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钛合金
icon
搜索文档
航空航天用金属材料专题论坛举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7-06 12:50
北京工业大学李洪义教授作题为《钛表面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固载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的报告 来源:光明网 7月3日上午,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航空航天用金属材料专题论坛在 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的近60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 探讨航空航天用金属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瑞润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金国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李洪义教授、北京理 工大学王俊升教授等4位行业专家作专题报告,并围绕航空航天用金属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应用 创新和与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瑞润教授作题为《超高强韧钛合金的组织构筑及性能》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金国研究员作题为《增材制造高温合金材料与工艺研发》的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王俊升教授作题为《航空航天铝锂、镁锂合金智能设计与加工》的报告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针对"新型高强度铝合金在航空航天结构件中的应用研究""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 热端部件的长期服役性能研究""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 航空航天飞行器隐身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航空航天 ...
聚焦航空航天金属材料和智能高铁标准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两场专题论坛
环球网资讯· 2025-07-05 12:03
航空航天用金属材料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航空航天用金属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由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参与[1] -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瑞润教授作《超高强韧钛合金的组织构筑及性能》专题报告,展示钛合金领域前沿成果[3] - 4位行业专家分别围绕超高强韧钛合金、增材制造高温合金、钛表面纳米管阵列固载材料、铝锂镁锂合金智能设计等主题作报告[3] - 讨论环节重点研讨新型高强度铝合金在航空航天结构件应用、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服役性能、钛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3] 中国智能高铁标准体系建设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智能高铁全链条技术创新,汇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专家探讨标准化发展路径[3]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专家展示高铁智能化建造技术标准最新成果,涵盖桥梁隧道路基等关键工程[4] - 16位专家围绕智能高铁标准体系核心标准编制要点、人工智能背景下标准动态优化机制两大议题深入研讨[6] - 论坛成果为智能高铁技术标准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有望巩固行业技术优势并引领全球高铁发展[6]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国家药监局发文,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08:38
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赵云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NO.1 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7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其中提到, 对符合要求的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继续实施创新特别审查, 加强申请人和审查专家的沟通,强化对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和注册的技术指导。支持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等产业政策中涉及的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上市。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的注册 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NO.2 国家药监局: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 7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其中提到, 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加快制修订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种植用口腔 骨填充材料和镍钛合金血管内植介入等相关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多病种、大模型人工智能 领域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或者审评要点;探索完善采用测评数据库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性能评价要 ...
国家药监局: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
北京商报· 2025-07-03 18:29
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政策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1] - 强化标准引领创新 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1] - 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 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 [1] - 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 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 [1] - 积极筹建医用机器人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 [1] - 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 脑机接口柔性电极 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 [1] - 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数据集研究 [1] - 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1] 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优化 - 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 完善注册审查体系 [2] - 加快制修订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 种植用口腔骨填充材料和镍钛合金血管内植介入等相关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 - 研究制定多病种 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或审评要点 [2] - 简化核心算法不变而算法性能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要求 [2] - 探索完善采用测评数据库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性能评价要求 [2] - 对在不同平台注册的同一人工智能软件功能 若能证明平台的等同性 简化审评要求 [2] - 研究人工智能 生物芯片等技术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性能及安全性评价中应用 [2] - 修订高端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 - 探索高端医疗器械使用电子说明书的路径和要求 [2]
国家药监局: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 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
快讯· 2025-07-03 18:09
智通财经7月3日电,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 其中提到,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加快制修订腹腔内窥镜 手术系统、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种植用口腔骨填充材料和镍钛合金血管内植介入等相关产品技术审查 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多病种、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或者审评要点;简化核心算法不变 而算法性能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要求;探索完善采用测评数据库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性能评价要求;对在不同平台注册的同一人工智能软件功能,若能证明平台的等同性,简化审评要求。 研究人工智能、生物芯片等技术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性能及安全性评价中应用。修订高端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探索高端医疗器械使用电子说明书的路径和要求。 国家药监局: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 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 ...
深海科技:国家战略新引擎驱动,深海产业迎1-10跨越式发展
2025-07-02 23:49
深海科技:国家战略新引擎驱动,深海产业迎 1-10 跨越式 发展 20250702 摘要 深海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同级,预示着高 层对其高度重视,并可能带来持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类似于去年低空 经济和前年商业航天所经历的市场行情。 深海科技特种方向需求最迫切,产业进展最快,资金和政策支持最充足, 建议关注能看到订单和业绩变化的环节,如声纳(中国海防、极致股份、 中科海讯、长盈通)和钛合金(西部材料、西部超导、宝钛、金天钛 业)。 近期政策频出,明确深海科技发展方向,短期资金可能向海工、深海养 殖、海上风电等民用方向延伸,但长期来看,特种方向需求更具持续性, 关注舰船和无人平台建造相关企业(中船防务、中国动力)。 中国发展深海外洋资源集中于国家安全防护、资源探测与开发,水下防 护是重中之重,目标是建立全域综合侦查及对抗能力,同时解决国内资 源短缺问题,提升大国竞争力。 Q&A 深海科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后,市场反应如何? 在 2025 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海科技首次被正式提及,引发了市场的 关注。在整个 3 月份,相关个股迎来了第一波行情。过去一周多时间内,我们 明显看到 ...
联合解读海洋经济&深海科技
2025-07-01 08:40
联合解读海洋经济&深海科技 20250630 Q&A 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在 2025 年有哪些投资机会? 2025 年,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被视为贯穿全年的重要投资主题,反映了最高 层的战略意图。数据显示,2024 年海洋经济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 接近 8%,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百十个点。尽管受到外部压力,包括中美经 贸摩擦,但中国仍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应对国际化挑战,实现高水平对外 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入其中,为海洋经济注入新的内涵。深 海科技作为新兴产业,将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今 年(2025 年),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预计后续政 策支持力度还会进一步提升。这些政策支持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 发展,以及构建多层级产业体系和强化区域协作。 具体来看,全国将建设多个 海洋经济示范区。例如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 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 3+5+x 产业体系;广东省则在 2 月份发布了《广 深海机械行业存在多个投资机会,包括深潜器与机器人、深水油气开发 以及其他相关装备。微光股份、迪威尔、亚星锚 ...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产业赛道投资图谱
天风证券· 2025-06-29 15:16
报告核心观点 海洋经济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块,深海科技为其注入新质内涵,有望获得较高速发展;多省市加快布局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深海科技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及深海数智化应用三大领域,建议关注相关领域潜在投资机会 [1][3][8] 海洋经济驱动经济提速,深海科技为其注入新质内涵 - 海洋经济有效拉动GDP增长,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7.8%,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块 [1][8] - 政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部分首次提及“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有望在深海装备、深海探索等核心科技领域获得较高速发展 [1][8] 多省市加快布局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 - 海洋经济政策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态势,多省市通过构建多层级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区域联动,加速向深远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 [2][13]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 - 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形成“3 + 5 + X”产业体系 [2][13]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支持八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 [2][13] - 福建、山东青岛、广东等地也举办相关活动或召开会议,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3] 深海科技投资图谱 深海材料 - 深海材料是深海科技发展基础,包括结构材料和浮力材料,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占重要地位 [3][21] - 深海应用主要材料研制包括高性能钢、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建议关注特种钢材、钛合金、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 [3][21] 深海装备 - 深海开发需深海水下技术装备作支撑,涉及深海观测、水下施工作业等多个装备领域 [26] - 自2021年进入行业上升周期,全球船海产业景气度持续攀升,我国造船业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4][26] - 船海产业加速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升级,建议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制备、海洋装备配件和海洋观测仪器等相关领域 [26] 深海数智化 - 海洋数字化、智能化是深海科技发展重要方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网络化与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5][34] - 海底数据中心是海洋数字化发展关键基础设施,“数字海洋”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5][34] - 建议关注海底数据中心、海洋大数据、海洋通信等相关领域 [5][34]
宝钛扩产能,2.87亿增资亏损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17:42
交易概述 - 宝钛股份以2.87亿元增资控股万豪钛金51%股权,交易对价中5204万元计入注册资本,2.35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2][3][6] - 万豪钛金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1.02亿元,并拟更名为"陕西宝钛万豪钛业有限公司" [6][7] - 增资款项分三年四期支付,首期5204万元在工商变更后3个月内支付,尾款2027年中支付8656万元 [7] 标的公司情况 - 万豪钛金2024年营业收入9329万元,净利润亏损1133万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81万元 [7] - 截至2025年3月末,万豪钛金总资产7.92亿元,净资产2.88亿元 [8] - 公司拥有价值11亿元的工业园和2.5万吨年产能,配备国内领先的真空自耗熔炼生产线及两台20吨真空自耗炉 [7][11] 战略动机 - 宝钛股份2024年钛产品产量3.36万吨,距离"十五五"末9万吨年产能目标差距显著 [9][10] - 万豪钛金2025年1-5月已为宝钛股份加工铸锭1672.78吨,显示产能不足的现实压力 [10] - 通过整合万豪钛金的设备资源(如真空EB炉)可提升钛废料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 [11] 协同效应 - 万豪钛金的制造能力与宝钛股份的客户资源(如波音、空客认证资质)形成互补 [12] - 工业园占地298亩,总投资11亿元,技术优势可快速提升宝钛股份的产能硬实力 [11] - 2025年3月宝钛股份推出35亿元可转债计划用于熔铸扩能项目,此次收购为产能布局关键落子 [10][11]
钛合金核心供应商,这家是如何进入苹果供应链的?
搜狐财经· 2025-06-27 05:51
公司突破 - 宝钛股份首次入选苹果供应链 成为钛合金材料核心供应商 标志着中国高端材料技术获国际认可 [1] - 公司为iPhone 15 Pro系列提供钛合金机身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工艺实现高强度与轻量化平衡 显著提升产品耐用性与设计美感 [1] - 凭借"超薄钛合金轧制技术"解决传统加工成本与良率难题 成为吸引苹果关注的关键技术优势 [1] 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钛合金材料具备高强度(比铝合金高60%) 轻量化(密度仅为钢的60%)及耐腐蚀性 完美契合苹果高端机型需求 [2] - 数字化生产线实现规模化量产 单月产能达百万级 良率稳定在95%以上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独创"真空等离子焊接工艺"降低加工损耗30% 成为苹果供应链降本增效重要推手 [2] 市场前景 - 随着iPhone 17钛合金应用比例提升及AR设备量产 公司有望三年内实现营收翻倍 [1] - 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用钛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8% [2] - 合作范围有望从手机机身延伸至Vision Pro头显 MacBook结构件等产品线 [2] 供应链价值 - 进入苹果供应链需经历18-24个月严苛认证流程 包括技术测试 小批量试产和量产爬坡 [3] - 直接带动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增长200% 毛利率提升至35% [3] - 品牌溢价效应显著 客户群扩展至特斯拉 三星等全球巨头 估值逻辑向高增长科技企业切换 [3] 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65年 是中国钛行业领军企业 业务覆盖航空航天 海洋工程 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 [1] -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多项核心专利 绿色制造体系与苹果"清洁能源供应链"计划形成深度协同 [2] - 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创新的代表 成为全球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