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间位芳纶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高性能纤维突围战:现状、差距与2035战略布局!
材料汇· 2025-08-12 21:45
高性能纤维产业概述 - 高性能纤维具有特殊耐受能力,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 [1] - 日本、美国和欧洲长期垄断全球高性能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中国自2006年在政策支持下大幅缩短技术差距 [1] - 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达10.6千吨,中国大陆产能3.6千吨,产量1.8千吨,居世界第二 [2] 碳纤维 - 碳纤维含碳量超90%,用于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F-22和F-35战斗机用量分别达24%和36%,B-787和A-380客机用量超50% [2] - 中国三代战斗机碳纤维用量不足5%,四代机未达20%,国产大飞机用量低于15%且依赖进口 [2] - 日本东丽T1100碳纤维强度达7.0GPa,模量324GPa,全球领先 [26] 对位芳纶 - 2020年全球产能83.7千吨,杜邦、帝人和可隆三家企业占90%市场份额 [4] - 中国对位芳纶需求增长率10%,2020年国产企业占比低,主要依赖进口 [4] - 安全防护和汽车摩擦材料各占30%应用,光纤增强占15% [30] 间位芳纶 - 2018年全球用量43.2千吨,杜邦占50%份额,预计2025年达66千吨 [6] - 中国60%间位芳纶用于低端高温过滤材料,高端应用如绝缘纸性能待提升 [6] - 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63亿元,预计2026年达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3% [6] UHMWPE纤维 - 全球产能从2011年30千吨增至2020年80千吨,中国贡献显著增量 [9] - 45%用于防弹制品,美国霍尼韦尔和荷兰DSM主导技术,DSM开发生物基纤维计划2030年占比超60% [36] - 中国九九久公司产能达16千吨,占全球1/4 [56] 聚酰亚胺纤维 - 中国冶金和能源领域年需求聚酰亚胺纤维500吨,消防救援防护服需求20万套/年 [11] - 江苏奥神建成全球首条干法纺丝生产线,产能3千吨,技术国际领先 [58] PPS纤维 - 日本东丽和东洋纺垄断全球80%短纤维市场,中国通过纳米改性技术突破垄断 [13] - 中国浙江新和成纤维级树脂产能5千吨,但高端产品仍落后于国际 [59] 聚芳酯纤维 - 日本可乐丽VECTRAN纤维年产2000吨,对中国限购,东华大学技术打破封锁 [15] - 宁波海格拉实现国产聚芳酯纤维量产,强度22cN/dtex,模量500cN/dtex [61] PBO纤维 - PBO纤维强度5.8GPa,模量280GPa,耐热650℃,极限氧指数68%,性能远超芳纶 [17][19] - 日本东洋纺垄断全球生产,中国中蓝晨光、成都新晨等企业实现小规模量产 [63] 碳化硅纤维 - 日本碳公司Hi-Nicalon S和宇部兴产Tyranno SA代表第三代SiC纤维,近化学计量比 [43] - 中国连续SiC纤维受西方技术封锁,国产化亟待突破 [20] 玄武岩纤维 - 全球产能30-40千吨,俄罗斯和乌克兰主导,中国处于跟跑阶段 [45] - 上海榕融和山东东珩计划建设氧化铝纤维生产线,目标产能5千吨和100吨 [22] 国内外产业对比 - 美国主导黏胶基碳纤维和芳纶,日本领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欧洲强于纺丝装备 [24] - 中国成为高性能纤维生产品种最全国家,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或技术待突破 [46]
芳纶行业供需格局展望
2025-08-07 23:03
芳纶行业供需格局展望 行业概况 - 全球芳纶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超过20万吨,间位和对位芳纶各占约10万吨[1][3] - 中国芳纶产业链布局完善,涵盖上游原料(二胺、酰氯)、中游产品(间位、对位)和下游应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1][3] - 芳纶分为三种类型:间位芳纶(芳纶1,313)、对位芳纶(芳纶1,414或芳纶2)和杂化芳纶(体量较小)[3] 产品性能与应用 - 对位芳纶强度是间位芳纶的四五倍(21克氮 vs 4克氮),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应用于光缆增强、防弹衣、航空航天结构件等高端领域[4][5] - 间位芳纶更多用于环保过滤材料、建筑材料等中低端市场[1][5] - 芳纶纸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轻量化特点,应用于电机、变压器、新能源汽车电池及航空航天领域,高端航空用纯纸价格高达24万元/吨[1][12] 市场情况 - 2021年全球需求量约8.5万吨,2023年增长至11-12万吨,预计2025年达20多万吨[3] - 2022年疫情期间供应短缺导致利润高,但2023年需求下降,价格从9-10万降至6-7万,目前微亏损[15] - 防护设施领域利润较大,售价13-14万,芳纶纸市场年增长约10%,普通复合纸18万元/吨,高端航空纯纸24万元/吨[15][17] 主要企业 - 中国对位芳纶主要生产商:泰和新材(产能超1万吨)、中化国际(8,000吨)、中化特种化学(3,200吨)、巨方科技(5,000吨)、一化集团(5,000吨)、神华新材(4,000吨)[9] - 中国间位芳纶主要生产商:泰和新材(全球最大,产能超3万吨)、超美斯(5,000吨)、丰生泰(3,000吨)、德安德(1,500吨)、衢州前锋(1,500吨)[11] - 国际主要企业:杜邦在间位芳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0] 挑战与机遇 - 杜邦反倾销调查为国内企业带来机遇,但高端产品仍需技术提升以实现国产替代[2][16] - 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仍由杜邦主导,认证周期和技术差距是主要障碍[16] - 军工领域需求存在但数据保密,国内企业为避免制裁不愿公开相关信息[23][24] 其他重要信息 - 芳纶在汽车工业中用于高级轮胎、摩擦片、复合材料等[7][8] - 芳纶纸还用于特种防护服、手机信号屏蔽、防辐射服等,芳纶蜂窝结构用于雷达隐身技术[13][14] - 创美思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无序收购、资产转移等)导致2024年利润仅600万元[18] - 创美思之前因外资持股比例超限(70-80%)无法进入军工市场,若调整至25%以下则可参与[19][20] - 商飞认证需约两年,军机认证可能更快(1-2年),创美思目前主要供货空客[21][22]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化间位芳纶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齐鲁晚报· 2025-07-16 06:26
建设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多功能化间位芳纶基地项目,选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化工产业园泰和新材太原路厂区内 [1] -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新建聚合装置、3条长丝生产线、2条短丝生产线、1条超临界CO₂染色生产线及配套环保工程,间位芳纶年产能为300吨 [1] - 在现有间位芳纶精制单元区域新建氯化铵干燥生产线,并改造现有固盐仓库东侧区域为立体仓库用于存储产品 [1] 建设单位及评价机构信息 - 建设单位为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地址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路10号,联系人孙经理 [1] - 评价机构为山东纵横德智环境咨询有限公司,通讯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雪山路258号,联系人刘工 [1] 环境影响报告书查阅方式 - 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可通过网络链接查阅,纸质报告书可在环境信息公开后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索取 [2] - 公众意见表可通过网络链接下载,并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 [2] 公众参与范围及时间 - 征求意见主要针对泰和新材周边公众,重点关注项目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等环保方面的建议 [2] -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公告发布后5个工作日内 [3]
泰和新材:国金证券、蓝泰基金等多家机构于7月9日调研我司
搜狐财经· 2025-07-10 10:12
公司业务与产品情况 - 氨纶价格与去年年底相比差别不大,行业价格有所下降,但公司产品品质提升,价格略有增长 [2] - 间位芳纶表现较好,量、收入、利润均增长,价格基本稳住,低端工业过滤领域价格稍微提升 [4] - 对位芳纶尚未完全稳住,但行业进一步杀价的动力不强,基本见底 [4] - 绿色印染方面有两种模式,广东数码印花模式市场推广较容易,烟台低污水、低能耗染厂模式技术尚不完善,计划转向数码打印、数码喷染方向 [5] - 芳纶涂覆产品已部分投产并批量交付,主要客户包括算力中心备用电源、特殊领域(高空、海里等)、电动工具及对安全性有要求的车企 [17] - 氨纶差别化比例目前10%,未来计划达到30% [11] - 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产能均为1.6万吨 [18] 成本与投资情况 - 宁夏地区整体成本比烟台低 [7] - 氨纶投资密度比同行高,主要因宁夏二期项目按当时标准设计,未对标最先进标杆,且投产过程中超期超投 [8] - 氨纶搬迁前产品为差别化,宁夏项目改为大批号低成本,导致调试周期偏长,出现等级品,成本偏高、售价偏低 [8] - 经营过程中对行情判断有偏差,库存控制不佳 [8] - 今年氨纶质量基本稳定,售价稍微提升 [8] - 宁夏项目使用了烟台利旧设备 [9] 行业与市场情况 - 氨纶行业2-3年内大的机会还看不到,扩产未完全结束,下游需求一般 [10] - 间位芳纶市场影响力较大,新产能投产对公司影响不大;对位芳纶市场影响力较低 [14] - 对位芳纶有新竞争对手进入,但对价格影响不是主要因素,还需看原有厂家销售策略 [16] - 芳纶系列产品正在做终端市场,为大型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21] 新产品与研发 - 正在开发T2T收,目前在做中试线 [21] - 推广安全屋产品,尤其是国外市场,国内刚起步 [21] - 准备新能源电池运输解决方案,为电车运输提供防护罩 [21] - 纺织品回收技术为公司自主研发,正在抓紧建中试 [22]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0.58亿元,同比上升9.45% [23] - 归母净利润1155.25万元,同比下降54.12% [23] - 扣非净利润281.4万元,同比下降58.95% [23] - 负债率48.99%,毛利率17.45% [23][24]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1亿,融券净流入1328.0 [24]
泰和新材分析师会议-20250709
洞见研报· 2025-07-09 23:21
报告基本信息 - 调研日期为2025年07月09日 [1] - 调研行业为化纤行业 [2] - 调研对象是泰和新材 [9]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国金证券、蓝泰基金等 [2][10] 产品情况 氨纶 - 价格与去年年底差别不大,行业价格下降但公司产品品质提升价格略有增长 [13] - 上半年情况稍好是因设备、技改等方面 [14] - 公司对产品进行梳理,优化改造工艺和装备,降低能耗 [17] - 宁夏成本比烟台低 [18] - 去年宁夏氨纶较差是因新工程投资密度高、项目投产超期超投、产品思路转变调试周期长、行情判断偏差库存控制不好等原因,今年质量基本稳定售价稍提升 [20] - 2 - 3年内大机会看不到,扩产未结束且下游一般 [21] - 差别化比例现在10%左右,未来计划达30% [22] 芳纶 整体情况 - 间位芳纶量、收入、利润增长,价格基本稳住,低端工业过滤领域价格稍提升;对位芳纶未完全稳住但杀价动力不强基本见底 [15] - 产能方面,间位和对位芳纶产能都是1.6万吨 [27] - 正常情况量有增长,主要看销售情况 [29] 盈利与竞争 - 间位芳纶盈利还可以,对位芳纶价格不太好今年有下滑 [23] - 芳纶产能规划喊得多但实际市场量不多,间位芳纶公司市场影响力大,对位芳纶影响力低 [23] - 对位芳纶新竞争对手进入可能影响价格,但不是主要因素,还要看原有厂家销售策略 [25] 涂覆进展 - 大线部分投产,产品批量交付,客户主要是对产品性能有要求、能给溢价的客户,如算力中心备用电源、特殊领域、电动工具、有电池厂的车企等 [26] 绿色印染 - 有烟台低污水低能耗染厂模式和广东数码印花模式,广东模式市场推广容易,烟台模式技术不完善且应用场景少,初步想法往数码打印、数码喷染方向转 [16] 公司发展重点 - 增量方面涂覆产品有可能上量 [30] - 存量方面,间位芳纶和芳纶纸巩固优势提升市占率,特别是海外市场;氨纶减亏,对位芳纶国外布局、提品质、补差异化品种;同时研究新一代工程技术 [30] 新品开发 - 未来可能做T2T回收,正在建中试线 [31] - 安防与信息事业群推安全屋,国外有需求,国内刚起步 [31] - 芳纶系列产品做终端,为大企业出方案 [31] - 准备新能源电池电车运输解决方案 [31] 技术来源 - 纺织品回收技术是自己研发,正在建中试 [33]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7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9 18:22
氨纶业务 - 氨纶价格与去年底差别不大,行业价格下降但公司产品品质提升,价格略有增长 [2] - 上半年氨纶情况稍好得益于设备、技改等方面 [2] - 公司对氨纶产品进行工艺和装备优化改造,降低能耗,投资密度高于同行,后期将降低 [2][3] - 宁夏氨纶整体成本低于烟台,去年宁夏氨纶较差是因新工程投资密度高、项目超期超投、产品策略调整及行情判断偏差等,今年质量基本稳定,售价稍提升 [3] - 氨纶差别化比例目前约 10%,未来计划达 30% [5] - 2 - 3 年内氨纶无大机会,扩产未结束且下游一般 [3][4] - 氨纶正常情况有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销售情况 [7] - 氨纶要想尽办法减亏 [7] 芳纶业务 - 间位芳纶量、收入、利润增长,价格基本稳住,低端工业过滤领域价格稍提升;对位芳纶未完全稳住,但行业杀价动力不强,基本见底 [2] - 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产能均为 1.6 万吨 [7] - 间位芳纶盈利情况尚可,市场影响力偏大,新产能投产影响不大;对位芳纶价格不佳,市场影响力较低 [4][5] - 芳纶涂覆大线部分投产,产品批量交付,客户主要为对产品性能有要求、能给溢价的客户,如算力中心备用电源、特殊领域、电动工具、有电池厂的车企等 [5] - 间位芳纶和芳纶纸势头不错,要巩固优势,提升市占率,特别是海外市场 [7] - 对位芳纶要抓紧国外布局、提升品质、补上差异化品种,研究新一代工程技术 [7] 绿色印染业务 - 公司有烟台低污水、低能耗染厂模式和广东数码印花模式,广东模式市场推广容易,烟台模式技术不完善且应用场景少,初步想法向数码打印、喷染方向转变 [2][3] - 数码印花打印纯色难、花色易,只做印花市场不大,若能做纯色打印且成本低则有优势,需各方协同 [3] 其他业务及发展计划 - 未来可能开展 T2T 回收,正在建中试线,纺织品回收技术为自主研发 [7] - 安防与信息事业群推广安全屋,国外有需求,国内刚起步 [7] - 芳纶系列产品做终端,为大企业提供运维平台和方案 [7] - 针对电车运输问题准备解决方案 [7]
每日速递 | 国轩高科20MWh储能电池系统获3GWh订单
高工锂电· 2025-06-13 19:04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25-26日在常州举行,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成都举行,主题为"AI+新材料 引领能源变革" [1] 电池 - 宁德时代与中车株洲所签署2025年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国轩高科乾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获超3GWh意向订单 [3] - 宁德时代与贝特瑞等在大连成立时代碳谷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业务涵盖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 [4] - 赣锋锂业在青岛成立锂电回收公司,打造"回收-检测-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四位一体平台 [5] 材料 - 沣晟泰新材料年产6000吨间位芳纶项目一期投产,预计年销售额10亿元,利税3.5亿元 [6] 设备 - 冠鸿智能签约200MWh全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推动干法电极技术产业化 [6] 海外 - Rock Tech Lithium获欧盟EIT原材料联盟80万欧元资助,用于优化锂转化工艺 [6] - Surge Battery Metals发布内华达北锂矿项目评估报告,预计总开采量2.05亿吨矿石,平均锂品位4016ppm,年均产碳酸锂当量8.63万吨,总成本约68.6亿美元 [10]
全球第5家!6000吨/年间位芳纶项目投产
DT新材料· 2025-06-13 00:17
公司动态 - 内蒙古沣晟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间位芳纶项目(一期)投产,成为国内第三家、全球第五家实现间位芳纶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1] - 项目总投资规模5.2亿元,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首期工程建成两条年产1500吨的生产线,总产能达3000吨,建设周期自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完成试车投产 [2] - 二期3000吨产能工程计划2024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同年12月实现投产目标 [2] - 公司由内蒙古久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控股股东实为包头市九原区财政局全资持有,集团总资产规模达182亿元,年度营收规模突破13亿元 [2] 行业概况 - 间位芳纶作为特种纤维领域的战略材料,其全球产能规模位居特种纤维第二位 [3] - 材料具有独特的热稳定性(长期使用温度达200℃以上)、优异的阻燃特性(极限氧指数>28)以及卓越的化学惰性 [3] - 已成为特种防护装备的核心基材 [3] 应用领域 - 应急防护类:森林消防灭火服、工业消防救援服 [4] - 高危作业防护类:石油石化焊接服、冶金炉前服、电力检修服 [4] - 工业安全类:危化场所防爆工装、矿山抢险防护装备 [4] - 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4]
新材料投资:25550字详解11类高性能纤维全球发展趋势及技术预判
材料汇· 2025-06-07 22:56
高性能纤维产业背景及战略意义 - 高性能纤维具有特殊耐受能力,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体现国家综合实力 [2] - 日本、美国和欧洲长期垄断全球高性能纤维研发和生产,中国自2006年在政策支持下大幅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 [2] 碳纤维 - 碳纤维含碳量超90%,具有轻质高强特性,在军用飞机中用量占比30%~40%,大型客机达15%~50% [3] - 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10.6kt,中国产能3.6kt居世界第二,但国产大飞机碳纤维用量不足15%且依赖进口 [3] 对位芳纶 - 全球对位芳纶市场寡头垄断,杜邦、帝人和可隆占全球产能90%,中国需求增长率10%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5] - 2020年全球产能83.7kt,预计2022年达94.6kt,中国企业在光纤增强和防护材料领域需求旺盛但国产占比低 [5] 间位芳纶 - 杜邦占据全球50%市场份额,2020年市场规模63亿元,预计2026年达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3% [7] - 中国60%间位芳纶用于低端高温过滤材料,绝缘纸等高端领域性能仍有差距 [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 - 全球产能从2011年30kt增至2020年80kt,中国贡献显著,45%用于防弹制品 [10] - 国内企业如江苏九九久产能达16kt/a,占全球3/4,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64] 聚酰亚胺纤维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和江苏奥神突破干法纺丝技术,建成全球首条1kt/a生产线,性能优于国际竞品P84纤维 [67] - 国内年需求防护服用纤维约500t,消防救援防护服超20万套/年,市场空间广阔 [12] 碳化硅纤维 - 日本和美国垄断连续SiC纤维生产,中国面临技术封锁,但SiCf/SiC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减重方面潜力巨大 [22] - 三代SiC纤维逐步接近化学计量比,耐温性能显著提升,但中国尚未实现工业化突破 [48][49] 国内高性能纤维发展现状 - 中国碳纤维T300级性能达国际水平,但T1000级尚未突破,设备依赖进口 [56] - 对位芳纶国产企业如中化高性能纤维和泰和新材加速扩产,2025年需求预计达30kt [59] - UHMWPE纤维产能超60kt/a,占全球75%,但高端市场仍被DSM和霍尼韦尔主导 [64]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主导黏胶基碳纤维和芳纶,日本擅长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欧洲纺丝装备领先 [26] - 俄罗斯芳纶Ⅲ技术领先,Armos纤维已用于洲际导弹发动机壳体,性能超欧美同类产品 [36]
年产1.2万吨对位芳纶项目环评获受理!
DT新材料· 2025-05-19 22:30
对位芳纶项目与行业分析 - 宁夏泰和芳纶纤维规划建设1 2万吨/年防护用对位芳纶项目 旨在打破国外设备限制 实现国产化生产 产品将主要用于国防特种防护设备制造[1] - 对位芳纶具有高强度(钢材的3倍)、高模量(聚酰胺纤维10倍以上)、耐高温(260℃保持65%原始强度)等特性 下游应用涵盖国防、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及新能源领域[1] - 全球对位芳纶产能集中于杜邦(3 5万吨/年)、日本帝人(3 2万吨/年)等国际企业 国内泰和新材以1 6万吨/年产能排名全球第三 中化国际(8000吨/年)、平煤神马(4500吨/年)等紧随其后[2] 泰和新材产能与技术优势 - 公司同时拥有间位芳纶(17000吨/年)和对位芳纶(16000吨/年)产能 其中对位芳纶主要布局宁夏宁东基地 间位芳纶集中于烟台生产基地[3] - 配套产业链包括芳纶纸(合计产能3000吨/年)及核心原料间苯二甲酰氯(名义产能0 6万吨/年) 形成上下游协同优势[3] - 依托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 对位芳纶产能国内第一[2][3] 生物基材料行业会议动态 - 第十届生物基展览将展示1000+创新产品 同期举办终端品牌需求对接会(包装、纺织面料、汽车专场)及专家技术合作交流专场[19] - 关键论坛议题包括HMF-FDCA-PEF产业链、生物基尼龙发展建议、国际可持续认证标准等 涉及中石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究成果[27][28][29] - 汽车专场聚焦生物基材料应用 议题涵盖软木皮革内饰、生物基聚碳酸酯DURABIO特征 参与方包括广汽研究院、蔚来汽车、三菱化学等企业[33][35][36] 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 - 芬兰投资署将分享可持续发展创新经验 韩国生物塑料协会探讨产业挑战 荷兰总领事馆介绍生物经济转型政策[43][44] - 生物基皮革专场讨论规模化量产与低碳循环 上海贻如生物、璞然维生物等企业展示菌丝体材料及植纤面料技术[45][46] -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成为焦点 微构工场展示PHA产业化落地 聚维元创开发秸秆糖生物合成平台[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