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与服务
搜索文档
“AI+金融”提效更需防风险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0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效能和水平,其应用是行业发展的重大边际变化,但当前阶段仍以辅助为主,无法取代人的关键决策 [1][4][6] 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基础与现状 - 金融与科技历来相辅相成,金融行业已成为AI新科技的领先应用者 [2] - AI应用主要涵盖三方面: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提供更个性化精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 - 金融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为AI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可用于机器学习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 [3] - 行业高度重视AI投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4年科技资金投入合计超过1200亿元,科技人员超10万人,例如交通银行年科技投入120亿元占营收5.4%,科技人员占比超10% [3] AI对金融业的边际变化与影响 - AI是金融业在信息处理基础上的重大边际变化,涉及银行主要业务、客户行为与监管等多层面 [5] - 客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客户习惯与机器互动,AI在支付、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作用重要 [5] - 监管因AI发生变化,例如利用AI分析海量数据可提升反洗钱、反恐融资的线索发现能力 [6] - 目前AI应用未导致员工安置压力,其作用仍是辅助性,在信贷、保险定价等关键领域仍离不开人的专业判断 [6] AI应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 微观层面存在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两类新型增量风险 [8] - 行业层面存在集中度风险(依赖少数技术服务商)和决策趋同风险(模型标准化导致决策同质化)两类增量风险 [8] - AI模型若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其学习结果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的长远稳定性要求不一致 [8] 人在AI应用中的主导作用 - 人需成为AI的主导者和关键决策者,将AI的精准判断与人文温度有机结合 [9] - 金融在关键决策点必须由人把控,例如在特殊时期采取无还本续贷等有温度的模式支持企业,而非完全依赖AI规则 [9]
AI改变金融系统,周小川、肖远企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0-24 22:4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金融业在IT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边际变化,将深刻改变银行业态,但对货币政策影响尚不明显 [2] - 当前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人的决策 [7] - 银行业正在从传统银行转变为数据处理行业,AI的兴起带来了新的边际变化,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 [4] -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能带来重大而根本性的影响,但同时也伴随模型稳定性、数据治理、集中度和决策趋同等新型风险 [11] 人工智能对金融业性质的影响 - 银行业从传统银行转变为数据处理行业,支付业务、存贷款定价、风险评估和市场营销均高度依赖数据处理和模型计算 [4] - 人与机器的关系从过去由人主导、机器辅助,演变为人主要作为机器与客户之间的界面 [4] - 银行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可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 [4] - 银行业对AI需求主要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推理模型,较少使用多模态或生成式技术 [4]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在金融领域应用主要覆盖三方面: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客户交流管理、金融产品提供 [9][10] - 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已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广泛应用,覆盖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与识别、客户评估等环节 [9] - 客户交流方面,AI技术普遍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环节,包括营销、维护和问题解答 [10] - 金融产品提供方面,AI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精准的产品与服务 [10] 人工智能对金融机构运营的影响 - 银行未来会进一步向AI方向发展,从业人员规模会显著减小 [5] - 目前尚未出现金融机构单纯因AI应用而引发员工安置压力的案例 [10] - 在金融领域,人才始终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AI的应用还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10] - AI技术将为监管带来变化,监管需要面对黑箱模型产生的结果和行动来调节或监管金融市场 [5] 人工智能对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的影响 - 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慢变量",随经济周期或经济变化而调整,变化不会太快 [5] - AI和机器学习有助于更准确判断形势,使宏观调控更精准,但对货币政策并非那么重要 [5] - 货币政策不可能对每天的价格变化做出响应,响应太快可能引发不必要波动 [5] - 如果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可能高频、短期、技术性,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础面、长远稳定性的要求不一致 [5]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型风险 - 微观层面风险包括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涉及数据来源选择、质量把控及事后评估监测程序 [11] - 行业层面风险包括集中度风险和决策趋同风险 [11] - 集中度风险源于金融行业可能依赖少数技术开发能力强、稳定性高、资源投入大的AI服务提供商,且大型机构比小型机构更具资源优势 [11] - 决策趋同风险源于模型和数据相对标准化和集中,可能导致行业整体决策同质化,引发"共振"效应 [11] 人工智能治理与国际合作 - 监管希望金融机构运用AI时应提供透明、可解释的模型,但AI发展特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必然带来模型的黑箱性 [5] - 建议在如何更好地加强AI基础设施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金融市场方面的AI基础设施的加强和联通 [6]
2025外滩年会圆桌讨论:“AI+金融”尚处早期 提效同时应关注风险
证券时报· 2025-10-24 07:44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影响 - AI已广泛嵌入金融行业主要业务,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作用为辅助性,无法取代人的决策[1][9] - AI在金融行业主要用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对外服务,应用集中在中后台运营、客户交流与提供金融产品三个领域[3]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将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金融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3] AI带来的边际变化与机遇 - AI为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系统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并将带来较大边际变化[2][5] - 金融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可用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4] - 通过机器学习金融稳定数据的历史变化,推理预知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出现,是一个重要探索方向[4] AI应用带来的增量风险 - AI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以及新的风险传导渠道[7] - 微观层面,单家金融机构主要面临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两类新型或增量风险[7] - 宏观层面,金融业主要面临集中度风险和决策趋同风险两类增量风险[7] - 行业在AI模型技术上可能依赖少数服务提供商,大型机构资源优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7] - 模型和数据标准化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决策趋同,引发"共振"效应[7] - 若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的长远稳定性要求不一致[7] 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国际清算银行讨论认为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尚不明显[10] - AI可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处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决定,但货币政策属于随经济周期调整的慢变量[10] - 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10]
“AI+金融”尚处早期 提效同时应关注风险
证券时报· 2025-10-24 06:30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影响 - AI已广泛嵌入金融行业主要业务 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作用为辅助性 无法取代人的决策 [1][6] - AI在金融行业主要用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对外服务 应用集中在中后台运营 客户交流与提供金融产品三个领域 [2] - 金融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为AI应用提供良好基础 可用于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 [3] AI带来的边际变化与机遇 - AI为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系统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并将带来较大边际变化 [4] - AI应用带来双重效益 对内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对外使机构能提供更个性化 更精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 - 通过机器学习金融稳定数据的历史变化 推理预知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出现 是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3]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明确将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金融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2] AI应用带来的增量风险 - AI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 但也带来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 以及新的风险传导渠道 [5] - 微观层面 单家金融机构主要面临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两类新型或增量风险 [5] - 宏观层面 金融业主要面临集中度风险和决策趋同风险两类增量风险 [5] - 集中度风险体现在金融行业可能依赖少数AI服务提供商 大型机构资源优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5] - 决策趋同风险体现在因模型和数据标准化 金融机构决策依据可能趋同 引发行业整体决策同质化 可能引发"共振"效应 [5] - 若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 学习结果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的长远稳定性要求不一致 [5] 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国际清算银行讨论认为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尚不明显 [7] - AI可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 处理 模式识别和推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决定 [7] - 货币政策属于慢变量 随经济周期调整 响应太快可能引发不必要波动 AI对其影响需更长时间观察和研究 [7]
2025外滩年会圆桌讨论聚集金融科技 中外嘉宾认为“AI+金融”尚处早期 提效同时应关注风险
证券时报· 2025-10-24 01:16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 - AI已广泛嵌入金融行业主要业务 但目前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其作用为辅助性 无法取代人的决策 [1][5] - AI在金融行业应用集中在中后台运营 客户关系管理 以及提供金融产品三个领域 [2] - 在中后台运营方面 AI智能化应用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已较为广泛 覆盖数据收集 加工 信息甄别与识别及客户评估等多个环节 [2] AI应用带来的边际变化与效益 - AI新技术深度渗透金融业务各流程 为金融系统带来较大边际变化 [2][3] - 在提供金融产品方面 AI带来双重效益 对内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对外使机构能提供更个性化精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2] - AI应用有良好基础 金融系统积累的海量数据可用于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 [3] AI应用带来的增量风险 - AI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以及新的风险传导渠道 [4] - 微观层面 单家金融机构主要面临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两类新型或增量风险 [4] - 宏观层面 金融业主要面临集中度风险和决策趋同风险两类增量风险 [4] - 集中度风险体现在行业可能依赖少数大型技术服务商 且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投入上比小型机构更具优势 [4] - 决策趋同风险源于所使用的模型和数据相对标准化集中 可能导致行业整体决策同质化 引发"共振"效应 [4] AI对货币政策及长期影响 - 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尚不明显 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6] - AI可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 处理 模式识别和推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决定 但货币政策属于随经济周期调整的慢变量 [6] - 不排除AI重演"索洛悖论" AI转化为生产率跃升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6]
肖远企:关注AI对整个金融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9:03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影响 - 人工智能对整个金融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需要继续观察,其应用可能是边际性改变、增量性变革或根本性颠覆 [1] - 金融与科技的互动历来相辅相成,金融行业已成为人工智能新科技的领先应用者 [1] -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人的决策,在信贷、保险定价、定损、精算等关键领域仍离不开专业判断 [2]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具体应用 - 人工智能主要用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对外服务,应用集中在三个领域:中后台运营、客户交流与提供金融产品 [1] - 中后台运营的智能化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已较广泛应用,覆盖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与识别及客户评估等多个环节 [1] - 许多金融机构在客户关系管理,包括营销、维护和问题解答等方面普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1] - 在提供金融产品方面,人工智能对内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使机构能够提供更个性化、更精准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1] 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 从历史视角看,过去几轮科技革命在金融领域主要带来增量风险和边际风险,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根本性风险未发生革命性改变 [2] - 从微观视角看,单家金融机构主要面临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两类新型或增量风险 [2] - 从宏观视角看,金融业主要面临集中度风险和决策趋同风险两类增量风险 [2] - 集中度风险体现在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模型技术上可能依赖少数技术开发能力强、稳定性高、资源投入大的服务提供商,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在资源投入上比小型机构更具优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 [2] - 决策趋同风险体现在由于所使用的模型和数据相对标准化和集中,金融机构在决策依据上可能趋同,进而导致行业整体决策同质化,过高趋同性可能引发"共振"效应 [3]
肖远企:必须关注AI对金融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直击外滩年会
经济观察报· 2025-10-23 18:52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与科技历来相辅相成,人工智能是金融行业自然演进的下一个领先应用领域 [1] -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目前处于早期辅助阶段,旨在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并创造内外双重效益,尚未对员工安置构成压力 [1][2] - 人工智能的应用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微观层面的模型稳定性和数据治理风险,以及宏观层面的行业集中度和决策趋同风险,需关注其对整体金融结构变化的潜在影响 [3]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 - 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中后台运营智能化(如数据收集加工、信息甄别、客户评估)、客户关系管理(如营销、维护、问题解答)以及金融产品提供 [1] - 应用带来双重效益:对内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精准的产品与服务 [1] - 目前应用仍属辅助性,无法取代人的决策及与客户的个性化互动,在信贷、保险定价、定损、精算等关键领域仍需专业判断 [2]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 目前尚无金融机构单纯因应用人工智能而出现员工安置压力的案例 [2] - 员工被视为金融机构最有效的生产力,人才是行业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 [2] 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 对单家金融机构而言,主要新型风险包括模型稳定性风险和数据治理风险(涉及数据来源、质量及事后评估监测) [3] - 对整个行业而言,主要增量风险包括因依赖少数技术服务商和大型机构资源优势可能导致的集中度风险,以及因模型和数据标准化可能引发的决策趋同风险 [3] - 决策趋同风险过高可能引发行业“共振”效应,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对金融结构多元化的潜在影响 [3]
中油工程与中油资本深化产融结合 共探能源行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1 20:38
核心事件 - 中国石油集团旗下中油工程与中油资本于9月11日举办深化产融结合对接会 围绕产融协同 市值管理 能源主业服务等议题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1] - 双方旨在通过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为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合作基础与优势 - 中油工程在能源工程建设领域拥有丰富产业应用场景和项目实践经验 [1] - 中油资本具备专业金融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 [1] - 双方优势互补 将共同探索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1] 合作方向与重点领域 - 围绕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开展深度合作 加大对绿色炼化 新能源工程等项目金融支持力度 [1] - 中油工程将借助中油资本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资金结构 降低融资成本 增强项目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 中油资本将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提升服务质效 为能源工程领域提供坚实保障 [2] 合作机制与长期目标 -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推进产融结合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2] -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产业产融协同示范模式 [2] - 为中国石油集团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力量 支撑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2]
“南沙金融30条”有了实施方案!力争6年实现这个国际目标
搜狐财经· 2025-08-13 22:40
政策发布与目标 -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为“南沙金融30条”提供包含88条措施的明确施工图 [1] - 南沙拟通过2025-2030年6年时间,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 实施方案核心举措 - 《实施方案》围绕7个方面提出88条落实举措,首要任务为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5] - 针对数字产业,提出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服务机构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优质数字服务机构,支持建设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等 [6] - 下一步将按照88条举措挂图作战,争取招引一批市场主体,落地一批金融产品与服务 [6] 金融产业扶持政策 - 南沙出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产业集聚、发展运营等七方面优化区域金融生态 [7] - 通过产业集聚和金融人才奖励给予最高1800万元奖励,通过发展运营和办公用房支持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7] - 鼓励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金融企业为实体经济服务,最高补贴500万元,对特色金融创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扶持 [8] - 通过期货金融业务支持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巩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地位,通过气候投融资发展支持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8] 重点项目与平台建设 - 大会现场集中签约一批聚焦跨境金融、气候投融资、船舶租赁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如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项目、中信金租船舶租赁项目等 [1][10] - 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将推动至少10个相关国家到南沙建立商务合作区项目 [18] - 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南沙期货产业园正式启动招商,将于2024年9月30日正式开园,该园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