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大型油轮(VLCC)
icon
搜索文档
A股重磅!证监会,同意!
券商中国· 2025-07-19 10:03
合并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复 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最大规模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收官阶段 [2][4] - 交易方式为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30.53亿股A股进行换股合并 换股比例为1:0.1335 成交金额达1151.5亿元 [5][6] - 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收规模、手持订单数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3][7] 合并后协同效应 - 合并将整合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与大连重工、武船重工等资产 实现军品、民品、海工装备全链条覆盖 [7] - 高端船型产能集中度提升 有望打破韩国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的垄断 [7] - 交易是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 响应国家发展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战略部署 [7] 财务与业绩表现 - 中国船舶2025H1净利润预计28-31亿元 同比增98.25%-119.49% 中国重工预计15-18亿元 同比增181.73%-238.08% [3][10] - 合并后两家公司合计净利润达43-49亿元 同比增121%-152% 主要因民船订单量价齐升及成本管控优化 [10][11] - 二级市场反应积极 7月18日两家公司总市值合计达2593亿元(中国船舶1524亿元 中国重工1069亿元) [8] 行业前景与竞争力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 凭借成本优势、产业链韧性和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 [12] - 订单结构持续优化 LNG船、VLCC等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 绿色船舶技术带来溢价 [11][12] - 船舶制造上行周期将持续 受"中国产业链+绿色更新周期"驱动 存量更新与环保需求构成中长期逻辑 [11][12]
创纪录!全球VLCC运力疯狂涌入这一航线...
搜狐财经· 2025-07-17 20:18
巴西至中国原油运输量激增 - 2025年第二季度巴西向中国出口原油总量达9360万桶,环比增长53%,同比增幅60%,相当于每月运输约3120万桶原油 [2] - 该航线七日平均"原油吨海里"突破20亿吨·海里,较2023年增长约10亿吨·海里 [2] - 这些原油几乎全部依赖VLCC运输,体现中巴能源合作日益紧密 [2] VLCC运力占用情况 - 每月需要15至16艘VLCC执行运输任务,考虑100天往返航程,理想状态下每年需要51至52艘VLCC [3] - 实际运营中考虑90%利用率,该航线持续占用约57至58艘VLCC,占全球船队5%至6% [3] - 这种结构性需求导致大西洋地区和全球VLCC运力系统性紧缩 [3] 运价水平变化 - 2025年4月美国湾至中国VLCC运费达860万美元/航次高位,6月回落至590万美元/航次但仍高于季节性均值 [3] - 7月11日美国湾-中国航线运费反弹至35077美元/天,反映中巴航线运价增长 [4] 中国采购策略变化 - 中国原油进口更重视"远距离、低干预"来源国如巴西,以应对国际制裁风险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7]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油价回落为中国提供战略储备补库窗口期,促使地炼企业重启采购 [7] -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买家现货与长期合同安排不断强化 [7] VLCC市场发展 - 多家船东看好市场前景,2025年已下单10艘VLCC [9] - Petrobras计划2030年前建造25艘新船,已与中国船厂签署初步合作协议 [10] - 行业预计未来几个月VLCC市场将呈积极发展轨迹 [7] 运力结构性改变 - 超过50艘VLCC被长期占用将持续推高其他航线运力成本 [11] - 中远程航线成本差异扩大迫使航运公司和租家重新评估全球部署策略 [11] - VLCC市场进入"被拉长的周期",航程更远、周转更慢、运力更紧或成常态 [11]
五大造船央企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超50亿元!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贡献超八成
华夏时报· 2025-07-15 20:58
同日,中国船舶也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 至119.49%。中国船舶表示,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 比增加。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达43亿元至4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21% 至152%。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中国重工与中 国船舶净利润预计大幅增长,这得益于民船订单量价齐升,以及两家公司智能化改造、精益管理带来的 效率提升,缩短建造周期,增加交付量。同时,钢材价格下降、集中采购降低成本,订单结构向高附加 值船型倾斜,LNG船、超大型油轮(VLCC)等占比提升,绿色船舶技术落地带来溢价。 7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上海证券交易 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最后的收官阶 段。 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来看,重组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此次换股吸收合并作 为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也为资本市场树立 ...
民船订单量价齐升 中国重工、中国船舶预计中报净利润大幅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2 00:41
公司业绩预增 -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192.96%至260.57% [1] -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25%至119.49%,扣非归母净利润26.35亿元至29.35亿元,同比增长119.89%至144.93% [1] - 业绩增长主因包括民船交付量增加、订单价格提升、成本管控优化及智能化改造缩短建造周期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高附加值船型(如LNG运输船、VLCC)占比提升 [2]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49.9%、67.6%、64.3%,主要指标全球第一 [4][5] - 全球造船业手持订单饱满,产能供给偏紧,行业周期上行趋势延续 [5] 公司合并重组进展 - 中国船舶拟以1151.50亿元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为全球船舶行业最大规模企业合并案例 [2] - 合并交易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并提交证监会注册,待批文后实施 [3] - 合并后公司手持订单量占全球15%,造船完工量占比超14%,新签订单量占比超16%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中国重工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五大业务板块覆盖海洋防务、运输装备等 [3] - 中国船舶为全球唯一同时在建大型LNG船和邮轮的上市公司,细分船型订单量全球领先 [3] - 合并后将减少同业竞争,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产能和盈利能力 [4]
900艘船导航失灵,霍尔木兹海峡危机扰乱全球航运
虎嗅· 2025-06-21 10:23
霍尔木兹海峡局势对能源和航运市场的影响 -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之一,连接多个石油核心国家,每月通过船只超过3000艘,出口原油超过5亿桶,承担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原油运输业务 [1] - 近期霍尔木兹海峡及附近海域已有超过900艘船舶的导航信号出现严重异常,包括"笔直的不可能路线"、"Z字形"迂回和"显示在陆地上"等诡异现象 [1][7] - 两艘油轮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海域发生碰撞并起火,可能涉及第三艘油轮,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安全风险 [2][8] 石油市场反应 - 美国WTI原油2025年7月期货结算价大涨7.26%至每桶72.98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2025年8月期货结算价上涨7.02%至每桶74.23美元,均为近五个月来的高位 [5] - 历史上两伊战争时期,霍尔木兹海峡通航风险飙升导致油轮运费因战争保险溢价和绕行成本上升涨幅高达50%~100% [7] 航运市场动态 - 中东-中国(TD3C)超大型油轮(VLCC)全年平均收益(TCE)突破3万美金/天,环比涨47%,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大涨近10%,为八个月来新高 [3][9] - 多家航运公司开始评估绕行非洲好望角的替代路线,美国油轮公司Frontline已提高警戒级别并密切监测波斯湾船只的风险环境 [8] 红海航运危机与苏伊士运河恢复 - 2023年10月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多次攻击商船,导致欧亚航线运价暴涨,亚洲至北欧的现货运价平均为每FEU 5067美元,是2023年全年平均运价的近四倍 [10][11] - 红海航运危机导致全球部署在亚欧贸易航线上的集装箱船比例从总吨位的五分之一跃升至四分之一,增加了226万TEU的额外运力 [12] - 2025年初集装箱运价持续下降,但一季度集装箱航运行业净利润比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36.4%,绕行好望角导致全球航运能力减少8% [12] - 法国航运巨头CMA CGM已从6月中旬开始恢复苏伊士运河航线,红海局势的缓和有望改善苏伊士运河附近海域通航条件 [13][14] 未来航运市场展望 - 航运公司曾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重返红海,若实现绕道非洲造成的过剩运力可以立即回归航运市场,对运价形成下行压力 [16] - 以伊冲突加剧和胡塞武装加入可能导致中东海域局势再次升温,航运行业或将遭受新一轮冲击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