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
icon
搜索文档
城记 | 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第二高铁”建设背后的“三把标尺”考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5 21:1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5日电 (谷青竹) 交通干线是基础设施的"骨架",更是撬动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联动发展的"杠杆",直接决定城市群与都市圈融通共进的 效率。日前,《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将"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列为关键任务,进一步为未来城市擘画了发展 路线图。在此背景下,交通基建当如何规划,以精准适配区域协同发展目标?带着这一问题,新华财经专访了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以长三角为样 本,解码区域交通规划的底层逻辑与未来路径。 新线路:"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今年7月,国家交通运输部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 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陈小鸿认为,随着高铁网络整体框架基本成形,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的核心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以加密网络覆盖、丰富出行选项来提升交通 服务质量与能力,成为现阶段补短板的关键。 这一判断,正体现在超大城市纷纷布局的"第二高铁"建设中:除了已全线动工的京沪第二高铁、成渝中线高铁,7月30日广深第二高 ...
高速磁浮列车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10:40
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发展 - 中国已展示两种时速600公里以上的高速磁浮列车技术路线,包括中车四方的常导电磁悬浮列车和中车长客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 [1] - 中车四方的常导磁浮列车采用电磁悬浮技术,实现10毫米悬浮间隙,可在三分半内加速至600公里 [1] - 中车长客的超导磁浮列车采用高温超导技术,配备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形成磁力悬浮,目前处于概念车阶段 [1][2] 技术成熟度与工程进展 - 中车四方的常导磁浮列车已完成试验车和工程车建造,并在试验段运行 [2] - 超导高速磁浮列车具备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低、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2] - 国家规划到2035年建成2000公里以上磁浮线路,形成超级城市走廊 [2] 成本与商业化挑战 - 超导磁浮列车需保持零下196度工作温度,依赖液氮冷却导致高昂成本 [2] - 普通高铁轨道建设成本每公里1-1.5亿元,超导磁浮轨道成本达3-5亿元/公里 [3] - 日本JR中央新干线磁浮项目成本从每公里7.5亿元飙升至14亿元 [3] - 京沪线若采用超导磁浮技术,建设成本可能达1.82万亿元 [3] - 超导磁浮列车制造成本是传统高铁2-3倍,运行电力消耗高数倍 [3] 应用前景 - 高速磁浮列车可实现上海-北京2小时、上海-南京半小时的城际通勤 [2] - 超导磁浮技术短期内仅适合经济强城市小范围铺设,难以替代现有铁路网 [3]
香港青年感受吉林“智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22:22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数据监控与分析中心展示港铁列车实时运行数据 [1] - 公司被称为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摇篮" [1] - 自2008年起与港铁合作,已为观塘线、南港岛线等提供400余辆地铁列车 [1]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采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无接触运行技术,最高设计速度达每小时600千米 [1]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运营超百颗"吉林一号"卫星,组建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展厅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吉林一号"卫星模型 [2] 香港青年认知祖国系列活动 - 活动组织30余位香港青年参观中车长客、长光卫星等企业 [1][2] - 香港青年后续将赴吉林市、延边州了解汽车工业、水电工业及长白山人参文化 [2]
时速达450公里!智慧产线助力中国高铁更快更稳
新华社· 2025-07-15 22:19
公司产品与技术 - CR450动车组样车最高试验速度超过450km/h,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在行车控制、安全监控、旅客服务等领域全面升级[1] - 公司生产车间下线高速磁悬浮列车、智能动车组、氢能源市域列车等高端轨道客车产品,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型[1] - 自主开发生产制造管理系统,集成5G、物联网、大数据等10余种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计划自动生成和物料精准配送[2] - 转向架装配采用智能力矩系统,解决漏装、过扭等质量问题,提升产品安全性[3] - 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最高运营时速达600公里,亮相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3]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在碰撞吸能、振动噪音、超导技术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构建9大产品平台和30个主型产品[3] - 1959年生产第一辆铁路客车,1967年研制新中国第一列地铁列车,具备深厚技术积累[1] 国际市场拓展 - 2024年轨道列车出口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签约额超140亿美元[4] - 2023年与塞尔维亚签署中国首个出口欧洲的高速动车组采购合同[3] - 1995年实现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出口零突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参与者[4][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产品覆盖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冬奥会专用智能动车组等,支撑中国铁路多次提速[2] - 公司被视作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金色名片,代表高速、安全、智能的行业标杆[1][3] - 通过供应链深度融合和全球市场布局,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5]
时速600公里!北京⇌上海,最快2.5小时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9:55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技术进展 - 时速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1] - 第一阶段的工程样车已于2024年7月圆满完成研制[1] - 利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间的电磁感应实现磁浮运行[1] - 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环保、智能舒适的特点[1] 技术优势与定位 - 可有效填补高铁(300公里/小时)和飞机(800-900公里/小时)之间的速度空白[1] - 定位为干线跨省大城市之间的点对点交通工具[3] - 适合2000公里以内的运输距离[4] - 京沪行程有望从4小时压缩至2.5至3小时[1][4] 商业化应用前景 - 更适合规模较大、有较多高端客流的都市群之间[4] - 长距离运输综合效益和优势更明显[4] - 短距离频繁启动制动难以发挥技术优势[4] - 未来票价预计高于高铁[4] 安全评估与认证 - 需进行型式试验和认证、安全评估和认证等工作[2] - 600公里/小时速度下需从材料、系统结构设计等多方面严格评估[2] - 比飞机离开地面的速度高很多,安全要求极高[2] 行业意义 - 展现中国磁浮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实力[5] - 彰显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5] - 有望在未来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5]
科股早知道: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这类新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钛媒体APP· 2025-07-14 08:26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 - 时速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第一阶段工程样车已于2024年7月完成研制 其核心车载高温超导磁体可产生超过5T的强大磁场 [2] -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相比第一代具有更高临界温度(液氮温区)、载流能力、临界场强和力学强度 原料成本更低 正加速下游应用发展 [2] - 预计2030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达105亿元 2024-2030年CAGR为53.91% 其中可控核聚变领域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3亿增至2030年49亿元 CAGR达59.29% [2] AI医疗行业 - 阿里达摩院多癌早筛AI已覆盖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服务2000万人次 [3] - 华为、科大讯飞、Kimi等科技企业重点布局AI医疗赛道 包括名医智能体、AI诊疗和新药研发方向 [3] - 科技巨头入局有望加速国内医疗信息化进程 推动AI垂类应用场景落地 [3] 折叠屏产业链 - 三星显示正为苹果建设专用折叠OLED产线 设备更换已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 月产能达3.5万片第六代基板(折合7英寸OLED年产能1500万片) [4]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1780万台 预计2027年达7000万台 2024-2027年CAGR为57.8% [4] - 苹果入局将带动折叠屏手机放量 并推动UTG盖板、铰链、液态金属及3D打印等工艺创新升级 [4][5] 空调市场需求 - 东北地区空调销售激增 黑龙江线下销售额两周同比分别增长817.68%和438% 吉林增长128.76%和788.4% [5] - 2025年6月中国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 高温日较2024年提前半个月 气象局已发布多次高温预警 [5] - 欧洲同期遭遇极端高温 西班牙达46℃ 法国创40.9℃的6月纪录 历史数据显示气温与空调销量呈正相关 [5] - "热穹顶"效应和全球变暖趋势将持续刺激空调需求 叠加国补资金到位 Q3空调市场整体向好 [5]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快讯· 2025-07-10 01:16
高速磁浮列车技术 - 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首次亮相 [1]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相互作用实现无接触运行 [1] - 车辆低速时通过橡胶轮走行,达到150公里速度后切换为悬浮运行 [1] 磁浮列车优势 - 磁浮车辆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行驶速度高 [1] - 运行噪声小、安全性高、无机械磨耗 [1] - 维修维护成本低,适用于地面隧道等多种地形线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