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发动机

搜索文档
特朗普政策反复,中方280亿静悄悄撤,美国金融命门被慢刀割开?
搜狐财经· 2025-08-24 22:41
中美贸易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近期出现软化 取消C919发动机断供 解除乙烷出口限制 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 AI芯片[3]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原定8月中美关税休战截止日期具有灵活性 希望8月初与中国会面[5][7] -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 反映对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的应对[9] 半导体行业贸易变化 - 美国6月曾限制英伟达高端芯片对华出口 近期转而允许其H20 AI芯片出口中国[3][5] - 芯片出口政策调整可能为换取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更大便利 以及推动中美第三次谈判[5] 关键材料贸易措施 - 美国商务部7月17日决定对中国进口石墨加征93.5%反倾销税 理由为"不公平补贴"[9][11] - 该措施可能大幅推高美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 削弱行业全球竞争力[11] 稀土贸易谈判 - 中美已就稀土问题达成协议 美国希望中国扩大稀土出口[5] - 稀土出口便利成为中美谈判的重要筹码[5] 关税政策进展 - 美国对二十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名单中未包含中国[3] - 企业和投资者担忧中美重返154%关税对峙时期[7]
稀土这张王牌现在打出来,才知道中国的高明和伟大
搜狐财经· 2025-08-11 08:38
稀土的战略地位 - 稀土是工业维生素 在尖端F-35战机中需使用400公斤稀土材料[2] - 中重稀土元素是半导体芯片的关键材料 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伺服电机都依赖稀土磁力 每台机器人需要3.5-4公斤稀土永磁[2] - 从尖端军工到未来能源领域 稀土扼住了现代工业的咽喉 美国车企、军工和AI行业已预演断供场景[2] 中国稀土行业优势 - 中国掌握全球70%的稀土资源 垄断90%的加工产能和精炼技术[3] - 通过长期以白菜价供应全球稀土 使西方因环保成本与利润微薄放弃稀土赛道[3] - 西方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需要至少5-10年时间[3] 地缘政治博弈 - 欧盟要求中国放开稀土管控 美国愿意解禁H20算力芯片、EDA设计软件和C919发动机出口限制换取稀土供应[1] - 在中美贸易战中 中国使用稀土作为谈判王牌 促使中美关税延期90天[1] - 中国芯片迭代与美国的差距已缩小至半年[3]
欧洲议会谴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网友:解禁光刻机可以考虑解封
搜狐财经· 2025-07-13 12:36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中国稀土出口限制 - 欧洲议会以523票支持75票反对14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谴责中国稀土出口限制[1] - 决议认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缺乏合理正当理由,带有明显胁迫性质[1] - 决议强调中国在稀土领域已形成"准垄断地位",拥有巨大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1] 中国对欧盟的回应与反制措施 - 中国驻欧盟代表团强烈不满欧洲议会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敦促其回归理性务实合作态度[4] - 中国财政部出台新政策,排除欧盟企业参与45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项目[5] - 中国认为欧洲错误估计形势,以为中国为对抗美国必须拉拢欧洲[5] 中美稀土贸易现状 - 美国稀土磁铁制造企业抱怨审批效率低下,仅有3%通过率,审批时间长达45天[4] - 美国试图将稀土产品申请用于军工需求,中国监管已注意到这一情况[4] - 中国在民用高科技领域稀土出口有所放松,但整体谈判进展有限[4] 欧洲对华贸易施压措施 - 欧洲6月中旬针对中国电动车发起调查[5] - 欧洲6月20日宣布禁止中国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5] - 欧洲试图通过施压迫使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7]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稀土提纯技术实现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技术水平全球顶尖[11] - 中国稀土纯度世界最高,已在稀土领域建立绝对优势[11] - 中国通过扩大产能成功挤压欧美在稀土领域的先发优势[11] 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 - 2010年左右中日稀土争端中,美国欧洲日本曾联手将中国告上世贸组织并胜诉[12] -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是对欧美高科技装备禁运的战略反制[11] - 美国芒廷帕斯矿场曾斥资10亿美元自力更生,但恢复后仍遭遇挫折[12] 行业竞争态势 - 稀土资源并非中国独有,欧美具备开采能力但缺乏实际行动[12] - 中国认为真正的"自力更生"才是应对贸易争端的王道[12] - 中国支持公平交易原则,强调信誉优于英美国家的做法[14]
特朗普征税风暴席卷全球,170国遭殃唯独放过中国,意欲何为
搜狐财经· 2025-07-08 00:21
政策变动 - 特朗普政府宣布自7月4日起每天向10个国家发送关税账单,要求8月1日前完成支付[1][3] - 政策从4月2日的90天缓冲期谈判姿态突然转变为直接征收,取消谈判环节[3][5] - 涉及170个国家,覆盖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20%)、印度(26%)、日本(24%)等[4][7] 征税规模与执行 - 总涉及贸易额达3.2万亿美元,预计为美国政府带来每年数千亿美元新增收入[14] - 美国海关系统大规模升级,新增数千名稽查员并引入区块链技术加强监管[7][14] - 对越南转口贸易实施40%惩罚性关税,打破传统贸易协议框架[24] 中国特殊待遇 - 中国通过5月伦敦谈判获得EDA软件解禁、C919发动机出口限制取消等实质性利益[18] - 美国未对中国加税主要考虑避免国内通胀上升2个百分点影响选民支持[20] - 中国供应链深度嵌入全球经济的不可替代性成为重要谈判筹码[22] 行业影响 - 日本汽车行业面临25%关税威胁,直接影响丰田、本田等车企[24] - 中国半导体产业受益于EDA软件解禁,大飞机项目获得关键部件供应[18] - 美国化工行业获得对中国乙烷等能源产品出口许可[20] 全球贸易格局 - 美国采取"通知式征税"单边行动,完全绕过WTO多边谈判机制[26] - 可能形成长期"贸易霸权主义"模式,中小国家丧失议价能力[28][29] - 印度已实施7.25亿美元反制关税并威胁农业、乳制品领域报复[24]
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招,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美国一个交代
搜狐财经· 2025-07-07 19:46
特朗普关税政策最新进展 - 特朗普计划最早于7月4日向170多个贸易伙伴发送信函,直接告知各国与美国贸易需支付的关税税率,预计每天发送10封 [1] - 已达成协议的国家仅英国(接受10%关税)和越南(接受20%关税),其他谈判进展缓慢 [1] - 拟议关税税率区间为20%-30%,对日本可能加征30%-35%关税,因日本在汽车和大米问题上态度强硬 [3] 主要贸易伙伴反应 - 欧盟采取双轨策略:派遣代表团谈判争取原则性协议,同时准备对中国式反制措施保护欧洲经济 [3] - 印度延长代表团访美时间但谈判失败,面临500%关税威胁 [3] - 韩国因大选后政局影响,仅寻求延长谈判期限而非达成协议 [3] - 中国成为唯一例外,因中美关税暂停期至8月初且双方贸易依存度高 [7] 政策驱动因素 - "大而美法案"7月3日以218-214票通过众议院,为特朗普提供财政支持,法案包含减税、增加开支及提高债务上限内容 [3] - 法案通过后特朗普态度更趋强硬,计划直接实施关税而非延长暂停期,利用关税收入填补财政缺口 [4][5][7] 行业影响分析 - 对美国企业:短期增加财政收入,但长期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导致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 [10] - 对贸易伙伴国:出口成本上升削弱产品竞争力,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可能引发连锁反制 [10] - 半导体行业出现缓和迹象,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及C919发动机的出口禁令 [8]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通过果断反制展示谈判实力,促使美方调整策略,近期贸易战呈现降温趋势 [8] - 多国可能加强合作应对美国关税压力,中国倡导的平等互利谈判模式成为潜在解决方案 [10]
美国4大部长表态反华,特朗普有意推翻日内瓦成果,中外交部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05
中美外交冲突升级 - 美国防长赫格赛思在香格里拉会谈中公开宣称"美国能够打败中国",并警告南海和台海行动将带来"毁灭性伤害"[10][12] - 24小时内美国商务部长、财政部长和安全部长相继发表反华言论,涉及贸易承诺、资源依赖和学术渗透等议题[12][14][16] - 特朗普政府同步采取行动,上调钢铁关税30%并针对中国C919发动机实施禁令[23]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在日内瓦协议后立即下调对美91%关税,并暂停另外24%关税90天[14] - 外交部警告美国停止高科技企业歧视和留学签证限制,用"勿要玩火"表明强硬立场[25][27] - 通过提升综合国力形成战略威慑,使美国在多次冲突中自我约束行为[22] 经济对抗细节 - 美国4月曾对180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但导致本土经济蒸发而非资金回流[6] -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指控中国拖延履行贸易承诺,威胁实施市场限制[14] - 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减少关键资源对华依赖,加强中资监管[16] 协议执行动态 - 日内瓦关税协议约定90天观察期,但美国一个月内即重启对抗行动[7][9] - 中国在协议生效后率先履行降税承诺,但美方仍单方面加征关税[14][23] - 双方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对抗升级,涉及高校资助和知识产权争议[16][25]