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电机

搜索文档
2025 IAA慕尼黑车展落幕,浩思动力多元动力方案首秀欧洲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2 21:27
十层扁线Umini–pin 10–layer Flat Wire & Umini–p GAN HIGH EFFICIENCY ( ty e West 8 国 10 CM 4 Wost ம Restaurant OPEN 0323 2025年9月12日,2025 IAA慕尼黑车展完美落幕。2024年5月吉利与雷诺新成立的动力合资公司,浩思动力今年通过IAA车展首次亮相欧洲市 场,主要展出覆盖混动系统、增程式、氢能及可替代燃料的全系列新一代动力总成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浩思动力此次全球首展氮化镓增程发电系统、非晶电机等前瞻动力技术产品。浩思动力非晶电机采用0.025mm超薄非晶硅钢片材料,铁 芯损耗降低50%以上,峰值效率达98.22%,计划2027年应用于下一代超级混动系统。另外,浩思动力氮化镓增程发电系统,以"冰刃"功率模块为核心,通过 创新设计实现系统体积和轴向长度双降20%,明年将向海外客户交付工程样机。 Hersh 浩思动力继今年4月上海车展首次展出未来超混动力概念车后,在本次IAA车展迭代升级并推出未来超混动力系统。该1.5升四缸动力系统创新性地将发 动机、电机、变速器等动力系统整合为一个高度集成 ...
云路股份(688190):非晶电机逐步量产、管理和销售费用下降
东北证券· 2025-09-01 14:4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非晶电机逐步量产为非晶带材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电机效率高达98.5% 接近物理极限100%的室温超导水平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 同比增长8.28% 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同比增长1.51% [1][2] - 新建生产线投产时间推迟导致收入和利润低于预期 随着新建生产线投产 公司收入和利润有望保持较高增长 [2]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明显降低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83% 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6亿元 同比增长5.31%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80/30.78/43.10亿元 同比增长20.00%/35.00%/40.00% [3][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0/5.97/8.36亿元 同比增长19.16%/38.83%/40.05% [3][10]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58/4.98/6.97元 [3][10] - 毛利率预计保持在30%左右 净利润率预计从18.9%提升至19.4% [10] 业务优势 - 云路股份是行业内最大的非晶合金薄带供应商 非晶带材产能和产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 - 2025年非晶带材产能有望达到12.5万吨 [2] - 非晶合金磁导率是普通硅钢片的20-100倍 厚度仅为0.025mm 比传统硅钢片减薄90% 铁损下降超过50% [2] - 主要产品包括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磁性粉末及其制品 [2]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108.48元 总市值127.20亿元 总股本1.20亿股 [5] - 过去12个月股价涨幅达76% 显著超越市场表现 [7][9] - 当前市盈率30.26倍(2025E) 预计将逐步下降至15.57倍(2027E) [3][10]
安泰科技(000969) - 安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3 17:56
公司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具备聚变钨铜偏滤器生产能力的公司,具备从原材料到部件交付的全套技术,已实现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应用于我国“人造太阳”EAST 大科学工程装置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 项目,国内暂无全面掌握相关技术的竞争对手 [1] 2025 年项目情况 进入达产期项目 - 安泰爱科稀土永磁 1000 吨技改项目,在山东淄博形成 3000 吨产能 [2] - 安泰北方在包头新建的 5000 吨高端稀土永磁制品项目进入运行期 [2] - 威海多晶的高性能钨钼材料深加工项目进入达产期 [2] - 河冶科技千吨级粉末高速钢产线建设项目 2024 年试生产表现良好,合同额过亿,销售收入接近一亿 [2] 新开工或在建项目 - 2000 吨高性能特种粉末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完成后安泰特粉产能由 5000 多吨增至 7000 多吨 [3] - 安泰非晶 1 万吨非晶带材项目,2024 年投资 11 万元建设,建成后非晶产能由 4 万吨提高到 5 万吨 [3] 非晶带材情况 产能释放原因 - 2022 年起,因国家对能效等级要求提升,招标环节非晶变压器比例超 50% [3] 成本下降情况 - 需求拉动和工艺改进使成本降低,未来着眼于改进工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4] 非晶电机情况 - 非晶电机是非晶材料另一应用大方向,但在制造工艺、匹配度、耐受性、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行业各方合作开发 [4][5] 公司毛利率情况 - 金属新材料企业毛利率因发展周期和风口不同而有差异,公司对标国际公司需拉长发展周期看待,内部管理有提升空间 [5] 核聚变招标情况 - 国内中核集团和中科院牵头的核聚变项目计划 2035 年建成示范工程,国外有法国 WEST 装置和国际热核聚变 ITER,招标节奏每年不同,公司将加大研究、优化技术、配合客户 [6]
未知机构:非晶电机行业专家交流要点一核心观点1行业定位与前景-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1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非晶电机行业 - 公司:云路股份、安泰科技、广汽埃安、比亚迪、蔚来、博世、尼德科、卧龙电驱、日立金属 [1][2][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定位与前景**:非晶电机是新兴领域,处于产业化临界点接近量产;非晶合金替代传统硅钢片是电机行业底层创新,应用潜力大;短期聚焦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远期拓展至家电、工业电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1] - **产业进展**:第三届非晶电机大会参会者增多,包括二级市场投资者、主机厂、硅钢企业、电机厂;广汽埃安非晶电机已在昊铂HL车型上车,5月起量,实测CLTC工况铁损降低40 - 60%,能量效率提升2%,续航增加50公里,初装成本降2400 - 2800元,计划拓展至A0 - C级车型,预计渗透率达20 - 30%;多家厂商预计下半年推出搭载非晶电机的车型 [2][3] - **技术突破与挑战**:非晶材料低铁损、高磁导率,适合高频高速工况,效率提升显著;非晶带材硬脆导致冲压良率低,但规模化后良率提升可期 [4] - **经济性与对比**:每台车初装节省2400 - 2800元,电耗持续降低,成本效益优于碳化硅替代IGBT;对标国内非晶变压器,新能源汽车中期渗透率看30%(900万辆),对应90亿元市场 [5] - **重点公司推荐**:云路股份是全球非晶带材龙头,变压器领域市占率近50%,成本控制好,产能扩张,2024年业绩预期4.5亿元(同比 + 25%),当前PE约25倍,30%渗透率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应年营收90亿,若市占率50%利润4.5亿;安泰科技是传统非晶带材三巨头之一,关注技术突破与汽车客户拓展 [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市场规模**:新能源车当前需求约10万台电机,2024年出货预计近1万台,产业预计需求爆发增长 [6] - **横向应用**:人形机器人如特斯拉Optimus采用非晶轴向磁通电机;飞行器对能效敏感是潜在新市场;家电/工业电机未来降本后替代空间大 [7]
未知机构:东财电新-非晶电机–20250508-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非晶电机行业 - **公司**:云路股份、安泰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非晶电机行业处于爆发前夜,技术突破与主机厂背书催化产业化进程,云路股份为首选标的,产业验证与放量节奏为核心跟踪点,长期看市值翻倍以上潜力[4] - **论据** - **行业定位与前景**:非晶电机处于 0 到 1 的赛道,接近量产阶段;非晶合金替代传统硅钢片属底层创新,应用潜力无限;短期聚焦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远期拓展至多领域[3] - **产业进展**:第三届非晶电机大会参会者增多;广汽埃安非晶电机已上车且实测效果好,计划拓展车型并预计渗透率达 20 - 30%;多家厂商预计下半年推出搭载非晶电机的车型[3] - **技术突破与挑战**:非晶材料性能优势明显,适合高频高速工况;虽加工良率低,但产业态度乐观,认为规模化后良率可提升[3] - **经济性与对比**:每台车初装节省 2400 - 2800 元,成本效益优于碳化硅替代 IGBT;新能源汽车中期渗透率看 30%,对应 90 亿元市场;云路股份是全球非晶带材龙头,产能扩张,业绩预期好[3] - **市场规模与横向扩展**:新能源车需求预计爆发增长;非晶电机在人形机器人、飞行器、家电/工业电机等领域有应用潜力;长期看新能源车“能效内卷”将加速非晶材料应用辐射[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短期挑战**:良率提升进度、主机厂验证周期、硅钢厂商的技术竞争[5] - **云路股份远期空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30%渗透率下对应年营收 90 亿,假设净利率 10%利润 9 亿,若云路市占率 50%利润 4.5 亿[3] - **安泰科技**:传统非晶带材三巨头之一,需关注技术突破与汽车客户拓展[3]
非晶电机—云路股份
2025-04-15 22:3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飞行电机(非晶电机)及非晶合金材料产业链,核心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家电、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1][2][3] - 主要公司包括**云路股份**(非晶带材龙头)、**安泰科技**(国产化先驱)、**日立金属**(现更名为Proterial,全球领先)[10][16][17][19]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技术颠覆性与优势** - 非晶电机采用非晶合金(非晶带材)替代传统硅钢片,材料结构为液态快速冷却形成的无序玻璃态,显著降低涡流损耗[4][5] - 性能优势: - 能量转换效率提升2-3个百分点,新能源车续航提升9-15%(部分高转速场景下铁损仅为硅钢片的1/4)[6][7] - 减重降噪,如广汽浩博HL车型续航提升50公里,效率达98.6%[2][3] - 工业领域节能潜力:电机用电占社会总用电量50%,效率提升5%可节约相当于3座大型水电站发电量[14] 2 **市场空间与增长逻辑** - 短期:新能源车驱动,单电机材料价值量150元/0.5公斤,100万台对应20亿材料市场;单电机1公斤对应40亿市场[3] - 远期: - 新能源车替代空间3000亿(非晶材料600亿)[3] - 工业电机渗透率假设50%(2029年)对应1000亿市场,叠加人形机器人/EVTOL等可达万亿规模[15][20] - 渗透率提升:非晶变压器国内渗透率从十几点升至20%(国网领域),电机应用从无人机/家电扩展至车企[9][12] 3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材料:全球70%份额集中在中日三家企业(云路股份、日立、安泰科技),国产化已完成[10][11][16] - 云路股份:全球产能占比50-55%,2024年新增3万吨产能(总11.5万吨),预计2024年业绩4.5亿[17][18] - 安泰科技:老牌国企,与广汽等车企合作,专利实力强[19] - 下游应用:比亚迪、蔚来、吉利等车企推进样车试制,广汽浩博HL首批量产10万套[8][12] 4 **工艺与成本突破** - 加工痛点:非晶材料硬且薄,冲压工艺良率提升(广浩博HL量产标志工艺成熟)[5][8] - 成本下降:规模化生产推动加工成本优化,非晶带材与硅钢价差缩小[3][12] --- 其他重要细节 - **政策支持**:国家“领跑者”计划推动节能降碳,非晶电机符合ESG要求(欧洲市场潜力)[6][14] - **新兴领域**:人形机器人续航短板(仅2-3小时)或通过非晶电机改善功率密度[20] - **历史背景**:非晶电机技术始于1978年(GE专利),日立2003年收购Metglas加速产业化[10][11] --- 风险与挑战 - 工艺路线尚未完全统一(冲压为主流方向但需持续验证)[8] - 短期依赖车企量产进度(如广汽浩博HL放量节奏)[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