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猕猴桃
搜索文档
感知山东| 青岛精准培训农村电商带头人
搜狐财经· 2025-11-10 12:08
青岛市农村电商培训项目 - 青岛市计划在2025年围绕提升农村电商直播技能,扎实推进709名农村电商带头人年度培训工作 [1] - 近期已完成一期为期10天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为涉农区(市)培训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45名 [3] 培训内容与模式 - 培训采用“课堂在田间、实训在基地”的特色模式,结合云上智农线上课程、专家理论授课以及实战PK训练等阶段进行 [3][13] - 课程核心包括政策解读、技能提升及案例剖析,涵盖农村电商市场发展趋势、AI工具应用、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数字化技能 [6][8] - 培训包含沉浸式实践教学,如组织学员开展“网络直播带货”、“产地溯源直播”、“新农人Vlog”等活动 [13] 培训成果与实战效果 - 在实战PK环节,学员们设计制作了30余个预热短视频,并开展了7场直播实战,累计带货近万元 [15] - 其中一场以“阿克苏苹果+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直播,单场在线人数峰值达360余人,一小时直播带货2000余元 [15] - 培训期间,来自崂山的学员自创自演的短视频吸引了千余粉丝点赞 [19] 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 - 浙江杭州萧山区益农镇共智富农业电商园通过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年销额突破3000万元,累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孵化农产品品牌10余个 [9] - 案例教学环节连线分享了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如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乡村CEO和重庆荣昌“卤鹅哥”的流量密码 [16] - 学员受到启发,计划借鉴成功模式,将本地特产如胶州大白菜、胶西土豆、软枣猕猴桃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11][21]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提升直播电商水平,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 [24] - 青岛市下步将持续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以“数字新农人”为引擎,带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 [24]
淄博首届直播经济节超600人参赛、50万人次线上观看
大众日报· 2025-10-21 15:46
活动规模与直接成果 - 活动参赛人数超过600人,线上观看人次达到50万 [1] - 活动持续5个月,培育乡村数字发展骨干200余人 [1] - 农产品线上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 [1] 参与主体与模式创新 - 新农人通过直播间推广特色农产品,手艺人将陶瓷琉璃等千年制作技艺搬上直播 [2] - 企业采用创新模式,如华光国瓷的“匠人+主播”模式,现场演示骨瓷制作工艺 [2] - 扳倒井酒借助云展会形式,将传统白酒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对接,吸引年轻消费者 [2] 产业与市场影响 - 直播活动让鲁山青峰茶、新城细毛山药等农产品拓宽了销售半径 [1] - 华光国瓷、扳倒井酒等淄博好品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市场 [1] - 直播成为传递淄博文化、擦亮城市名片的新窗口,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围墙 [2] 生态构建与人才培育 - 成立淄博市直播经济联盟,由政府牵头,汇聚优秀主播、MCN机构与实体企业 [3] - 联盟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人才共建,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生态 [3] - 直播经济为农村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数字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3]
淄博|淄博首届直播经济节超600人参赛、50万人次线上观看
大众日报· 2025-10-21 08:46
活动规模与直接成果 - 淄博首届直播经济节参赛人数超过600人,线上观看人次达到50万[2] - 活动持续5个月,培育乡村数字发展骨干200余人[2] - 农产品线上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2] 参与主体与模式创新 - 活动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包括“新农人”、手艺人、实体企业等,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的局面[3] - 华光国瓷创新“匠人+主播”模式,匠人现场演示骨瓷制作工艺[3] - 扳倒井酒采用云展会形式,将传统白酒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对接[3] 产业赋能与市场拓展 - 直播经济节助力鲁山青峰茶、新城细毛山药等农产品拓宽销售半径[2] - 活动成为传递淄博文化、擦亮城市名片的“新窗口”[3] - 直播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围墙”,为“淄博制造”与“淄博好品”打通了通往广阔市场的新接口[3] 乡村振兴与人才培育 - 活动为农村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数字新农人”[4] - 乡村主播从最初“5个观众3个是村干部”的窘境,成长为能独立运营直播间的“乡土主播”[4] 行业生态与协同发展 - “淄博市直播经济联盟”正式成立,由政府牵头组建[4] - 联盟汇聚优秀主播、MCN机构与实体企业,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人才共建构建产业生态[4] - 联盟推动直播经济从“零散发力”转向“抱团发展”[4]
甘肃西峰:黄土塬金秋好“丰”景 特色产业“结”硕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3:35
产业发展模式 - 庄头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闲散土地打造设施产业基地,搭建15座钢架大棚种植果蔬 [2] - 齐楼村招引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蔬菜产业 [6] - 行业通过政策引导,推行“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元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特色种植业 [6] 葡萄种植产业 - 庄头村种植户冯彩琴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今年产量高品质好,销路有保障,价格达到每斤10元 [1][2] - 经过四年培育,今年葡萄迎来大丰收,预计棚均产量达到3500斤以上,全村共种植9棚,总产值预计达20余万元 [2] - 庄头村计划明年新增8个葡萄大棚,并引进2个优质品种以壮大产业 [2] 软枣猕猴桃种植产业 - 新庄村种植户曹万军试种软枣猕猴桃8年,今年10亩果园喜获丰收,预计总产量达3000斤左右 [4] - 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维C之王”,目前糖度达8度以上,采摘期可持续至10月中旬 [4] - 果实主要通过游客进园采摘和同城配送销售,每斤售价30元,种植效益可观 [4] 蔬菜种植产业 - 齐楼村设施蔬菜基地种植辣椒83棚和西葫芦20棚,预计棚均产值达1万元 [6] - 蔬菜产业可带动70余人就业,年发放劳务工资70万元,实现村民就近增收 [6] - 基地生产的西葫芦等蔬菜打包后销往西安市场 [6] 区域产业政策与成效 - 行业积极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守住粮食安全前提下聚焦“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6] - 行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支持种植户学习科学管理技术,帮助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 [6] - 在政策推动下,各乡镇村组发展出桃子、西兰花、杏子、朝天椒等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7]
丰收啦,开心!
人民网· 2025-09-22 18:41
水果种植业 - 河北省威县梨园正值梨果采收期 [1] -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农民丰收节期间果农采收库尔勒香梨 [3] - 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平滩村1.2万亩猕猴桃进入采摘期 [5] - 雄安新区容城县高宇农业园255.8亩梨园喜获丰收 该园1160亩生态果园种植90余种瓜果梨桃 [8] - 山东省莱阳市沐浴店镇安乐庄村果农采收秋月梨 [9] - 吉林省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软枣猕猴桃迎来大丰收 [12] - 海南省海口市东山镇果农采摘百香果 [13] - 河南省灵宝市故县镇冯家塬村千亩珍珠枣油桃丰收 产量达300万斤 产值可达680万元 [15] 粮食种植业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广袤金色稻田进行秋收 [6] -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兰丰村村民查看收割后的小麦 [10] - 湖北省天门市蒋场镇蒋场村村民收获大豆 [12] 畜牧业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农牧民进行赛牦牛比赛 [7] 农业就业与区域经济 - 雄安高宇农业园平均每年带动1100余名周边老百姓就业 曾带动当地450余名残疾人员就业创收 [8] 其他经济作物 - 甘肃省兰州市青石湾村果农为即将上市的葡萄忙碌 [10] - 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村民采摘西瓜 [16]
太行深处前南峪:荒山“刨”出“金山”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2:12
核心观点 - 前南峪村通过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 从荒山变为绿色经济示范区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4][7] 生态治理历程 - 1963年洪灾摧毁60%土地和山场植被 村民通过爆破整地/水平开沟/构造梯田等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2][4] - 采用"材林头 干果腰 水果脚"种植模式 结合科学管理技术实现荒山绿化 [4] - 河北农业大学课题组自20世纪80年代起提供技术支持 李保国教授团队持续贡献被誉"太行新愚公" [2][4] 农业产业升级 - 软枣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120亩 亩产3000余斤 每亩纯利润超6万元 优果率达90% [5] - 2024年为全镇提供12000余棵优生苗木 计划发展盆栽种植拓展庭院经济 [5] - 黄金梨等果品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采收体系 [6] 生态旅游发展 - 依托抗大旧址和生态资源 开发生态观光/果品采摘/抗大观瞻等多元旅游区域 [5] - 2024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门票收入超600万元 带动村民参与旅游服务 [5] 绿色能源建设 - "风光水储"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整合抽水蓄能/太阳能/风能 构建零碳微电网 [7][8] - 绿色电力覆盖全村生产生活用电 余电上传国家电网实现能源外输 [7] 经济效益成果 - 2024年全村总收入突破2亿元 人均收入达18600元 [7] - 生态资源转化为持续经济收益 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7]
“党群恳谈会”: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来
辽宁日报· 2025-07-24 10:31
基层治理创新 - 岭东村通过"党群恳谈会"制度解决信访矛盾30多件 该制度以"党建引领 群众参与 恳诚相见 谈出和谐"为行动指南 [3] - 制度主要用于四类事项:经济社会发展大事 美丽乡村建设实事 社会和谐稳定难事 党员群众牵挂心事 [4] - 典型案例包括解决16个大棚土地租金纠纷 最终按50亩规模 每亩600元标准达成协议 [4] 产业发展成效 - 村民产业经营收入年均达3万元 特色富民产业连续3年产值突破亿元 [5] - 村集体经济从2019年2000元增长至超40万元 增幅显著 [5] - 种植结构转型明显 现有蓝莓3500亩 五味子1500亩 软枣猕猴桃1500亩 取代传统玉米种植 [5] 制度推广价值 - 9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60余起 解决土地流转集体访37起 规范签订流转合同108份 [5] - 该模式已从岭东村推广至桂云花满族乡及大连市其他地区 [5] - 制度核心在于强化村级党组织公信力 通过群众工作方法提升基层治理效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