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玩偶
icon
搜索文档
松霖科技(603992):卡位机器人高增赛道 有望率先落地养老领域
新浪财经· 2025-11-10 08:3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2亿元,同比下降15.4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下降50.53%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下降57.3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7.12亿元,同比下降4.3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下降34.10%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3.12%,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32.48%,同比下降3.03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8.57%,同比下降6.07个百分点 [3] 盈利能力与费用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4.94%,同比上升5.37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率为3.00%,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为12.74%,同比上升3.31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为9.60%,同比上升2.14个百分点,主要因机器人新业务投入增加 [3] - 财务费用率为-0.40%,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2.78%,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 [3] 战略举措与业务调整 - 公司约25%-30%的业务收入来源于美国头部品牌客户 [2] - 为应对中美贸易冲突及关税挑战,公司已完成越南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 [2] - 越南基地一期工程自2025年6月中下旬起进入产能爬坡阶段,预计在第四季度实现第一阶段目标 [2] - 越南基地定位为全品类覆盖,已部署塑胶、五金、电子等核心制造环节 [2] - 公司加速切入机器人行业,计划打造为第三增长极 [2] 新业务发展布局 - 机器人业务分为ToB自品牌机器人系统和IDM模式消费级机器人两大方向 [2] - ToB业务聚焦后勤服务机器人系统和护理服务机器人系统 [2] - IDM模式消费级机器人聚焦C端场景,包括AI陪伴机器人、AI玩具、AI玩偶及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 [2]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1.0版产品并开放展厅,2026年上半年参加机器人展会 [2] - 针对B端场景的后勤和护理服务机器人,已与多家养老、康养及医美机构开展产品打磨工作 [2]
松霖科技(603992):卡位机器人高增赛道,有望率先落地养老领域
国投证券· 2025-11-09 21:35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松霖科技的投资评级为“买入-A” [4] - 6个月目标价为37.52元,相较于2025年11月07日30.00元的股价存在约25%的上涨空间 [4] - 评级为“维持评级” [4] 核心观点与投资逻辑 - 公司正借助其IDM制造基础,战略性切入机器人行业,旨在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3][8] - 机器人业务被规划为公司的第三增长极,并计划在养老等领域率先落地 [1][3] - 为应对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关税影响,公司加速推进越南生产基地建设,该基地已于2025年6月完成首单交付,正处产能爬坡阶段,将作为“阻尼器”对冲风险并拓展美国市场 [2]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8.52亿元,同比下降15.49%;归母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下降50.5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7.12亿元,同比下降4.33%;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下降34.10% [1] -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5Q1-3毛利率为33.12%,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57%,同比下降6.07个百分点 [7] - 期间费用率上升,25Q1-3期间费用率为24.94%,同比增长5.37个百分点,主要因机器人新业务投入导致研发费用率增至9.60% [7]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47亿元、34.27亿元、38.67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1.06%、12.48%、12.83% [8]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2亿元、3.66亿元、4.82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30.12%、17.46%、31.49% [8]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2元、0.85元、1.11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8.9倍、33.1倍、25.2倍 [9] 机器人业务进展 - 机器人业务分为ToB自品牌机器人系统(如后勤服务、护理服务机器人)和IDM模式消费级机器人(如AI陪伴机器人、消费级外骨骼) [3]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1.0版产品并开放展厅,并于2026年上半年参加机器人展会 [3] - 针对B端场景的机器人已与多家养老、康养及医美机构开展前期场景调研和产品打磨工作 [3]
300元的AI玩偶,即将成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
第一财经· 2025-09-17 12:10
行业概览与市场动态 - AI玩偶市场热度提升,受到AI技术催化及供应链价格下降影响,部分机器人价格可做到数年前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3] - 全球AI玩具行业呈现快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达一百亿元以上,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千亿量级[16] - 2024年初CES展会以来AI玩偶赛道火热,多数国内团队在年内组建,同行基本在准备出货,首批产品进入市场的窗口期预计持续到年底[10] 产品形态与价格区间 - AI玩偶形态多样,可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毛绒或柔软外表、动作幅度有限的公仔类;另一类是更具硬件属性、具备运动能力的机器人[10] - 已上市产品价格差距大,高端产品如日本LOVOT本体价格人民币上万元,而国内产品如Fuzozo芙崽售价399元,BubblePal售价300多元,具备运动能力的小型人形机器人悟空价格则超过2000元[11] - 通过采用MCU芯片(仅十几元)及简单部件,低端AI玩偶整体成本可控制在150元左右,对外销售价格可达几百元,部分产品价位在百元级别[4][12] 成本结构与供应链 - 供应链趋于成熟,在深圳及周边可找到制造所需的一切软硬件及皮毛,使一个小团队找代工厂在一个月左右生产出AI玩偶成为可能,单个成本可控制在200元以内[12] - 大模型厂商价格竞争使云端调用模型的token已十分便宜,AI硬件token调用量不多,对创业团队而言大模型token成本基本可以忽略[12] - 电子和玩具产业链成熟降低了AI玩偶生产难度,支持快速出货、快速回笼资金的打法[12] 商业模式与客户需求 - 当前企业客户对AI玩偶兴致颇高,B端客户的两个主要诉求是定制和价格便宜,可通过礼品采购等方式购入,运营商对将低价AI玩偶放入套餐中送给用户感兴趣[13] - B端客户心态多表现为FOMO,害怕错过AI但又不愿投入高成本,向外采购AI玩偶成为触达用户的“第五空间”,应用场景包括医药技术客服、营销载体等[14] - 一些产品采用硬件低价结合AI功能订阅的模式,用户可充值订阅或选择一次性买断[4] 市场竞争与创业公司策略 - 行业内创业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据观察今年6月约有30个同行团队,目前几乎翻倍,出现大量类似项目,存在原创与模仿现象[17] - 创业公司认为技术趋同,机会在于场景差异化,需依赖团队经验、渠道资源、品牌运营来确保产品能卖出去[17] - 部分公司计划从B端市场跨入C端消费者市场,初步筛选的目标客户群体包括儿童和成年女性[17] 产品定位与发展挑战 - 关于AI玩偶的核心属性存在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陪伴”是伪需求或表面需求,教育、助手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才是真需求,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18][19] - 产品需找到在各类硬件中的定位,探索方向是让“3步变1步”,即利用端侧硬件与手机配合,直接与用户互动,弥补手机入口较深的问题[17] - AI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幻觉问题,产品功能需考虑AI实际能力,避免用户因过高期待而失望,有时让产品不具备太高智能表现,使用户逐步教AI产生互动是可行策略[19] - 实现说话功能需要更高算力和联网需求以避免过长时延,用户对会说话的玩偶期待更高,功能不足易导致失望,这是一些产品不加说话功能的原因[19]
300元可买个AI娃娃,它能成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吗?
第一财经· 2025-09-17 11:41
市场概况与增长潜力 - 全球AI玩具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预计2030年突破千亿量级 [11] - 低价产品BubblePal销量超20万台 高端产品LOVOT累计销售超1.5万台 [11] - 行业自年初CES开始火热 国内多数团队在年内组建 首批产品窗口期持续到年底 [5] 产品形态与价格分层 - 产品分为两类:毛绒软体外形的公仔增强型(价格300-400元)和具备运动能力的硬件型(价格超2000元) [7] - 低成本方案采用MCU芯片(约10余元)加毛绒部件 整体成本控制在150元左右 终端售价数百元 [7] - 日本高端产品LOVOT本体价格超万元 中端产品Moflin价格上千元 [7] 技术实现与成本结构 - 行业普遍采用云端付费模型调用 token成本因厂商竞争变得十分低廉 [8] - 算法端侧运行需千元以上设备 千元以下产品通过云端与边缘端配合实现 [7] - 深圳及周边供应链成熟 团队可在1个月内完成代工生产 单产品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 [9] 企业客户需求与商业模式 - B端客户主要诉求为定制化与低价 通过礼品采购方式购买 运营商将产品纳入套餐赠送用户 [9] - 企业客户存在FOMO心态 将AI玩偶作为继400电话/客服/APP后的"第五空间"触达用户 [10] - 应用场景包括医药技术客服、营销载体等 金融/消费/医药/科技领域企业已采购 [10] 行业竞争与战略方向 - 同行数量从6月约30家团队增长至近60家 出现大量同质化模仿项目 [12] - 技术趋同背景下 竞争焦点转向场景差异化、渠道资源和品牌运营能力 [11][12] - 部分团队计划从B端延伸至C端 初步锁定儿童与成年女性目标客群 [12] 产品定位与功能争议 - 陪伴功能被质疑为伪需求 教育/助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被认为更可持续 [13] - 探索方向包括功能性硬件(如口语陪练)和电子宠物两条路径 [13] - 需平衡用户期待与技术限制 部分产品为避免失望放弃语音功能 [14] 用户体验与技术挑战 - 语音功能需更高算力与联网支持 否则会产生过长时延影响体验 [14] - AI幻觉问题在严肃场景尚未完全解决 需合理管理用户预期 [13] - 端侧硬件可与手机配合实现"3步变1步"的直接交互优势 [12]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902
腾讯研究院· 2025-09-02 00:01
Meta与Scale AI合作破裂及高管变动 - Meta与Scale AI合作仅两个月后出现裂痕 随Scale AI前CEO进入Meta的高管Ruben Mayer已离职[1] - Meta内部研究人员抱怨Scale AI数据质量过低 公司转向与Scale AI竞争对手Mercor和Surge合作[1] - Meta完成143亿天价挖人后多次重组AI部门 Scale AI失去Meta支持后丢失OpenAI和谷歌等大客户并经历大规模裁员[1] Anthropic模型性能问题与修复 - Claude Opus 4.1在上午10-11点期间出现性能显著下降 处理文稿任务频繁出错且仅白天发生[2] - 分析认为性能下降可能因Anthropic采用1.58位量化(仅用-1/0/1三个值表示参数)导致模型丢失关键信息[2] - Anthropic官方承认推理堆栈问题 本意为提升模型效率却影响响应质量 已将Claude Opus 4.1和4.0版本回滚[2] 腾讯混元翻译模型开源与技术突破 - 腾讯开源7B参数翻译模型Hunyuan-MT-7B 支持33个语种和5种民汉语言/方言互译 在WMT2025比赛31个语种中获30个第一[3] - 同步开源业界首个翻译集成模型Hunyuan-MT-Chimera-7B 能根据原文和多个翻译模型结果生成更优翻译[3] - 模型采用AngelSlim压缩工具进行FP8量化 推理性能提升30% 已接入腾讯会议/企业微信/QQ浏览器等业务[3] 阶跃星辰语音大模型发布与性能表现 - 阶跃星辰发布端到端语音大模型Step-Audio 2 mini 统一建模语音理解/音频推理与生成 支持语音原生Tool Calling能力[4] - 模型在MMAU基准测试获73.2分位列开源端到端语音模型榜首 中英互译和语音识别任务大幅领先其他模型[4] - 采用真端到端多模态架构 引入链式思维推理与强化学习联合优化 可精细理解情绪/语调/音乐等副语言和非语音信号[4] 书生·万象3.5模型升级与技术特性 - 上海AI实验室开源发布书生·万象InternVL3.5系列模型 包含10亿至2410亿参数九种尺寸 通用能力/推理能力和部署效率全面升级[5] - 旗舰模型InternVL3.5-241B-A28B在多项基准超越GPT-5 MMMU获77.7分(开源最高) 通过级联式强化学习将推理性能较上代提升16.0分[5][6] - 创新引入动态视觉分辨率路由与解耦部署框架 单次推理延迟由369ms缩短至91ms(提升约4倍) 增强GUI智能体/具身空间推理等核心能力[6] 韩国AI玩偶应用与养老解决方案 - 韩国政府向数万名独居老人分发Hyodol开发的AI玩偶 具备24小时陪伴聊天/提醒吃饭服药/健康监测功能[7] - 玩偶内置基于ChatGPT的对话系统 颈部红外传感器检测动作 胸部麦克风记录老人日常回答 紧急情况下可通知护工[7] - 已有1.2万多台Hyodol玩偶在韩国独居老人家服务 每台售价约8160人民币 远低于护理人员成本 有效缓解养老护理人员缺口[7] AI生成内容标识新规实施与平台响应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AI生成的视频/语音/文字/图片必须添加身份标签[8] - 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需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 传播服务提供者需核验元数据并加注提示[8] - 腾讯/抖音/快手/B站/DeepSeek等平台已发布细化规则 为AI内容添加明显标识并提供标识功能 禁止用户删除或篡改标识[8] 具身智能强化学习框架开源与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北京中关村学院/无问芯穹联合发布RLinf框架 为首个面向具身智能的渲训推一体化大规模强化学习框架[9] - 提出混合式执行模式和宏工作流到微执行流的映射机制(M2Flow) 在具身智能训练场景下实现超120%系统提速[9] - 集成Megatron+SGLang/vLLM和FSDP+HuggingFace两套后端 专为大小脑不同训练需求设计 搭载自适应通信库和自动调度模块[9] DeepSeek模型训练细节披露与合规响应 - DeepSeek发布官方公告响应《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承诺给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并警示用户勿删改[10] - 首次公开《模型原理与训练方法说明》 披露DeepSeek-V3/R1训练细节包括6850亿参数规模/预训练与优化训练流程[10] - 详细披露数据治理体系 采用过滤器自动剔除有害内容 对用户提供知情权/选择权与控制权 承认模型幻觉仍是全行业难题[10]
总书记考察模速空间后 在场的他们再谈上海人工智能
财联社· 2025-04-30 23:05
核心观点 - 国家领导人考察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智能体自主计划实现及关键技术突破[4][5] - 模速空间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汇聚国家队机构及标杆企业,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开源生态建设[8] - 社区内AI产品体验中心展示多款落地应用,包括智能眼镜、AI玩偶、陪伴机器人等,体现技术商业化进展[9][12][14][17][19] - 阶跃星辰与财联社合作成立财跃星辰,探索大模型在金融财经领域应用,并推出财跃大模型[21] - 模速空间提供算力补贴、语料库支持、千亿基金矩阵等全要素生态,加速企业成长[22][23][24] 行业生态 - 模速空间自2023年9月揭牌后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全区聚集近400家大模型企业,累计备案大模型43个(占全市61%)[21] - 社区形成覆盖算力、基模、垂类应用的全产业链,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协同网络[21][24] - 算力生态超市整合超10万张GPU卡,2024年累计补贴超3.6亿元,语料数据方面联合市级平台开源高质量语料库[22][23] - 金融支持包括千亿基金矩阵服务148家企业,国资基金通过"三轮连投"助力独角兽崛起[24] 企业案例 - 阶跃星辰展示多模态大模型与智能终端结合的应用,并与TCL联合开发分体式陪伴机器人[19][21] - 财跃星辰落地模速空间,受益于政策覆盖技术、场景、人才全链条,缩短技术转化路径[21] - 无问芯穹在16个月内从7人团队发展为估值近百亿准独角兽,体现生态孵化效率[24] 技术应用 - AI玩偶内置对话工具可模仿音色进行儿童教育互动,AI学拍摄机支持"图像+语音"交互,识别超4800门类230万品种物品[14][17] - 分体式陪伴机器人内置阶跃星辰Step-Audio多模态交互模型[19] - 智能眼镜等产品成为公众了解AI技术落地的重要窗口[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