中国VLCC运费达860万美元/航次高位,6月回落至590万美元/航次但仍高于季节性均值 [3] - 7月11日美国湾-中国航线运费反弹至35077美元/天,反映中巴航线运价增长 [4] 中国采购策略变化 - 中国原油进口更重视"远距离、低干预"来源国如巴西,以应对国际制裁风险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7]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油价回落为中国提供战略储备补库窗口期,促使地炼企业重启采购 [7] -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买家现货与长期合同安排不断强化 [7] VLCC市场发展 - 多家船东看好市场前景,2025年已下单10艘VLCC [9] - Petrobras计划2030年前建造25艘新船,已与中国船厂签署初步合作协议 [10] - 行业预计未来几个月VLCC市场将呈积极发展轨迹 [7] 运力结构性改变 - 超过50艘VLCC被长期占用将持续推高其他航线运力成本 [11] - 中远程航线成本差异扩大迫使航运公司和租家重新评估全球部署策略 [11] - VLCC市场进入"被拉长的周期",航程更远、周转更慢、运力更紧或成常态 [11]
五大造船央企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超50亿元!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贡献超八成
华夏时报· 2025-07-15 20:58
五大造船央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 - 五家造船央企预计归母净利润合计达50.2亿元至60.5亿元 [2]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43亿元至49亿元,占比超80%,同比增长121%至152% [2] - 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主因民船交付量增加 [3] - 中国船舶预计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25%至119.49%,主因民船价格提升及成本管控 [3] - 中船防务预计归母净利润4.6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长213.25%至267.73%,受益于船舶收入及投资收益增加 [6] - 中国动力预计归母净利润8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长68.28%至141.9%,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增长 [6] - 中船科技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4亿元,主因风电市场竞争激烈及发电收入下降 [7]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获上交所审议通过,进入收官阶段 [4]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船舶上市公司,是A股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4] - 截至7月15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市值分别为1518亿元和1051亿元,合计2569亿元 [5] 全球造船市场动态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量2390艘(6555万CGT),创17年新高 [8]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总量同比下降54%,中国船厂以10.04百万CGT(370艘)位居首位,占比52% [8] - 中国船厂交付量占全球48%,韩国和日本分别占31%和13% [9] - 中国船厂优势包括成本、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及产能规模,订单结构向高附加值船型倾斜 [3][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造船业将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及政策支持,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0] - LNG船、VLCC等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绿色船舶技术带来溢价 [3]
民船订单量价齐升 中国重工、中国船舶预计中报净利润大幅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2 00:41
公司业绩预增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 [1]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25%至119.49%,扣非归母净利润26.35亿元至29.35亿元,同比增长119.89%至144.93%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民船交付量增加、订单价格提升、成本管控优化及智能化改造缩短建造周期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高附加值船型(如LNG运输船、VLCC)占比提升 [2]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49.9%、67.6%、64.3%,主要指标全球第一 [4][5] - 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饱满,产能供给偏紧,行业周期上行趋势延续 [5] 公司合并重组进展 - 中国船舶拟以1151.50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为全球船舶行业最大规模企业合并案例 [2] - 合并交易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并提交证监会注册,待批文后实施 [3] - 合并后公司手持订单量占全球15%,造船完工量占比超14%,新签订单量占比超16%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中国重工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五大业务板块覆盖海洋防务、运输装备等 [3] - 中国船舶为全球唯一同时在建大型LNG船和邮轮的上市公司,细分船型订单量全球领先 [3] - 合并后将减少同业竞争,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产能和盈利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