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从美国到香港,Momenta股东们会同意吗?
经济观察网· 2025-09-26 18:42
经观感知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的上市进程或要生变。 据路透社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Momenta正在考虑将原定赴美的上市计划转向香港。消息人士称, 公司已在内部向部分投资人传递了这一可能性,但尚处早期阶段,存在调整空间。 Momenta方面则回应称,尚未就IPO地点和时间作出最终决定。 这一动向背后,是中美资本市场摩擦与监管趋紧的现实。根据证监会官网披露,Momenta去年获批赴美 上市,但该批文已在今年6月到期。受美国监管层持续要求中概股提高合规透明度以及退市威胁的影 响,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香港作为融资渠道。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9月底,已有逾230家公司在港提交上市申请,募资额接近200亿美元, 已远超去年全年水平。相比之下,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募资不足8亿美元,且主要由茶饮连锁企业 Chagee的IPO支撑。 在资本层面,Momenta正接近完成一轮Pre-IPO融资,潜在投资方包括奔驰和现代,这将与此前的丰 田、博世形成更完整的全球车企股东阵容。若该融资顺利落地,Momenta将进一步获得跨国整车厂在资 金与市场资源上的支持,亦意味着其技术路线获得国际认可。 自2016年由前微软 ...
元戎启行CTO深测“城中村”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18:57
技术路测详情 - 元戎启行于8月16日完成城市路测,其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在真实路况中接受检验 [1] - 路测车辆为smart精灵5,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端到端算法模型系统,覆盖城市NOA、高速NOA与智能泊车等场景 [1] - 系统强调泛化能力,能够在拥堵窄路、锐角转弯、临时停靠车辆等复杂环境中平稳完成绕行、变道、跟车和左转操作 [1] 系统性能表现 - 在城中村等典型城市区域,面对行人、电瓶车混行的复杂环境,系统在识别、决策与执行环节均表现稳定 [1] - 此次路测表现被认为是辅助驾驶从实验室算法走向量产落地的重要标志 [1] 公司战略与行业意义 - 元戎启行CTO表示,路测是对公司技术理念、工程能力和量产能力的验证,未来将持续推动系统在更多场景中的泛化应用 [1] - 路测意义在于夯实公司作为自动驾驶算法公司在量产化进程中的地位 [1] -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在复杂城市道路实现规模化应用已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关键指标 [1]
AI正在重构高阶辅助驾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3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高阶辅助驾驶从“辅助”向“自主”跨越的核心驱动力,并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技术内核与竞争格局 [2] - AI对高阶辅助驾驶的赋能将沿着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供应链自主的路径,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智能未来演进 [2] AI技术赋能与演进 - 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对复杂路况的精准感知与快速决策 [3] - 2024年,L2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系统已能应对70%以上的结构化道路场景 [3] - 2024年国内新上市车型中,L2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系统装备率已达11%,显示其正从高端配置向主流市场普及 [3] - 端到端技术架构基于深度学习,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将感知规控等模块深度融合,提供高效拟人的驾驶行为输出 [4] - 车企正将大语言模型、VLM及VLA模型应用于高阶辅助驾驶,以提升场景推理能力和性能上限 [4] - AI模型对“长尾场景”的泛化能力不足,在突发极端天气等复杂场景下仍需驾驶员接管 [4] - 短期内,推理大模型上车将成为关键突破口,多模态、高参数量的推理模型将提升系统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 [5] - 大模型对算力的高要求将造成市场分化,高端车型将搭载完整功能,价格敏感型车型可能仅开放部分高阶功能 [5] - 中长期来看,随着算法安全性、伦理规则及量子计算等技术的成熟,高阶辅助驾驶将逐步逼近全场景自动化 [5] - 预测到2030年,中国轻型车市场超过65%的新车将配备L2级以上的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5] 产业链协同与变革 - 消费者对智能功能的需求攀升与终端市场价格战,催生了“硬件标准化+软件差异化”的产业协同模式 [6] - 高阶辅助驾驶的硬件标准化可依托传统汽车供应链,而软件层面的开发迭代催生出新型的供应链模式 [6] - 大模型的迭代需要大规模的车端数据训练,用户数据对主机厂和软件供应商具有重要意义 [6] - 软件迭代速率迅速,需要构建用户、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更高效及时的传递链路 [6] -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核心传感器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锐减,例如禾赛、速腾等企业将激光雷达成本较2020年降低70%以上 [7] - 在标准化硬件基础上,主机厂与供应商通过算法迭代打造独特优势,例如融合毫米波雷达数据与视觉图像以提升雨雾天气下的识别准确率 [7] - 产业链从“买卖关系”转向“技术协同”,形成“数据-模型-体验”的正向循环,可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技术落地速度 [7] - 在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高阶辅助驾驶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已成为行业共识,国产替代在芯片、激光雷达等多个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7] - 部分核心部件仍需突破,例如用于高阶辅助驾驶的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依然依赖全球供应链,高精度惯导系统的进口依存度偏高 [8]
今年将投产50个电动出行项目! 博世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未来五年要在各关键市场跻身前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15:4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销售额903亿欧元,同比下降1.4%(调整汇率后降幅0.5%)[1] - 息税前利润31亿欧元(2023财年4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3.5%[1] - 正自由现金流9亿欧元,流动资金82亿欧元(2023财年74亿欧元)[1] - 前瞻性投资约130亿欧元(资本支出51亿欧元+研发支出78亿欧元)[1]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销售额445亿欧元(下降5%)[2] - 北美市场销售额160亿欧元(增长5%)[2] - 南美市场销售额18亿欧元(增长6%,调整汇率后12%)[2] - 亚太市场销售额281亿欧元(增长1%,调整汇率后3%)[2] - 中国市场销售额1428亿元人民币(约183亿欧元,增长2.7%)[2]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出行板块销售额558亿欧元[4] - 消费品业务销售额203亿欧元(增长1.6%)[4] - 工业技术业务销售额64亿欧元(下降13%)[4] - 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销售额75亿欧元(下降2.7%)[4] 战略目标与调整 - 2030年目标:年均销售额增长≥6%,利润率≥7%[1] - 2026年目标利润率7%[3] - 全球员工总数41.79万人(减少2.7%),欧洲/德国为主要调整区域[3] - 深化本土化战略,提升供应链韧性[3] 中国市场动态 - 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3%~4%[3] - 电机/电桥/电控等核心产品在中国研发量产[3] - 开发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中国团队主导)[7] - 考虑支持国外同类产品需求[3] 技术布局 - 2024年50个电动出行项目投产(主要在欧洲和中国)[7] - 推出纵横辅助驾驶系统及AI智能座舱平台[7] - 秋季将推出液压线控制动解决方案[7] - 软件业务具备全栈技术优势[7] 行业挑战 - 全球汽车产量从2023年9400万辆降至2024年9300万辆[1] - 电动出行/辅助驾驶业务增长未达预期[5] - 新技术盈利面临痛苦期[7]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需持续优化成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