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鲜切牛肉
icon
搜索文档
九毛九20250618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公司 九毛九集团,旗下有太二、怂火锅、九毛九、怂冷锅串串、泰尔、赖美丽等品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调整与消费回暖**: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推出太二新模型并关闭部分经营不善门店,第二季度边际效率有所恢复,虽第一季度主要品牌同店日销同比下滑,但环比有筑底迹象,4、5月数据改善,五一后日均销售提升,显示消费回暖[2][3] - **太二新模型调整及效果**:调整菜单结构,增加现炒菜品,活鱼到店并推出鲜切牛肉和每日鲜鸡等招牌菜品,以适应家庭客增多和消费降级趋势;新模型门店平均营收提升超30%,广州新模型门店客单价从75元提升至80元,6个点来自客单价提升,其余来自客流量增加[2][4][5] - **新模型推广计划**:已在广州推出20家新模型门店,7月底预计70家在高线城市改造完成,今年计划调改100 - 150家门店,关闭70 - 80家经营不善的内地门店,截至5月底已关闭51家,大陆地区总门店数538家[2][6] - **业务调整对品牌发展影响**:推出新模型和关闭不善经营门店对整体品牌发展策略产生积极影响,优化菜单结构、提高产品力和顾客粘性带来显著收入增长,关停低效益门店提高运营效率,有助于未来持续提升业绩并巩固市场地位[7] - **商务宴请下滑影响**:商务宴请形式下滑对公司影响有限,主要客群仍以家庭客群为主;商场客流分化,优质商场客流上升,新商场增加导致门店分流,消费者对就餐环境、服务和品质要求更高,促使餐饮公司升级优化[8] - **外卖情况**:京东外卖在4月后带来增量,九毛九品牌外卖占比从20%提升至23%,京东外卖占比最高峰达10%左右,主要采取京东平台补贴模式[2][11] - **消费券影响**:各地消费券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满减优惠政策使客单价较高的品牌受益更多,如怂品牌使用消费券比例较高,泰尔品牌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怂[14] - **品质升级和鲜货占比影响**:鲜货对供应链和毛利端有影响,但新模型店营业额环比提升30%以上可覆盖成本并提高盈利率,鲜鱼、鲜肉等由供应商直运门店,新店型数量增加后相关成本将逐渐降低和优化[4][15] - **开店计划**:国内新开门店计划保守,2025年上半年太二开1家,怂开5家,九毛九无新店,主要聚焦旧店改造升级;海外市场稳扎稳打,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翻台率和盈利率较好,北美市场不盈利,今年预计在东南亚和港澳新增个位数门店,北美新增约两家门店[4][17][18] - **预制菜业务**:与山姆合作预制菜业务进展顺利,贵州酸汤米线成爆品,今年预计零售额超1亿,还在拓展与河马、Costco等渠道的合作,6月广州南沙供应链中心投产将解决产能不足问题[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员工激励机制**:今年公司架构和激励机制调整,划分五个大区域,给予区域经理激励,对门店经理考核多元化,员工激励更多与区域及门店经营数据挂钩[20] - **后厨改造与鱼类供应**:自养鲈鱼比例保持30%左右;菜品端堂食采用鲈鱼,外卖用黑鱼,北方地区测试活黑鱼堂食,南方新店型用活鲈鱼,旧店型用供应商鱼片[21][22][24] - **热菜SKU**:新模型中热菜SKU从24个提升到27个,未来可能逐渐增加[23] - **怂品牌调整**:暂时不精简SKU,升级菜单结构,目标一张菜单全部是鲜货,新店型推出重庆水火锅[25] - **折摊费用和租金成本**:今年折摊费用预计平稳,部分门店折旧摊销减少,新改造门店产生新费用,去年减值对冲新增影响;持续与商场谈减租降租,去年约一半九毛九门店成功减租,今年仍有租金优化空间[26] - **赖美丽品牌**:去年出售国内赖美丽烤鱼项目,仅保留新加坡一家店,今年下半年预计推出新品牌,管理层精力放在现有品牌改造升级上[28]
上海消费新亮点|消费券助燃“舌尖经济”,红利如何持续?专家:从“精准滴灌”走向“全面开花”
搜狐财经· 2025-06-05 21:05
消费券活动概况 - 第六届"上海购物节"于4月底至6月底举行,聚焦挖掘实体消费新亮点、新模式、新变化 [1] - "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自3月起持续发放,3月吸引4635万人报名摇号,平均中签率186%,4月报名人数增至490万人,环比增长265万人次,中签率176% [1] - 端午小长假期间完成第四轮消费券摇号,活动由政府引导、平台与商户共同参与 [1] 商户经营影响 - 上海好宴世家餐饮客流量同比提升20%,消费券套餐订单占比超30%,带来约25%新客并转化为回头客 [3] - 太二酸菜鱼通过消费券降低尝试门槛,吸引年轻消费者,其"不辣的菜"系列广受欢迎 [3] - 兰心餐饮集团客流量环比增长约10%,消费券带来13万元营业额,占总订单量3%,通过套餐叠加刺激额外消费 [3] - 海底捞上海60多家门店消费券可与会员权益叠加,推出时令新品和主题场景,夜宵主题店夜间客群占比显著提升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券促使消费者增加外出就餐频次,实现预算内消费升级,如白领张小姐因中签改变原有用餐计划 [5] - 部分消费者理性比较消费券与团购、会员折扣的优惠力度,选择最划算方式,商家营销策略影响消费券吸引力 [6] 市场整体表现 - 1~4月上海49家餐饮企业1845家门店总营收同比仍下降,但4月总营收同比微涨014%,显示消费券带动市场回暖 [8] - "五一"期间消费券带动餐饮消费达79903万元,美团数据显示上海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98%,外地游客贡献增长371% [8] 消费券设计机制 - 采用多平台协同发放(支付宝、微信、云闪付),提升中签机会和覆盖面 [8] - 设置90元、180元、400元三种梯度面额,其中"满1000元减400元"契合家庭聚餐场景 [9] - 使用有效期长达一个多月,避免扎堆消费,允许与商户其他优惠叠加,形成"折上折"效应 [9] - 资金撬动比达51,直接补贴消费意向群体效果优于现金补贴和减税 [9] 专家建议与展望 - 建议消费券从"精准滴灌"转向多元化覆盖,如推出交通优惠券、文旅专项券、文创产品券等 [12] - 拓展消费券至夜市经济、文旅市场、文创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的消费新局面 [13]
商场B1的“穷鬼火锅”,开始暴击海底捞们
商业洞察· 2025-03-15 12:29
核心观点 - 火锅行业正经历价格战与品质战的白热化阶段,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而非单纯高价 [8][10][12] - 品质火锅品牌面临降价压力但可感知度低,需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竞争力 [24][27][67] - 小火锅和鲜切牛肉自助等低价模式崛起,挤压传统品质火锅市场空间 [18][21][28] 行业趋势 价格战加剧 - 火锅市场主流价位从2023年人均90元降至2024年60-65元,60-90元价位占比达56.2%同比增13.2% [18] - 海底捞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10.3元降至104.1元,推出59-69元工作日套餐 [25] - 巴奴北京客单价从175元下调至160元,但降价感知度仍不足 [27] 新兴模式冲击 - 小火锅从商场负一层转向高层密集开店,鲜切牛肉自助因牛肉价格跌至5年新低而爆火 [19][22] - 许府牛等性价比品牌崛起,2025年火锅门店数量前三中性价比品牌占两席 [28] 品质火锅困境 成本结构问题 - 巴奴利润率仅9%,供应链成本高昂(如新西兰毛肚需0-4℃冷链运输) [45][55] - 行业平均净利率不足5%,低于蜜雪冰城等饮品品牌 [49] 用户价值感知不足 - 68%消费者认为高端火锅不值定价,因成本投入不可见(如应季菜冷链、进口牛肉) [36][39][49] - 品质品牌需平衡"产品主义"与成本优化,参考小米的国产替代策略 [53][58] 破局路径 供应链革新 - 许府牛通过现款现货锁定低价牛肉,单次海外采购达1-2亿元 [56] - 需从技术投入转向规模化连锁运营降低成本 [55][58] 体验差异化 - 海底捞通过超预期服务(如美甲延伸服务)维持溢价 [62][64] - 怂火锅以"废墟风"装修和蹦迪社交场景强化品牌个性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