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丝
搜索文档
离开强生两年 科赴投奔金佰利
北京商报· 2025-11-06 00:19
金佰利的出现让科赴管理层看到希望。科赴管理层对外表示,"通过此次交易,科赴将加入一个业务更 广、资源更强、品牌更稳的全球平台。金佰利不仅认可我们的品牌价值,也将为我们的产品创新、市场 拓展和运营效率注入新的动能"。 根据公开资料,金佰利旗下拥有舒洁、高洁丝和好奇等众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其产品销往全球175多个 国家和地区。在渠道以及供应链等层面金佰利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科赴此番"卖身"金佰利,能否实现进 一步发展,和其能否在金佰利的主导下保持独立的事业群同样充满不确定性。 但在独立运营的两年中,科赴的表现难言乐观。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科赴实现净销售额154.55亿美 元,同比增长0.1%,有机增长1.5%;净利润为10.3亿美元,同比下滑38%。2025年上半年,科赴净销售 额同比下滑3.98%至75.80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滑11.49%至10.25亿美元。伴随业绩下滑的是科 赴不断传出旗下品牌被迫出售的消息,如出售护肤品牌可伶可俐、城野医生等。 "无论是露得清、李施德林还是城野医生,都主要聚焦在中低端市场,一般情况下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会 更激烈,尤其在逐渐以'流量营销和价格竞争'为导向的市场,这也就 ...
被金佰利收购,科赴的希望来了?
北京商报· 2025-11-05 19:47
"无论是露得清、李施德林还是城野医生,都主要聚焦在中低端市场,一般情况下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尤其 在逐渐以'流量营销和价格竞争'为导向的市场,这也就是说科赴旗下多品牌的竞争力在逐渐减弱。"美妆资深评论 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分析认为。 离开强生两年,科赴(Kenvue)依然未能闯出一条独立发展之路。近日,美国日用消费品巨头金佰利(Kimberly-Clark) 宣布将以总价487亿美元收购科赴全部股份。交易完成后,金佰利原有股东将持有新公司约54%的股份,科赴原股东 则拥有其余46%的股份。 根据金佰利披露的信息,科赴股东每持有一股普通股,将获得3.5美元现金及0.14625股金佰利股票,合计价值约为每 股21.01美元,这一报价被认为颇具吸引力。在业界看来,这样的收购价格对于科赴的股东而言很划算。据悉,此次 收购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完成。此次交易完成后,科赴是作为独立的事业群继续发展,还是在金佰利的主导下进 行业务发展的变迁,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就未来发展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科赴、金佰利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科赴前身为强生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部门。2021年11月,强生宣布分 ...
非洲卫生巾之王,来自中国广州?
创业邦· 2025-08-27 11:24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乐舒适(Softcare)是非洲第一大卫生用品品牌,主营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专注非洲、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产品完全出口 [7] - 2024年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份额20.3%(超41亿片),卫生巾市场份额15.6%(超16亿片) [7] - 公司2022-2024年总收入从3.2亿美元增长至超4.5亿美元,净利润从1840万美元大幅提升至9510万美元 [10] - 母公司森大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早进入非洲、南美洲市场的国际贸易企业之一 [13] 非洲市场机遇 - 非洲人口增速全球最快,2050年全球每五个新生儿中两个将诞生于非洲,2030年代末超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23] - 2024年非洲婴儿纸尿裤渗透率仅20%(欧美和中国70%-86%),卫生巾渗透率约30%(发达市场86%-92%) [23] - 预计2029年非洲婴儿卫生用品及卫生巾市场规模将突破56亿美元 [23] - 2020-2024年非洲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5.4%,预计到2029年前保持类似增速 [26] 竞争策略与优势 - 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在8个非洲国家设51条生产线,产品价格仅为欧美品牌三分之一 [31] - 采用双品牌策略:"Maya""Cuettie"覆盖平价市场,"Softcare"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34] - 拥有覆盖30多个非洲国家的毛细血管式销售网络,直接下沉社区寻找二级代理商 [15][36] - 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CRM/SRM)管理2800多家客户和全球采购流程 [35] 财务表现与挑战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较2023年显著下降,首次IPO申请于2024年7月失效 [37] - 婴儿纸尿裤平均售价从2023年9.27美分/片降至2025年8.7美分/片,通过降价维持竞争力 [37] - 面临电商渠道竞争,Jumia月均访问量超2200万,亚马逊约1590万 [37] - 电商渗透率在关键市场快速增长:肯尼亚40.3%、尼日利亚46%、塞舌尔56%、南非70% [38] 产品定价对比 - Softcare卫生巾10片装约16元人民币,高洁丝10片装约36元,Always大包装单片折合约1-3元 [40] - 尼日利亚卫生巾价格从2021年约2元/包涨至2024年近7元/包,涨幅超三倍 [26]
非洲卫生巾之王,来自中国广州?
36氪· 2025-08-27 08:31
公司概况 - 乐舒适是非洲第一大卫生用品品牌 主营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产品 专注非洲 拉美 中亚等新兴市场[3] - 公司2022年注册成立 实际是母公司森大集团2009年开展的卫生用品业务[6] - 森大集团成立于2004年 是中国最早进入非洲 南美洲等海外市场的国际贸易企业之一 由沈延昌 杨艳娟夫妇创立[7] 市场地位 - 2024年非洲婴儿纸尿裤销量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20.3% 销量超41亿片[3] - 2024年非洲卫生巾销量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15.6% 销量超16亿片[3] - 产品销售覆盖超过30个非洲国家[19] 财务表现 - 总收入从2022年约3.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超过4.5亿美元[5] - 净利润从2022年1840万美元大幅提升至2024年9510万美元[5] - 2025年8月12日向港交所再次递交招股书 二度冲刺IPO[5] 发展历程 - 1997年创始人沈延昌前往尼日利亚开展贸易业务[8] - 2004年森大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成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 主营瓷砖等家装用品[8] - 2009年利用现有渠道网络切入卫生巾和纸尿裤业务[9] - 截至2025年4月已在8个非洲国家设厂 拥有51条生产线[16] 市场环境 - 非洲人口增速全球最快 2050年全世界每五个新生儿中两个将诞生于非洲[12] - 2024年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渗透率仅20% 远低于欧美和中国市场的70%-86%[12] - 2024年非洲女性卫生巾市场渗透率约30% 发达市场达86%-92%[12] - 预计2029年非洲婴儿卫生用品及卫生巾市场规模将突破56亿美元[12] 竞争策略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直接下沉到社区 村镇寻找二级代理商[9] - 产品定价为欧美品牌约三分之一[14][16] - 旗下拥有"Maya""Cuettie"等平价品牌和"Softcare"中端品牌[18] - 建立全球化供应链 关键原料从美国和亚洲采购[18] 运营体系 - 采用数字化管理 通过CRM系统管理2800多家客户[18] - 通过SRM系统实现全球采购流程可视化管控[18] - 管理总部设在迪拜机场自贸区 利用其物流和人才优势[19] 面临挑战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较2023年显著下降[19] - 婴儿纸尿裤平均售价从2023年9.27美分/片下降至2025年8.7美分/片[19] - 电商渠道快速发展 Jumia月均访问量超2200万 亚马逊约1590万[19] - 电商平台畅销商品仍以宝洁 金佰利等国际品牌为主[20]
251亿,舒洁要被卖了
投中网· 2025-06-20 15:58
公司历史与品牌发展 - 金佰利成立于1872年,初始资金3万美元,最初为造纸厂[3] - 一战期间研发Cellu-Cotton材料,催生1920年全球首款一次性卫生巾高洁丝[3] - 1924年推出世界首张面巾纸舒洁(Kleenex),通过营销策略实现销量翻倍[1][6] - 1978年推出好奇纸尿裤,占据北美高端市场50%份额[7] - 1989年首创Pull-Ups儿童成长裤,巩固行业地位[8] - 1993-2001年全球扩张,完成40多次收购,在80个国家建立市场份额[8] - 1995年与Scott Paper合并,年收入超130亿美元[8] 当前业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年营收201亿美元,有机销售额增长3.2%,毛利率36.5%[8] - 旗下品牌包括好奇、舒洁、高洁丝等,销往175个国家[8] - 全球纸巾市场份额21%,仅次于宝洁(26%)[8] - 舒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4%,湿厕纸领域排名第一[12] - 中国业务呈现"高端细分领先、整体市场追赶"特点[13] 交易细节 - 以35亿美元出售北美以外纸巾业务给巴西Suzano,成立合资企业[1] - 金佰利持股49%,Suzano以17.3亿美元现金收购51%股份[1] - 出售业务年净销售额不足35亿美元,为利润率最低板块[15] - 新公司注册于荷兰,拥有9000名员工和22个制造厂[17] - 交易预计2026年中期完成[1] 战略重组背景 - 2018年启动重组计划,关闭11家工厂,剥离低利润业务[19] - 2023年以6.4亿美元出售个人防护用品业务[20] - 重组后年节约超5亿美元资金[20] - 聚焦北美市场(年营收110亿美元)和个人护理业务[20] - 计划未来五年投资20亿美元提升北美供应链[20] 关税影响与行业趋势 - 关税增加3亿美元成本,北美业务收入下降3.9%[21] - 调整采购策略,减少对中国等国家依赖[21] - 消费品行业呈现"核心化"趋势,宝洁等竞争对手也受影响[22] - 上游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垂直整合,巨头剥离低利润业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