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娱乐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通用汽车、特斯拉真的能脱离中国零部件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18 15:43
两家公司的“去中国化”指令 - 通用汽车向全球数千家供应商下达指令,要求在2027年前彻底清除供应链中的中国产原材料与零部件[2] - 特斯拉要求其供应商在生产美国汽车时排除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并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将所有其他零部件都更换为中国以外地区生产的零部件[2] - 通用汽车全球采购负责人表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必须确保对自身供应链拥有更强的掌控力[2] 通用汽车的经济影响力 - 通用汽车活动总影响达1165亿美元GDP和709,100个就业岗位,其GDP总量超过美国13个州,就业规模超过10个州的全部劳动力[6] - 2022年,通用汽车直接为美国经济创造392亿美元GDP,约占美国汽车制造商GDP总量的四分之一[6] - 通用汽车每直接雇佣1名员工,全美范围内可额外支持6.3个工作岗位,就业乘数为7.3[7] - 通用汽车为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贡献约215亿美元税收收入[7] - 2022年通用汽车收入为1567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99.34亿美元[4] 特斯拉的经济影响力与产能布局 - 特斯拉的市值远超通用汽车,截至2025年11月15日,特斯拉市值为1.345万亿美元,通用汽车市值为657.9亿美元,特斯拉市值是通用的20倍[10] - 特斯拉Fremont工厂雇佣约1万名工人,Giga Nevada工厂估计雇佣3000~5000名工人[10] - 特斯拉上海工厂2024年预测产量为95万-100万辆,Fremont工厂预测产量为55万-60万辆[8] 汽车产业的复杂性与中国地位 - 汽车产业链条长且技术复杂,全球约15%的钢材、25%的铝材用于汽车生产,橡胶产量中约50%、塑料产量中约10%用于汽车领域[11]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13] - 中国控制着全球近90%的稀土加工能力,短期内难以被替代[14] “脱钩”行动的现实挑战与矛盾 - 一辆汽车约有三万个零部件,通用汽车要求“全链条净化”意味着需审查二级、三级工厂甚至模具、软件、原材料,过程复杂[16] - 供应链重组通常需要三到五年,而通用汽车仅留出两年窗口,给供应商带来资本开支、现金流和人力流失的三重风险[16] - 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的行为存在矛盾,一方面要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另一方面其在中国本土的业务仍在扩张[14][15] - 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中,中国贡献的价值占比已升至28.6%,表明“北美供应链”实则仍依赖中国[17] 对“脱钩”可行性的分析 - 从墨西哥、越南等地进口的零部件,其核心生产设备、模具设计乃至生产工艺仍大量来自中国,使“原产地”成为可操控的标签[17] - 以政治安全为主导的“去中国化”方案将显著推高整车制造成本,挤压利润空间[16] - 全球分工合作才是最佳方式,强行推动脱钩可能损害公司自身的全球竞争力[17][18]
汽车早餐 | 零跑汽车回应一汽收购传闻:消息不实;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居全球城市首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6 09:45
关税政策调整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保留10%的税率[2] 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 - 上海1月至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25.4%历年累计推广量达187万辆位居全球城市第一[3] - 上海1月至9月整车产量12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9.7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64.5%[3] - 比亚迪计划2026年初在中东推出高端品牌"仰望"随后拓展至欧洲和美洲市场[9][10] - 小鹏汽车宣布2026年将推出三款面向L4级智驾的Robotaxi车型并开启试运营车型算力达3000TOPS[11] - 特斯拉中国10月乘用车批发销量为61497辆9月批发销量为90812辆[13] 汽车零部件与供应链 - 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美国)展11月4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汇聚百余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覆盖全产业链[4] - 西菱动力拟收购纬湃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16] 跨国公司战略与运营 - 通用、特斯拉、丰田等全球主要汽车厂商敦促美国政府延长"美墨加协定"[5] - 保时捷全球CEO透露由中国本土研发的专属车载娱乐系统将于2026年搭载于保时捷车型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12] - 宝马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薄一山接任董事长[14] 企业财报与资本变动 - 丰田汽车2026财年第二财季经营利润8395.5亿日元同比下降27%净利润9320.8亿日元同比增长62%销售净额12.3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8.2%[6] - 亿纬锂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4077.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9%转让后持股比例由39.92%下降至37.85%[15] 企业声明与传闻 - 零跑汽车官方回应称一汽集团将收购其股权的消息不实[8]
汽车早报|比亚迪计划明年初在中东推出高端品牌“仰望”大众宣布在中国开启自研系统级计算方案项目
新浪财经· 2025-11-06 08:40
行业整体表现 - 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38.7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7% [1] - 10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92.2万辆,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4% [1]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939.5万辆,同比增长9% [1] -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376.9万辆,同比增长12% [1]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比亚迪计划于2026年初在中东推出高端品牌“仰望”,随后拓展至欧洲及美洲 [1] - 小鹏汽车宣布将于2026年推出三款全栈自研量产Robotaxi并开启试运营,高德成为其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1] -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合资公司酷睿程将在中国自研系统级计算方案,首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将于2025年量产 [4] - 保时捷中国本土研发的专属车载娱乐系统将于2026年搭载于保时捷车型,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5] -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车型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4.90万元至29.99万元 [8][9] - 京东首辆“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下线,将于11月9日正式发布 [10] 资本市场与公司运营 - 赛力斯H股于11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0.16亿港元 [2] - 威马汽车小威随行APP重新上线,试运行阶段支持威马EX5及威马EX6车型 [3] - 宝马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薄一山接任董事长 [6]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正式在广州、深圳等地投入运营 [7] 公司财务业绩 - 宝马集团前三季度营收999.99亿欧元,同比下降5.6%,税前利润80.56亿欧元,同比下降9.1% [10] - 丰田汽车第二财季经营利润8395.5亿日元,同比下降27%,净利润9320.8亿日元,同比增长62%,销售净额12.3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8.2% [10]
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公布,宁德时代挺进前五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3 23:00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核心趋势 - 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根据供应商对汽车制造商的年销售额进行排名 不包括售后业务收入和其他公司销售收入 [6] - 行业格局受电动化 智能化及区域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 竞争加剧 [6] - 完整榜单尚未公布 但行业报告 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揭示了关键趋势 [6] 传统巨头凭借战略调整占据主导地位 - 博世保持全球最大供应商地位 2024年汽车业务营收543 72亿美元 同比下降近3% 反映内燃机系统面临的挑战 [9] - 博世正转向电动化和软件定义的出行方式 并在中国建立ADAS相关合作伙伴关系 [9] - 电装以479亿美元销售额排名第二 麦格纳以428 36亿美元排名第三 采埃孚以373 18亿美元排名第四 [10] 中国供应商在关键电动汽车领域表现强劲 - 宁德时代以352 49亿美元营收排名第五 是前五名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13] - 比亚迪电子和德赛西威正在重塑信息娱乐和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 [14] - 德赛西威在全球车载娱乐系统销售方面领先 比亚迪信息娱乐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7% [14] 区域动态 -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实现全球最高营业利润率 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为5 7% 电动汽车供应链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出口需求 [15] - 欧洲供应商受产量低迷 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 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仅为3 6% [17] - 北美企业改良运营模式取得积极成果 但人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产量停滞 盈利性基本不变 [18] 并购与战略联盟 - 萨玛集团欲收购马瑞利 可能改变前20强格局 使萨玛集团晋升为全球顶级企业之一 [21] - 电装通过新建电动汽车热管理工厂和区块链电池回收系统扩大中国业务版图 [22] 新兴趋势重塑行业 - 电动汽车零部件增长占比超过60% 特斯拉和比亚迪自行生产超过50%的电池组 [23] - 哈曼和松下开发用于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集中式计算平台 [25] - 博世和采埃孚加快在中国研发和生产 以满足对成本效益高且技术先进解决方案的需求 [26] 主要风险与挑战 - 全球产量增长停滞 欧洲和北美产量停滞 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成为增长驱动引擎 [27] - 纯电汽车增长放缓 政府补贴取消和市场犹豫削弱增长势头 [28]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催生本土品牌格局调整和洗牌 [29] - 软件定义汽车模式将在未来几年主导行业发展方向 [30] - 固态电池 4D毫米波雷达和基于AI的ADAS系统对传统技术供应商构成威胁 [31] 地缘政治动态变化 - 地缘政治变化对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显著影响 关税壁垒升高影响零部件和整车贸易 [32] - 核心汽车市场之间的全球贸易秩序和区域型产业链生态开始重塑 [32] 行业变革总结 - 中国供应商挑战电动汽车和智能出行领域的传统巨头 [34] - 欧洲和北美企业通过合作 合并和本地化创新适应形势 [34] - 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进一步整合 拥抱电气化/智能化的供应商与传统系统供应商差距将拉大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