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蒙迪欧
icon
搜索文档
速腾L:新款采用一口价,外观内饰吸引的女生变多了
车fans· 2025-11-18 08:30
销量情况 - 经销商月总销量86台,其中速腾L销量为7台,占比约8% [1] - 速腾L日均客户接待量约占店内总客户量的30% [1] - 当前库存有5台速腾L,均为精英版,指导价12.59万元,颜色为1台金色和4台白色 [1] - 销售人员单车提成为400元 [1] 目标客户画像 - 关注速腾L的人群年龄偏年轻,对外观、内饰和科技感有较高要求 [3] - 客户包括有置换需求的夫妻,例如将15年车龄的手动凯越置换为速腾L,能够接受新款比同配置老款价格高约2万元 [3] - 客户也包括预算在十几万的购车者,例如为结婚购置陪嫁车辆,预算要求15万以内的合资车,决赛圈车型为速腾和凌度 [3] 市场竞争与客户对比行为 - 内训竞品主要为凌度和思域,但客户实际对比车型非常发散,不局限在同价位,上下对比合资车和新能源成为常态 [4] - 客户在对比过程中会因性价比因素改变决策,例如有客户在计算价格后发现竞品蒙迪欧比速腾L更便宜,最终选择购买蒙迪欧 [5][6] - 新款速腾L凭借外观、内饰和配置优势(如360全景影像)能够吸引原本关注老款的客户 [4] 产品配置与销售策略 - 最畅销配置为速腾L精英版,白色最为畅销,占比约80% [7] - 厂家配车以精英版为主,选装配置(如360全景影像和抬头显示,加价5000元)且搭配非主流颜色(如金色)的车型销售困难,有成为长库龄车辆的趋势 [7] - 当前销售模式为一口价12.59万元,带终身质保并送4000元保险补贴,折算后裸车价为12.19万元 [9] - 金融方案主推银行五年期贷款,总利息15%,返点5% [8] 购车成本与金融方案 - 按揭落地价示例:指导价125,900元,优惠后121,900元,贷款额100,000元,购置税10,787元,保险4,500元,上牌费200元,双保2,699元,利息15,000元,60期月供1,916元 [10] 客户反馈与产品评价 - 少量客户反馈隐藏式门把手不如常规门把手好用 [11] - 年轻客户普遍认可外观内饰变化,但认为价格偏高,缺乏性价比 [11] 后期使用与保养成本 - 常规保养费用合计508元,包括机油298元、机滤50元、工时费160元 [12] - 保养周期:店内建议非全合成机油为5000公里或半年,全合成机油为10000公里或1年,厂家建议为10000公里或1年 [12] 当前市场动态 - 临近省补政策结束,客户有抢购需求,但销售人员难以承诺百分百抢到名额 [13]
探险者昆仑版推出5座车型,长安福特加码高价值燃油车
经济观察网· 2025-11-09 17:55
产品发布与定位 - 福特探险者昆仑穿越版于11月6日上市,售价36.98万元,采用5座结构[2] - 昆仑穿越版与昆仑巅峰版共同构成5/6/7座的多元车型系列,瞄准兼顾硬核越野与豪华舒适的“高端全能型SUV”细分市场[2][3] - 核心卖点是“比豪华更越野,比越野更豪华”,昆仑穿越版侧重空间实用性与纯粹越野性能[3] - 5座版本后备箱常规容积1505L,第二排放倒后可扩展至2487L,新增隐藏储物盒拓展近100L空间,储物格达15个[3]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竞品包括凯迪拉克XT6、理想L系列等城市SUV,以及丰田普拉多、东风日产探陆、坦克500 Hi4-T等硬派SUV[3] - 探险者昆仑穿越版售价比昆仑巅峰版降低3万元,进一步拉低硬派越野门槛[4] - 锐界主要竞争对手是丰田汉兰达和大众途昂[4] 公司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采取高价值车型策略,停产福克斯、福瑞斯、翼虎等盈利能力弱的低价车型,目前在售车型仅剩蒙迪欧、锐界、锐际、探险者四款[4] - 蒙迪欧和锐际终端售价已跌至11万元级别,锐界和探险者利润相对更高[4] - 探险者被赋予品牌高端旗舰使命,并承担向上开拓更高价位、赚取更多利润的任务[4] - 2024年公司营收483.1亿元,净利润20.9亿元,成功扭亏为盈[4]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7.53亿元,同比下滑58%,主要因林肯品牌销量下滑[4] 销售表现与运营目标 - 探险者月销量长期稳定在1200辆上下,无明显增长趋势,推出昆仑版有拉动销量增长的诉求[4] - 蒙迪欧和锐际市场销量较为起伏[4] - 公司车型的稳定销售对长安福特和长安汽车都相当重要[4] 管理层变动与业务方向 - 公司调整高管团队,赵非接替朱华荣任董事长,新增董事刘宏、张晓宇、王孝飞、陈玉婷,其中多人具有技术研发或新能源汽车背景[5] - 人事调整直指新能源业务突破,公司需平衡保证燃油车销量利润与做好电动化转型工作[5]
安全与性能的共舞!解读蒙迪欧的价值回归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09 17:37
行业消费趋势 - 汽车消费日趋理性,市场经历价值回归革命,消费者从关注价格和品牌转向关注产品实质 [1] - 消费者购车时优先考虑车辆性能,其次将质量可靠性高作为至关重要的条件,价格因素比重降低 [1] - 在信息透明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日益精明,能够分辨真正的产品价值与营销包装 [10] 公司战略与理念 - 公司秉承不卷价格卷体验的理念,坚持质量不妥协、安全不妥协、性能不妥协 [1] - 公司理念与当前用户需求变化完美同频,通过严苛的研发验证体系和精益制造工艺实现价值 [1][10] - 公司未加入价格战,而是坚守安全、性能、质量的核心价值,并获得市场认可 [10] 产品安全特性 - 产品车身高强度钢占比48%(运动版52%),关键部位使用高达1700MPa马氏体钢,构筑坚固笼式车身 [2] - A柱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内层800兆帕高强钢,中间层1700兆帕马氏体钢,外层250兆帕缓冲层,实现刚柔并济的吸能与防护平衡 [4] - 产品在中保研碰撞测试核心三项全优(G)通过,验证了在各种碰撞场景下保护乘员的能力 [6] 产品性能优势 - 产品2.0T豪华型提供6秒级百公里加速、254匹马力的强劲动力,满足驾驶爱好者对机械性能的需求 [7] - 产品适应92号汽油,使车主不必为高性能付出更高昂的燃油成本,实现性能与实用性的平衡 [9] - 产品在底盘调校和悬挂系统上展现技术积淀,具备精准转向反馈、扎实过弯支撑等清晰可感知的驾驶品质 [9]
长安福特多位高管调整,直指新能源业务突破
搜狐财经· 2025-11-04 12:09
核心人事变动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辞任长安福特董事长职务,由赵非接任 [3] - 长安福特董事会同步调整,王俊、王辉退出,新增刘宏、张晓宇、王孝飞、陈玉婷为董事,周锡斌为监事会主席 [3] - 朱华荣辞任系因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成立后,集团领导原则上不再兼任三级企业职务,需将精力集中于集团战略 [3] 新任董事长赵非背景 - 赵非职业生涯起步于技术岗位,历任发动机技术主管、工艺所所长等职 [3] - 2010年后转向企业管理,历任中国长安集团科技开发部副总经理、东安动力董事长、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 [3] - 2018年调任长安福特,担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 [3] - 2023年10月升任中国长安(现辰致集团)董事长,主导整合旗下98家全级次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资源 [4] - 2025年7月被国资委任命为中国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总经理人选,协助朱华荣统筹千亿级央企战略 [4] 长安福特经营状况 - 公司仍处于转型阵痛期,燃油车基本盘受冲击,新能源转型缓慢 [5] - 2016年销量达到95.8万辆巅峰,此后滑入低谷 [5] - 2024年销量反弹至24.7万辆,同比增长5.97% [5] - 在售车型包括蒙迪欧、锐界、锐际、探险者四款 [5] - 新能源车型福特电马以独立直营模式运营,但表现不佳 [5] 新任高管团队背景 - 新任董事王孝飞曾任深蓝汽车董事长,分管阿维塔科技,帮助其建立增程+纯电双动力矩阵 [5] - 王孝飞于今年9月接任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5] - 新任董事张晓宇为工学博士,长期从事技术研发,主持过国家863计划等项目 [5] - 张晓宇现任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科协主席和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5] - 新任董事刘宏此前在江铃福特体系工作多年,其跨体系经验或为产品销售提供新支撑 [7] 福特在华战略调整 - 福特对在华销售渠道进行大调整,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在华渠道合二为一,长安福特承担关键角色 [5] - 福特中国于9月23日在上海成立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由陈晓波担任总裁 [6] - 新销售公司为福特全资子公司,全面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在华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 [6] - 目前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的经销商均销售福特在华全部乘用车型 [6]
合资反攻潮中的“一个福特”
远川研究所· 2025-09-30 15:34
行业背景 - 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3%下降至2023年的35%左右,战略上转攻为守 [4] - 部分外资车企采取寻求本土技术外援的策略,例如大众投资小鹏和地平线,Stellantis与零跑合作,奥迪基于上汽平台打造电动车 [5] 福特中国的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成立“福特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整合管理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在中国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由陈晓波担任新公司总裁 [6] - 此举旨在强化品牌形象,提供统一的品牌体验、更完善的产品系列及更合理的销售服务网络,同时提升经销商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9] - 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回归“一个福特”的指挥体系,以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7][17] 福特中国的历史与挑战 - 公司在中国曾通过两家合资公司(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运营,年销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127万辆 [10] - 自2017年第三季度起陷入亏损,截至2022年累计亏损达25亿美元 [10] - 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长安福特与江铃福特在渠道、产品和品牌上未能形成合力,导致品牌形象割裂和运营内耗 [15][16] 产品与品牌重塑 - 公司调整产品策略,停产不盈利的小型车如福克斯、福睿斯,专注于探险者、锐界、蒙迪欧等大马力大空间车型 [12] - 品牌定位聚焦于差异化的“越野”与“性能”,提出“Fun天性,去野行”的品牌主张,并打造高端越野渠道品牌“福特纵横” [14] - 目标是集中资源向市场输出核心品牌形象:性能操控基因、探索精神及全球品质保障 [26][27] 渠道整合与未来展望 - 整合长安福特(约270家销售门店)与江铃福特(约110家福特纵横门店)的销售服务体系,以降低成本、避免内耗并扩大市场覆盖 [20][19][22] - 整合后的渠道将打造“福特纵横”生活体系,覆盖体验空间、户外生活社群、个性化改装及车辆服务四大板块 [23] - 渠道整合将为新产品(如全新国产智趣烈马)的上市提供销售保障,并被视为公司在新能源时代对外反攻的序曲 [24][28]
长安福特前8月国内挂牌销量跌7% 总资产两年降逾89亿负债率89.3%
长江商报· 2025-09-24 07:17
核心观点 - 长安福特面临销量持续下滑和资产萎缩 电动化转型进展缓慢 公司通过资产处置和高管调整应对挑战 [2][3][21]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8月销量6.84万辆 较上年同期7.36万辆下降7% [3][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1.6亿元 同比下降20% 净利润7.53亿元 同比下降59% [18] - 总资产从2021年末406.85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226.66亿元 两年减少89亿元 降幅28% [14][19][21] - 负债率从2023年上半年92.6%降至2025年上半年89.3% [15][20] 销量趋势 - 2016年销量达历史峰值94.38万辆 2020年跌至25.33万辆 [7][8] - 2021年销量回暖至30.47万辆 但2022-2024年销量持续在23-25万辆区间波动 [9] - 主力车型蒙迪欧2025年前8月销量3.32万辆 同比下降6.8% [12] - EVOS车型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月销量未超10辆 2025年2月起无挂牌数据 传闻已停产 [12][13] 资产处置与战略调整 - 2025年9月挂牌转让闲置电池包组装线等工厂设备 涉及三条电池包组装线共两百多项资产 [2][21] - 2024年任命王孝飞为执行副总裁 兼任新能源总裁和产品副总裁 接替杨大勇 [3][4] - 公司明确走"野性、偏高端、燃油+混动"路线 定位为"小池子里的大鱼" [21] 电动化进展 - 公司承认电动化转型相对较慢 合资汽车观念转变存在滞后 [2][21] - 新能源产品cx810由长安主导研发 目前仍在推进中 [21]
观点湃|“扭扭捏捏”难成合力,“貌合神离”搞不好联盟
新浪财经· 2025-06-22 17:12
汽车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汽车行业面临近十年来最激烈竞争,主旋律为整合、淘汰和系统性变革[1] - 东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已开始运作加强合作,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合并传闻及雷诺-日产联盟变动反映行业整合趋势[1] - 行业整合案例包括长安马自达与一汽马自达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增效[3] 福特在华合资企业现状 - 长安福特2024年销量24.7万辆,2025年前5个月同比下滑16.43%[3] - 江铃福特乘用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仅3.5万辆[3] - 福特在华整体销量从2016年顶峰下滑,2020-2021年短暂回升后2022-2023年再次低谷[3] - 产品更新滞后是销量下滑主因,未能跟上市场快速变化需求[3] 江铃福特与长安福特合并传闻 - 江铃汽车6月18日声明否认合并计划,称无资产重组相关安排[2] - 长安福特主打轿车和SUV市场,江铃福特以商用车起家,2021年后发力SUV及皮卡[2] - 合并理论优势包括完善产品布局、避免重复投入、集中研发资源及整合销售网络[3] - 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2025年提出中国市场战略调整,聚焦商用车、电动汽车及出口业务[4] 雷诺-日产联盟变革 - 日产2025年6月宣布计划减持雷诺股份至10%以下,雷诺CEO卢卡·德·梅奥同期辞职[5] - 双方互持股比从1999年联盟初期的43.4%逐步降至2025年10%底线[5] - 日产减持资金将用于新车开发,支持"Re: Nissan"复兴计划(目标2026财年正营业利润)[6] - 雷诺电动化车型欧洲销量占比达33%,但CEO离职引发股价单日暴跌8%[6] 汽车产业联盟模式转型 - 资本纽带弱化趋势明显,合作转向技术共享、产能协同等实质性领域[7] - 联盟治理从"股权对等"转向"能力互补",如雷诺电动化与日产混动技术互补[7] - 日产计划将减持所得1000亿日元投入电动化及自动驾驶技术[7] - 行业整体向"实质合作"蜕变,探索电动化、智能化下的韧性生存法则[8]
“福特双雄”合并传言破碎,江铃福特否认“改嫁”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23:03
福特在华合资企业合并传闻 - 媒体报道福特在华两大合资企业可能合并,涉及渠道与公司层面的全面整合,但具体细节尚未最终敲定 [1] - 江铃福特强调"不对毫无根据的谣言和猜测发表评论" [1] - 江铃汽车发布声明明确否认"江铃福特将并入长安福特"的传闻,称"目前没有资产重组整合的相关计划" [5] 福特在华合资企业概况 - 江铃福特和长安福特是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在华两大合资品牌,中方股东分别为江铃集团和长安汽车 [1] - 长安福特成立于2001年,主攻轿车及SUV市场,产品线涵盖蒙迪欧、锐界等主流家用车型 [1] - 江铃福特自1995年起与福特合作生产全顺系列商用车,2021年合资公司成立后转向SUV及皮卡细分领域,推出撼路者、游骑侠Ranger等硬派车型 [1] 福特在华销量表现 - 福特在中国市场2016年销量达到顶峰,此后销量连年下滑 [1] - 2017年至2019年销量分别为119万辆、75万辆和5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7%和25.3% [1] - 2020年和2021年销量有所回升,但2022年和2023年又分别下降至49.5万辆和46.7万辆 [1] - 长安福特2024年销量为24.7万辆,2025年前5个月同比下滑16.43% [2] - 江铃福特乘用车销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仅为3.5万辆 [3] 福特在华业务调整 - 福特中国通过精简产品线、推出"福特纵横"渠道品牌等举措于2024年实现七年来首次盈利 [3] - 福特中国总裁吴胜波坦言"刚出急救室,未出 ICU",强调需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以应对电动化转型乏力与市场份额萎缩 [3] - 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于2025年提出中国市场战略调整,聚焦商用车、电动汽车及出口业务,减少非核心领域投入 [3] - 江铃汽车表示正与合资伙伴及经销商合作,通过优化销售服务网络和提升运营效率应对市场竞争 [5] 福特在华销量下滑原因 - 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出自产品端 [1] - 2011年的"1515计划"推动了销量增长,但之后新产品断档,产品线未及时更新换代 [1]
江铃汽车,紧急声明
新华网财经· 2025-06-19 15:50
公司声明与市场传闻 - 江铃汽车发布声明否认"江铃福特将被并入长安福特"的市场传闻 明确表示目前没有资产重组整合计划 [1] - 江铃汽车强调正与合资伙伴及经销商共同提升运营效率和网络协同 以增强整体盈利能力 [4] - 福特中国同样否认传闻 表态正在优化销售服务网络以提高竞争力 [4] 合资企业背景与现状 - 长安福特成立于2001年(福特/长安各持股50%) 2016年销量峰值达94.38万辆 但2023年1-5月销量仅7.7万辆且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 [5] - 江铃福特成立于2021年(江铃持股51%/福特49%)产品线覆盖SUV/MPV/轻客 2022-2024年乘用车销量分别为4.8万/3.9万/3.5万辆 持续下滑 [5] - 福特近年加强江铃福特产品导入 包括F-150猛禽/Ranger游骑侠/Bronco烈马等车型 [5] 历史合作与市场表现 - 福特1995年通过入股江铃进入中国商用车市场 1997年推出"江铃福特全顺"获得市场认可 [5] - 长安福特首款车型嘉年华2003年下线 后续推出蒙迪欧/福克斯等主力车型 [5]
进入“冰河世纪”的合资品牌,如何在山穷水尽中,找到又一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9 15:30
中国车市现状 - 自主品牌崛起势头强劲 3月市场份额达63% [2] - 合资品牌整体承压 3月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4% [2] - 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 技术路线和消费逻辑发生根本性变革 [2] 合资品牌转型策略 - 大众与小鹏合作开发智驾系统 丰田引入华为智能座舱技术 [4] - 加速电动化转型 推出专属纯电平台如大众MEB和丰田e-TNGA [4] - 密集投放混动车型 依托EA888发动机等技术护城河 [4] 安全与技术背书 - 上汽大众激光焊接车间精度达0.01毫米 [6] - 一汽丰田TNGA架构采用生物力学安全舱设计 [6] - 长安福特蒙迪欧使用1700MPa马氏体钢 JD Power细分市场连续两年第一 [6] 用户运营创新 - 奔驰ME广场通过AR设备实现EQ系列数字孪生定制 [8] - 广汽本田"躁梦节"IP带动35%售后增值服务转化率 [8] - 长安福特打造6万"福探长"社群 组织探险公益活动强化情感连接 [8][9] 财务与市场表现 - 长安福特2024年净利润达20.9亿元 经销商盈利面达60%-70% [11] - 行业呈现多路径转型特征 奔驰推迟电动化目标 丰田坚持多技术路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