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界
搜索文档
 长安福特多位高管调整,直指新能源业务突破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09
记者 周信 继辞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一职后,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辞任长安福特董事长职务。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11月3日,朱华荣卸任长安福特董事长职 务,由赵非接任。与此同时,王俊、王辉退出董事席位,新增刘宏、张晓宇、王孝飞、陈玉婷等为董事,周锡斌为监事会主席。 资料显示,赵非于1974年出生,其职业生涯起步于技术岗位,历任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部技术主管、长安公司汽研院发动机工艺所所长、发 动机四工厂副厂长。2010年之后,赵非逐步转向企业管理岗,历任中国长安集团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东安动力董事长,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 总裁。2018年,赵非调任长安福特,担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 2023年10月,赵非升任中国长安(现辰致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主导整合兵器装备集团旗下汽车产业链资源,覆盖98家全级次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统 筹集团四大主业板块。2025年6月,中国长安更名为辰致集团,将名称让渡给长安汽车,赵非继续担任辰致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25年7月,赵非被国资委任命为中国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总经理人选,位列领导班子第二顺位,仅次于董事长朱华荣,协助朱华荣统筹千 ...
 应对车市变局,宝马、丰田、福特齐掀渠道革命
 华夏时报· 2025-10-22 14:36
 行业核心观点 - 传统汽车巨头与自主品牌正掀起渠道革命浪潮,市场话语权争夺进入倒计时阶段 [1] - 渠道变革的驱动力源于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以及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侵蚀 [2] - 渠道变革呈现出轻资产重运营、因城施策填空布局、弱化4S职能专注卖车及售后三大共性特征 [4][5]   主要汽车制造商渠道变革路径 - 宝马选择最激进的直营模式,最早将于2027年放弃传统经销商模式,经销商角色转变为服务中介 [1][2] - 丰田推行务实的渠道整合,实施“单城单店”试点,使单店同时销售南北丰田车型并承担双品牌售后服务 [1][2] - 福特成立全资销售服务公司,整合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销售渠道,实现统一指挥以提升效率 [1][3]   自主品牌渠道布局与策略 - 问界品牌用户中心超过290家,鸿蒙智行品牌用户中心超过160家,此外还有体验中心710余家 [1] - 比亚迪2025年新增800家门店中,70%位于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 [1] - 东风日产N7采用“订交服分离”模式,展厅负责体验,交付中心统一明码标价,上市3个月实现月销过万辆 [5]   渠道变革的实践效果与行业特征 - 福特渠道整合后,消费者可在单店看到锐界、探险者等家用SUV和烈马、Ranger等越野车型,提升消费体验 [4] - 林肯汽车“星火燎原”计划将单店面积压缩80%至约800平方米,投资门槛降至150万元,团队精简至10人,单店总投入为传统4S店的十分之一 [4] - 行业策略转向因城施策和填空布局,根据区域市场容量和竞争格局动态调整网点数量 [5]   渠道变革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 - 传统4S店售后业务受到冲击,面临原厂件库存压力和主机厂权限收紧 [5] - 催生售后市场新业态,包括主机厂售后连锁、4S集团“第二车间”、连锁品牌“双门头”合作店等 [5]
 应对车市变局,宝马丰田福特齐掀渠道革命
 华夏时报· 2025-10-22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的渠道变革,传统汽车巨头与自主品牌采取多样化策略以提升渠道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3] - 变革由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以及自主品牌灵活市场策略的冲击所驱动 [3] - 渠道变革呈现出轻资产重运营、因城施策、弱化传统4S职能等共性特征,并对汽车后市场产生连锁影响 [5][6]   传统汽车巨头的渠道变革策略 - 宝马宣布最早将在2027年放弃传统4S模式,转向直营,追求对销售环节的全面控制 [2][3] - 丰田推行“单城单店”试点,实现南北丰田车型同店销售与售后服务整合,以降低渠道重建成本并提升效率 [2][3] - 福特在中国成立全资销售服务公司,整合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的销售渠道,旨在解决内耗、实现统一指挥下的效率最大化 [4][5]   自主品牌的渠道扩张态势 - 问界品牌用户中心超过290家,鸿蒙智行品牌用户中心超过160家,此外还有体验中心710余家 [2] - 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新增800家门店,其中70%将位于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 [2]   渠道变革的行业特征与影响 - 行业共识转向“轻资产,重运营”,例如林肯汽车“星火燎原”计划将单店面积压缩80%至约800平方米,投资门槛降至150万元,团队精简至10人,单店总投入控制在100万-200万元,仅为传统4S店投资的十分之一 [5] - 策略上强调因城施策和“填空布局”,根据区域市场容量和竞争格局动态调整网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6] - 弱化传统4S店“四位一体”职能,例如东风日产N7采用“订交服分离”模式,展厅负责体验、交付中心统一明码标价,该车型上市3个月即实现月销过万辆 [6] - 渠道变革冲击传统4S店售后业务,同时催生主机厂售后连锁、4S集团“第二车间”等汽车后市场新业态 [6]   渠道变革的实践效果 - 福特渠道整合后,消费者可在单店看到锐界、探险者等家用SUV和烈马、Ranger等越野车型,提升了消费体验 [5] - 整合为经销商带来收益,长安福特经销商通过引入烈马等车型获得更高利润机会,江铃福特经销商则借助家用车型填补价格空白、吸引更广泛客户 [5]
 合资反攻潮中的“一个福特”
 远川研究所· 2025-09-30 15:34
 行业背景 - 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3%下降至2023年的35%左右,战略上转攻为守 [4] - 部分外资车企采取寻求本土技术外援的策略,例如大众投资小鹏和地平线,Stellantis与零跑合作,奥迪基于上汽平台打造电动车 [5]   福特中国的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成立“福特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整合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在中国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由陈晓波担任新公司总裁 [6] - 此举旨在强化品牌形象,提供统一的品牌体验、更完善的产品系列及更合理的销售服务网络,同时提升经销商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9] - 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回归“一个福特”的指挥体系,以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7][17]   福特中国的历史与挑战 - 公司在中国曾通过两家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运营,年销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127万辆 [10] - 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陷入亏损,截至2022年累计亏损达25亿美元 [10] - 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在渠道、产品和品牌上未能形成合力,导致品牌形象割裂和运营内耗 [15][16]   产品与品牌重塑 - 公司调整产品策略,停产不盈利的小型车如福克斯、福睿斯,专注于探险者、锐界、蒙迪欧等大马力大空间车型 [12] - 品牌定位聚焦于差异化的“越野”与“性能”,提出“Fun天性,去野行”的品牌主张,并打造高端越野渠道品牌“福特纵横” [14] - 目标是集中资源向市场输出核心品牌形象:性能操控基因、探索精神及全球品质保障 [26][27]   渠道整合与未来展望 - 整合长安福特(约270家销售门店)与江铃福特(约110家福特纵横门店)的销售服务体系,以降低成本、避免内耗并扩大市场覆盖 [20][19][22] - 整合后的渠道将打造“福特纵横”生活体系,覆盖体验空间、户外生活社群、个性化改装及车辆服务四大板块 [23] - 渠道整合将为新产品(如全新国产智趣烈马)的上市提供销售保障,并被视为公司在新能源时代对外反攻的序曲 [24][28]
 在中国亏麻了之后,福特终于知道该合并了
 36氪· 2025-09-29 08:23
 公司战略调整 - 福特汽车宣布在上海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其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及服务业务,新公司将于10月1日开始运营 [1] - 公司计划整合其在华销售渠道,将长安福特现有的270多家4S店和江铃福特现有的110多家4S店统一并入新成立的销售公司,以结束内部竞争 [25] - 福特调整产品策略,在传统燃油车市场收缩的背景下,重点引入如烈马、游骑侠Ranger等小众玩乐车型并进行本地化生产,例如Ranger皮卡起售价为14.58万元 [27][28]   历史背景与合资架构 - 福特在中国通过两家合资企业运营:与江铃汽车的合作始于1995年(初期为福特入股江铃),主要生产全顺等车型;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的长安福特则始于2001年,负责福克斯、锐界等家用车 [3][6] - 两家合资公司原本定位清晰、体系独立:长安福特主攻家用车市场,曾是销量主力;江铃福特从商用车切入,双方产品无交集 [6][8] - 2016年福特在华销量达到127万辆的峰值,但之后因新品断档、产品竞争力下降(如福克斯换装三缸机导致年销量从40万辆峰值跌至2021年的2.25万辆),销量急剧下滑,至2019年仅为56万辆 [9][12]   过往整合尝试与挑战 - 为扭转颓局,福特曾尝试推动江铃福特“商转乘”,于2021年双方出资2亿元成立江铃福特合资公司,专注于SUV和皮卡销售,并建立独立渠道“Family Space家空间” [14][16] - 但江铃福特部分产品力不足(如领界车型被指为江铃驭胜S330的换壳车),且与长安福特产品线重叠(如江铃福特的领裕与长安福特的锐界尺寸相近),导致内部竞争和消费者不认可 [17][20] - 江铃福特财务表现不佳,根据江铃汽车财报,其在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06亿元、8.39亿元、6.77亿元 [22] - 福特早在2018年就曾计划统一三家销售渠道(长安福特、江铃福特、福特进口车),但因江铃福特反对而未成功 [25]   行业参考与前景 - 整合分散的销售渠道被视为合资品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正确举措,类似案例有马自达将一汽马自达渠道并入长安马自达,并且马自达与长安合作推出的电动车EZ-6已成为其畅销车型 [25] - 对于福特,将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有助于为后续新品铺路,发力小众市场被视为一种可行的自救手段 [30]
 销量转型双承压,福特中国重启“渠道整合”能否破局?
 贝壳财经· 2025-09-28 18:35
 公司战略调整 - 福特中国成立全资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华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 10月1日起正式运营 [2] - 整合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的销售服务业务 实现两家合资公司销售渠道统一 [3][7] - 任命陈晓波担任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总裁 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吴胜波汇报 [5][6]   渠道整合背景与目标 - 整合旨在强化福特品牌形象 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6][9] - 江铃汽车委托新公司进行销售运营管理并制定考核目标 强调不存在话语权降低问题 [7] - 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将统一销售长安福特、福特进口车、江铃福特乘用车及皮卡车型 但福特全顺仍由江铃渠道销售 [8]   历史整合尝试 - 2018年福特曾通过NDSD尝试渠道整合 但因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失败 江铃福特于2020年脱离该体系 [9] - 2021年江铃福特科技成立 专注越野细分市场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9] - 此次整合是福特6年后再度尝试 反映市场下行周期中提升规模效应的需求 [9][10]   市场表现与经营压力 - 长安福特2024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76983辆 同比下跌16.43% 自6月起停止公布销售数据 [12] - 江铃福特乘用车2022-2024年最高年销量未超5万辆 持续徘徊在3万-4万辆规模 [13] - 江铃福特科技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 需通过增资清偿负债 [13]   产品与电动化挑战 - 电动车型福特电马市场表现低迷 2024年前8个月月销量均为个位数 [13] - 基于新能源技术架构的福特智趣烈马预计年底交付 尝试扭转电动化劣势 [13] - 行业分析指出 福特需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加强本土化("更中国")以提升竞争力 [14]
 福特在华渠道“二合一”,如何“收编”福特纵横成关键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18:26
此 次 在 华 渠 道 整 合 , 已 不 是 福 特 汽 车 的 第 一 次 尝 试 。 早 在 2018年,福特就曾成立全国销售服务机构,试图统一长安福 特、江铃福特和福特进口车销售渠道,但由于江铃福特方面的 反对,以失败告终。这一次,福特将如何确保整合完成? 作者: 周信 封图:图虫创意 9月23日,上海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正式设立福特汽车销 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福特销售服务公司"),作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全面管理福特品 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新公司将于10月1日正式运营。 福特中国在声明中表示,陈晓波正式加入福特中国,担任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总裁,向福特中国及福 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此前,陈晓波曾担任长安福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等多个重要营销和销售管理职 位。 同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铃汽车")发布公告,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江铃汽车全 资子公司)和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江铃国产福特整车分销服务合同》,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 分销其生产的福特 ...
 福特在华渠道“二合一”,如何“收编”福特纵横成关键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2:33
 公司战略调整 - 福特中国于9月23日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全面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 新公司将于10月1日正式运营[2] - 陈晓波加入福特中国担任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总裁 曾担任长安福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等职位[2] - 福特销售服务公司成立意味着此前传闻的"两个福特渠道合并"尘埃落地 未来将统一销售长安福特、福特进口车以及江铃福特乘用车、皮卡车型[3] - 福特全顺仍由江铃汽车渠道销售 代表车型包括长安福特的锐界、探险者 江铃福特的领睿、福特烈马、游骑侠 以及进口福特的F-150猛禽等[3] - 此次在华渠道整合是福特汽车在华战略收缩的标志 更符合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2023年5月提出的减少在中国市场投资、更精简、更专注于高回报业务的战略调整[5]   合资公司合作与财务 - 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江铃国产福特整车分销服务合同》 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分销其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福特品牌皮卡[2] - 江铃福特科技公司于2021年由江铃汽车和福特汽车合资成立 江铃汽车出资1.02亿元人民币持有51%股份 福特汽车出资0.98亿元人民币持有49%股份[3] - 江铃汽车和福特汽车约定继续向江铃福特科技公司增资 江铃汽车以债转股方式出资12.6378亿元 福特汽车以现金出资12.1422亿元 福特汽车的增资款将用于清偿江铃福特科技公司的负债[3] - 江铃福特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24亿元、6.43亿元、53.23亿元 净亏损分别为1.06亿元、8.39亿元、6.77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约16.22亿元[4] - 截至2024年上半年 江铃福特科技公司的总资产约8.75亿元 净资产约-14.21亿元[4]   销售渠道整合 - 福特汽车在中国有两个合资公司 分别是2001年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的长安福特 以及1997年和江铃汽车合资成立的江铃福特 两家合资公司都有独立的销售渠道[2] - 渠道整合完成后 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将拥有江铃福特110多家4S店和长安福特270多家4S店 同时对所有4S店的形象进行统一整改[5] - 目前江铃福特4S店展厅里福特纵横的越野产品和江铃福特的领裕、领睿等家用车型共同展示 未来经销商端门店布置、展示和形象都会统一到福特纵横的模式[6] - 长安福特的乘用车属性和江铃福特的皮卡、越野属性如何融合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问题[6]   全球业务表现 - 2024年福特全球销量为390万辆 同比下滑11.6%[5] - 福特汽车处于"退守"状态 2021年关闭其在巴西的三座工厂以及印度工厂 2024年3月福特德国萨尔路易斯工厂宣布福克斯生产线将于11月永久关闭 9月确认将于2026年1月起把德国科隆电动车工厂由两班制调整为单班制并计划裁减最多1000人[5]   历史尝试与品牌运营 - 此次在华渠道整合不是福特汽车的第一次尝试 2018年曾成立全国销售服务机构试图统一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和福特进口车销售渠道 但由于江铃福特方面的反对以失败告终[5] - 江铃福特科技公司于2023年8月成都车展发布全新渠道品牌福特纵横 业务分为车型产品、汽车改装和用户运营三大部分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专注于服务中国户外越野爱好者群体[4] - 2024年福特烈马占福特纵横销量的50% 旗下车型包括福特F-150猛禽、游骑侠、福特烈马[4]
 江铃福特/长安福特合并谣言尘埃落定!江铃发布公告这样说……|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23 20:47
 渠道整合战略 - 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签署分销服务合同 江铃国产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将由福特全资子公司提供全面分销服务[3] - 福特在华近400家线下渠道完成整合 包含江铃福特110余家和长安福特270余家门店 统一升级为福特纵横体系[5] - 整合后渠道同时销售三方产品 包括江铃福特/长安福特国产车型及福特进口乘用车与皮卡[1][5][7]   品牌运营优化 - 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 统一管理福特品牌在华乘用车与皮卡的营销/销售/服务业务[7] - 渠道整合旨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7] - 消费者将面对统一福特品牌形象 无需区分江铃福特或长安福特渠道[7]   资本运作部署 - 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按原持股比例共同增资控股子公司江铃福特(上海) 其中江铃以债转股方式出资12.6378亿元 福特现金出资12.1422亿元[9] - 增资主要用于清偿子公司负债 为江铃福特(上海)的平稳过渡及有序清算奠定基础[10] - 该举措是福特整体品牌战略的关键部署 同时优化江铃汽车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10]   战略影响 - 渠道整合实现1+1>2效应 江铃福特皮卡等产品线获得渠道规模显著扩大[5] - 统一销售网络覆盖 Ranger/锐界/探险者/进口F150猛禽等全系产品 提升车型展示与销售机会[5] - 原独立运作的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销售服务体系升级为一体化网络 终结市场合并传言[12][13]
 观点湃|“扭扭捏捏”难成合力,“貌合神离”搞不好联盟
 新浪财经· 2025-06-22 17:12
 汽车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汽车行业面临近十年来最激烈竞争,主旋律为整合、淘汰和系统性变革[1]   -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已开始运作加强合作,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合并传闻及雷诺-日产联盟变动反映行业整合趋势[1]   - 行业整合案例包括长安马自达与一汽马自达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增效[3]     福特在华合资企业现状   - 长安福特2024年销量24.7万辆,2025年前5个月同比下滑16.43%[3]   - 江铃福特乘用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仅3.5万辆[3]   - 福特在华整体销量从2016年顶峰下滑,2020-2021年短暂回升后2022-2023年再次低谷[3]   - 产品更新滞后是销量下滑主因,未能跟上市场快速变化需求[3]     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合并传闻   - 江铃汽车6月18日声明否认合并计划,称无资产重组相关安排[2]   - 长安福特主打轿车和SUV市场,江铃福特以商用车起家,2021年后发力SUV及皮卡[2]   - 合并理论优势包括完善产品布局、避免重复投入、集中研发资源及整合销售网络[3]   - 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2025年提出中国市场战略调整,聚焦商用车、电动汽车及出口业务[4]     雷诺-日产联盟变革   - 日产2025年6月宣布计划减持雷诺股份至10%以下,雷诺CEO卢卡·德·梅奥同期辞职[5]   - 双方互持股比从1999年联盟初期的43.4%逐步降至2025年10%底线[5]   - 日产减持资金将用于新车开发,支持"Re: Nissan"复兴计划(目标2026财年正营业利润)[6]   - 雷诺电动化车型欧洲销量占比达33%,但CEO离职引发股价单日暴跌8%[6]     汽车产业联盟模式转型   - 资本纽带弱化趋势明显,合作转向技术共享、产能协同等实质性领域[7]   - 联盟治理从"股权对等"转向"能力互补",如雷诺电动化与日产混动技术互补[7]   - 日产计划将减持所得1000亿日元投入电动化及自动驾驶技术[7]   - 行业整体向"实质合作"蜕变,探索电动化、智能化下的韧性生存法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